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景观在滨海盐碱地中的应用解析

时间:2023-06-17 18:15:02 来源:网友投稿

刘 露,岳佳璇,闫慧钰,季洪亮

(潍坊学院 山东,潍坊 26106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0月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的关于黄河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1],并且在农高区考察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化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听取了其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与种业改革中的一些想法与实践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盐碱化农业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

生产性景观是基于生产劳动而形成的一种生产性景观[3],它突破了传统的美学理念,将它与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的结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生命、文化、可长期继承、物质产出显著的自然景观[4],所以将生产性景观引进到盐碱地,不仅能提高环境质量,还能创造经济价值,同时也可以增加人与场地的互动性。本文提出一系列理论研究方法,把滨海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引入生产性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为今后的城市绿化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1.1 土壤改良

目前的土壤种类已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所以对盐碱土进行改良与开发,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5]。通过水利改良、农业技术改革、生物改良、化学改良等方法可以有效改良土壤,通过各种改良方法的综合利用,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考察分析盐碱土的具体类型,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预期成果,通过对盐碱土的改良,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最大程度的重新利用废弃土壤(见表1)。

表1 盐碱土改良方法

1.2 原土生态修复

沿海盐碱地生态环境较差,生态恢复措施投入较大,存活率较低,研究表明,合理的植被种类、种植层次、深浅耕作措施、植被选择及养护措施等,对盐碱地的生态修复效果明显,并且通过3~5年的植物群落演变可以达到盐碱地植物自然修复的目的(见图1)。

图1 盐碱地植物自然修复演变

1.3 施工中的隔盐和排盐问题

在植物种植施工过程中,除了使用耐盐碱的植物进行种植之外,能否控制种植土的含盐量,是影响园林植物成活率和园林绿化景观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盐碱地隔盐排盐技术与施工工艺,是实现从生态极端脆弱的盐碱地向绿色生态化过渡的关键。

设计过程中参照东营市中心城区盐碱地绿化的新技术应用到本文的设计改造过程中,该工法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方法简单易操作,施工过程安全便捷,质量标准可控制。施工方法采用原盐碱士挖除后,将隔盐膜铺设在种植槽四周,槽底铺设隔盐滤层和排盐管的方法,防止周边和下部土壤中的土壤盐分进入客土,同时客土中的有害盐分也会随水分进入隔盐滤层,并从排盐管中排出。隔盐膜采用HDPE(聚乙烯)阻根膜,主要作用为防止四周盐分(见图2)。

图2 隔盐排盐示意图

2.1 弹性的海绵

大多数国家公园都面临着由于填海造成的土地盐碱化问题。亚洲很多土地资源匮乏的沿海国家和地区,通过 “以海求地” 的方式进行土地开发,虽然取得了可观的利益,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是无法挽回的。潍坊于7月初开始雨季,9月初已接近尾声,汛期温度高,降雨多,如何将雨水截留,并对盐碱地进行净化和再利用,将海绵和盐碱地的水进行净化和处理,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对盐碱地改造相关案例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天津甘露溪公园的设计团队曾提出 “弹性的海绵” 设计思路,来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

根据已有的问题,采用微地形塑造、组织地表径流、汇入具有净化功能的植草沟,以实现首次降盐,最后再进入配置有悬浮植物的盐碱水净化池,以蓄积、净化、利用为目标,使盐碱水与海绵体系相容。

悬浮植物池上方是一片栽植土壤,上面栽种了净化植物,下面的网袋里放着一些含有钙质的工业废料,如沸石、磷石膏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水中的盐碱度。

“弹性的海绵” 最大特点是,既能满足短期基础用途的发挥,也能为未来的开发利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并在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2.2 盐碱地雨水花园

盐碱地雨水花园是利用滨海地区的生态特征,将土壤盐渍化改造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保留区。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使用典型的雨水花园,种植植物和多层地膜,以减缓地表径流污染,处理雨水和改善水循环[6];
二是根据盐碱地的地理特征,调整雨林结构和植被,以改善其自身的耐盐性,以达到减少盐碱度、适应盐碱地建设的目的。因此,盐碱地雨水花园既是沿海地区"海绵城市"的工程措施,也是反映当地特色的雨林景观。

首先,利用植草层和覆盖层的蓄积效应,减少洪水的峰值,保护下游管道、构筑物及水体[7]。其次,充分发挥抗盐植物的阻隔作用,对降雨进行净化;
同时,采用抗盐工程技术,对土壤中的盐分进行适当的导向,以减轻盐碱化。最后,通过对雨水进行过滤,可以有效地保持地下水,也可以通过收集经过处理的雨水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见图3)。

图3 雨水花园剖面图

3.1 生产性景观的概念

生产性景观是由生产劳动和生产劳动所构成的[8],是人对自然进行生产性改造,对自然资源进行再加工,是具有生命、文化、可长期继承、物质产出显著的自然景观[9]。

据历史学家考证,中国古典园林的发源地是在房屋前后的果树和苗圃,而在西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收入也大多来自于农场主、牧场主。在这些中外园林的雏形中,都能看出生产性景观的影子。在当代,生产景观也正从乡村向城市蔓延,以沈阳建筑学院的一片片稻田为例,展示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厚内涵。

可以说,生产是最初的景观作用。在中国,五六十年代也有 “造园合一” 的活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片的土地被吞噬,城市里的农业被视为潜在的威胁。事实上,农业是可以和城市协调发展的。

3.2 生产性景观在盐碱地中的应用方式

3.2.1 盐碱地玫瑰在生产性景观中的应用 近几年,对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盐碱地耐盐玫瑰进行了二次改良[10],结果表明:其适应范围广,抗性强,产量高,绿化效果好,该品种可以直接在盐碱地上栽培,不需改变土壤的酸碱度,采用方青玫瑰作园艺美化花卉,克服了土壤盐碱化、冬季温度低等制约。在改造设计过程中设置玫瑰种植园,花季时可开园营业,达到生产性景观的互动功能,给人带来视觉享受,观赏花期结束后,可用玫瑰作为原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出玫瑰红茶、玫瑰酒等产品,做到生产业、制造业、销售业三大产业相融合,既有观赏功能又兼具生产、生态效益。

3.2.2 互动农业在盐碱地中的发展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国家,其中近1亿公顷的盐碱地是 “潜在粮仓” ,急需发展。山东从适应盐碱地的治理,到培育耐盐碱的新品种,改造荒滩的生态环境,实现了对盐碱地的改造。目前,农高区700亩空间大豆育种基地正在进行选育工作、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盐田藜麦种业基地,已进入全面收获阶段、希森种业打造马铃薯新品种,填补了国内耐盐碱马铃薯的空白。

3.2.3 盐碱地中的耕地梯田 梯田景观是先贤们的智慧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改造利用梯田景观不仅可以深度挖掘当地独特的风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并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将生态过滤模式应用于梯田景观,多级处理与循环利用达到保护与修复的目的(见图4)。

图4 梯田生态过滤模式

盐碱地是滨海湿地的后备资源,必须予以充分的关注与保护。生产性景观是人类对自然进行生产和重新利用自然资源[11],将生产性景观引入盐碱地改造过程中,是实现盐碱土改良,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解决生态结构脆弱等问题的重要手段[12,13]。

后续研究过程中,应逐步完善生态浮岛的净化功能,增加对耐盐碱植物生态习性的研究,通过更为合理的植物配置、生态雨水花园的设置等,建立完整的盐碱水净化处理体系。

猜你喜欢盐碱化盐碱地生产性甘肃省盐碱化区域地下水合理埋深分析与确定甘肃科技(2021年19期)2021-11-25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2-09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1-09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铜仁学院学报(2018年4期)2018-06-13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年11期)2017-05-17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盐碱化分析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7期)2017-04-26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经济与管理(2016年2期)2016-12-01松辽平原土地盐碱化动态监测与遥感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7期)2016-10-20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推荐访问:滨海 盐碱地 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