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六中全会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精神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22-04-14 08:5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通过了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的决议,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的需要。

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精神心得体会【【共五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无声见证者和忠实讲述人,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让革命文物“开口讲史”。

  保护好革命文物,重温党史记忆。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救活了年轻战士的生命,茅草屋里的半条棉被连起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大山荒洞里的油印刷机传递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留住历史记忆首先要保护好革命文物。要强化调查研究,深入一线实地摸排革命文物保护现状,通过打造党性教育基地、修缮烈士陵园、建立革命文物展馆等方式,抓好源头保护,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阵地保障。要增加保障投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革命文物保护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工作力度。要注重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史为镜、以史明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做保护革命文物的带头人。

  管理好革命文物,深挖精神内涵。做好革命文物的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迁入展馆、束之高阁”,任其“躺”在博物馆里,必须强化日常管理,深挖革命文物精神“富矿”。要形成工作合力,联合党史文献研究部门,加强革命文物价值的研究,着力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多部门参与的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革命文物教育警示后人的作用。要建强人才队伍,由组织部门牵头,深入高校精准对接合作,通过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创办就业实训基地、聘请专家顾问等方式,搭建人才通道,一对一引进文物管理专业人才。要擦亮文物名片,根据革命文物分布地域,设立党员网格员,划清责任片区,深入挖掘整理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和精神内涵,努力开创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新局面。

  运用好革命文物,赓续精神血脉。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革命文物承载过去、影响现在、启迪未来,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要用好文物“活”教材,将革命文物“请”到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上,教育引导党员群众树立正确党史观,时刻警惕恶搞历史、戏谑革命人物等错误倾向。要做好结合文章,聚焦党的百年历史,精心设计推出一批学习教育和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引导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开展实地考察、国情调研,从革命文物中汲取养分,积蓄新征程上的信心和斗志。要发挥融媒体优势,灵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4K等融媒体技术,以革命文物为题材,创作3D动画、H5、Vlog等新媒体作品,增强可视化程度和沉浸式体验,生动还原百年党史的每一个“高光时刻”。


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精神心得体会【【共五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的历史承载着过去的荣光,党的信念经历史和人民检验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真理经中国人民百年实践绽放更耀眼光芒。历史照鉴未来,广大党员干部当自觉重温历史、总结历史、善用历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走稳脚下的路、走好未来的路。

  在重温历史中不忘来时的路。“无论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征程。百年征程创造了百年辉煌,百年历史记录了艰辛来时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在重温历史中不忘来时路,不忘中国人民曾经的深难苦重、中华民族曾经的山河破碎,时刻敲响“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钟,绷紧居安思危的思想弦和行动弦,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在重温历史中不忘为什么出发,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从而更加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公仆意识、涵养为民情怀。要在重温历史中不忘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不忘革命前辈的谆谆教诲,从而更加坚定不移沿着革命先辈照亮的光明之路奋勇前进。

  在总结历史中走稳眼前的路。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基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才能走好脚下的路。党的百年历史凝结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无数革命先烈为理想献身,如李大钊、夏明翰、邓中夏、方志敏等,他们的身上镌刻着人格的伟大,他们的事迹闪耀着信念的光芒,信念之光汇聚成劈波斩浪的航向,指引我们坚定前行。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百年征程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无数革命先烈为救亡图存、振兴图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斗天斗地斗敌中铸就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等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伟大精神映照光辉历史,散发着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鼓舞着一次又一次奋勇拼搏,指引我们昂首前行。党的百年历史蕴藏着无穷的奋斗力量。在伟大征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卧薪尝胆、夙兴夜寐,以真理为剑划破黑暗星空,汇聚最广大人民力量征战前途,积累着“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信念力量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战斗力量,指引我们强力前行。

  在善用历史中开辟未来的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党的历史中的成功与错误,不是尘封的记忆,更不是束之高阁的装饰品,其无尽的借鉴价值和无价的指导价值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光明指引,善用历史才能走好未来的路。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可以检视不足。历史中的得与失、成与败是照见当前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时常将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工作结果与历史对照,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校正纠偏,确保方法得当、思路正确。历史是一盏明灯,从历史中可以找准目标。百年光阴中,革命先烈在经历无数失败和尝试中,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走好未来路就要紧盯目标不放,以最终奋斗目标检视路途是否正确,确保巍巍巨轮方向不偏、目标不变。历史是一方智力之源,从历史中可以启迪智慧。历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从兴起到低谷的缘由,记录着从失败到胜利的密匙,包罗万象中闪着信仰的光芒,丰功伟绩中尽显真理的力量。历史没有对与错,善用历史的正反面才能在未来征程中规避暗涌和险礁,才能站在革命先烈“宽臂膀”“硬肩膀”上振翅高飞,走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历史记录着过去,也指引着未来。重温历史、总结历史、善用历史是我们致敬革命先辈的最好方式,也是我们走好当下路、未来路的重要路径。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学深悟党史,努力从中汲取信念力量、精神力量和奋斗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奋斗方向,奋力走好走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精神心得体会【【共五篇】

明年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了。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望漫漫来时路,当初那艘“红船”历经百年风雨而飘摇壮大,早已将我们为什么“能”、中国人为什么“行”的历史密码深深拖曳在神州大地。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身处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尤须高擎历史火炬,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不断把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就是要用艰辛的“来”唤起坚定的“往”。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深刻指出:“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99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风雨兼程、劈波斩浪,付出了巨大牺牲,取得了伟大胜利。看清楚“来”,就是从党史、中国史中看到我们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发展史、奋斗史,就是要深刻认识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然而,“坚定向往”不是一时功、而是时时功,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必须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

  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就是要凭真理的“是”浣除错误的“非”。《论语》中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挫折而奋起,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敢于直面问题、从不讳疾忌医。遵义会议坚决纠正教条主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全党旗帜鲜明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着眼自我革新,又相继开展整风运动、整党运动;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教育活动更加频繁,触及层面更加深刻,触及层次更加全面。可以说,我们党从诞生之初就保持着浓厚的自我革命精神,也不断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踏石留印的决心推动着党的自我革命。但是,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仍未完全杜绝。广大党员干部仍须传承好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坚决同一切可能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的现象作斗争,荡涤一切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肮脏东西,着力以真学体现政治觉悟,以真信彰显政治信仰,以真改展示政治担当。

  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就是要以自我的“舍”换来人民的“得”。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艰苦奋斗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1956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深刻指出:“艰苦奋斗就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这句话昭示了我们党克敌制胜的秘密,诠释了我们党兴旺发达的真谛,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一个本质性标志。常言道:“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今天,我们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求党员干部重新回到那个风餐露宿、食不果腹的年代,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社会生产力还存在“卡脖子”的问题。同时,一些干部深陷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的泥淖,用几年“风光”透支一生幸福,既是家庭和个人的悲剧,也是党的事业的损失,代价何其惨痛!凡此种种,皆要我们艰苦奋斗、长期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精神心得体会【【共五篇】

走进眉山抗战将士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遗物、一段段影像,向人们讲诉着75年前那段山河破碎、日月同悲的岁月中,抗战先辈们如何振臂而起,抛洒鲜血,拯救这个风雨飘摇、危在旦夕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说,“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知史方知来处,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来说,应该更多更真切地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路走来经历的风雨,以及苦难背后的那些“正能量”。

  这座开馆不到一年的纪念馆是眉山市第一个抗战将士纪念馆,主要为纪念眉山抗战将士所做出的贡献,馆内展示了眉山抗战将士风采、抗战时期文史资料、抗战时期日本侵华罪证、新中国发展历史进程和成就。

2020-9-24 14:18 上传下载附件 (926.28 KB)
  一腔爱国志,十万儿男赴战场。走过布满抗战将士们红色手印和生平介绍的墙壁,仿佛穿越时空,350多万川军誓师出川的声音犹在耳畔,10多万眉山青年离家赴战场的身影犹在眼前。在他们中,有人独自穿越野人山,有人亲自押送甲级战犯到日本;
有人血战湘西,有人征战缅甸;
有人大刀飞舞,有人侦查情报;
有十二岁从军的小战士,也有立志杀敌报国的学生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战先辈们的浓浓爱国之情与拳拳报国之心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挣得一个和平的未来。我们青年干部更该涵养爱国之情,继承先辈遗志,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信念不折,“八百进士乡”亦可“马上定乾坤”。一件件经过历史沉淀的衣物、刀枪、画报、徽章、票证,无声诉说着那些充满血泪与痛苦、信仰与希望的故事。4000余名眉山战士再没能回到家乡,有的永埋山西的冰天雪地中,有的定格在莽莽野人山上。尽管穿草鞋、短裤,拿大刀、步枪,但他们不惧生死,不畏强暴,在切断滇缅公路的战役中,在滇西和缅北的战场上,与日军血战到底,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2017年,98岁眉山老兵覃福廷在重返滇西公益行活动到达惠通桥时,想起牺牲在此处的战友,泣不成声,深深呼唤“战友,我的战友!”“敌军一日不驱出国境,川军一日不回川”,他们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融入民族骨血之中,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在新的历史征途上艰苦创业、奋斗不息。

  “展示这些抗战遗物,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老一辈眉山人的丰功伟绩,珍惜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将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下去。”纪念馆创建人李天玉先生这样说。由于自幼家境贫寒,但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长大后的李天玉先生投身公益事业20余年,将这份善心回馈给了社会。馆内一千多件展品大多来自李天玉先生多年来走遍全国,甚至远赴海外收集而来,其中曲折故事暂且不提,这份赤诚与热血正是对抗战精神最好的传承。

  故土已无恙,使命应犹在。学习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才能更好的前行。


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精神心得体会【【共五篇】

记住屈辱,是为了更好地奋起;
铭记历史,是为了光明的未来。今天是7月7日,是纪念“卢沟桥事变”83周年的日子,全体党员干部都应该在缅怀抗战英雄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充分汲取抗战的精神营养,牢记历史,接续奋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学习抗战勇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做复兴路上奉献的典范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广泛、更强烈、更持久,全体中华儿女高举爱国主义大旗,以“血浓于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理念砥砺前行,“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的理念根植于心,“爱国就是抗日,抗日就是爱国”的思想空前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集中体现和迸发,这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定性因素。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汲取爱国情怀中蕴含的精神营养,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典范。

  要学习抗战勇士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做复兴路上团结的典范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通过这场战争,不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这种改变,来源于抗战勇士不分党派、不分老幼、不分南北的空前团结,来源于为国家和民族命运抗争的全民族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来源于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视死如归的大义凛然。应该说,抗战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更是伟大的民族气节的胜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汲取全民团结、同仇敌忾的精神营养,做信念坚定、团结奋进的典范。

  要学习抗战勇士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做复兴路上拼搏的典范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和残暴杀戮,面对带血的刺刀,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将生死置之度外,迎着侵略者的洋枪洋炮和飞机大炮,冒着枪林弹雨去冲锋陷阵,表现出了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雄的血脉需要传承。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汲取抗战勇士不畏强敌敢于冲锋的精神营养,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做一往无前、拼搏进取的典范。

  要学习抗战勇士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做复兴路上自强的典范

  抗日战争是一场敌强我弱的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全体中国人民以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条件下,在“小米加步枪”的供给条件和武器装备处于劣势情况下,凭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经过十四年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战,付出了伤亡军民3500万人的巨大代价,终于将彻底侵略者赶出中国,迎来了抗战的全面胜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汲取抗战勇士为了理想敢于斗争的精神营养,做信念坚定、自强不息的典范。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盏明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继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以扎实的脚步追逐伟大梦想,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辉煌未来。

推荐访问:会党 心得体会 贯彻 六中 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