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阅读笔记心得体会

时间:2022-04-20 14: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阅读笔记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红色阅读笔记心得体会

《红色阅读笔记》心得体会

篇一:读红色经典读书笔记

读《红色经典》有感

翻开《红色经典》这本书时才发现,原来它并不是一本枯燥无味的单纯记叙历史的书籍,它更像是一本散文集,一个个标题讲述了一段段令人回味又意蕴深长的历史故事,关于伟人,关于伟事。。。

读《红色经典》也让我不由得对它的作者产生了好奇,是怎样一个人能够写出如此至大至美至雄的文字。原来,《红色经典》的作者梁衡——是我国当代的散文大家,同时又是一名从政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党员,拥有作家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也因此使他的散文别具一格。梁衡以政治散文、“红色经典”散文自成一派,擅于从山川风物和历史大事中体会领袖、伟人、革命者、英雄、典型人物的“大情”、“大理”;以“伟人”为标尺,通过他们的思想、方法、人格、作风和经验,为广大青年人树立典范,引导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这样的方法,使他的作品更能起到“细雨润物”的爱国主义教育功效。

书中的语言朴实但却具有不一般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让人不禁想读完一遍之后还想再重新去细细品味其中语言的魅力。《红色经典》用一个个小故事展现了伟人在过去的艰

苦年代里是如何克服艰难险阻,奋勇前行,为自己的和民族的理想而奋斗;也表现了许多爱国志士为捍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事迹。全书充满爱国主义色彩,强烈地激励并鼓舞人心。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了现代中国在抗战时期伟人的感人事迹,下篇讲述了古代历史上许多伟人名人的爱国故事。其中的《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都令我印象深刻,但令我感悟最深的还是《红毛线,蓝毛线》。

它讲述了1949年春的中国共产党,她的五大领袖,她的34名中央委员就这样平平静静地坐在北方小山村的这间旧伙房里决定着中国的命运,也决定着党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该怎么办。住了20多年山沟,现在要进城了,党没有忘记存在决定意识这条哲学的基本原理,没有忘记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

改造主观世界这个准则。在这间简陋的会议室里,共产党通过了自己的“陋室铭”。毛泽东说,要警惕“糖衣炮弹”,“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本来会议开始时主席台上并排挂着马恩列斯毛的像,到闭幕时就不这样挂了。会议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并通过五项决定:不以人名命名;不祝寿;中国同志不与马恩列斯并列;少拍巴掌;

少敬酒。这真让人吃惊了,党的中央全会竟决定如此细小的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心之诚,其行之洁,天地可鉴。想到当年袁世凯筹备登基,光龙袍上的两颗龙眼珠就值30万大洋,而共产党为新中国奠基却只借用了一间旧伙房。我们常说像真理一样朴素,只要道理是真的,裹着这道理的形式是无须多讲究的。这话是用镀金的话筒说出来的还是扯着嗓子喊出来的,关系并不大。真理不要过多的形式来打扮,不要端着架子来公布,它只要客观真实,只要朴素。清皇室册封嫔妃是用金页写成,每页就用16两黄金。可她们的名字有哪一个被后人记住了呢?红毛线、蓝毛线、二尺小桌、石头会场、小石磨、旧伙房,谁能想到在两个政权最后大决战的时刻,共产党就是用这些法宝,横扫江北,问鼎北平的。真是撒豆成兵,指木成阵,怎么打怎么顺了。其实那时使用什么都已无关紧要,因为我们的心早已到了,任何一件普通的东西上都附着我们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诚则灵,天下来归,传檄而定,望风披靡。而蒋介石的政权人心已去,就像一棵树,水分跑光了,叶子早已枯黄,不管谁来轻轻摇一下都会枝折叶落的。如今,西柏坡村口还立着五位伟人的塑像几乎每一个到村里的人都要和五大领袖合影一张。五位书记昂首向前,似将远行。到哪里去?当年在村口毛泽东说了一句风趣的话:我们上京赶考去,要考好,不要做李自成。周恩来说,要及格,不要被退回来。40多年

后新一任总书记江泽民来拜谒这个小山村,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这样,在红毛线和蓝毛线的圈点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读完整本书后,发现上篇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党在前行和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困苦,同时也了解到了作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细细品味书中的字字句句,每个情节都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引人深思。“爱国”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只有一个爱国的人才能肩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担,我们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是一股新兴的力量,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去推脱历史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充实自己,强大自己。唯有自己强大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真正强大。。

篇二:《红字》读书笔记

《红字》读书笔记

推荐访问:阅读红色经典书籍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红色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