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赋能校园欺凌治理的价值向度与实现途径

时间:2023-06-27 09:35:02 来源:网友投稿

张鑫淼,郝媛媛,王余辉,曹大伟

(1.上海大学 体育学院,上海 200444;
2.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辽宁 沈阳 110102;
3.烟台南山学院 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5713;
4.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瘤疾.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2017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提出建立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合力构建最阳光、最安全校园[1];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各地要摸排死角,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2].

许多学者寄希望于依法严惩校园欺凌,企图通过法律来根治校园欺凌现象,但倘若欺凌者均为青少年在校生,很多人都是未成年人,仍需要从“依法治理”和“教育救人”两个方面来统筹考虑矫正其不良行为,帮助他们回归健康的成长轨道[3].我国学校体育历来重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通过学校体育还能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建立正确的社会认知,培养合作与竞争精神,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4].在各类体育技能学习、训练和竞赛中,青少年学生需要不断面对挫折和困难,更是顽强意志品质的锻造.随着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日益重视,学校体育更应体现“育人”与“育德”功能的协调统一,在学生身体健康促进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道德观、竞赛观和胜负观[5],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学校体育参与校园欺凌的治理能够促进校园欺凌现象的标本兼治.

2017年,教育部对校园欺凌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指在中小学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产生的欺负行为,欺凌方蓄意运用语言、肢体、网络等手段对被欺凌方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的行为[6].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运动教育、健康教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及校外与家庭体育[7].

1.1 学校体育与校园欺凌的内在关系

1.1.1 校园欺凌与校园发展之间的关系

校园欺凌行为助长了校园亚文化和失范行为的形成,甚至会导致社会失序[8],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对被欺凌者而言,身心受创,影响学业,导致其性格孤僻,甚至产生辍学和轻生的念头;
对欺凌者而言,会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疏远、批评和责骂,当感受到周围人对他们的排斥时,可能会愈演愈烈,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校园欺凌治理不仅仅是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7年公布了《校园暴力和欺凌全球状况报告》,并于2019年1月在英国伦敦举办的“2019教育世界论坛”上发布的《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报告中体现健全的法律及政策框架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校园暴力和欺凌的发生[9].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从积极有效预防、依法依规处置和切实形成防治欺凌的工作合力三方面来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10].

1.1.2 体育与校园欺凌之间的关系

由于缺乏体育锻炼、营养膳食不均衡、学习任务繁重等原因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11].从既往研究来看,被欺凌者大多数在体质健康上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体态瘦弱或肥胖等,足以说明学生的运动参与程度、体质健康状况与校园欺凌的发生存在关联.我们经常把身材瘦小与体弱划等号,认为体型偏瘦代表着力量上的弱势,相对更容易被支配,但同时过于肥胖也会遭到排挤,因此体型瘦小或肥胖的青少年都可能会遭到同伴的戏弄与歧视[12].青少年体质状况会影响同伴在社会环境中的反应,这种反应内化的结果常常是欺凌行为的发生.体质健康出现问题的青少年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会导致健康劣势进一步加深,因而更容易被卷入欺凌事件.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后,会面对较大的压力,可能出现“压力-不运动-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而体育活动可以改善恶性循环,减小压力的负面影响,对身体形态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保护情绪健康[13],同时对其学习自控产生积极作用[14].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缓解愤怒、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5],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6],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积极的同伴互动,改善情绪和缓解校园欺凌的影响[17-18].与此同时,当青少年完成某项锻炼任务,在锻炼过程中产生一些特殊的情感体验,就会诱发再次尝试的意愿,改善心理状态,进而形成良性循环[19].

1.1.3 学校体育对校园欺凌治理的促进作用

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五育”之一,更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20].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充分强调了学校体育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21],理应充分发挥其价值所在,致力于防范校园欺凌.体育课程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修到大学,长达十四年之久,贯穿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学校体育主要通过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对被欺凌者产生积极影响,其中包括增进体质健康和运动能力,增加与同学沟通交流的机会,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赢得同学的认同和赞许等.学校体育为欺凌者与被欺凌者、旁观者之间提供了交流沟通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被欺凌者的“另类”表现予以改变,弱化与同学之间的差异,淡化欺凌者的欺凌念头,同时促进被欺凌者自身在诸多方面的提升.课外体育活动、训练和竞赛等也对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缓解青少年心理压力、强化规则意识和生命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学习效率和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体育锻炼是培养规则意识的有效手段,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存在性联系”[22-23],同时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孤独感[24].因此,学校体育对于惩治、疏导和预防校园欺凌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1 不怕欺:以体增信,无畏欺凌

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生惯养,使学生普遍表现出不能吃苦、胆小怕事和抗压能力较差等[25],导致许多被欺凌学生即使遭受欺凌,也不敢向家长和老师说,而是选择自己憋在心里,轻则对学生心理上造成创伤,重则可能使学生精神上造成抑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种自卑心理为欺凌者提供了机会,更加助长了嚣张气焰.学校体育可以增加学生之间接触交往与沟通交流的机会[7].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信水平[26].同时,可以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坚定与欺凌者抗争的勇气,敢对校园欺凌说“不”.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提升青少年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欺凌者起到一定震慑作用,无形中增加了欺凌者的欺凌成本.

2.2 不敢欺:以体育体,抵制欺凌

我们要探析青少年遭受欺凌的真正原因,就需要考察体质健康状况对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被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中大多是“倚强凌弱”[27].被欺凌者往往因为年龄小、身材矮小、体型瘦弱、肥胖、性格孤僻.不被欺凌的最好方式就是强健体魄,克服人性弱点,敢于直面欺凌和抵制欺凌.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学校体育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阵地.在学校体育中,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促进骨骼及肌肉的生长发育,对身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强体健魄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还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人体适应能力,以实现被欺凌者的自我提高,增强抵制校园欺凌的能力,让欺凌者“不敢欺”.

2.3 不想欺:以体育德,规避欺凌

欺凌者与被欺凌者是校园欺凌的两个对立群体,只有两者都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得到锻炼,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欺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体育“立德树人”功能的实现指明了方向[25].首先,在学校体育中,要求学生学会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还要接受道德教育,实现道德品质与身体素质的同步发展.体育课程独特的授课地点与授课形式,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道德品行上的言传身教作用.其次,校园欺凌行为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重要体现,而体育与生命健康密不可分.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可起到榜样作用,师生融洽相处,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学生也会学着去尊重他人.与此同时,师生共同参与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活动中能够体验到失败的不甘、习练的辛苦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直接感知生命,从而珍爱生命,敬畏生命[28].第三,体育学科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应试科目,学生对体育教师的畏惧感也会随之降低,再加上大多数体育教师性格爽朗,学生愿意与体育教师交流谈心.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现有不良思想或行为,及时进行沟通疏导,将其不轨想法或行为根除于萌芽之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规避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3.1 价值引领:利用体育课堂渗透道德教育

学校体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首要在于“立德”,而后才能达到“树人”之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载体[29].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工作重点放在应试科目上,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道德教育边缘化.也有一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把体育课上好就行了,至于道德教育那都是思想品德教师和班主任的事情.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有自身的独特性,更要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在体育课程中渗透道德教育,是防范校园欺凌的有利条件之所在.例如,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加以开展体育游戏或竞赛活动,各组队员之间既能相互合作,又能相互制约,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正义感、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诚信意识[30].在保证体育课程有序进行的同时,融入了道德教育的元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 实践支撑:开展校园欺凌情境教育,伺机传授反校园暴力技能

情境教育有形真、情切、意远等特点[31],将其应用于防范校园欺凌,可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校园欺凌的危害,起到一定的警示教育作用.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可借助相关的欺凌实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其影响.也可以因地制宜,创设欺凌情境,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和情景体验,使学生从心里深处能够认识欺凌、感受欺凌,从而远离欺凌和憎恶欺凌.与此同时,可以适时传授反校园暴力的技能,其中武术技能的习得,对其作用最为显著[32].由于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性,因此大部分武术动作都具备了攻守的内容,学生通过习练武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攻防技巧,了解基础的防身知识与自我保护动作,可成为自己的“保护罩”.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重视对武术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就能够习得反校园暴力技能,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就目的而言,一方面,可以在实力上强大自己,起威慑作用,削弱欺凌者嚣张气焰;
另一方面,在被欺凌时有能力自我保护,甚至有能力与欺凌行为作斗争.当人人都有能力应对校园欺凌行为时,那些欺凌者便会望而生畏,不敢欺凌.

3.3 体制保障:优化课间体育活动,落实课后延时体育服务

校园欺凌行为多发于课外,很少发生在课堂上,合理规划和利用课间、课外活动的时间对防范校园欺凌意义深远.尤其要重视互助性、集体类运动项目的开展,如足球、篮球、排球等[33].此类项目需要积极与他人展开互动从而实现团队目标,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对自身的不合理行为有着修正效果[34].对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应遵循教育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35].首先,课间体育活动也是在学校体育范围内进行的,必须要遵循教育性原则,集体活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其次,要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在提高全校师生体质的同时,避免学生节外生枝,出现欺凌行为;
第三,课间体育活动不可一成不变,要不断创新,开展学生“喜学乐练”的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四,安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前提,要专门安排主管领导和值日教师,维持活动秩序,放置标志物和张贴警示牌,防治上下楼出现磕碰和踩踏事件.一直以来,小学生下午放学与父母下班时间上的时间差,成为学校和家长的“三点半难题”[36],其间很可能发生欺凌行为.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后,做好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开展各类校内体育活动,确保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和促进锻炼效果的达成,成为防治校园欺凌重要契机.

3.4 多元互助:开展亲子体育活动,构建家、校、社联动效应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家长要在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承担主体责任[37].国外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并且倡导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去预防校园欺凌现象[38].相关研究表明,寄宿制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等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家庭孩子较多的地方是校园欺凌事件的高发地,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程度越高,其做出越轨行为的概率则会更低[39-40].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许多家庭父母选择外出务工,不能将孩子亲自看管.还有一部分因父母自身文化素质有限,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造成了亲子情感“断崖式”的断裂[41].鉴于此,学校体育要在家、校、社联动中发挥纽带作用,将亲子体育活动作为重要推手,增进沟通,多管齐下,达到防范校园欺凌之目的.学校要多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如亲子趣味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等,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趣味运动会,体验与家长合作比赛的乐趣,在新的环境下交流沟通.同时也能增进学校与家长对话的机会,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也更便于了解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请家长辅助完成,帮助学生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孩子有了归属感,更利于其吐露“心理情结”,使家庭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

对于校园欺凌,要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防范校园欺凌任重而道远,还需各方齐心协防,学校体育在育德、育体、增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完全可以在治理校园欺凌上大有作为[42].学校体育工作要利用好体育课堂主渠道,渗透道德教育,开展校园欺凌情境教育,伺机传授反校园暴力技能;
优化课间体育活动,落实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开展亲子体育活动,构建家、校、社联动效应.守住治理校园欺凌的第一道防线,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青少年校园体育青少年发明家疯狂英语·新读写(2021年7期)2021-10-13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校园的早晨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春满校园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3期)2017-04-01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中国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体育一家人中国体育(2004年4期)2004-11-16

推荐访问:欺凌 治理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