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差距农文旅融合发展心得体会4篇

时间:2023-11-10 13:56:01 来源:网友投稿

找准差距农文旅融合发展心得体会4篇

找准差距农文旅融合发展心得体会篇1

  3月22日,市委市政主持召开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会议中提出的文旅产业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获得各方积极关注、高度重视、广泛推进。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李贵富书记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的讲话”更是从政府工作层面将全域旅游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书记对遵化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清晰、资源优势分析透彻、下部工作举措部署有力,这不仅为遵化旅游发事业展鼓足了干劲,同时也坚定了我们对遵化重返百强、再创辉煌的发展信心。下面我总结一下参加此次会议的心得体会

  一、全域旅游地位显著,遵化发展全域游优势明显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市场需求变迁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全面推动旅游目的地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全面优化旅游体验满意程度、全面释放旅游资源内在潜力的必然要求。此次由国务院制定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有利于增强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决心,有利于各部门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中的协调,有利于提振各地党政一把手抓好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地解决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落地、落实、落细、落好。当前,遵化在发展旅游业自身优势得天独厚、机遇千载难逢,一是我们旅游资源丰富有景区景点22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清东陵5A级景区一家;二是文化底蕴深厚,遵化是千年古县,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戢东第一城的美誉,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三是自然风光秀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7%,河流19条,可谓是有山有水,景区宜人;四是区位优势显著,处于京津唐承秦五大城市腹地,游客资源市场潜力巨大;五是交通四通八达境内高速2条、出口7个,铁路4条,可谓是西进东出、南承北联的重要枢纽;六是旅游纪念品丰富,有马兰峪金银器、红木、皮影、剪纸、满绣等民俗手工艺品。这些资源优势为我们推动文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地,李书记在会议所提出的扭住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4项举措,更是为我们遵化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定将积极落实李书记指示,立足优势、谋划思路,找准重点、集中突破,努力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促进遵化旅游大发展。

  二、深入挖掘清东陵文化内涵,丰富市场营销手段

  清东陵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唐山市唯一一家5A级景区,强大的竞争优势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我们要抢抓省、市大力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历史机遇期,进一步挖掘清东陵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一是举办精品主题活动,在举办清明万众祈福盛典、暑假研学游、徒步大会等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清东陵历史文化高端论坛”邀请著名清史专家参加,形成研究成果,使清东陵的历史文化研究达到新的高度,凸显清东陵在京东旅游景区的皇家特点。二是大力发展研学游,充分利用清东陵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与各地教育部门的联系合作,大力开展深度研学游。三是利用好“唐山周末”综合平台,加大与区域内其他景区、景点的合作力度,弥补清东陵景区旅游产品单一的弱项和短板。四是加大景区广告宣传力度,借助央视等新闻媒体,投放“山水遵化、传奇东陵”广告,大力宣传扩大影响。

  三、深化旅游体制改革,破除发展瓶颈障碍

  一是依托清东陵景区优势资源,抓紧引进战略合作者,根据已经打造好的平台运营公司,通过股权合作的方式,引入有实力、有经验的战略合作者,借助其成功的经营理念、营销模式和所掌握的游客资源,迅速实现清东陵景区游客人数的大幅提升。二是继续深入 探索“管委会+公司+村镇”的管理运营模式,以保护区整体旅游规划为纲领,结合市、乡两级政府,强力推进周边乡村的美丽乡村和民族特色村创建工作,打造集中连片的具有满族民俗特色的美丽乡村,即丰富清东陵景区旅游产品、优化整体环境,又能旅游富民,达到景村互动、融合发展的目的。

  四、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发展提供动力

  旅游项目既能丰富保护区旅游产品,与景区形成互动,又能为全区财政带来建设收益,对清东陵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要以京津冀地区为重点,结合我区资源优势及重点产业招商项目,以与保护区产业联度大的央企、国企和具有扩张活力的大集团为重点招商对象,围绕传统文化、精品景区、特色村镇、健康养老等产业,全体动员,主动出击,着力引进一批符合保护区产业特点的优质项目。

  总之,我们定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坚决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李贵富书记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会议的讲话”精神,以时不我待,敢打必胜的决心抓好工作落实,为遵化旅游发展,经济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找准差距农文旅融合发展心得体会篇2

  此次学习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组织下,前往乐山、峨眉、成都等地,考察学习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考察学习,深刻感受到成都及周边市县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思想解放程度之深、开放力度之大、发展速度之快,特别是在文旅品牌打造运营、文创产品的创新创造、夜游产品提质增效等一系列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成果,都令人叹服、受益匪浅。通过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受到了启迪、找到了差距、更感受到了压力,也让我对文旅融合发展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对标学习,向先进经验“取经”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这些地方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积跬步而成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主要体现在:

  以解放思想作为融合发展的前提。这次考察学习,我深感解放思想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巨大作用。成都周边的市县这些年发展得这么好,就是始终准确把握发展脉搏,利用自身特色优势、有利的地理区位条件,找准发展突破口,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之路。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产业融合发展优势,彰显地域特色风貌,走出融合升级的发展新路。

  将改善环境作为融合发展的保障。考察学习的几个地方无论在硬环境,还是在软环境上都做的非常出色,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充分展现。几个地方都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内力与外力、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充分借智借力、大量启用能人、务实学习先进,形成了文创青年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局面,并逐步从“共建共享共融”走向了共赢。

  把引才引智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考察学习的几个点发展得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敢想、敢干、敢拼、敢闯的人才干部队伍。特别是明月村,“农创+文创”发展思路,以打造西部文创中心田园样板为目标,探索实践“政府搭台,文化撬动、产业支撑,公益助推,旅游合作社联动,共创共享”的幸福美丽新乡村发展模式,是咬定目标毫不动摇,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能人带头、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科学灵活的完美体现。

  二、找准差距,把握发展优势和机遇

  近年来,“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着力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的全时、全龄、全域康养旅游,阳光康养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四川乃至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都在逐年提升,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基础设施落后。进出攀枝花及米易的交通方式过于单一,耗时耗费严重。城乡基础设施较薄弱,环境打造特色还不够鲜明。政策壁垒突出。在引进文旅融合项目,打造特色小镇、特色民宿及乡村酒店等土地政策受制太多。缺乏项目支撑。缺少有带动影响力的优势文旅项目和产业,对外吸纳度和吸附度都不够强,人气不足。

  三、理清思路,学以致用抓落实

  下一步,将以这次考察学习为契机,深入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致力打造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美丽宜居公园城·阳光康养目的地”。

  加强基础设施,提升配套功能。一是促成成昆铁路扩能项目提速。请发改部门积极对接让成昆铁路早日修复通车,让更多的游客能够轻松无碍来攀。二是加强城乡环境打造,强化道路、景区配套设施、接待能力提升等公共服务内容的建设,真正让游客住得下、留得住。

  突破政策壁垒,创新发展模式。以规划为引领,统筹城乡,大力引进民营资本,打造特色小镇、文创小镇。探索实施农民土地入股,在不改变农村集体土地性质且不占用建设用地指标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文旅项目建设。

  理清工作思路,推进文旅融合。一是摸清文旅家底,积蓄发展后劲。全面梳理、深入挖掘、系统开发,理清文旅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思路,把特色文化精髓全方位融入康养旅游项目、线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打造“颛顼故里阳光米易”文旅品牌形象。二是巧做节庆文章,拓宽融合道路。开展并举办好各类赛事、大型文艺演出和群众文化活动,为不同主题的文化节庆活动和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加强非遗传承,焕发产业活力。形成文化旅游、文化消费与文化传播相融合的新模式,真正将资源优势和传统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找准差距农文旅融合发展心得体会篇3

  在组织和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市20xx年基层“三区”文旅人才队伍业务骨干培训班进行学习,深刻的领会到旅游是发展地方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民生工程,也领会到了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领会到发展旅游文化的重要性。现将学习心得阐述如下:

  一、对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个人而言,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就团体而言,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为整合的作用;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作用。旅游文化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它从改塑自然、发展文化、推动社会、繁荣经济、陶冶人格等方面赋予了旅游生命和灵魂。

  二、对旅游的理解

  旅游是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依托,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题领域,更涉及旅游业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

  三、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文化的塑造、规范、整合和导向功能,确定了文化是旅游的生命和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空洞的,没有旅游的文化是无趣的、走不出去的,文化与旅游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四、旅游文化开发的认识

  文化和旅游要融合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旅游文化才能又快又好发展。

  1、立法保障。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依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促进旅游文化又快又好发展。

  2、游客的口碑是最好的广告和宣传,要加强景区景点和乡村文明建设,要不断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树立人人都是旅游从业者的意识,做到人人讲诚信、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对不讲诚信、不讲道德、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的个人或团体,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罚,让每个人和每个团体都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的类意识,全民都形成这样的类意识,我们的旅游文化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3、全方位提升旅游品牌。我们的旅游资源丰富,品质高,但效益低的原因是没有品牌。要打造特色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比较管理去发展。旅游者的初心就是陌生的诱惑在驱使,不同的文化相互吸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统领,深挖景区景点的独特文化底蕴,让景区景点有生命有灵魂,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4、加大旅游发展的经济投入。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六要素决定了它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情感体验的特性,同时也确定了它是一本万利的民生工程。

  5、以文化扶贫助推旅游扶贫。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景区景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选择好项目和产业,做好规划,开展好讲座,构建好团队和体系,建立文艺队伍宣传推广文化、开展活动,推动旅游扶贫发展。

找准差距农文旅融合发展心得体会篇4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找准 融合 找准差距提升能力 找准了差距 找差距抓落实心得体会 找准差距抓整改 找差距抓落实范文 找准差距迎头赶上 找准差距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