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丰都县构建现代水网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6-26 18:05:02 来源:网友投稿

张天绪,潘春华

(1.重庆市丰都县水利局,重庆 408200;
2.长江水利水电开发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扬子江工程咨询公司,武汉 430010)

丰都县地处重庆市地理中心、三峡库区腹心,拥有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的“三丰”优势。现辖30个乡镇(街道),总人口85万,面积2 901 km2;
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75.4亿元,同比增长7.5%[1]。

丰都水系发达,长江干流在丰都县长度47 km;
县内其他河流均属长江水系,主要包括南岸的龙河水系及北岸的渠溪河、碧溪河水系,并连接220余条大小支流,河流总长1 625 km;
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 049.6 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6.96亿m3。

较为优越的水资源禀赋保障了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以来,丰都县大力开展水源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工程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县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10余座,总库容约23 700万m3;
大、小山坪塘、水池9 700余座;
累计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 208处,覆盖农村人口78.8万人,集中供水率达90%,自来水普及率达88%[2]。

为解决水资源空间不均衡问题,丰都县在重庆市“一核两网·百库千川”水利行动指导下,结合丰都实际,创新实施了一系列水系连通工程,在探索构建县域现代水网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实践。

三建乡地处丰都县南岸深山峡谷,距丰都县城28 km,总面积63 km2,辖8个村(社区),户籍人口13 800余人。乡境内水资源丰富,但山高涧深,取水用水困难。工程性缺水问题和水资源空间不均衡问题严重制约该乡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被列为全市脱贫攻坚重点乡镇。近年来,在水利部、重庆市人大的倾力支持下,丰都县多渠道筹集资金,在三建乡及周边区域,通过点面结合实施水源工程和水系连通工程,成功解决两大水问题,一举破除山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瓶颈,形成“长藤结瓜”水网。

2.1 以“一库”为核心,筑牢供水保障根基

在海拔约820 m的南天湖镇厂天坝村新建思源水库(原茶沟子水库),通过引进客水,解决三建乡缺乏骨干水源的问题。水库建成投用后,将彻底解决三建乡、南天湖镇共7个村社、1.4万人口、10.5万头牲畜和1.87万亩产业耕地的用水需求,彻底结束三建乡“忘水兴叹、靠天吃水”的历史[3]。2022年6月18日,历时两年多时间建设的思源水库成功下闸蓄水。

2.2 以“十塘”为储备,构建水源调配主干

加强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并完善渠系配套,在红旗寨、鱼泉子等6个村新建山坪塘8口,在夜力坪、双鹰坝等4个村改扩建山坪塘10口,新增蓄水6.3万m3,新增、恢复灌面700余亩[3]。思源水库有充足水源时可通过渠系向三建乡高程750 m以下的山坪塘“输水”,将水源充分储存到山坪塘中,其中7座山坪塘又借助渠系相互连通,构建成小规模的水源调配主干,较大程度解决了伏旱季节山坪塘水源不足、水资源不均衡问题。

2.3 以“百池”为补充,造就毛细血管网络

在产业地块新建蓄水池172口,并通过渠系与附近的山坪塘连通,解决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水资源综合调度,实现“远水解近渴”。

此外,结合农村“三变改革”,三建乡对农村山坪塘、蓄水池、堰、凼等水利资源统一梳理,整合长期闲置的125口山坪塘、181口蓄水池和15 km渠堰,评估作价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产业公司,解决农村资源资产利用率不高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缺少运维管护经费的问题。

“长藤结瓜”式水网,让三建乡1.87万亩产业地块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传统的土豆、红薯、玉米“三大件”变为笋竹、青脆李、柠檬、猪腰枣、苗木等高附加值产业,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比从2017年的9:1优化为如今的2:8,单位土地面积产能增长10倍以上。2022年,三建乡年产笋竹150 t、青脆李35 t、桃子20 t,预计直接经济效益2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3],三建乡也由昔日的深度贫困乡蜕变为2021年全市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栗子乡位于三建乡东面,同样是丰都县深度贫困乡。全乡面积44.2 km2,辖6个村(社区),户籍人口12 300余人。龙河从乡境北面流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海拔高程介于300~1 425 m之间,起伏落差大。栗子乡传统产业是水稻,出产的栗子大米品质上乘,历史上曾是朝廷贡米。

栗子乡同样面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汛期雨多,枯期雨少,水库、山坪塘总容量有限,无法储蓄更多水源;
北部水库多、南部水库少,无法均匀覆盖全乡产业地块。2022年栗子乡被明确为重庆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栗子乡的主导产业是水稻,现有水稻种植面积6 000亩,规划将发展到18 000亩,遍布全乡。水稻好暖喜湿,是最耗水的农作物之一,全年需灌溉用水量约290 m3/亩。

围绕解决栗子乡水稻产业灌溉用水保障问题,丰都县坚持“以水定产”原则,组织水利专家认真计算了“水账”,充分论证了栗子乡水资源状况是否足以支撑发展18 000亩水稻产业,提出建设“栗子乡骨干水网工程”,并将其列为栗子乡乡村振兴重点水利保障项目。水利专家通过深入勘查和研究,擘画出栗子乡骨干水网的构建蓝图:①“五盆”:栗子乡已建、在建的水源工程包括5座小(2)型水库,比作大小不一的“盆”。②“百碗”:282口山坪塘和水池,比作大小不一的“碗”和“碟”。③“千筷”:连通5座水库和282口山坪塘、水池的千余条大小管道和水沟渠堰,比作“筷子”。

通过“筷子”把这些“盆”“碗”和“碟”直接或间接串联起来,并在各产业地块预留分水口,再加上配套的闸阀、水泵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组成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度网络。

栗子乡“稻香水网”是对三建乡“长藤结瓜”模式的借鉴和升级。一是尝试将多座水库互连;
二是不仅是重力自流,而且尝试通过水泵加压实现多向水流;
三是尝试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打造“智慧水网”;
四是大部分采用地埋管道代替传统渠系,降低渗漏蒸发损失,大幅提高输水效率,节水的同时也杜绝了潜在污染风险,清洁的水源为产出优质大米提供良好条件。

历经半年多的规划论证、勘察设计,栗子乡骨干水网工程已基本具备实施条件,计划于2022年12月底前开工建设。

长江将丰都县域分为南、北两岸。北岸片区现有名山街道、保合镇、董家镇等共13个乡镇(街道),总行政区划面积1 016 m2,常住人口17.6万人,现状有效耕地面积10.9万亩,现状年需水量4 477万m3。北岸片区主要有渠溪河、碧溪河两大水系及其小支流,县境内流域面积640余km2;
现有中型水库1座(龙兴坝水库)、小(1)型水库11座、小(2)型水库48座,及其他小型水利设施,多年平均供水量4 550万m3,供需基本平衡。

根据丰都县“三区”优化布局,北岸的十直、树人、名山、虎威等4个临江乡镇为“沿长江产城景融合发展区”,规划坐落于名山街道北部“高铁新城”,是未来长江北岸片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北岸的董家、保合、三元、仁沙、社坛等9个乡镇为“以渠溪河、碧溪河流域为重点打造的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现有耕地面积46万亩,主要种植有机茶叶、红心柚、榨菜等经济作物及水稻等传统作物。规划至2035年,北岸片区常住人口达30万,其中有效耕地面积扩展至23万亩,规划年需水量达9 240万m3。人口和需水量的主要增长点来源于规划建设中的“高铁新城”。若以现状供水能力,规划水平年北岸片区年缺水量将达4 690万m3。

丰都北岸片区的提速发展,必须首先补齐供水不足的短板。按照“以水定城”的原则,丰都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对北岸水资源优化配置做了统筹布局,推动构建“一干四支多点”的区域水网。①“一干”。以飞龙水库(拟建中型水库,总库容约3 500万m3)为骨干水源工程,实施丰都北岸片区北水南引工程,北起飞龙水库,南至高铁新城,形成北水南引主干线;
沿途设置分水口向龙兴坝水库(在建中型水库,总库容1 037万m3)、万寿桥水库(规划中型水库,总库容约1 200万m3)补水,进一步提高区域水资源丰枯调剂能力,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调配,提升重点区域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②“四支”。以北水南引主干线为依托,因地制宜布设四条支线。分别是渠溪河右支线,从主干线引水,沿渠溪河右岸布置,主要解决渠溪河右岸片区的灌溉及生活用水。渠溪河左支线,从龙兴坝水库引水,沿渠溪河左岸布置,主要解决渠溪河左岸片区的灌溉及生活用水。碧溪河支线,以沈家沟水库、跃进水库、苦竹沟水库等已建小(1)型水库群为主水源,实施局部连通,主要解决碧溪河片区的灌溉及生活用水。沿江支线,从主干线引水至万寿桥水库,主要解决十直、树人、名山等沿江乡镇的灌溉及生活用水。③“多点”。在引水主干线及四支线无法覆盖的区域,分散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并局部小范围实施水源连通工程,如在虎威镇内实施石灰窑水库—团结水库连通工程、团结水库—大池水库连通工程。

丰都北岸区域水网的构建,面广、线长、点多,投资巨大,宜分期逐步推进。近期(至2025年)优先实施飞龙水库及北水南引主干线;
中长期(至2035年)接续实施万寿桥水库及四支线,局部实施小型水源连通工程;
远期(2035年以后)进一步多点实施小型水源工程、局部实施小型水源连通工程、完善渠系配套工程,并最终完成北岸区域水网的构建。

至2035年北岸水网基本建成后,将新增供水总量约5 740万m3,补齐供水短板并将显著提高北岸片区的供水保障能力。城乡生活方面,满足近30万人的生活用水,尤其是能够保证高铁新城新增人口饮水及配套产业用水,助力高铁新城腾飞;
灌溉方面,有效灌溉面积由目前的10.9万亩提高至23万亩,人均收入提高2 400元,促进北岸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振兴;
生态方面,退还被生产生活挤占的生态用水900万m3[4]。

丰都县北岸片区规划构建的区域水网工程,实施内容包括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长距离大落差引输水设施建设、局部水源连通工程建设等,是对在西南山区构建区域水网的探索实践,对西南山区类似水网工程建设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水网工程是水利现代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标志。现代水网不仅仅是供水保障网,同时也是防洪调度网、生态保护网。丰都县实施的三建乡“长藤结瓜”水系连通工程、栗子乡“稻香水网”骨干水网工程,通过渠系和管道将水库与水库、水库与山坪塘、山坪塘与水池、水池与产业地块连接起来,从而间接连通水系,实现水资源的时空均衡调配,这种水源连通工程是西南山区水系连通的创新实践。由点扩面,在积累了乡域内水系连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构建更大范围的北岸片区区域水网、南岸片区区域水网,进而构建全县水网,将国家骨干水网、省级水网向末端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构建丰都现代水网,应充分遵循习近平同志“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坚持贯彻“四水四定”原则,通过构建水网之“纲”,织密水网之“目”,打牢水网之“结”,统筹整合全县水资源和片区水网,形成一县水一张网、一网水管全县,实现全县水资源多点储存、分区利用、循环连通、统一调度。结合丰都实际,充分发挥“三丰”优势,优化“三区”布局,做好“三城”文章。建议丰都县现代水网总体架构为:以长江三峡重要战略性淡水资源库为核心,以龙河、渠溪河、碧溪河等自然水系为“纲”,以北岸、南岸片区重大引调水工程和水系连通工程为“目”,以大、中型水库等控制性骨干水源工程为“结”,以小型水库、山坪塘、蓄水池及配套渠系、管网、泵站等小微水利工程为补充,打造具备统筹调配能力、防洪减灾能力、生态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的现代水网体系。

猜你喜欢水网丰都县溪河水网藻生长及铀对其生长影响的模型构建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22年1期)2022-04-23基于水环境的污染控制研究科学与财富(2021年29期)2021-03-01代表议案编织安全“水网”浙江人大(2020年5期)2020-08-03丰都县科协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电脑迷(2019年8期)2019-01-04●山西加快推进县域小水网配套建设今日农业(2018年7期)2018-01-15四川省南充市长乐初中螺溪河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7年20期)2017-07-08钟力中华诗词(2016年10期)2017-02-22美丽的泗溪河创新作文(1-2年级)(2016年4期)2016-05-14重庆·丰都县梦幻南天湖城市地理(2015年2期)2015-09-24重庆·丰都县雾中的大桥城市地理(2015年2期)2015-09-24

推荐访问:丰都县 水网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