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天津制造业碳排放双控与能源脱钩研究

时间:2023-07-03 20:30:02 来源:网友投稿

孙振清 张 昊 戴陈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同时也伴随着能耗和碳排放量的急剧上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面对中国自身的发展要求以及国际社会中的减排压力,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实体经济是立身之本,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力。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式下,中国成为世界总量最大的制造国,但“大而不强”的特点促使中国制造业必须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既要突出绿色发展思想,又要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因此,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制造业的减碳规划成为重中之重,协调制造业的能耗与减排目标,理清制造业排放的驱动因素,推动制造业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在化石能源占据绝对主导的制造业能源体系中,能耗水平与碳排放直接挂钩,但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能耗双控的考核需作出适当调整,因此对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中能耗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研究对未来考核调整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此外,制造业细分行业多,不同地区以及不同行业的能耗种类以及用量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行业间面临的减排压力也各有不同。东部地区作为中国主要经济发展及制造业发达地区,应率先制定制造业减碳方案。天津市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制造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对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天津市制造业在能源转型和技术进步的政策下能耗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情况及其驱动因素等问题开展研究,探寻天津市制造业实现双碳目标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30—60”目标提出之后,学术界围绕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多数研究都已论证中国可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及政府要拿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各地政府制定碳中和路线图首当其冲的就是保证长期引领我国经济增长同时排放占比最高的工业达峰。当前中国已进入工业高级化阶段,预计制造业的排放量将首先达到峰值,否则全国范围内将不会达到排放量峰值。工业达峰是地区碳达峰的重要前提,而作为工业重中之重的制造业达峰又是工业达峰的前提。制造业对中国碳排放的贡献最大,减少制造业子行业的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双碳”目标下,针对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重组为高精尖制造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降低传统制造业的能耗与碳排放成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举措。制造业部门因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增加了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排放峰值目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将焦点缩小到单个或少数几个部门不足以代表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制造业排放。基于此,多部门视角可以为制造业潜在的峰值排放路径提供新的见解,且已有文献尚未对制造业各部门间未来排放量进行比较分析,也没有将“双碳”目标规划转化为部门层面。关于制造业的达峰路径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历史排放趋势进行分解研究,例如邵帅等[2]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对制造业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得到投资规模是制造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是对未来排放趋势进行预测,例如Fang等[3]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检验了八个行业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深入地了解中国制造业的潜在峰值路径。但对实现碳中和而言,中国碳达峰的最佳时间还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2030年达峰是以经济降速作为代价的。

在平衡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问题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先提出了“脱钩”的概念。自此之后,脱钩理论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作为主流趋势的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根据现有文献,大多是将脱钩模型以及分解分析结合起来对整个国家以及省市的碳排放进行分析。现有研究结论已基本达成共识,即产业活动规模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4]。在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总量控制,这是我国为实现“双碳”目标对考核目标作出的重大改变。因此,在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的影响因素达成共识后,控制目标的改变让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脱钩的研究继续深入。随着研究的深入,基于Kaya恒等式分解法中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的问题也导致了学者们出现了不同的结论[2]。Vaninsky等[5]提出的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将因素分解为绝对值指数和相对值指数弥补了因素间相互依赖的不足。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上,节能减排的技术进步是未来碳减排的重要驱动力。然而,现有分解模型对技术进步因素的考虑存在欠缺[6]。同时现有文献大多对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对脱钩关系的定量分析影响尚未完善,也很少有学者对特定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存在研究对象不具体等问题。

在化石能源所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上,政府逐步推出了能源转型的指导方针,导致对替代能源需求和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预测的研究显著增加。目前,已经有一系列的方法被用于预测能源和碳排放的未来趋势和制定政策等问题。这些方法可以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型。自上而下的模型更关注宏观因素,例如Basanta K等[7]利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GE)模型评估煤炭消耗和新兴能源技术的技术进步,以实现到2030年印度以非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实现约40%的发电量。张希良等[8]基于中国—全球能源模型(C-GEM)对能源转型路径的特征指标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然而,这些模型不能详细解释特定技术方面。自下而上模型则可以通过特定的技术和经济参数对能源的使用、供应及转换进行建模。例如Tsai等[9]基于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MARKAL)模型,模拟台湾地区到2050年的各种减碳目标和低碳发展情景下,采用技术和税收措施相结合的效果。Karen等[10]基于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LEAP)模型对拉丁美洲特大城市的工业排放进行估算以及对拟实施的方案进行经济分析。由于LEAP模型在替代预测、政策设置以及动态定量方面的优势,可以同时实现情景分析和能源流程图的开发,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及省市[11,12]的工业[2]、电力[13]、交通[14]等领域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预测中。

基于现有文献,目前研究重点正在从需求侧转为供给侧,从能源利用效率转变为能源结构升级等问题,但基于城市层面的重点行业研究较少。天津市作为北方重要制造业中心城市,突出城市制造业立市特色,制定有针对性的制造业碳中和路径规划,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低碳战略规划经验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社会环境效益。综上所述,本文以天津市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依据天津市城市定位及国家标准将制造业归类为五个重点行业。基于改进的GDIM方法与Tapio模型结合,分析天津市制造业及细分行业的驱动因素及脱钩关系,最后基于LEAP模型预测各细分行业的脱钩情况及减排潜力,明确未来各行业的具体减排路径,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

(一)制造业行业分类

天津市碳排放达峰时间取决于一次能源活动的碳排放达峰,而能源碳排放达峰又取决于以消耗化石能源为主的制造业。目前天津市已提出碳达峰目标且力争提前实现目标,但各行业达峰时间以及峰值暂时没有明确规划,因此本文针对天津市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减排的责任分配及路径进行研究。

“十三五”期间,天津市以产业链作为核心,调结构、促转型,制造业立市的成效开始显现。《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制造业立市,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①。因此,天津市制造业分为五个细分行业,分别是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加工业、石油化工业、钢铁冶金业(见表1)。

表1 天津市制造业细分行业分类明细

(二)理论模型与变量选取

1.LEAP模型

LEAP模型由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开发,是一种广泛用于能源政策分析和气候变化缓解评估开发的基于情景的综合建模软件。对于模型的构建,必须考虑到基准年份和未来年份,能耗和碳排放的预测则是根据主要活动的增长率确定。本文主要考虑基准年内的生产活动、能耗类型以及排放因子,以2020年为基期,以2021—2060年为预测期,碳减排潜力预测为情景之间对比,得到不同减排情景下的碳减排潜力。

情景分析法由于可预测未来能源及碳排放的某些趋势而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由于可以反映出新能源的发展趋势并与传统分析形成对比,更有利于以能源结构升级为出发点的经济—社会—环境的政策制定。因此,本文采用情景分析法对天津市制造业能源结构及碳排放趋势进行模拟预测,考察不同情况下能耗情况及碳中和路径的变化。

基于有关文献整理及相关政策,本文建立四个情景(基准、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优化)以便于选择各行业合适的减排路径。情景设定中参考了《中国制造2025》(见表 2)。

表2 天津市制造业未来发展情景参数

2.GDIM模型

根据GDIM模型,构建天津市制造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表达式如下:

其中,C代表碳排放;
G为工业增加值,代表产出规模;
E代表能源消耗规模;
RD代表创新投入规模。EC=C/E表示能源消费碳强度,CG=C/G表示产出碳强度,CR=C/RD表示创新碳强度,EG=E/G表示能源强度,GR=G/RD表示创新投入效率。将上式进行转换为式4—8:

函数C(X)表示因子X对碳排放影响程度,由此建立雅可比矩阵,由上式中的影响因素组成:

在碳排放的基础上,碳排放差可表示为各因素贡献之和:

3.Tapio脱钩模型

工业化时期,天津的经济发展以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经济增长与能耗增加挂钩,而能耗增加又与碳排放量增加挂钩,对比发达国家后工业化城市,天津经济增长仍与能源挂钩。尽快实现经济与能耗、碳排放脱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Tapio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与能耗之间的脱钩关系,将弹性概念引入脱钩研究,提供一个合理的脱钩状态。本文借助Tapio模型将天津市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之间的经济、能耗与碳排放的脱钩指数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ΔCi表示第i年碳排放量与基准年的差值,ΔEi表示第i年能耗量与基准年的差值,ΔGi表示第i年工业增加值与基准年的差值。脱钩状态可划分为弱脱钩等八种类型(见表 3)。

表3 Tapio脱钩指数状态及范围

(三)数据来源

为计算天津市制造业整体及各细分行业的碳排放量,本文采用各行业终端能源消费量来计算碳排放量。各化石能源折标系数及碳排放因子均使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碳排放因子根据天津市实际消耗能源种类计算,电力排放因子取自不同年份华北电网平均排放因子。其他数据均来自《天津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及《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一)天津市制造业碳排放特征

2020年天津市制造业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钢铁冶炼和石油化工行业,能源消耗主要依靠煤炭和焦炭,占比分别为16%和35%。天津市制造业2010—2020年碳排放总量增长-438万吨,增长率为-5%。2016年前后产生了明显缩量,究其原因可能是天津市经济挤水分以及蓝天保卫战计划,关停高耗能、重污染企业使环境得到保护(见图1)。

图1 天津市制造业碳排放总量与强度

在细分的五个行业中,10年间只有装备制造业和钢铁冶金业碳排放量正向增长,能耗方面高技术产业呈倍数增长,但碳排放量却呈下降状态,说明高技术产业的能源结构在逐渐优化(见图2)。随着天津市大力发展制造业的政策出台,各产业的发展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不断上升,特别是天津市传统优势产业化工、钢铁等,根据原材料耗能不纳入能源消费的相关政策,一部分碳排放会减少,这为传统产业长远发展增加一定的空间。

图2 天津市制造业细分行业碳排放量

(二)天津市制造业碳排放累计贡献分解结果分析

从天津市整体制造业看,2010—2020年期间,科技创新规模是影响制造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碳排放贡献度最高,将近产出规模的一倍。由图3可知,这三个绝对量因素导致了碳排放量的增加,尤其是在2010—2015年期间,这表明科技创新碳强度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图3 制造业碳排放累计贡献

图4—8显示了天津市制造业五个细分行业的碳排放变化及其累计贡献度分解。由图可知,在碳排放各种分解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科技创新投入规模累计贡献最高。从各细分行业累计碳排放贡献图可得出,创新投入规模是首要因素,除了装备制造业的能耗规模排放贡献在第二位,其余行业碳排放贡献均是产出规模在能耗规模之上。

图4 高技术产业碳排放累计贡献

图5 装备制造业碳排放累计贡献

图6 消费品加工业碳排放累计贡献

图7 石油化工业碳排放累计贡献

图8 钢铁冶金业碳排放累计贡献

在细分行业碳排放分解的相对因素中,导致碳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创新投入强度、产出强度以及创新投入效率。在2010—2020年期间,创新投入碳强度在制造业减排方面发挥了稳定的作用。具体而言,创新投入碳强度在石油化工业的减排作用相对其他行业更为突出,钢铁冶金业在近五年没有达到减排作用,是因为企业为实现碳达峰将科研资金用于加速扩充产能而导致的。2010—2015年期间,装备制造业碳排放增幅最为显著,科技创新投入碳强度和能耗碳强度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对各行业碳减排影响较弱。究其原因,是制造业消耗能源结构依赖化石能源、清洁能源占比较低,能源结构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导致其效应较弱。

2016—2020年期间,石油化工业减排最明显。与2010—2015年间相比,高技术产业和石油化工业的能源结构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减排作用分别上升了,表明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起到显著作用。在此期间,各项政策的出台以及重点行业耗能技术的改进使得碳排放增速下降。

相比之下,“十三五”期间,天津正处于工业化后期,针对高排放行业的城区采取多种措施和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减少碳排放,导致碳排放增长急剧下降,可以得出在2010—2020年间,绝对因素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不同时期的碳排放增长率导致高技术产业和钢铁冶金业与其他行业要制定的减排路径不尽相同。总体而言,科技创新投入碳强度和能源消耗碳强度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导致高技术产业和消费品加工业碳排放呈下降趋势,但能耗强度的抑制作用仍然不足,尤其是在石油化工业。因此,科技创新应用于能源利用技术以及提升能耗强度的抑制作用是促进天津市制造业低碳减排的重要路径。

(三)天津市制造业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脱钩分析

2010—2015年间,天津市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之间总体表现为弱脱钩,其中2011—2013年为弱脱钩,2014—2015年为强脱钩,在经历了短期的强脱钩后,2016年转变为衰退性脱钩,2017—2020年天津市制造业在脱钩与负脱钩之间转变,2015—2020年制造业总体表现为弱负脱钩,说明天津市制造业经济减速小于碳排放减速(见表4)。

表4 天津市制造业脱钩状态

制造业细分行业中,碳排放与除高技术产业外的行业在2010—2015年均表现为弱脱钩,2016—2020年,除装备制造业外,其余四个细分行业均为负脱钩,其中高技术产业、消费品加工业和钢铁冶金业为弱负脱钩,而石油化工业为强负脱钩。2010—2020年天津市制造业能源与经济脱钩状态和碳排放与经济脱钩状态类似,只有2010—2015年装备制造业不同,具体表现为扩张性负脱钩,碳排放增速大于经济增速。

表5 天津市制造业细分行业碳排放与能源脱钩状态

从碳排放与能源脱钩状态来看,细分行业均处于脱钩指数上升趋势,即随着能耗增加,碳排放也随之增加,甚至个别年份碳排放增长速度快于能耗增长速度。2010—2015年中高技术产业表现为弱脱钩,其他行业则表现为衰弱性脱钩。2016—2020年天津制造业总体呈现弱负脱钩,细分行业中高技术产业仍表现为弱脱钩,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加工业均由衰弱性脱钩转变为衰退性连接,以上两个子行业脱钩指数分别为0.97和1.04,可见其能源消耗量变化率与碳排放量变化率相差无几,石油化工业和钢铁冶金业碳排放则处于平台期,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总体而言,过去十年间除高技术产业处于弱脱钩以及钢铁冶金业属于衰退性连接外,其余子行业均处于衰弱性脱钩状态,未来应重点加强对钢铁冶金业的能源结构优化和减排技术创新。

图9 2010—2020年天津市制造业细分行业脱钩指数

未来十年来,天津市清洁能源的发展将是制造业碳减排具有较大潜力的路径。根据制造业碳排放因素分解结果,能耗强度以及能源消费碳强度对制造业减排贡献较小,主要还是因为化石能源消费占主导地位。未来的减排路径中,除了创新投入要应用于能源效率提升等技术外,安全可靠的清洁能源的替代方案也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由于能源排放系数相对稳定,除电力排放因子因发电技术原因存在一定变化外,其余各类能源排放因子几乎不会产生较大变动。考虑到不同能源单位热值含碳量不同,在产生同等热量的情况下,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其他能源更多。因此,对于天津市制造业而言,要实现碳排放与能源消耗强脱钩,应以提升能效、能源结构优化以及产业升级等手段作为政策设计导向。通过引进技术促使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逐步优化能源结构以及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并积极引入高技术产业。

(四)碳排放预测及脱钩情况分析

区域生产生活方式直接决定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根据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都对制造业碳排放产生影响。对以天津市制造业能耗总量、工业增加值以及科技创新为驱动因素,对天津市制造业碳排放进行预测。在基准情景下设置能效提升情景、能源结构优化情景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情景进行对比,探寻天津市制造业细分行业合理的减排路径,实现制造业的能耗与碳排放脱钩。

在基准情景下,能耗量及碳排放量增长较快,预计2036年达到10.12亿吨,进入达峰状态。在提升用能效率(EFF)情境下,采用更新生产设备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的方法,预计2030年碳排放量达到7.5亿吨,较基准情景降幅14%。在能源结构优化(ENE)和产业结构升级(IND)情境下,2030年总排放量分别为7.8亿吨和7.1亿吨,较基准情景下降率为11%和18%(见图10)。

图10 天津市制造业碳排放预测

根据四种情景预测,天津市制造业能耗在2030年前都在稳步上升,其中基准情景增速最快,预计能源消费量将从2020年的2168万吨标准煤提高到2030年的2776万吨标准煤。相比于基准情景,2050年EFF、ENE和IND能源消费分别下降33%、8%和32%。除基准情景外,其他情景能耗均稳定上升到2030年。能效提升和产业升级均能更好地实现天津市制造业稳步降低能源消费量,具有更大的减缓潜力和更低的节能成本。

图12 EFF情景碳排放预测

图13 ENE情景碳排放预测

图14 IND情景碳排放预测

图11 —14可看出,四种情境下各细分行业均出现先增后降的排放趋势,且基本有明显拐点。相比于基准情景,其他三种情景对各细分行业碳减排更具显著作用,但三种情景对各细分行业的碳达峰时间也存在差异。高技术产业在能效优化情景于2023年达峰,且已经具备下降趋势。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加工业除在基准情景中以外,均于2025年前达峰。石油化工业和钢铁冶金业在能效提升情景中减排最快,可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基准情景在现有政策下不能支撑天津市制造业实现达峰目标,在能效优化情景中,通过科技创新手段,促使排放大户钢铁冶金业减排效果显著,制造业整体可于2025年达峰。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情景中,装备制造业具有更大的减排潜力,其余行业减排曲线相差较为平缓。结合驱动因素和情景,采用LEAP模型预测未来能耗和碳排放,计算脱钩状态(见表6)。

图11 基准情景碳排放预测

表6 天津市制造业细分行业不同情景脱钩状态预测

在基准情景下,能耗强度调整缓慢,预计2030年制造业总体排放8.8亿吨,不能实现达峰目标。在能效提升情境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降低,2023年开始进入平台期,在无重大技术突破前提下,2025年碳排放总量开始缓慢下降。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情景分别于2026年和2024年进入平台期。

在基准情境下,除钢铁冶金业整体表现为衰弱性脱钩外,其余细分行业均为弱脱钩。但2030年前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加工业还处于衰退性连接状态。在能效提升情景下,石油化工和钢铁冶金业为弱脱钩,其他行业均达到强脱钩状态,且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2035年左右就已达到强脱钩状态。在能源结构优化情境下,所有行业均达到强脱钩状态。在产业结构优化情境下,石油化工业和钢铁冶金业没有达到强脱钩状态。预计2040年后,天津市制造业整体碳排放和能源脱钩效应明显,源于显著的能效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效果,使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实现碳达峰目标是天津市制造业实现碳中和的必要前提,峰值越小,越能提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相比于中国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天津市应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为全国制造业城市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结论

基于此,从天津市制造业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到不同细分行业之间的异质性,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扩展分解,设置四个情景对能耗及碳排放作出预测,通过预测结果对不同行业间能耗与碳排放脱钩问题深入分析,为天津市制造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方案,得出如下结论:

1.基于天津市制造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结果,创新投入规模和产出规模是制造业及细分行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创新投入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是决定碳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创新投入效率对制造业碳排放具有促降作用,能源消费碳强度等因素促降作用较小。通过对减排主要因素进行对比发现,如果创新投入带动了产出规模提升而没有改变能源利用效率,势必会导致碳排放增长,且与能耗没有脱钩趋势。因此,目前科技投入用途以及能源替代方案对天津市制造业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

2.除基准情景外,天津市制造业均能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其中以科技创新为重点驱动力的能效提升情景最先达到峰值,装备制造业在产业结构升级情景中减排最多,其余行业均在能效提升情景具有较大减排潜力。在碳排放与能耗脱钩的预测中,EFF情景和ENE情景促使三个行业达到强脱钩状态,IND情景让两个行业达到强脱钩状态。整体上看,天津市制造业在安全清洁新能源大量替代的前提下实现碳排放与能源脱钩,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升能效的路径将成为制造业未来绿色转型的主要途径。

3.不同时期制造业与细分行业的脱钩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天津市制造业近十年能耗与碳排放脱钩指数呈上升状态,属于衰弱性连接状态,但经济与能耗、碳排放脱钩状态有较好的发展趋势。从五个细分行业在2015—2020年间碳排放与能耗脱钩状态表现来看,近十年间只有高技术产业达到弱脱钩状态,应加强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加工业的创新投入,推动能源技术变革。

(二)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促进制造业及细分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应在如下三方面下功夫。

1.科技创新碳强度是推动天津市制造业碳减排的主要因素。政府可将减排效果作为考核指标实施差别税收,倒逼石化、钢铁等行业优化产能;
大力研发回收利用技术,减少生产端投入,提升回收利用能效;
确保科研资金用于节能减排技术,而非单纯扩大产能;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鼓励天津市制造业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加大绿色贷款支持力度,通过创新驱动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向高端迈进,对清洁技术研发使用企业给予大力度税收优惠。在提升能效、能源技术利用的同时,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进而实现碳排放与能源脱钩。

2.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加工业应加强能源效率的提升。政府应出台适合产业层面的新政策措施,大力推动高耗能领域的低碳技术创新,如设立重点企业档案,利用绿色转型基金助力企业技术研发,引导企业应用零碳能源技术和零碳工艺,以天津自贸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比较优势。推动节能管理源头化,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同时研究示范可靠的化石能源替代方案,引导企业提升碳生产率,加大能源脱碳化步伐。探索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绿色电价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引导企业产品设计零碳化以及消费者观念低碳化。在提升企业工艺能效的同时,推动产业探索可再生能源转型路径,寻求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部署合作,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支撑。

3.石化及钢铁产业通过产业转移和产能置换,在能源变革基础上逐步淘汰多余产能。严格控制煤炭在能耗中的占比,加大清洁能源替代比例,降低高碳原料比例,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零碳化转型,加大能耗和碳排放监测与考核力度,以提升钢材附加值和回收利用水平,推行钢铁短流程技术,挖掘降碳途径。远期目标开展富氢或纯氢冶炼技术应用,推动石化与钢铁融合的高效生产体系。重点控制新增高耗能低水平项目,全面梳理石化、钢铁等行业的企业碳排放清单管理,能效水平较低的企业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将存量高耗能项目纳入在线监测网络,力争将重点监测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到标杆水平。在制造业产业集群展开重点低碳改造,实施高效循环的低碳清洁化项目,鼓励滨海新区国家级生态产业园发展,全面提升天津市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

注释:

①智能科技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四大优势产业。

猜你喜欢达峰细分天津市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05-23低碳生活,绿建未来廉政瞭望·下半月(2021年8期)2021-09-18迎接人口“达峰”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10期)2021-06-06有趣的云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21年5期)2021-05-24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10期)2020-12-23如果画笔会说话?艺术启蒙(2020年6期)2020-07-16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维尔利为环保注入新动力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人物画报(2019年4期)2019-10-26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中等数学(2018年1期)2018-08-011~7月,我国货车各细分市场均有增长专用汽车(2016年9期)2016-03-01

推荐访问:脱钩 天津 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