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时间:2022-04-14 15:45:02 来源:网友投稿

[阅读提示]11岁到18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是最充满激情、浪漫,最有创造力、最少保守思想、最活跃的时期。这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时期。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育频道!

1.学习心理障碍

  初中阶段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三年,学习课程繁多。学习任务加重,教师的要求、家长的期望,使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期的初中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他们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时,心理危机就出现了。因为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能力水平。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往往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的偶然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
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出现于同一个初中生身上。

  针对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借助归因训练来应对。归因作为一种认知变因,对初中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着重学生努力的归因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因为努力是可控制的、不稳定的因素,当归因于努力而不是其它难控制的因素时。学习的成功就会增强学习的动力。当学习失败时,把失败归于缺乏能力的学生和把失败归于缺乏努力的学生。因为能力是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无能的感觉,对进步的学习要求失去信心。因此。积极进行以“努力定势”为主要目标的认知归因训练,引导初中学生从自身内部可控的因素去归因。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努力去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从而减轻学习压力。因此对学生的一次鼓励和赞美,往往比多次批评和指责要有效得多。

2.人际关系问题

  正常的人际交往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化与人格健全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通过平日观察发现,初中生的人际关系与学业成就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国外的研究表明,被群体高度接受的学生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被群体拒绝的学生。闭锁性和开放性并存是每个初中生都会体验到的一个心理发展阶段,如果不能在其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或在与他人交往中显得自卑、忧虑、不合群,或过于频繁的广交“朋友”,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由于交友不慎导致身心发展扭曲。由此可见,尽管初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但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该阶段青少年亟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心理学的需要理论,交往与归属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这种需求促使个体与周围的人发生联系,结成特定群体。在初中时期,主导需要是由安全以及好奇的需要转变为以独立需要为中心的各种新需要。在对待人际交往存在缺陷的学生时,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倡导以平等为原则的同伴交往,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引导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使之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二是要设法校正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错误观念和不良情绪行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教育班级中的其他成员正确对待他们,使其他同学与人际交往有障碍的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3.异性交往问题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及全球性气候条件的变化等,个体青春发育期普遍存在着提前趋势。初中生由于性的成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有联系的一些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达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他们会有某种压抑感。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解决。必然会给他们的心理、日常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大多数初中生对于性征的出现和性意识的产生是始料未及的,由此引发的紧张和不安有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失眠头晕等症状。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生理课或班会课开展多种活动,消除性的神秘性,让学生消除对人体的好奇,懂得如何克制自己的性意识。同时,注重把性知识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结合起来,转移学生过于集中在性方面的注意。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婚恋观,使之明确对异性的思慕是人生必然经历的阶段,初中生还不能正确支配自己的感情,因而不能过早涉入爱河。要开展读书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多看健康书籍,远离**读物等。

4.亲子关系问题

  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大多数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进人初中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容易出现裂痕。他们越发感到父母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而且他们的某些愿望及要求还常遭受来自于父母的阻止和干涉,由此而造成他们与父母感情的疏远。怎样才能争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与父母关系的不融洽到底是谁的过错?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初中生们。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父母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关键因素。要解决好初中阶段孩子和父母相处中出现的问题,使家庭环境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必须意识到进入初中阶段后,亲子关系所出现的如下四种表现:一是情感上的脱离。初中生由于在情感上有了其他的依恋对象,如朋友等。与父母的情感不如以前亲密了;
二是行为上的脱离,初中生要求独立的愿望十分强烈,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
三是观点上的脱离,初中生对于以前一贯信奉的父母的许多观点都要重新审视,而审视的结果与父母的意见常常不一致;
四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随着初中生自身思维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会逐渐发现存在于父母身上的某些缺点,这也会削弱父母的榜样作用。

  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仍然是初中生独特的心理年龄特征。他们对父母同时具有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初中生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这种依赖与过去有所不同,更多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推荐访问:中学生 心理问题 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