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作用(合集)(全文完整)

时间:2023-06-03 1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作用(合集)(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最新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作用(合集)(全文完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篇一

摘 要: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行业企业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搭建专业平台,切实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经济发展 作用

据报道,我国的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品种每年损失近200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5%,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这些数据说明,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人才瓶颈、技术工人的结构失衡和高技能人才的断档,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严重障碍。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我们必须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精湛技艺和高超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高技能人才的涵义

中央组织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1年7月6日发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根据国家职业大典,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根据这些描述,高技能人才应当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二、正确认识高技能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高技能人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人才是科技进步的基石,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只有加快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我所用,才能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高技能人才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和竞争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个企业在同行业中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这个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拥有各种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又是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的核心因素。企业只有真正重视技能人才,加快培养技能人才,合理使用技能人才,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高技能人才能够促进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高技能人才是有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之一,没有一支技术精湛、手艺高超的技能人才队伍,企业就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难以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企业只有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促进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稳健而强劲。

4.高技能人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高技能人才是技术技能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之一。企业只有通过培养一支掌握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操作技能、具有较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才能屹立于竞争的潮头。

三、有效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的途径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高级技工”等高技能人才不在“人才”之列,干部和工人身份不同,工资、奖金、住房、福利待遇等都不一样。必须切实改变这种传统的人才观和用人观,树立“能力本位”的人才评价标准,把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对待,创造适合技能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当前尤其应当营造“能工巧匠与科技精英一样光荣”的舆论氛围,如继续组织“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宣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弘扬高技能人才踏实敬业、潜心钻研、勇攀技能高峰的精神风貌,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2.不断调整和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留住高技能人才,用好高技能人才,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要保障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使其待遇与其贡献和能力挂钩,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建立特殊津贴。加大奖励力度,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有吸引力的高技能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的作用。大胆起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技能人才,让他们成为项目牵头人,让他们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甚至成为领导人。

3.科学评价和培养高技能人才。要适应社会需要,积极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手段和方法,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和身份限制,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劳动者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水平的多元化考核与评价体系,逐步提高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及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使高技能人才评价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形成有效联动,并作为岗位使用与兑现待遇的依据,引导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拓宽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

4.切实搭建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平台。高技能人才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的使用者,必须为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舞台,搭建平台,通过设立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示范岗位、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技术创新小组等方式,激发高技能人才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发挥高技能人才作为职业领军人物的带头作用,为企业生产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5.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选拔技能水平较高、具有传帮带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师傅,选拔优秀的青年技术工人作为徒弟,开展“师带徒”活动,积极培养青年技术骨干,加快改善技术工人队伍结构的步伐。在师带徒活动中,要强调一个新字,针对生产中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开展传帮带活动,并要立足技术传承和应用,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央组织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2011,7.

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篇二

浅谈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刘向红

摘要:旅游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发展包括市场、政府等因素,但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包括推动、规划、协调、管理等。这种主导作用一方面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旅游经济:政府:主导作用

进入21世纪,旅游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中国尤其如此。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为打造旅游城市进行了很多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目前我国发展旅游经济,政府发挥着巨大的主导作用,而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调节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主导作用一方面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旅游经济发展概述

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经济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在旅游业上做文章,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挥国际旅游的创汇能力以及国内旅游在拉动内需方面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经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因素

旅游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来,发展很快且市场化进程也很快的行业,无论是从市场的构建、运作,海事从旅游价格反应市

场运作的灵敏度和即时性看都如此。然而旅游业也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这就是所谓“市场失灵”,由此就需要“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的联手介入,旅游资源才能实现合理的优化配置。

1、市场因素

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类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到市场因素地制约,主要表现为市场提供和需求两个方面:

(1)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了生存和发展需求外,人们的需求越来越转向娱乐、休闲等精神方面的追求,而旅游就是人们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点我们从“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的旅游火爆场面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人们的需求直接导致旅游业的不断升温,这就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动力。

(2)市场供给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处于飞速发展中,但仍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或者说其发展在旅游产品的质量、价格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旅游行业成为人们投诉的对象之一。一方面,人们需求各种类型的旅游品种,如观光型、体验型、疗养型等多种,为市场供给提供了需求;
另一方面,旅游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要求其自身不断完善,这必然刺激旅游经济的发展。

2、政府因素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也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所采纳的旅游发展战略。这主要是由旅游业自身的特性决定的:

(1)从旅游产品的特点来看,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信息性和公共性特点,需要政府对其生产环节进行有效协调。旅游需要涉及旅游者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消费活动,涵盖园林、旅游、城建、能源、邮电、商业、建筑、教育和文化等部门,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2)从旅游产品的销售来看,无论是旅游地的形象宣传海事旅游产品的宣传都需要政府出面或政府帮助。旅游宣传包括对国家和地方旅游形象的宣传以及旅游线路、景区景点、旅游饭店和旅行社、交通设施公司等旅游企业形象以及旅游产品本身的宣传。这些工作由政府来做具有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因为政府是唯一能从宏观上有效整合各感知要素的主体,能全面有效地协调各类社会资源。

三、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的基本职能

(1)政策规划、产业协调

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城市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相衔接,而这需要政府来协调,处理好与工业、农业、商业、文化、体育和其他产业的关系。

2、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的表现

(1)推动作用

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各级政府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积极推动,从领导到普通市民、从行政管理部门到旅游企业,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政策准备、精神面貌准备等,保障旅

游经济的发展。

(2)管理作用

旅游由于直接是人员的一种流动,被视为城市的“窗口”行业,政府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是非常必要的。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推广个性化、细微化服务,旅游产业素质明显提高。

3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起着阻碍作用的表现

(1)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的缺位与错位

旅游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它要求政府管理是全面得,能覆盖各有关行业;
要求管理师各方位的,透及市场各个层次;
要求管理是权威的,能扫除各种非市场和市场障碍,这样很容易带来政府的缺位与错位。政府“缺位”行为是指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管理不到位,如没有发挥其协调作用、监督管理作用等;
政府的“错位”行为主要表现在政府对旅游发展中“该管的没有管,不该管的偏要管“的行为。

(2)政府大包大揽行为与旅游开发的市场竞争机制的矛盾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涉及面广,竞争性强,它属于经济的范畴产业。而政府采取“三包“政府,包办一切的方针,首长拍板的指挥模式,则忽略了旅游业的市场竞争机制,往往由于行政关卡过多,地域限制过严,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丧失强占市场的有利时机,看似轰轰烈烈却劳民伤财,导致 “面试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比比皆是,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途径

1、优化行政干预手段使政府与旅游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和谐行为成为关键性的要素。对于旅游经济而言,政府的和谐行为就是:政府在旅游发展中实施遵循旅游经济特性和发展规律以促进和保障旅游发展的所有合理、科学、远瞻、有效和可持续性的管理行为,这种和谐行为主要表现在制度的合理性、管理的科学性、政策的远瞻性、措施的有效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3、政府实施和谐行为促进旅游经济和谐发展的途径

(1)引导行为

政府要积极通过各种政策和文件,引导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表现为:一是从观念上引导,对旅游者的消费观念、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和建设者的旅游产品开发观念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引导;
二是从政策上引导,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引导旅游产业经营,提高阐明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避免各种经营主体在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2)协调行为

政府的行为应当成为协调旅游市场的主体,需要协调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关系;
二是旅游市场中投资者、消费者和建设者之间的关系;
三是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
四是政府内部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3)控制行为

政府的和谐行为还表现在控制方面:一是控制旅游行业中不规范的行为,保障旅游市场健康稳定;
二是控制旅游经济中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障旅游的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要认清政府的作用和优势劣势,引导政府的和谐行为,科学地规划旅游产业,扩展发展空间,推动管理创新,升华旅游形象,不断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篇三

政府在信用卡业务发展中的作用

信用卡是指“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是集结算和信贷两项功能为一体的银行业务按《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银行卡可以分为借记卡、准贷记卡、贷记卡其中后两者又合称为信用卡但是按国际规范只有贷记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银行卡可谓是20世纪最成功的零售金融产品问世后的短短40年时间信用卡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信用卡业务必将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业务之一因此全面把握信用卡业务发展规律深入分析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时制订应对策略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根据国外的经验发展信用卡业务除了银行及相应配套服务商的努力外政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部门通过立法、政策、指导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政府政策在信用卡业务发展中的作用

(一)完善法规规范运作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每个月的信用交易和消费信贷都在200亿美元之上美国也是世界上信用管理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正是那些与社会信用建设有关的法律制度和规范美国是奉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信

用立法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随着信用交易的增长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如公平授信问题、保护消费者隐私权问题美国的法律属于自然法系法案往往一事一定针对性强美国关于信用管理的法律开始制订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不断的修改、补充80年代趋于完善形成了较完整的框架体系这些法规的主要目标有三个一是稳定经济秩序如《信用卡发行法》规定除非客户的书面申请银行等发卡机构不得主动发卡这项规定主要是针对当时各发卡机构为扩大市场份额主动投递大量的未经申请的信用卡而造成风险上升的现象该法律也明确规定持卡人对于卡片被盗或丢失以后产生“盗用”情况可以不承担责任又如《公平信用记账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高利贷法》、《贷款真实性法》、《公平信用和记账卡公开法》、《电子资金转账法》等对信用卡业务的各个方面都作了规定确保其规范、稳健运作二是保护消费者隐私权信用卡业务是以社会征信制度为基础的要对个人的信息进行处理和传播而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是非常强调个人隐私的保护因此在《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信用记账法》等法规中对个人隐私数据和社会征信数据加以明确区分三是解决信用卡业务发展中涉及的其他问题如歧视的问题《平等信用机会法》规定银行不得因信用卡申请人的性别、婚姻、种族、宗教信仰、年龄等采取不同的授信标准;
《社区再投资法》鼓励银行向中低收人群体发卡满足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些关于信

用发展的立法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对银行的信贷、发卡的规范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负责执法、监督;
另一类是关于信用行为的规范由联邦贸易委员会执法主要是对征信、催收等的规范高度发达的信用卡业务发映出成熟的信用文化和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而法律规范的配套和“与时俱进”是其稳健发展的前提

(二)积极引导促进发展以韩国、英国为例这些国家的政府机构在采取引导性政策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方面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从1995年开始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韩国政府认识到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是解决经济衰退、漏税瞒税现象等问题的一剂良药一方面抓监管制订新的发卡守则严格规范营运资格对信用卡贷款的利率和额度进行限制避免无序竞争;
另一方面则是积极采取一系列鼓励持卡消费、鼓励商家接受信用卡的措施如为了改善受理环境强制要求每年营业额达到35000韩元的商户必须接受信用卡否则就对其进行审计若发现有限制使用信用卡行为的就加重税收处罚而对于积极接受信用卡的商户则给予抽奖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为普及用卡增加用卡人数量政府明确要求降低申请条件废除各种限制强制减低向用卡人的收费对持卡消费除了规定免税奖励以外每次持卡消费40韩元以上的都可参加全国性的抽奖活动政府为此开发了信用卡抽奖系统每月的抽奖活动都通过国家电视台现场转播以提高公众的觉悟2002年后韩国的信用卡产业出现新的特点信用卡现金透支款项增加过

快、比例过大拖欠率上升风险管理的压力增大政府与时俱进颁发新的法律和守则开始实行有限制的发卡活动阻止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过快增长限制透支现金款项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提现与整体应收款的比例从65%降到50%;
改善信息和数据共享避免多重欠债的情况英国是伪卡欺诈比较猖獗的地区之一从伪卡损失绝对量排名来看2000年一季度排在前十名的发卡银行伪卡损失共计2500万美元收单中的伪卡损失为1800万美元分别较同期增长66%及50%.目前发卡银行的伪卡欺诈损失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从收单损失来看已占整个欧洲地区的70%.针对这种大幅度增长的风险损失一方面政府加大司法力量对诈骗犯进行打击;
另一方面政府和行业组织出面努力推进带个人身份信息资料的ic卡的发行加快收单终端机具的改造主要是银行增加投入对商户的终端改造给予适当的补助在政府推动下各发卡银行和相关机构达成了实施责任转移的一致意见即从2004年开始凡发卡行不发行带芯片的银行卡则由此产生的伪卡风险损失由发卡行承担同样如果受理终端不能受理带芯片的银行卡则产生的伪卡风险损失由拥有受理终端的银行和商户承担责任转移措施的实施加快了英国银行发行的磁条卡向芯片卡的转换目前英国已发行ic卡1000多万张占整个银行卡发卡量的10%预计2005年国内的4400万张贷卡将全部转换成ic卡

(三)保护民族产业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在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初期中国台湾地区有关监管部门就

认为发行信用卡若不加强保护盲目地对外开放易滋生流弊于是台湾当局积极介入到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中走了一条先联合后竞争的道路早在1983年台湾地区正式成立联合信用卡处理中心负责处理信用卡消费受理及资金清算等并通过法律规定收单业务必须由该中心独家经营所有特约商户的拓展与管理由该中心统一负责商业银行只负责发卡业务这对规范信用卡受理市场、发展民族支付产业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非常重要尽管1996年以后允许各发卡银行发展了自己的收单业务但该中心仍然是台湾地区最大的收单业务处理中心目前该中心拥有会员42家发展特约商户6.3万家安装pos5万多台通过该中心信用卡消费额占全岛信用卡总消费额的63%.同时台湾当局通过成立于1984年的财金资讯公司(原名金融资讯服务中心)建立atm共同服务系统实现各银行14863台atm交易的联网通用为岛内所有发卡银行提供24小时的信用卡跨行提款、转账、余额查询、跨国提款、缴纳税费、信用卡预借现金服务等功能为信用卡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外岛内还设有联合征信中心为各银行发卡审批提供信用查询支持通过台湾当局的积极引导和近10年的努力既培育了良好的信用卡(贷记卡)市场大家对信用卡服务及其透支消费已经非常认同促进了信用卡业务整体上的成熟又促进了本土信用卡机构的快速成长在开放的同时保护了民族产业

二、几点启示我国各商业银行尽管已发行了4亿多张的银行卡但真正属于信用卡(贷

记卡)的才百万余张远远达不到产业化经营和市场潜力需求的规模仍处于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起步阶段目前我们快速发展信用卡业务的主要障碍有一是受理市场发展缓慢联合发展的机制不健全能够接受银行卡的商户10万多个仅占商户总数的2.5%.银行卡的联网通用虽然经历了“314”212程进步非常大但跨行、跨地区的通用仍不够普及交易成功率不够高多数银行的atm功能较为单一跨行转账、自动缴费等服务项目尚有待开发二是对信用卡的认同度不高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以及传统习惯的影响持卡人和商家对信用卡交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存在较大的不信任积极性不高导致了持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例很小目前还不及3%而在美国该比例为25%中国香港地区也达到18%.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客户追求超前消费、使用信用卡贷款功能的还不多信用卡的功能体现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缺乏有效的全社会个人征信体系信用卡的发展缺乏必要的保障信用卡贷款是信用放贷无抵押担保在缺乏有效的个人征信体系的情况下银行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不得不为申领者制造繁琐的手续、严格的条件这又打击了申领者的积极性使信用卡业务陷入一种僵局结合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上述弱点分析各国政府在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我国监管部门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制订政策采取措施一是要有远见明确发展规划制订统一标准提高宏观管理能力第一要加快《银行卡

条例》的起草和颁发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信用卡的发行、使用、受理等各个环节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使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做到“有法可依”第二继续按照联网通用、联合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电子化网络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银行卡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彻底完成atm、pos等受理系统的标准化改造二是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扶持“银联”标识卡和银联网络的发展实现各类卡片、受理终端、业务处理流程和服务质量的统一和规范建立合理的业务收费和行际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整体优势尽快扩大持卡消费和信用消费量共同打造具有民族品牌的支付产业三是介入用卡环节通过抽奖、征(免)税等措施促进持卡消费的比重持卡消费是信用卡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连接发卡、受理两大市场促进持卡消费对加快信用卡产业的发展作用非常大我国上海、北京等地纷纷制订了信用卡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持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从目前的5%提高到25%这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促进征信系统的建立健全征信系统具有经济外部性及统一性在早期宜采用政府投入、独家经营的方式以加快速度避免资源浪费从整合行政资源人手把银行、证券、保险、公安、工商、税务、交通、海关、法院等各相关部门中的个人信息数据集中起来建立数据库由专业性的公司经营实施市场化运作利用宣传渠道大力传播先进的信用理念和价值观培

育积极的信用文化五是促进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改革尤其是公司化运作管理体制的建立信用卡业务的经营思想和理念不同于银行的其他传统业务国外的商业银行往往设立专门的附属公司经营信用卡业务即使留在银行以内隶属于零售金融部门其经营管理方式也相对独立我国工商银行等在进军信用卡业务市场时都采用了信用卡中心的操作模式实施公司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但与银行母体之间委托代理机制、内部企业化管理机制等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经济人”特性的市场微观主体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下不断把信用卡业务做大、做深促使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篇四

浅谈物流管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对物流的概念与特点、物流发展的阶段、以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来分析怎样加快物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管理对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重大意义。关键词:物流管理 经济发展 趋势 作用

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一)物流的概念与特点

物流是随着商品的出现而产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而发展的。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现代物流是指在信息网络平台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对各种物流资源进行优化处理,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过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现代物流是有效利用资源的服务体系。现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现代物流强调满足客户的需求。现代物流更强调物流流程的管理和高科技信息情报的作用。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结合紧密。现代物流会更加完善组织网络,加速国际兼并与联盟,拓宽了企业的物流服务领域,而且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现代物流是以物流企业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为经营模式,凭其资产网络管理优势,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其他中小物流企业在分包上起衔接和补充作用。

(二)物流发展的阶段:

物流的发展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分拨阶段、开发阶段和物流现代化阶段。

分拨阶段:物流分拨阶段是指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一段时间。在这一时期,美国将物流称为“物资分拨(physical distribution)其物流运作内容也是停留在这一层面上。

开发阶段:物流开发阶段的标志是经济学界和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物流开发。这一阶段大体上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随着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单纯依靠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来获得利润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促使人们开始寻求新的途径。因此,加强物流管理就成为现代企业获得利润的新的重要源泉之一。

现代化阶段:这一阶段,在物流研究和管理方面的特点是把物流的各项只能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从整体上进行开发。

二、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流通业正处在产业化发展的起点;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平均递增15.3%。199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1135亿元,比1979年增长17.3倍。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流通业自身及相关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

首先,市场化程度的大大提高。使得多种经济成分份、多种经营方式份、多渠道并存的流通格局已经形成;
商品价格基本放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开放度、公正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其次,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一是连锁经营浪潮方兴未艾,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导入这种经营组织形式,其后便迅速演变为现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共有连锁经营组织1000多个,2万多家分店,年销售额1000多亿元,已约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与此同时,我国商品批发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成为重要的商品流通渠道。根据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在1999年联合开展的快速调查,截止1999年6月末,我国现货商品交易市场(含批发、零售交易市场)近6万个,1998年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为21086.8亿元,相当于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2.3%和国内生产总值的26.5%。全国商品批发市场约9000家,占同期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80%左右。全国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较强的重点骨干市场。此外,流通主体正在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竞争实力逐年提高。目前我国各类商贸集团大量涌现,除传统的批发贸易商外,以海尔、联想为代表的一批生产制造商也直接进入流通领域,构建自身的营销网络和销售体系,实行工贸一体化经营,成为重要的流通主体。各类市场中介组织逐步发育,经纪公司、快递公司、报关服务公司、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机构不断涌现,提高了商品流通的专业化与组织化程度。再次,流通业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1992年中国政府在商业领域实行对外开放试点,到目前已有300多家外商企业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沃尔马、麦德龙、家乐福等一些大型跨国商业集团先后登陆,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和会员制的大卖场等各种新的商业形式、业态和经营方式都已采用。外资商业的广泛进入标志着中国商品流通业已开始融入国际市场,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促进了国内流通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各种业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这使得中国的流通业现阶段发展带有明显的跳跃性和急速扩张性。

总的来说,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关键点,机会与挑战并存,来自国外的成熟的物流企业对我国的物流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学习国外物流企业成熟的运营模式以及管理理念是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所必须去进行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由250美元提高到近800美元,有1.4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工业化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化进程远远没有完成。要促进我国工业化和下一步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快流通产业化进程。

首先,物流业的发展良好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从世界上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都经历了一个物流现代化的阶段。如日本曾在60年代连续推出三个物流现代化的五年计划,意在配套和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韩国在70~80年代也效仿了这一做法,并大大提升了物流产业化水平,为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再从我国的情况看,尽管工业化发展水平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相比较而言,物流产业化水平滞后于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物流设施、管理手段、经营组织方式上基本还是沿用了原来的一套,经营分散、管理落后、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以物流成本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全年的物流成本为80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德国的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0%,中国为30%。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实力。其次,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看,商品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主体和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在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成为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而流通产业的率先发展能带动第三产。

物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物流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是以物流的发展为基础的,物流对经济增长起着支撑的作用。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社会专业分工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物流的发展是社会专业分工得以实现的前提,能够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正常运行。社会专业化在不同地区的分工,必然带来货物在空间的位移,专业化分工越高,货物的集散在规模上就越大,在空间上就越广,而物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越容易被体现,因此可以说只有完善的物流系统,才能够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实际进行,才能保证货物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从而带来经济增长。

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用一句比较恰当的话来描述,可以认为物流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纽带。社会化大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出现,使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在一个极其广大的空间进行的,并且同样可能存在时间的差异性,只有依靠物流这一纽带,才能将整个复杂过程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使社会化大生产得以实现。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是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得以实现的前提,物流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起到前提保障的基础性作用。

物流除了对我国经济增长起支撑作用以外,物流的快速发展还可以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发展。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现代物流的本质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促进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现代物流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现代物流的发展还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区招商引资和外资的流入等等。

四、结语:

物流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名物流专业毕业的我,我会在今后的物流工作中,禅精竭虑,为祖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出一份力,也期待能为祖国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而同时,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整篇论文都只是在表面上对物流行业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五、致谢: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尾声。在写论文的期间,许多同学以及任课老师都给予了我帮助,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论文才得以完稿,再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文献:

[1] 我国外贸运输和国际物流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王子训2001年 [2] 《国际物流》中国物资出版社,丁俊发,2002出版

[3] 《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暨南大学出版社;
余世明 2006年

[4] 《国际货运物流实务、法规与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
杨志刚2003年10月

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篇五

浅析民间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姓 名:崔肖南学 号:081702040班 级:08金融班

【摘要】:
民间金融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既有现实的问题还有理论上的问题。它的发展既能为金融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也是金融制度变迁的开启状态。民间金融从现阶段来看还是有着很大的缺陷,我国现代民间金融是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区别于国有金融制度的一种金融制度,这种金融的产生由于先天的原因而有着自身特有的缺优点,恰是这种特性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但同时也加大经济的风险隐患。民营经济在经济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导致民间金融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民间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间金融融资金融体制经济发展

近年来,民间金融正以一种不容忽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目前,粗略估算,民间金融的规模已过万亿。民间金融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注意。

一、民间金融对经济金融的正面作用

长期以来,民间金融一直被视为“洪水猛兽”,会扰乱正规金融市场,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对民间金融的不断深入调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我国的民间金融对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民间金融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培育社会信用,缓解农村金融资源的匮乏,与正规金融形成互补,为金融创新积累经验,等等。

(一)民间金融支持了中小企业融资

融资难一直是近年来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大问题。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中小企业选择民间金融进行融资有着更为深层的原因。正规金融出于成本考虑,以及“规模歧视”和特有的“所有制偏见”,倾向于给资金需求规模大、实力强的国有企业提供贷款。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产少,其融资行为具有贷款数额小、抗风险能力弱和负债能力有限等特点,这使得中小企业处于国有商业银行青睐的主要客户群之外。因此,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得到所需款项。

而民间金融的特点恰好适应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最合适的金融制度安排是中小型金融机构,包括正规的中小银行和民间金融。根据国际金融公司2001年的调查,我国中小企业60%的融资来源于企业自身积累,外部融资只占了40%,而在这些外部融资中,民间金融所占的比重最高,占到了50%以上。民间金融内生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之中,内生于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这种内生性也使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的各方面信息,也就决定了它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相互之间的适应性,以及其巨大的发展潜能,因而具有相对的交易成本优势。可以说,中小企业选择民间金融作为一种重要融资途径,是金融主体自身内在的要求,也是中小企业在外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的无奈选择。

(二)民间金融对企业的信用强化效应

在我国国有金融制度安排下,政府信用错位使得政府成为整个融资活动的实际上的最后承担人,企业信用被极度弱化。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信贷行为进入一个怪圈。国有企业缺乏资金,自身可能又不满足银行的获贷条件,于是向政府求救→政府出于“国有企业情结”,便出面向银行协调→银行在政府的压力下,以及对政府信用的信赖,便贷款给企业,这也使得企业缺乏强化自身信用的动机→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清、缺乏激励机制,获贷后往往并不能实现发展和收益,有时甚至是投资失败→贷款没有收益和实现增值,国有企业自然无力偿还部分或全部银行贷款→银行不能顺利收回或者无法收回放贷资金必然产生坏账,银行收益和资产质量恶化。

由于银行给国有企业贷款的行为是授意于政府,再加上我国国有银行本身就存在着信用弱化,银行信用的保障也有赖于政府,最终政府不得不以政府信用来支撑银行信用。政府的影响贯穿融资活动的整个过程,政府信用错位导致银行信用弱化。在政府、银行、企业三者的利益互动中,国有企业自然会产生“赖账”行为,企业信用也随之而丧失,而民间金融的运行机制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拥有独立产权的民间信用实践了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的强化对企业信用形成了“硬约束”,使企业信用得到强化。

(三)民间金融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促进作用

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做了很多尝试。例如对金融业进行了股权结构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的改革,但是以国有金融为主的框架仍未被打破,金融业的改革步伐远远赶不上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有银行改制步步遇阻的情形相比,民间金融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展现出金融市场的新气象。在这样的形势下,民间金融的发展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金融机构格局,有助于构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产权结构和促进原有金融机构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富于竞争性的金融体系,自然也就有助于整个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

二、民间金融对经济金融的负面作用

虽然民间金融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很多积极作用,不容忽视的是,民间金融也给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经济调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和促进金融机构改革、培育社会

信用方面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民间金融的存在也给经济、金融活动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一)民间金融自身存在着较高的金融系统性风险

民间金融天然的“草根性”和便利性,既是它的优势所在,也蕴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与正规金融不同,民间金融的借贷行为是建立在一种非制度信任基础之上,正是由于非制度信任,有些在正规金融制度下得不到资金支持的单位和个人,从民间金融机构得到了资金,但这恰恰也增加了民间金融的风险。

此外,虽然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比,一些正规的民间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要低得多,资产质量也比较优良,但不容忽视的是民间金融机构整体中仍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已成为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隐患。再退一步说,即使这些民间金融机构经营得道、资产质量非常好,但是由于其天然的信用弱势性,如规模小、资金少,没有政府信用做担保,一场挤兑就能够让这些优势顷刻间化为乌有,一条谣言就可能毁了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民间金融机构。而且由于民间金融处于一种地下状态,使得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对其进行监管,在经营管理上也没有存款准备金和贷款呆账准备金的严格要求,使得监管当局无法保护有效的存款者和经营良好的民间金融机构。因此,民间金融的金融风险较高,这种风险一旦大规模爆发,将给经济带来很大问题。

(二)形成资金体制外循环,弱化宏观金融调控的效果

民间金融的存在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受到民间金融的高利率吸引,大量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形成资金的体制外循环,使得金融信号部分失真。国家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民间金融规模和动态,无法获得完整权威的统计数据,影响国家对金融运行状态的判断,同时也干扰了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

在民间金融渠道流通的货币量处于政府监控之外,对经济运行中的实际货币供应量产生重大影响,冲击了传统货币政策的效力。如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政府当局采取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紧缩措施以减少流通领域的货币量,收缩流动性,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就是虽然正规金融提供的资金减少了,但是民间金融提供的资金增加了,原本正规金融提供的部分资金转由民间金融来提供,货币供给量并未按照预期数量减少甚至根本没减少。民间金融的活跃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影响货币乘数的波动,弱化了政府调控的效果,使得经济难以“软着陆”。民间金融的存在,使得大量的资金没有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形成资金暗流,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影响了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三)易发生纠纷,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由于民间金融活动大部分在法律规定之外进行,其权利义务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难以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从而带来很多社会问题。非正式的民间金融通常比较隐蔽,而且民间借贷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管理和适用的法规支持,民间融资参与者较多,涉及面广,操作方式不规范,监管难度大,一旦发生问题可能造

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影响社会安定。典型的事例就是,2002年月底,温州泰顺县查封的一处大肆吸储放贷的非法典当机构,其贷款都是只凭一纸借款契约或借据进行的,没有正规的借贷合同,也很少有抵押、担保措施,为纠纷的发生留下重大隐患。据调查,因民间借贷引起的纠纷事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

(四)冲击了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业务

同处于一个金融市场,民间金融机构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必然会有业务上的重合。在浙江有些地区,民间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已经超过了正规金融部门的存款额,直接冲击了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业务。此外,由于民间金融的贷款利率较高,如果政府对非正规金融不加任何限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对于一些既有正规金融贷款又有民间金融贷款的企业来说,他们在还款时会先考虑偿还民间金融机构的贷款,这也间接加剧了正规金融部门的信贷风险。

三、规范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有些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如非制度信任基础。但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也与我国金融制度设计上的不合理密切相关。也许合理的金融制度设计也无法完全消除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干扰,但政府对民间金融的认知不足以及其在此基础上所设置的不合理的金融制度大大加重了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所以减轻民间金融的负面影响要先从转换政府的观念做起。

(一)转换观念,区别对待不同形式和性质的民间金融

过去,政府对民间金融往往不是强迫其完全正式化就是简单禁止,事实证明这显然不是对待民间金融的最好做法。在正确认识民间金融的基础上,政府应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能,改变过去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状态。政府扮演的角色应该是致力于制定公正合理的制度,确立有效的竞争规则,健全法律体系,同时要给予经济主体充分的选择权利的自由,保持其活力,让市场机制在推动非正规金融业的发展中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二)推动民间金融合法化

我国民间金融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处境却相当尴尬,甚至不被法律所认可。由于民间金融没有取得合法地位,其所进行的活动既未纳入监管范围,也不受法律保护,不利于其健康发展。从国外的经验看,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曾通过使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方式来规范民间金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也要积极鼓励正常的民间金融活动,有条件地允许民间金融合法化。

民间金融愿不愿意合法化,这个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政府如何来合法化民间金融。如果金融监管是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政府很好地约束了自己的权力,那么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大部分民间金融机构也都会乐意接受这样的合法化。反之,如果金融监管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那么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意义不大,民间金融机构的理性选择显然是拒绝合法化,而继续采取“地下”的生存方式。

在用法律规范民间金融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合法化的目标是使民间金融规范化,并在合法化的过程中不要丢掉民间金融的特点。民间金融应是民间的,政府应最大限度地退出民间金融领域。只有这样成长起来的民间金融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三)健全民间金融发展的制度环境

实现民间金融的正规化、合法化发展,必须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具体的说这些制度包括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与贷款担保制度、征信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保证存款人利益,当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危机时,保险机构可以要求其退出存款,把银行经营不善引起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有利于增加民众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增强民间金融的信用基础。

征信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完善社会化信用服务体系,可以建立一个由中央银行牵头,各金融机构参与,并联合政法、工商、税务、不动产管理等部门组建征信公司,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和个人的信息收集组合起来,并记录金融交易中当事人的信用状况,随时向客户提高不良信用客户信用记录,披露信用不良的黑名单,提高失信成本,有利于减少金融交易中的道德风险。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于整个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市场准入制度可以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及时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则有助于解决传统金融体制中的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使得金融市场“进得去,出得来”,有效促进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郝丁.年四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给予规范民间金融的思考 [j]上海金融,2006

[2]李建军.中国地下金融调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董竑.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非正规金融与中国经济发展福州大学论文集,2006

[4]宋立伟.民间金融在中小企业中的作用及其规范发展山东大论文集2006

[5]毕佩贤.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2006

[6]赵枫.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理论分析及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2006

[7]秋慧.民间金融制度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 , 2004

[8]周丽华.中国民间金融的现状、原因及发展: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 , 2004

[9]陈云.中国市场化改革中民间金融问题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 , 2004

[10] 李恩.我国非国有经济融资困境与民间金融的发展[d].广西大学 , 2004

推荐访问:合集 旅游业发展 作用 最新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作用(合集) 最新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5篇) 政府对于旅游业的发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