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六中全会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精神思想汇报[5篇]

时间:2022-04-18 16:0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通过了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的决议,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

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精神思想汇报【【共五篇】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九届六中全体会议于11月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通过学习历史,自觉向历史请教,才能在党史学习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永葆奋斗姿态,激发担当激情,矢志勇毅前行。

  历史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磅礴恢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走过了风华百年的光辉历程,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所“丰富的营养库”、一位“无声的老师”,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去学习、去请教,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找到解决实践难题的方法。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在学习党史中,一些党员存在着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现象,存在着浅尝即止、“雨过地皮湿”的状态,存在碎片化、零星化学习方式,更有甚者,有的抱着质疑态度、逆反心态,有的甚至片面理解,庸俗化、歪曲化理解党史等等,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历史观,缺乏精神之钙,缺乏学而信、学而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些问题,都容易影响我们队伍纯洁性,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每一名共产党员,唯有自觉上好党史“必修课”,把党史学在日常、用在经常,自觉向历史请教、解实践难题,从党史中汲取坚定信念的精神之钙、找到解决前进路上问题的“钥匙”,才能获得奋力前进的力量。

  学习党史、铭记党史,不仅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也是前行路上的“清醒剂”和“指路灯”。我们学习党史,内容上学的是党的历程,学的是党的发展史上重要会议、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要精神等,但本质上学的是党的初心使命,领悟的是党的前行道路、前进方向。向历史请教,就要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重要论述和重要书籍,在学习中搞清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接好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接力棒”,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碰了钉子时,就向钉子学习,问题就解决了。”毛泽东同志谈论学习时,曾有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向历史请教,基础在学习理论,关键在于运用到实践,并以指导实践。在加强党史学习中,要注重解决学习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坚持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探析和掌握党史中蕴藏的基本道理、初心“密码”,掌握开展斗争实践的具体方法,增强工作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向历史请教,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党史,不断砥砺初心、担当使命,续写荣光。要从党史学习中,深刻领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道理,对标初心使命,查一查、捋一捋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断改造提升自己,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开启未来。新时代新征程,唯有自觉向历史请教、向人民学习,才能不断汲取前行智慧、凝聚奋进力量,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扛起新担当、作出新作为,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梦想,书写新时代新征程壮美华章。

思想汇报人:李范文

2021年11月25日




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精神思想汇报【【共五篇】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九届六中全体会议于11月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未得到及时化解而积留下来的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具有时间跨度长、牵扯范围广、处理难度大的特点,是公认的“烫手山芋”。如何积极稳妥有序地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历史”,是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俗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有矛盾和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问题、推诿扯皮,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并非无计可施,而是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对“旧账”视而不见、避之不及,以致于“旧账”拖成了坏账、呆账、烂账、死账,说到底“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信心比黄金更可贵,决心比钻石更璀璨。对待历史遗留问题,必须保持“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十足信心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拿出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的态度,直面困难、正视矛盾,坚决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果断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做到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不放手、解决不彻底不松劲、群众不认可不罢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方向。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是增进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党员干部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扎扎实实地将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到位,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认可和点赞。从某种角度看,历史遗留问题多是已经“浮出了水面”,被党员干部所掌握、所了解的问题,只要在根源上剖深析透,在措施上拿准拿实,就一定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善于用历史的眼光认真审视问题,把准历史遗留问题的“脉”,正确区分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与一般原因、深层原因与表面原因,明确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向和思路措施,牢牢掌握主动权。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发扬求实、唯实、务实、落实的钉钉子精神,全力以赴把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在当下。

  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既要见效更盼长效,切实达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的效果,坚决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显性矛盾化解了,隐性矛盾又浮现了。要坚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注重问题整改成果的运用,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及时总结提炼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做法,通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深入细致地分析研判,把好的经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抓好落实,推动历史遗留问题整改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思想汇报人:李范文

2021年11月25日




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精神思想汇报【【共五篇】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九届六中全体会议于11月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76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76年过去,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数以万计的、舍生忘死的、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先烈们。

  殷殷期“望”,要“望”不要“忘”。1937年至1945年,我军发动大会战22次,战役1117次,普通战斗28931次,320万军人壮烈牺牲,206名将军殉国,海军全军覆没,104艘舰艇全部打光,4321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3500多万同胞伤亡,4200多万难民无家可归。731部队泯灭人性的实验,30万南京同胞被屠杀,这是屈辱、沉重、心痛的历史,是我们永远不能替先烈们原谅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14年的血泪抗争,要“望”眼未来,以更加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美丽的中国缅怀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捐躯的先烈们。

  对国“忠”诚,要“忠”不要“中”。“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青年一代是党和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在网络大爆炸的时代,青年一代可以随时了解国外的信息,国际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导致青年们受国外文化的影响较深,少部分青年甚至向往国外生活。青年们要对国家“忠”诚,无论是否向往国外生活,都要热爱伟大祖国,不能做“两面人”,表面说着“忠”,内心却“中”立,甚至贬低。毛主席说过,“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民族败类。”国际合作是发展趋势,要正确面对历史,始终对国“忠”诚。

  当家“做”主,要“做”不要“作”。在这个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迅速,很多舆论都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的影响。为流量在遭受过日军大屠杀的旅顺博物馆大门跳日本宅舞的女网红,损害国家形象和尊严去日本靖国神社打卡的男艺人,这些青年的“作”不仅损害了自己的事业发展,更“作”掉了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彻底地伤了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心。只有学习历史才能铭记历史,这正是当下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我们要“做”一名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见义勇为“道德模范”韩兴博等英雄一样的中国人。

  “壮志青天耀白日,血染山河满地红。”抗战之艰苦卓绝,胜利之得来不易,吾辈当铭记历史,牢记“三要三不要”,勿忘国耻,砥砺前行,让先烈们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思想汇报人:李范文

2021年11月25日




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精神思想汇报【【共五篇】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九届六中全体会议于11月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着其明显的历史特征,这个特征体现在历史潮流上。唯有顺应这个潮流,才能把握住时代发展的大势。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正是因为始终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随着世界的发展,更需要看清历史大势,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始终坚持相互尊重而不是敌视对立。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世界当前及以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的主题。世界发展至今,科技的进步使得彼此之间的关联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等成了大势,尽管这种大势或许会遭遇局部逆流,但并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在这个大势下,要实现全人类的稳步发展,就必须坚持相互尊重、团结共进。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就是因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己任,始终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全人类共同进步。当今世界各国家、各区域、各民族之间已经不再是以前相互分隔、各自为政的状态,而是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这种形势下,敌视对立只会让自己陷入短视陷阱,唯有相互尊重,才能消除隔阂,唯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进步,否则必然会被时代、被历史所抛弃。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始终坚持开放合作而不是封闭脱钩。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如盛唐这样开放包容的繁荣时期,也有晚清这样闭关锁国的凋敝时期。丰富多样的历史给了中国共产党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一代代党的领导人深刻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精准把握历史发展脉络,作出了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伟大决策,将中国的发展融入了世界的发展,最终实现了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腾飞。新中国的发展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其实践经验也表明了,封闭脱钩只会越来越落后,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确的途径。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世界越是向前发展,“地球村”就会显得越“小”,再搞封闭自嗨那一套已然行不通。无论是国与国、政党与政党还是人与人之间,只有和平合作、开放融通,才能搭上经济发展的巍巍巨轮,不被历史的大海所淹没。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就是始终坚持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当前,新冠疫情的肆虐使得全世界人民都面临着生命的威胁、经济的损失、发展的迟滞甚至是倒退,各种极端气候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上部分国家不顾历史发展大势,大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给世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人类面临的挑战已从局部性扩展到了全局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全球性的挑战和困难面前,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单独面对,也没有一个政党能够独自解决。面对历史的滚滚洪流,再搞零和博弈就是自绝于历史、自绝于时代、自绝于世界人民。世界各国人民期待的,是和平薪火代代相传,是发展动力源源不断,是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而要实现这种期待,就必须如中国共产党一样,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始终坚持互利共赢,把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建设好。

思想汇报人:李范文

2021年11月25日




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精神思想汇报【【共五篇】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九届六中全体会议于11月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下坚持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保障。对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习近平同志一直秉承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态度,牵之念之。在福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幕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讲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下坚持同心向党,赓续文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回顾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征程,党的历史定位事关重要,通过以人民群众为服务中心,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全方位领导,帮助中华民族重新站了起来,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熠熠生辉,能否坚持党的领导,是文化精神能否赓续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下保持文化自信,树立文化意识。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树立文化意识是每一个中国人从意识形态上主观能动地保持对本民族的自信基础,我们要传递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主流,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强行灌输,确保全员在树立文化意识的基础上保持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下保持文化自信,不仅仅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根本素养,更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坚守的精神初心。

  新时代下打牢文化根基,传承文化遗产。“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能够将中国梦牢记于心,增强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新力量的汇入,新时代下的青年文艺工作者要能够秉承“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在坚守文化传承的信念中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实力,不忘初心,勇于接过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发挥青年人的创新力和创造力,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遗产的魅力。

推荐访问:会党 思想汇报 六中 奋斗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