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武汉工业文化发展的困境与建议

时间:2023-07-03 20:40:03 来源:网友投稿

李 睿,黄奕萌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工业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工业文化是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全球传统工业转型和发展的必要之务。工业文化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衍生、积淀并升华,以地方工业发展史为基础,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社会行为以及价值取向,是工业发展最根本的思想源泉,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1]。

工业文化的发展依托于工业发展,而工业发展则依托于科技创新,尤其是在进入新时代后,现代工业体系的进步建立在科技的创新突破而非简单的规模扩张。科技创新产生了新的生产技术,使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从而促进了工业文化的发展。同时,科技创新活动所营造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推崇实干、注重创新的工业文化形成,使社会成员在思想层面发生改变,进一步推动文化变迁。

武汉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我国近现代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独特的工业文化背景使武汉的城市文化具有无法抹去的工业底色,具有深厚的工业文化积淀。近年来,作为地区经济支柱的传统工业行业不断衰落,武汉亟需寻找新出路,无论是在工业文化供给上还是工业文化需求上都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工业是武汉经济的脊梁。武汉一直有着“九省通衢”的美名,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全国商业、金融和交通运输的重镇。自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汉兴办工厂,有效推动了湖北工业的发展,武汉也成为了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武汉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一五时期国家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武汉兴建了一批大、中型项目,令武汉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受重创的工业产业再度焕发出蓬勃生机。围绕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业逐步成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并最终形成我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门类最为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在“十一五”以前,武汉工业的主导产业是钢铁、石化、机械、汽修等传统重型工业产业。但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武汉的工业发展路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武汉制造2025行动纲要》指出,武汉将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这不仅需要技术发展的刚性推动,更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浪潮愈演愈烈,这既是武汉重振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阶段。

城市的个性和魅力立足于城市的历史积淀,武汉市近现代工业的辉煌凝聚着几代武汉工匠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通过发展工业文化,向世界展示武汉近现代工业的百年辉煌,弘扬武汉“敢为人先”之胆气,重振武汉“制造”之雄风,复兴大武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业文化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存在方式,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了对事物的影响。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发扬中国工业精神、夯实工业文化发展基础、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加大文化传播推广力度等重点任务”。于武汉而言,工业文化底蕴深厚,工业遗产资源丰富,高校云集、科研基础雄厚,这是武汉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优势。近年来,武汉一方面实施“文化+”融合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大力引进优秀文化产业,并积极对本地工业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利用,扎实推进工业遗产保护进程,形成了工业文化全方位发展的基本格局,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尽管发展趋势良好,但也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工业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但利用有限

工业遗产是工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存。作为见证武汉工业化进程和工业从业者时代记忆的物质载体,武汉工业遗产是工业物质文化资源的重要体现。

武汉工业遗产分布于武汉三镇,其中主要以武汉长江大桥、汉阳铁厂矿砂码头旧址、武昌第一纱厂旧址等最为出名[3]。据统计,1861至1911年武汉工业发展初期的工业遗产仅存的只有10处,占比11%;
1912至1937年是武汉工业迅速发展时期,此期间存留的工业遗产只有13处,占比仅有14%;
1938年至1949年是武汉工业滞缓发展期,此期间存留的工业遗产只有4处,占比仅有4%;
而在1950至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留存的工业遗产共计60处,占比有65%[4]。以上数据揭示了武汉当前对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同时也暴露出承载了武汉近代工业辉煌的物质载体——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不足的尴尬。

工业遗产在经过技术保护、开发利用之后,不但可以转变为文化资产,而且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当前,武汉拥有丰富的工业文化和工业遗产资源,但并没有通过此优势促进武汉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最为大众熟知的是“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江城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但对以工业遗产为代表的武汉工业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工业精神的挖掘不足,导致工业文化资源转变为工业文化资产的转化率不高,这是导致武汉市工业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不足的重要原因。

2.2 工业精神文化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

工业精神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产生、发展,并为工业生产活动提供深层动力和精神支持的共同价值观[5]。武汉近现代工业的辉煌,是靠几代武汉工匠的辛勤劳动创造的。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工匠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共同推动着武汉城市的发展。“敢为人先”是对首义精神的最好传承,而“追求卓越”是将自身的优势、能力、资源发挥到极致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过去,武汉工业发展对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导向下将重心放在了单纯的物质生产层面上,从而忽略了对文化软实力重要性的认识,导致错过了对许多工业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佳时期,未能将其充分转化成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因此,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全球工业转型浪潮中,武汉工业发展想要抓住新一轮的历史机遇,迫切需要总结、提炼武汉工业精神,使武汉工业精神成为推动武汉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3 工业制度文化整体提升但保障缺乏

工业制度文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长久的动力。工业制度文化决定了政府选择何种治理手段或管理工具。近年来,武汉对照国际标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各类有利于武汉工业发展的规章制度,2020年,武汉的营商环境评价跻身全国前十,是中西部第一。宏观层面来看,虽然武汉市通过改进和完善工业体制、管理制度等措施,刺激工业生产资源向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转移。但是,在调动社会成员开拓进取、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方面,有待进一步释放。此外,在汉企业如何调整微观制度,尤其是关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技术创新的制度文化,是提升和检验企业整体效益和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系”,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湖北和武汉的时代命题,也是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面对“两个历史交汇期”的战略抉择。2019年8月,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广播电视总局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实现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6]

作为中部崛起的核心战略支点,武汉在地方政府倡导开启全面复兴大武汉新征程的大背景下,如何立足于武汉工业文化的深厚底蕴,把握时代赋予工业文化建设和文化科技发展融合前进的新趋势,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助力武汉工业文化发展,弘扬武汉工业精神、传承武汉工业文化,是当前武汉人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3.1 以核心技术支撑文化科技融合

科技创新为工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带来了更为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是推动工业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全新的科技手段推动文化的发展是新时期符合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需求的主要渠道。

当前,武汉市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现有的工业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开发与利用,将工业文化资源转变为工业文化资产,利用工业文化资产生产出一定的工业文化产品,打通阻塞的武汉工业文化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文化产业领域。因此,可以加大扶持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鼓励建设创新中心,并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创新中心为依托,不断推进多种建设模式的稳步发展,促使企业逐步产生有利的自驱意识,以核心技术支撑工业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这也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要求。

3.2 以创新精神引领工业文化供给

创新是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也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业精神文化的影响下,武汉市政府应积极提出创新的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工业发展观,在十四五期间制定工业发展战略,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业精神文化发展氛围,把握新时代传媒特点,以引领武汉工业化发展进程。

武汉的工业企业应在工业精神文化的引领下,逐渐形成并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扩大全球影响力的思想认识,致力于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武汉的科研机构应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不断丰富创新驱动内涵,有效提振科教兴国士气,将增强工业实力的目标落实在科研行动中;
武汉的媒体应创新方式和手段,加大对工业文化的宣传和报道,挖掘工业化进程中的诸多正能量案例和素材,多角度、多层级的展示和宣传,进一步深化工业精神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3 以科学制度保障工业文化发展

制度保障是一切领域蓬勃发展的基础,只有在科学有效的制度制定并实施的前提下,工业文化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工业企业作为当前我国工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管理制度以及政府对其实施的保护制度、合作制度、组织制度,是制度保障的关键。

结合武汉工业文化发展实际,完成科学制度保障的条件有四点:一是建议通过改进和完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标准规范、创新组织形式等,增强产业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以科学的制度保障企业发展,推动工业文化建设;
二是建议加快技术创新及其成果转化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进一步推动技术交易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技术创新成果交易的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
三是建议建立官方认定的技术交易平台,培养并把握住大量技术交易人才投入市场当中,确保对研发成果中科学技术的正确评价与估值,同时整合科研技术与资本持有者的资源,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提升,保证由研究者创新出来的技术成果在交易过程中转化出更完善的应用价值,并且在产业端实现成果输出;
四是建议武汉市政府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深化“四办”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事联办”、推行“证照分离”、联合验收告知承诺等制度体系建设,释放企业活力。

猜你喜欢遗产武汉工业遗产怎么分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10期)2020-12-23别哭武汉愿你平安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我们在一起歌剧(2020年3期)2020-08-06武汉加油故事作文·高年级(2020年4期)2020-04-20决战武汉环球人物(2020年3期)2020-03-02千万遗产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7年10期)2018-03-14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遗产之谜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4年4期)2014-07-23遗产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工业技术全国新书目(2009年24期)2009-07-17

推荐访问:武汉 科技创新 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