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优化

时间:2023-06-25 10:05:02 来源:网友投稿

金 俊

(南京财经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327)

在2014年大型综合职业教育研讨会议中,我国明确指出了现代化职业教育工作的落实,应将“产教融合”作为根本。现阶段,校企合作、社会机构联合办学等工作受到了高校的广泛关注,并明确了高校教育工作的转型与优化方向。[1]当前,部分试点高校尝试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其办学的核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尝试,试点院校的教育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为强化各高校的综合办学能力,提高办学与教育工作的综合水平,这一先进教育理念与办学模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纳。[2]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尝试将校企合作模式与专业课程教学对接,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对人才的思政教育。根据教育部门与地方政府下发的指导意见,高校办学中与思政教育工作相关的改革工作迫在眉睫。如何实现基于校企合作的思政改革,仍需探讨、摸索,因此,本文将校企合作作为研究背景,以某高校为例开展思政教育模式优化措施的详细探讨。

(一)协调校企双方合作中的价值目标冲突

随着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政教育工作,原本校企合作过程中常见的价值冲突问题得到改善,实现了二者的协同发展。校企合作是一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办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双方能够根据自身利益的不同在合作过程中寻找互利共赢的运行模式。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校企合作逐渐形成了“双主体融合”的合作模式,在一模式下,高校与企业双方对于人才培养具有相同的目标,即实现对人才技能的培养和加强对其理论知识的教育。[3]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内在潜能能够得到充分释放,让学生成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同时还能为企业提供具备良好思想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高端技术人才,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充足的人才储备资源。

(二)拓宽思政教育的空间维度

校企联合办学的本质是一种“双主体教育”模式,相比常规的校内办学与课堂教学,在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场所可以使思政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社会化,实现思政教育与社会职业环境接轨。通过这一方式开展针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指导工作,不仅使教育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更加直观,同时也使传统教育突破了空间维度对其的限制与束缚,为学生后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方式可以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给予针对性指导,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思政教育地位逐步提升

随着各试点地区教育改革工作的逐步落实,各大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4]推进并落实此项工作,不仅有助于新生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教育产业前沿发展方向,有助于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各大高校纷纷将教改工作的重点向思政教育倾斜,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与水平。在相关改革手段落实的工作中,高校提高了思政教育对于人才未来就业、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深入研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现状发现,各大高校都给予思政教育足够的重视,加大了对此项教育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与此同时,思政课程的地位也逐步提升。

(二)教育体系持续完善

产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使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形式呈现多极化发展。尽管这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但多元文化的涌入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造成了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开始面临更高的挑战。为避免学生因受到外来文化因素的干预而出现思想方面的偏差,各大高校采取不同的手段与措施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包括重新编制教材、结合产业需求重塑学科、根据社会文化发展趋向建设课程内容等。[5]这些举措实现了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化建设,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呈现规范化与科学化。要发挥编制教材在思政教育中的预期效果,需要更多的高水平教师为学生展开专项教学。从各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现状可以看出,虽然校内相关思政的课程体系与教育体系建设工作呈现持续优化的现象,但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力度略显不足。

以南京财经大学某学院为例,实施思政教育模式优化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有三个方面。

(一)创设多元化形式的思政教育课堂

为深化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发挥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在思政教育指导工作中更高的效能,应采用多元化的思政教育课堂的方式,使思政教育内容从多角度融入课程体系中。在落实此项工作时,教师应加大对思政课程教育的投入,使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真正理解思想教育的本质。

在教育中,教师可采用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使思政教育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现。将校内社团活动、社会志愿者活动等作为教育工作的载体,以这样的方式落实思政教育。[6]教师可根据校内社团活动的组织周期建立与社团干事之间的合作,由社团负责人组织,定期开展义务活动,包括志愿看望、帮扶孤寡老人等。通过此种方式,强化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起到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的作用。当前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有所提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调查200 名学生,对比数据如表1 所示。

表1 多元形式下思政教育学生学习意愿

从表1 数据可以看出,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调整后,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思政教学中。在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时,还应当注意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在学习中足够的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思政教育课堂。教师转变自身角色融入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7]教师也应注意在教育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学生表达的观点,摆脱传统课堂授课教育模式的限制与束缚。通过上述方式开展高校思政教育,以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基于校企合作强化高校思政实践教育力度

社会实践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延伸,为满足思政教育中的实践教育工作需求,高校可引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强化高校思政实践教育的力度,使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或走向工作岗位前实现与社会的近距离接触。在教学中,高校可与合作企业签订人才协同培养协议,建立双方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8]

培养人才职业道德素养、岗位核心素养是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为进一步强化学生此方面能力的培养。[9]高校可在参与企业的合作中根据学生阶段性的实习,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明确对其自身未来发展的规划。根据学生在企业内的实践方向及其个人选择的兴趣方向,企业可采用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项目的方式,深化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教育内容。在校企合作办学背景下,规范化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实现对校内现有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拓展,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常规课堂中无法学习到的内容,从而实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三)引进信息化技术优化思政教育手段

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是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主要趋势,为吸引学生能够主动投入思政课程的学习,高校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引进信息化技术,对现有的思政教育手段进行优化。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倾向于使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思政教育内容录制成微视频,或写成短小、精悍的文章,将教育资源上传到云端,学生可以在有需求的条件下,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性下载。[10]教师还可以利用微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教育内容以文字、图片等方式传递给学生,使思政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教师通过这些信息化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还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或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或沟通。相比常规的面对面授课方式,有效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对学生展开教学。

为提高新生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实现对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化,可以采用创设多元化形式的思政教育课堂、强化高校思政实践教育力度、引进信息化技术优化思政教育手段三个方面的优化措施。校企联合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为企业储备更多优质人才的关键环节。为实现企业与高校之间的长期合作,发挥联合办学更高的价值,双方在合作中,应遵循“动态合作、主体平等、长效双赢”的原则,使高校的思政教育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现阶段,相关企业、高校的合作办学工作仍处于初步阶段,要输出更多的优质复合型人才,还应在后续的工作中,根据教育进度与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合作模式与教育模式的动态化改进与调整。

猜你喜欢办学校企思政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10期)2021-12-26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0期)2019-09-10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推荐访问:优化 高校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