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集锦22篇(完整)

时间:2023-06-29 15:25:02 来源:网友投稿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第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集锦22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集锦22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篇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2篇

1、前提和条件:

A、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条件:

①资本——资本积累和和殖民地的长期掠夺

②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质提高。

③技术——19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④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必要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成就和主要标志)

1866年发电机-西门子(德);电灯―爱迪生(美);电话-贝尔(美)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的成就)。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德)-汽车、飞机-莱特兄弟(美)发明等。

③化工工业的发展,制成包括炸药等化工合成材料。

④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新兴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促进生产力巨大增长,进入“电气时代、钢铁时代”。

②促成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③导致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④推动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3篇

1、“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及目的

(1)始于战国时商鞅变法

(2)直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保巩固封建统治

2、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

(1)商周时期: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2)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3)西汉:推行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4)明清:仍固守重农抑商,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积极:

(1)确保赋税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小农经济。

(2)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消极:不利于工商业和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强化小农经济。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4篇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日寇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5篇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6篇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政治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3月18日,巴黎革命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7篇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瓦解原因:

①根本: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直接:私田出现;

井田制瓦解的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

井田制彻底瓦解: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土地个人所有、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或转让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影响: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4、抑制土地兼并

(1)目的: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措施:

(1)北魏至唐实行均田制

(2)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收税。

(3)评价: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8篇

1、前提和条件:

A、前提:18世纪英国资产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B、条件:

①资本——通过殖民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财富。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③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海外贸易扩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直接和必要条件)

2、过程: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

新兴工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拓展:由英国到欧洲和美国。

完成标志:机器大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工业革命的影响:

a生产力:大机器取代手工劳动,极大提高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组织形式: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

c社会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d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e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f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4、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确立欧美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世界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使亚非拉许多国家沦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倾销地。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9篇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日寇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

(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总结

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0篇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大会决定以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根两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三.祖国统一大业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隔绝状态。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1篇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

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从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开始出现曲折和失误.

开展:1958年,在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错误思想指导,“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受极大破坏.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形成:①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④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1992年12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2篇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三、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四、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辛亥革命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XX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七、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

1927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八、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日寇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3篇

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民族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原因:冗兵, 冗官, 冗费

庆历新政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4篇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5篇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6篇

>>>>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组成

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职能

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意义

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

三、议会改革

概念

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原因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过程

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结果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

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

>>>>

一、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

二、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主要内容

(1)联邦制

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三权分立

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

③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

(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专制的出现)

特点

分权与制衡; 联邦制 ;民主制

意义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

②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 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性

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

②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建立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

三、两党制

形成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特点

两党对垒 交替执政

实质

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作用

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两党相互监督,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

两党轮流执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足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局限

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现贪污贿赂及金钱政治。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7篇

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XX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8篇

之所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原因: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英国自耕农消失的主要原因:圈地运动

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的根本原因: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的最主要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最主要原因:资本输出多而工业投资少

促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新贵族害怕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于是同阴谋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妥协

从英属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转变的主要因素: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与交流

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阻碍其发展的英国殖民统治间矛盾激化

萨拉托加大捷被称为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的主要原因: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并增强信心

法、荷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原因:打击英国海上霸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美国人民为正义事业而战

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促进西部振兴的根本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资源

美国南方种植园主阶级和北方资产阶级进行内战的根本原因:经济利益冲突

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两种阶级制度的尖锐矛盾

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英国议会军和美国北方军队在各自内战初期失利的共同原因:领导者政策有所失误

19世纪晚期,美国垄断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的需要

法国大革命成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推动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直接原因: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

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既是成功的措施,又直接导致失败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

雅各宾派专政失败最根本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出现失误

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

拿破仑对外战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战争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根本原因:法国的扩张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复辟的波旁王朝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决定圣西门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恩格斯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者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的成熟程度

法国1848年二月革命的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统治权

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六月起义”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执行委员会强征工人入伍

决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的最根本原因: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深入进行

英国干涉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干涉德意志统一的共同原因:争夺欧洲霸权

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政治统治腐败

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19世纪晚期,形成法帝国主义特征的主要原因: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

克里木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俄国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

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的根源:俄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与腐朽

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已成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1861年俄国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迫切需要统一的原因:分裂现状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

德意志在19世纪中期要求统一的根本因素:全德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9世纪末的德国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其直接原因在于:容克阶级掌握了政权

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但中国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变化程度

19世纪中期,引起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日本经济垄断组织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其历史原因在于: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

俄、日帝国主义都带有封建性,其历史原因之一在于:领导改革的核心原属封建阶级

18、19世纪俄国沙皇主动进行两次改革的最根本原因:无力阻挡资本主义世界潮流

俄国纠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主要原因: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尚具有不成熟性,导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业生产阶段

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

与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引起1848年欧洲革命的新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

19世纪60、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改革的浪潮,其相同原因;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科技与工业生产的结合程度不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内燃机的发明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平衡性加强的决定因素:各国科技和垄断组织发展水平不同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垄断资本主义的本性

17-18世纪中西科技文化出现差距的根本原因: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9篇

>>>>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

根本——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措施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影响

加强了君主专制

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

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

>>>>

二、内阁的创立

原因

减轻皇帝沉重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形成与发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奠基)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拟 批红 (发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 (发展)

明神宗——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顶峰)

性质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权力

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

三、军机处的设立

过程

(1)清初(皇太极):
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3)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上传下达)

特点

简 速 密

职能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不得私自与官员交往

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将诏令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执行

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

>>>>

一、形成条件

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力的渴望强烈。

(公民的定义:根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

二、确立过程

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根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

三、评价

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进步性:

(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局限性:

(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

(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

◆◆◆

>>>>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

二、发展演变

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影响: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保护了平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1)公民法

概念: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

背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 商贸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许多新问题

内容: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影响: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完善:《民法大全》

时间:6世纪

过程: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作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

三、主要内容

类型

形式:成文法 、习惯法

结构:公民法 、万民法

核心内容

保护私有财产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实质

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

四、作用

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

(2)调整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统治

(3)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影响深远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3)近代资产阶级将其作为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20篇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 阶级基础;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21篇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22篇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推荐访问:知识点 归纳 集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集锦22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集锦22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