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数字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

时间:2023-07-04 18:55:02 来源:网友投稿

■文 / 李彦 田园馨 杨雅茹 宋雨彤 张志强

2020年,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对外承诺;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驱动的数字化变革;
77个国家和100个城市提出的2050年零碳排放承诺;
23%的世界500强企业提出的2030年零碳排放承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排放差距报告》提出“各国整体的减排力度须在现有国家自主贡献(NDC)基础上提升大约3倍才能实现2摄氏度目标”,这些都将对中国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形式和内容产生深刻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究支撑,政策设计,综合规划,超前部署,有所作为。通过有关调查与研究,确定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行动方案,建设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对于维护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气候变化国际制度、最大限度地争取发展空间与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碳排放国,面临日益加剧的减排压力,但中国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应承担着与发达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一方面力促发达国家承担其在公约和议定书下的义务,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团结,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和非洲国家深入沟通,加强交流与合作,在坚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基本立场的同时,积极推动国际合作进程,维护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因此,在上述国际背景下,中国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贸易、气候谈判形势,调整对外合作与发展战略,承担更多但适当的国际义务,特别是通过进一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南南合作,制定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国际气候制度,最大限度地争取发展空间与时间,更加环境友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互利共赢间寻求平衡。

表1 2017-2019年自愿碳交易一览

许多国际公司都在采取措施消除运营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但却发现从技术上不可能立即消除所有排放,且成本太高。现在,为了实现深度和低成本减排,许多公司承诺在短期内通过资助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减排项目,“抵消”尚未消除的碳排放,从而实现碳中和。有研究发现,尽管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流行,自愿碳市场的交易量接近创纪录水平。

研究指出,要避免重大的气候破坏和不可逆的环境影响,就需要迅速地、积极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巴黎协定》承认各种减排方式的异质性,鼓励为最有效的减缓措施提供资金,协定第6条明确指出,缔约方可采取合作方式,包括使用国际转让减缓成果(ITMO)用于各自的NDC。这种自下而上的框架促进了创新,解决了管辖权的优先事项问题。然而,项目框架的类型、设计、范围日益多样化,并不能鼓励经济高效性或财政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据世界银行和国际碳排放交易协会预测,2030年,全球碳市场估值可达到每年1670亿美元;
2050年每年可达到3470亿美元;
2100年每年可达到1.2万亿美元。

鉴于此,亟须开发出工具、服务、机构,培育和加强下一代气候市场,解决中国国内气候行动“拼凑”现象。伴随气候变化交易市场基础产品多样化,交易体系覆盖部门和行业多元化,交易市场估值和复杂性增加。为满足2020年后气候市场新需求,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合约等颠覆性技术有望提上议事日程。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分类账技术(DLT),所有网络参与者都持有分类账的副本,公钥/私钥加密和去中心化基础设施。分类账被组织成信息块,一旦达成共识,区块就会被添加到账本中,而账本是不可逆的、累积的。这些特性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透明度。

2019年,碳中和企业承诺碳抵消交易量至少104MtCO2e交易量,比2018年增长6%。虽然2020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但承诺抵消量增长强势甚至超过前一年。2019年,平均抵消价格保持平稳,但类型差异很大,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和自然气候解决方案(NCS)相关的抵消价格上涨了30%,而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抵消价格下降了16%。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FOLU)的数量下降了28%,可再生能源的数量激增了78%。尽管量较低,但AFOLU抵消量的市场价值是可再生能源的两倍以上,发展中国家对与森林管理有关的抵消量(即REDD+)的需求仍然特别强劲。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自愿减排合作,关键在于减排量的计算标准、信息透明度和数据可信度。各国在执行本国NDC承诺过程中,联合国每五年检视其成果。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可率先提出基于 《巴黎协定》的数字化技术创新,由中国与南南合作国家共同发起针对国际转让减缓成果的去中心化交换平台,确保在国际减排量交易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意见能参与标准、方法学、信息要求等工作,不全然由发达国家所掌握,降低气候议题中发达国家的影响力。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自愿减排合作区块链技术优势如下:

一是保障单边合作过渡至多边合作。去中心化系统使参与方彼此拥有管理权和平等关系,有助于串联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避免部分发达国家的单边主义影响未来发展中国家核证减排成果。

二是保障数据高度透明。去中心化平台提供高度透明的数据,在系统中每个节点拥有相同的权利,彼此按照系统设计初期确定的平等权利,任何在链上完成的减排量计算和权利转换都需要经由每一个参与方验证后才能成立,由节点间互相监督并检视,保障数据的透明度。

三是保障数据不可篡改和双重计算。去中心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特色即为数据的安全性,在拜占庭容错算法(Byzantine Fault Tolerant,BFT)的支持下,任何数据篡改需要同时获得2/3以上节点的同意,并且所有数据的改变都会完整地留下记录。在气候议题中,各国减排量从核证、交易、抵消,所有记录都可追寻,既增强数据真实性,也避免任何国际单边主义企图影响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四是提升国际气候市场化合作。国际气候市场化合作多以碳交易形式呈现,或是减排技术和资金的双边合作。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投入与融合,使得国际合作产生一个公平且容纳多种形式的平台,容许企业和个人直接参与跨国、跨区减排量交易,实现全球气候治理及碳中和目标,统一碎片化的气候治理模式,缩短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减排、共同核证的目标。

五是制定首个区块链技术碳标准。现今国际碳标准,如CDM、VCS、GS,都是由大量人工审定完成,减排项目获得认证时间约需要2年半的时间,安全性、透明度和便利性都表现不佳。现今国际碳交易制度极度仰赖于标准方的信任,若当中产生舞弊或对特定国家使用技术门槛排除特定减排项目减排量,都极易产生不公平的现象。分布式账本的去中心化技术,可让碳减排项目自最初审定期间就于链上存储其项目资料,亦可在链上完成第三方验证,可大幅缩短项目认证时程及提供100%公开资料,并且在碳减排量转移时,项目相关信息也同步更新,清楚显示最后的抵消使用方,完善了碳交易与碳中和的溯源机制、监督机制、公平计算机制等。

近年来,由于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及所产生的相关话题逐渐发酵,让以往不可能完成共同治理体系变为可能。中国提出的“30·60目标”,所面临的挑战极其严峻,依托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多边对话,以技术实现多边共识的减排标准、平台和系统,以此扩大国际影响力,避免单边主义的出现,进而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其《巴黎协定》的义务,共同完成全球减排目标。

猜你喜欢南南合作气候变化气候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英语文摘(2022年3期)2022-04-19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英语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英语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英语文摘(2019年3期)2019-04-25瞧,气候大不同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8年12期)2018-01-26气候变暖会怎样?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8年12期)2018-01-26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7年7期)2017-09-29

推荐访问:南南合作 理论研究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