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关于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情况报告

时间:2022-04-11 19:05: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关于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情况报告,供大家参考。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关于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情况报告

发挥区位优势 强化对接招商

精准高效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

—— 关于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情况的报告

香河县拥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既承担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进交通、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要责任,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发展的战略腹地。尤其是《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的落地实施,推进通州区与香河县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为香河县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年来,廊坊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推进香河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积极对接北京产业转移项目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

一、主要成效

围绕服务支持副中心建设、加快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扛起主体责任,抢抓发展机遇,狠抓承接平台建设,加强产业对接协作,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完善工作沟通协调机制,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承接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为了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功能布局,香河启动园区优化整合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打造机器人小镇、爱晚国家养老示范基地、石材城等10余个承接平台,重点打造“五城同创”产业品牌,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综合体。第一城是远近闻名的会展名城、旅游地标,承办过众多高规格国际国内会议。我们依托全域旅游优势,借力北运河旅游通航,全力推动第一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促进文创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家具城是香河的“金字招牌”,我们着眼腾笼换鸟、“二次创业”,整合归并70万平米闲置展厅,力争引进一批北京家居建材、酒店用品等专业市场及中小型科技企业入驻。同时,紧盯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成立了家具采购联盟,打造总面积3.3万平米的香河家具雄安中心,建成开业后,将为容东片区提供家具展销服务,在推动协同发展中促进香河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石材城汽配城是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重要成果,两城入驻商户1800余户,年纳税突破1亿元。大爱城是聚焦环京津养老人群打造的养老基地、健康小镇。已建成92.8万平米,入住养老人口600余人。大爱书院、养老公寓、景山学校、大爱农场等一批配套设施竣工投用,智能康复辅具产业创新示范中心、大爱医院等工程正在抓紧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为京津等地有养老需求人口提供高质量、专业化养老服务。

(二)产业对接协作取得新成效。准确把握“服从服务”与“借势借力”的辩证关系,明确已文化旅游特色产业为名片,以智慧家居、智能装备,智慧健康为支撑,以数字科技、现代服务为重点培育的“1+3+2产业体系”,先后承接了国内3D打印行业龙头企业北京汇天威、世界最大的机器人焊钳制造商德国尼玛克、世界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安川都林等北京产业转移企业80余个,其中79家企业已建成投产,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75亿元,上缴税金1.7亿元,安排北京疏解人口就业约2000余人。5月13日与北京方面共同举办的北京市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上,我县集中签约中化金茂数字创新产业基地、专显电子等涉及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项目(事项)11个,意向投资额约55亿元。

(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新成效。5月8日,在我县便民服务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廊坊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廊坊临空经济区政务服务“区域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确定了以服务两地“通勤人员”和项目疏解、承接为重点,共推出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区域通办”。与通州区人社局签定《通州区与香河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协作(合作)协议书》,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落实通州区与廊坊市“北三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协作(合作)协议的工作方案》。引入乐英中学、京城学校、景山学校等域外学校,数量居全市首位。与北京儿童医院、同仁医院等30家定点医疗机构签署了《京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医疗服务协议》,患者在定点医院就医,执行参保地同级同类定点医疗机构待遇标准。3家县级医院和9家乡镇卫生院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一卡通办”,方便了北京参保人群来我县就医直接结算。

(四)两地常态化沟通对接取得新成效。近年来,与北京市发改委等部门、副中心及通州区建立紧密联系和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围绕规划、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沟通对接,达成一系列共识。制发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联合一体化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共同推动落实交通一体化建设、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等任务。

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土地资源短缺,发展空间受限。香河县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开发强度均已接近或超过《协同发展规划》规定的30.9%(香河县27.8%),同时土地成本升高周边甚至江浙等先进地区,失去低成本优势)、规划管控、占补平衡指标缺乏等因素影响,新增建设用地紧张,土地资源紧缺问题突出,缺乏项目承接空间,导致部分北京转移项目由于土地问题难以落地实施。

(二)高端要素吸附力不足,发展环境落差较大。与北京方面相比,香河县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薪酬待遇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较大落差,缺乏高品质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配套,产业政策、企业服务、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等方面吸引力不足。据了解,香河县当地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当地在北京就业人员不考虑回来就业,在当地工作的高端人才也在考虑去北京工作,导致高端项目、高端人才存在向北京流动的“逆流”现象。

(三)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大,新发展动能尚未形成。受产业禁限政策与通州趋同、大气环保治理、节能减排等因素影响,近几年新项目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尤其制造业项目很难落地。已落地实施的项目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外迁企业增多。创新创业环境不够完善,新发展动能还未有效形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等产业的支撑力不足,新经济新业态培育缓慢。

(四)交通便利性脆弱,人员自由流动受限。香河县进京通勤交通流量大,香河县跨界人流量日均10万人,其中60%以上为通勤人员。进京检查站日常高峰期车辆平均通关时间约30分钟,重大活动安保期车辆平均通关时间约1-3个小时。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带来的人口流动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将更加凸显。同时,因北京市对通州全域行驶的外埠车辆实行新的交通管理措施(一年“进京证”办理12次、每次有效期7天),而跨界运营公交车辆、班次较少,公交站点、线路设置不合理,通勤人员主要通过自驾车方式上下班,导致香河县、廊坊市区与通州区三地之间人员自由流动受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北京企业和人员向外疏解转移的意愿。

三、对策建议(一)加强非首都功能承接的顶层设计目前,一般性产业的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基本完成,容易的疏解对象已疏解完毕,面对“十四五”期间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新阶段、新特点,准确把握、主动适应非首都功能承接由引进存量资源向吸引增量资源、依靠政府间平台向更多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单兵作战”向“区域统筹”的“三个转变”,健全完善非首都功能承接的配套服务体系。将服务支撑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建设与香河县城市功能建设统筹考虑,结合香河县高质量发展需求,承担特色化功能。坚持把北京“容不下、离不开、走不远”的功能作为承接重点,瞄准与国家部委、央企联系紧密的下属机构,配套服务北京龙头企业且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全国有实力有意向进京发展的企业,保障首都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及承担副中心部分城市功能项目等,作为积极争取承接的主攻方向,集中一切资源和力量,在“功能增量”和“存量裂变”上做文章,在中试孵化、制造和配套服务环节加快布局,共同构建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

(二)创新非首都功能承接的模式和路径

聚焦产业类非首都功能承接,围绕特色产业链承接、行业协会对接、园区共建、平台对接等模式,精准高效推进非首都功能承接和产业转移。一是特色产业链承接,一般性制造业重点面向处于价值链中高端环节的关键零部件企业进行招商,香河县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争取吸引一批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在香河县落户。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面向北京的集成电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健康等领域龙头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进行招商,争取相关企业在香河县布局配套,也符合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需求。二是行业协会对接模式,重点对接央属资源的服务类功能,比如图书、音像、多媒体出版机构和电子银行、数据中心等后台服务及普通软件外包等产业,主要对接服务类行业协会,其掌握本行业各类企业的信息资源。三是园区共建模式,引入中关村成熟专业的特色园区建设和运营模式,在香河县打造与中关村产业关联度较大或产业联系紧密的“园中园”“共建园”,带动形成香河县与北京之间生产要素、企业主体、产业链条的跨区域产业合作网络。同时,依托园区共建布局一批公共研发、公共检测、中试服务、设备共享的硬科技领域孵化器,打造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小批量试制、中试熟化、检验检测等专业化服务平台,对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形成新的吸附效应,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四是平台对接模式,除了对接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平台以外,还要争取吸大型平台型企业在香河县设立分支机构或承接在北京无法落地的资源,带动一批新兴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和资源集聚,跨区域共建产业生态圈。另外,重视承接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机构,以及服务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平台。

(三)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试点

参考北京市级管理权限下放城市副中心的经验做法,探索推进省、市级管理权限下放香河县试点。比如,针对香河县承接非首都功能项目落地的实际需求,首先在发展改革、自然资源规划、城乡建设等领域赋予香河县部分审批权限,在试点基础上循序渐进,不断扩大在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的赋权范围,争取实现“香河县的事香河县办”。积极对标北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试点做法,探索在香河县推广实施。比如,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探索出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优化提升香河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体系,促进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改善,加速推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落地。

(四)加大土地政策创新力度

紧密衔接《协同发展规划》,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尽早获批,加快推进承接非首都功能项目落地实施。争取支持将香河县承接非首都功能的重大功能项目优先纳入省级重点项目,享受省级重大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缓解香河县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参考北京海淀区科技产业空间优化基金做法,探索成立香河县产业空间优化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对拥有土地且没有开发能力的企业主体进行投资,与土地所有者进行联合开发投资,有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升香河县空间承载能力。

(五)推进重点领域政策创新

争取支持北京或河北自贸区政策向香河县延伸试点,创新香河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跨区域产业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多元化产业对接合作模式,加快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争取支持副中心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政策向香河县延伸试点,与副中心一体化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编制重点承接领域和重点方向目录,积极创新支持政策,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大项目投资,结合投资规模给予具有吸引力的投资补贴、投资奖励等;
针对中试基地、孵化基地等重大平台的引进设立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后补助、风险补助、担保补助等方式,对年投入千万以上孵化器建设、仪器设备购置、创业项目扶持、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资助,支持孵化基地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人才服务政策创新,比如,针对部分在北京交社保在香河县就业的高层次人才,根据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给予其在香河县购房的资格,吸引高层次人才到香河县就业;
探索开展香河县与北京市职业教育学籍互认试点,允许跨区域参加职业教育学习考试,优化香河县人才服务环境,促进香河县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重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推荐访问:疏解 承接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