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

时间:2023-07-08 09:30:02 来源:网友投稿

能力检测一

材料一:作为文明理念的创新思想资源之一,中华文明素有“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这既是中华文化内蕴的价值观,更是今日人类文明跃升所需要的价值资源;
同时,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在当下世界秩序的激烈变动中愈发闪现出真理的光芒,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精神生活的共同旨趣将有效统合差异化的多元文化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跃升指明方向。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生发于中华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念、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充分践行于文明互鉴,既彰显民族特色又能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一种现代性文明理念。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是“和而不同”以及实践上的整体会通,善于以包容的胸怀看待历史和世界问题,在破除古今中外文化壁垒中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实践的包容性特征。洞察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华文明特点,可以明显感觉其与新一轮全球化气质的高度吻合,并在全球化运动中不断激发其文化创新,也生成了中华民族从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信的时代机缘。

(摘编自范玉刚《从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信——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使命担当》)

材料二:“和”作为儒家文明的人文精神的价值理想,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呼唤和时代精神的精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诸侯和卿大夫都为自己之“私利”,相互叛逆;
诸侯国之间亦争权夺利,以至战争征伐,这构成了当时的一个“国际社会”。由于当时诸多政治单位——诸侯国的互动和变迁,其结构相当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体系”。按照此理论架构来审视孔子时代,思想家们对此“国际体系”结构的“礼坏乐崩”的剧烈变动,做出如何维系稳定秩序的回应。

儒家主张“礼之用,和为贵”。所谓“和”,就是既冲突又融合,无冲突无所谓融合,无融合亦无所谓冲突。以“和”为价值标准,就是在处理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的关系时,要遵循“君子和而不同”的原理、原則,即有“不同”而融合,不因“不同”而结党营私,危害国、家、人与别国、别家、别人。小人反之,“同而不和”,为一国、一家、一人之私利,拉拢别国、别家、别人,结党营私,不顾国家之大局公利,贼害别国、别家、别人的利益。这表现了两种不同道德标准和思维方法。

除儒家外,管子、老子、墨子都主张“和”“和合”或“合和”。“和”是当时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这种共识,来自对现实社会的忧患和对未来可能世界的理想。怎样才能“和”?“和”的依据与基础,即“和”之所当然的所以然,便是儒家的“仁者爱人”。道家的自爱而爱泽人人,墨家的“兼相爱”等的人类之爱的人道精神。

这种“泛爱众”的仁爱精神的原理、原则,犹如孔子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己与人永远是对峙的,己立己达就不希望人立人达,因人立人达可能损害己立已达。亨廷顿《文明的冲突》都是以己立而人勿立、己达而人勿达的中心概念,把立人达人转换为损人贼人,而使立己达己与立人达人对立起来,非此即彼。倘若说己欲立而人勿立,己欲达而人勿达,便是亨氏所说西方文明的话,那么,亦有违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在文化多元冲突、多元融合的错综复杂的后冷战时期,价值观念的冲突是导致世界变局和多元冲突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建构一种以融合各种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文化价值体系,人类便不可能共同面对自然、社会、人际、心灵和文明的五大冲突的挑战,尤其是不能给人类提供各种不同文明间的宽容开放、和平共处的“和境”。这就迫切需要建构一个新的、能融合各种价值观的、能化解五大冲突挑战的文化价值系统。这就是为什么笔者把“和合学”作为21世纪的文化战略来建构的原因之所在。

(摘编自张立文《和合学:21世纪文化战略构想》)

【训练】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都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为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价值资源。

B.“同而不和”,为一己一家一国私利而不顾天下之公利,将导致己与人之间对立。

C.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华文明特点有助于在新一轮全球化运动中营造和平共处的环境。

D.西方文明主张“己欲立而人勿立,己欲达而人勿达”,与儒家的“泛爱众”对立。

2.联系两则材料,谈谈“和”的思想对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意义。

答:

3.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答:

核心考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际理解”这一素养要求培养考生的全球意识与开放、包容的态度,对人类文明及世界发展有基本了解;
主动开展跨文化交流,理解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关注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难题,认识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发展价值。

能力检测二

材料一:“天下大同”虽源于古代、源自中国,却面向未来、面朝世界,成为植入中国人骨髓的“根性记忆”。

这一“根性记忆”写在历史上。在同域外各民族交往中,中国不仅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丝路长歌,也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景。历经兴衰变迁,中国始终秉持协和万邦理念,倡行“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虽然历史上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之一,但从未殖民和侵略他国。

这一“根性记忆”也在映射现实。儒家以和平、公正、文明手段解决争端的理念,融入了新中国的“世界观”。中国交国际朋友,以合作共赢为思想起点,以和平发展为路径选择,以多元共存为价值追求。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中国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差异,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将“天下大同”理想内化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努力。

(摘自记者张蔚然《文明根性系列评论之四:为何“天下大同”决定了中国的“世界观”?》)

材料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中央领导人强调:“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编自《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训练】

1.下列不符合“天下大同”这一理念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日内瓦万国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三次演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历史时刻,面对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B.联合国副秘书长法布里齐奥·霍斯柴尔德说:“当前一些人怀疑联合国存在的意义,但调研发现,人们对联合国的期望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

C.比利时前首相、世界领袖联盟成员伊夫·莱特姆认为,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发展与全球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其崛起的过程是一个努力追求合作共赢、让世界各国共享机遇的过程。

D.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成员达尼洛·图尔克认为,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支持,这种支持没有附加条件,有助于推动世界实现繁荣稳定。

2.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对此作简要概括。

答:

猜你喜欢文明人类世界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6期)2021-09-12请文明演绎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人类第一杀手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漫说文明农村百事通(2020年11期)2020-06-27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意林·全彩Color(2019年6期)2019-07-24对不文明说“不”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42期)2017-06-06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中华家教·幼儿版(2016年11期)2016-11-28彩世界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奇妙有趣的数世界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6年9期)2016-10-09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课堂内外(高中版)(2016年6期)2016-07-04

推荐访问:理解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