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三治三共赋能基层治理经验总结汇报

时间:2022-04-18 14:20:02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聚焦城乡基层治理重点难点,积极创新“一网三治三共”模式,推动治理成效不断凸显。

  健全完善体系,织牢织密城乡基层治理“一网统管”。强化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领导体系建设,定牢网“点”。统筹建立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领导机构,今年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城乡基层治理工作4次,四家班子领导带头包村,每年全覆盖逐镇逐村走访调研。落实三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县城乡基层治理的组织实施、资源配置、督促检查和跟踪问责问效,迅速推动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五大体系建设。突出广泛覆盖、延伸有力的联动体系建设,延伸网“线”。全面推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建立“红色网格”。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志愿者”联动机制,组织志愿者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2000余人次。以搭“五桥”、建“五家”为依托,深化探索实践“新市民·追梦桥”“12345”工作模式,创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注重权责清晰、落实有力的责任体系建设,扩大网“面”。对照州委关于城市基层治理20项和农村基层治理15项重点任务,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全县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工作落实的通知》《惠水县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等文件,实行销号管理。创新“合并式”村级巡察机制,完成村(居、社区)全覆盖政治巡察,发挥巡察“显微镜”和“探照灯”作用,护航城乡基层治理工作。

  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三治融合”。坚持自治为先,建强基层组织。216个村(居、社区)均建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多个群众组织为支撑的“1+N”管理服务模式。大力推进“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创建行动,8个示范镇(街道)、示范村、示范组获得评州级示范点。选派618名优秀驻村干部充实到乡村基层治理队伍,储备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人选1664人,换届后大专以上学历常务干部将达到560名。18家部门出台政策“大礼包”,推进“村社合一”实体化转型发展。坚持以法治为纲,加强法律约束。以“法律七进”为突破口,开展集中法律宣传40余次,制发普法宣传手册2万余份(套),每村培养“法律明白人”5名,涟江街道排楼村、王佑镇伙塘村获评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新实施县、镇、村、组、联户“五级房长制”,好花红镇、好花红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涟江街道等12个镇、村入选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坚持以德治为本,筑牢民风道德墙。制定惠水县村(居)务公开制度,引导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十百千万”宣讲,创新“堂屋说事”组织群众评理,深化“感恩小屋”作用发挥,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组织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和孝德主题教育活动,创建“文明村”181个。

  提升服务效能,构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三共格局”。着力夯实“共建”基础。启动“五个比一比·争创红旗镇(街道)、部门推进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对抓基层治理综合效果好的镇(街道)由县委授予红旗表彰。开展“转作风、解难题、促和谐”专项行动,县级领导围绕“八帮一查”下沉基层一线,切实解决好城乡基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构建“共治”格局。建立“事管委”1968个,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制定村级“为民服务清单”,规范村级工作清单291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展“三清三美”行动,大力清理违建、清理乱加层、清理环境卫生,推进实现生态美、环境美、庭院美。奋力营造“共享”氛围。对基层社会治理“微单元”开展“三单”摸底,关注困难群体,广泛建立镇(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创新启动“10+4”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维修背街小巷破损路面1500平方米,清理城市雨污井堵塞30余处。构建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劳务就业服务组织模式,实现特殊群体劳动力就业63434人。开展环境治理“百日行动”,治理不文明行为35617 起。扎实开展“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活动,建立“街道—社区—楼栋党小组—驻区单位”四级联席会议制度,按照“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组织晒单,建立志愿服务档案”的“四单一档”工作模式,引导机关党员进社区报到981人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件。

推荐访问:基层 汇报 治理 经验 三治三共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