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共享绿色空间,西溪湿地探索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

时间:2023-06-23 19:30:02 来源:网友投稿

王雯

和煦春风吹绿江南两岸,西溪湿地在摇橹船的“欸乃”桨声里醒来。这里是我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杭州的一张城市“金”名片。

两年前,也正是万物复苏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调研。他说,“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不负习近平总书记重托,眼下,西溪湿地正全力打造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努力探索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发展之路。

水清岸绿 还湿地生态之美

四月里,西溪湿地春光正好,水光潋滟,河汊纵横,林木苍翠,野趣横生。这几天,电瓶船船长周忠伟有些忙碌,带着游客穿行在水巷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西溪的水真是又清又美。然而,谁能想到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污水横流、连本地人都“绕着走”。

“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高密度养鱼,临河建猪舍,河水都发黑发臭。”周忠伟是西溪湿地原住民,在西溪湿地开船已经是第17个年头,也见证了这份美丽背后的曲折。“经过这几年的环境整治,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他高兴地说。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西溪湿地内河道总长100多公里,近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西溪湿地是杭州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清新空气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

2003年9月,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治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生猪禁养、农户拆迁、引水入城、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物治理等措施相继实施。最新修订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在水体保护方面规定,公园内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体的水流、水源,应当保持生态原状,禁止向湿地公园排放废水、污水以及污水处理尾水。

如今漫步西溪,处处可见自然人文之美与盈盈碧水交相辉映,西溪治水的脚步却未停歇。在湿地福堤一处池塘边,记者看到清澈的池塘被绿色的挺水植物围镶着,水面上有绵密的洁白气泡。

“我们挑选福堤沿线典型池塘,综合生态修复相关治理技术措施,包括底质清淤及改良、沉水植被生态修复、生态系统结构(生物链)调整、岸坡植被配置微调、水体增氧复氧和微循环等,建立稳定健康池塘水生态系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就是封闭池塘水质提升试点对象。

为从源头上改善西溪湿地生态补水水质,杭州还启动了珊瑚沙引水清水入城工程。2021年2月,西溪湿地推出湿地长制治水模式,构建与现有河(湖)长体系密切衔接的湿地管理保护机制,由西湖西溪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一级“湿地长”,实现湿地生态保护管理常态化。

生态修复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绿头鸭和斑嘴鸭或游弋、或低飞,倏忽,一只苍鹭掠过,张开翅膀在水面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翠鸟静静地站立在树枝上,紧盯着水面伺机捕食水中的小鱼……西溪水域开阔、水草丰茂,是鸟类栖息的天堂,莲花滩是西溪主要的观鸟区。这几年,鸟类摄影爱好者老俞发现,一些“原住民”鸟类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多,而造访的“候鸟团”里也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我觉得鸟正是西溪湿地保护利用最好的见证者,生态环境好不好,鸟最有‘发言权’,它们愿意来这里,证明西溪原生态保护的措施做得很到位。”老俞说。

据了解,2018年,在鸟类专家指导下,西溪湿地对原有莲花滩15公顷的区域进行了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营造了8公顷的深水区和6公顷的开阔浅水区,设置了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安全岛,其他区域为水陆交接地带。项目实施后的当年,就有观鸟爱好者在此区域拍摄到了白鹭群飞的美景,以及水雉、董鸡、寿带等鸟类。2019年11月,更是迎来了“鸟界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前来做客。

生态修复让西溪湿地再现青山绿水。

“近两年,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展示了一份联合浙江自然博物院开展的调查数据:近两年来,西溪湿地维管束植物增加了73种,现为784种;
鸟类增加了10种,现为196种;
昆虫增加了6种,现为898种,鱼类现为56种。

近些天,更有幸运的市民在相机里捕捉到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朱鹮的身影。它们是怎么“落户”于此的呢?

去年3月,浙江省湖州德清县人民政府与杭州西湖西溪管委会通过朱鹮“结亲”,联合启动朱鹮异地野化放归试验。西溪湿地具备开展朱鹮野化放归试验的良好条件。从生境特征上看,湿地被誉为“物种的基因库”“鸟类的天堂”,西溪湿地与此次放归朱鹮的“娘家”德清下渚湖极为相似,都有丰富的沼泽、林地、浅滩等湿地生境,有高大的落叶树木供朱鹮夜宿和筑巢,有白鹭、夜鹭等伴生鸟类,有黄鳝、泥鳅、小鱼小虾、昆虫等的食源保障,西溪湿地还专门进行了面积约20亩的浅滩改造。

共生共荣 让城市融入自然

虽然是工作日,西溪湿地绿堤上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2022年花朝节如约而至,此次的主题是“原生态、共享、可持续”。海棠、绣线菊、荚蒾、杜鹃、八仙花……草木沁香,群芳吐艳,绽放着春天的味道。

“今年感觉花色的品种特别多,有渐变的,花型也比往年都好看。这么好的公园我们能够每天免费享受着,这不就是小康生活嘛。”在大丽花前拍完照,陈阿姨还和朋友们一起与现场的亚运主题置景合拍后发到朋友圈,在小商店里领取了花籽。“回去静待花开,收获惊喜。”她笑着说。

据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花朝节的布置不同于往年,在充分考虑市民游客的游憩活动、审美需要基础上,更突出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结合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项目(一期)的建设,除了缤纷的当季花卉,更结合湿地四季特点,布置了多年生花卉、矮灌木,力求打造野趣自然又不失精致错落的景观亮点。

“湿地开发要以生态保护为主,要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近年来,西溪湿地从基础设施、生态空间、文化传播等方面不断提升西溪湿地的共享力度。

探梅节、火柿节、听芦节……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数以万计的游客置身动植物世界,体验到人与自然相处的亲密与默契。西溪还充分利用湿地景观,打造了湿地环境知识教育的大课堂,重点构建了“一馆、两中心、三区、四园、五站、六基地”的科研科普体系:“一馆”即中国湿地博物馆;
“两中心”为科研中心、科普中心;
“三区”为朝天暮漾观鸟区、千金漾观鸟区、蓮花滩观鸟区;
“四园”为湿地植物园、生态渔事园、西溪农事园、自然体验园;
“五站”是环境监测站、气象观测站、候鸟环志站、水循环实验站、野生动物救助站;
“六基地”是物种培育基地、桃花基地、芦苇基地、柿树基地、竹子基地、梅花基地。

如今,西溪免票开放区域从2020年的2平方公里,增加到如今的5.79平方公里,每逢周末、节假日,数以万计的游客选择走进西溪湿地共享生态宜居之美。

记者还了解到,去年10月开工的环西溪绿道及五大出入口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也将在亚运会前全部完成。该项目以湿地肌理为本底、以西溪自然人文景观为线索、以市民健身为功能,大力倡导开放融合、多元链接、智慧服务、全民共享的城市公共绿色基础设施,构建“一横一纵一环十八景”的绚丽卷轴,力求建设“把西溪还给市民,让市民享受西溪”的人民公园。

猜你喜欢朱鹮西溪鸟类这个冬季没去看芦花绿色中国(2022年1期)2022-03-10鸟类靠什么认路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年11期)2020-11-16凯旋归来,致敬英雄!杭州(2020年5期)2020-04-17鸟类小太阳画报(2019年1期)2019-06-11中国朱鹮在日本首次产卵世界博览(2019年11期)2019-06-10Artist Focuses on Beautyof Jiangnan文化交流(2019年3期)2019-03-18鸟类乐园小雪花·成长指南(2009年10期)2009-12-04黑白西溪森林与人类(2009年8期)2009-10-26冬季,关爱鸟类少年科学(2006年2期)2006-02-20

推荐访问:之路 湿地 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