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的脊梁

时间:2023-07-13 14:40:02 来源:网友投稿

魏伟

千里之巨防

齐长城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西起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广里村,东至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途经山东7市17个县(市、区),翻越1500余座大小山峦,全长641.32公里,是中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长城文化遗产。

作为齐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齐长城的建造并非一蹴而就。齐长城研究专家张华松认为,齐长城是在春秋时期齐灵公至战国中期齐宣王的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分期逐段完成的。大致说来,西段最早完工,东段其次,中段最后竣工。

除“长城”之名外,齐长城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巨防”。“防”的本义是指拦水的堤坝,而齐长城最早的一段便是在作为水利工程的堤防基础上修建的。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55年,晋国会同诸侯联军攻打齐国,齐灵公“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于是,这道“防”就由水利工程一跃而成为军事防御工程。此后,经过历代国君的努力,至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长达千余里的齐长城方大功告成。

以齐国国力之强盛,有必要修建长城以为防御之用吗?答案是肯定的。齐国虽有四塞之固,但敌军一旦越过这些天然屏障,就会长驱直入齐国腹地,兵临临淄城下,《韩非子》讲的“一战不克而无齐”就是这个原因。因此,齐长城的修建,是历史的必然。

千里巨防,似一条巨龙蜿蜒穿行于齐鲁大地,将黄河、泰山、黄海连接起来,构成了集山地防御、河流防御和滨海防御于一体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实现防御目的的同时,齐长城也满足了维护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商贸交往秩序的需要,让齐国的商贸活动更加规范,更有秩序。

齐鲁之脊梁

作为中国长城文化的源头,齐长城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无论是先秦诸侯国的长城,还是之后修建的历代长城,都是中国几个省甚至十几个省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而独立于山东省境内的齐长城,主要由齐人修建,是现存最大的齐文化物质存在形式。

历经沧海桑田,齐长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功能,但却幸运地保留下大量遗址遗迹,包括墙体、壕堑、山险、烽火台(烽燧)、关、堡六大类,其中墙体按所处位置分为主线、支线、复线三种。这些遗址遗迹虽没有明长城那般雄伟壮丽,却保存了齐长城的原始面貌,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齐长城是齐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齐鲁文化交流的纽带,凝聚着齐鲁文明的精华。历史上,齐文化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而齐长城则突出体现了齐文化中独领风骚的兵学文化。从齐长城防线的规划设计以及关隘、要塞、烽燧等各组成部分的建设来看,无不遵循着齐国著名兵法家如孙武、孙膑等的兵学思想。

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来看,齐长城也具有崇高的地位。它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长城之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比欧洲的雅典壁垒还早200余年。

“齐长城是一个令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心动的名字,是一个蕴藏着无数个历史浪漫、记录着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衰历史、勾起人们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只因钟情于齐长城,齐长城研究专家路宗元与四位同伴历时一年徒步走完全程,获得了大量完备、翔实、可靠的资料,为齐长城的保护与研究作出了贡献。

历经2500余年的沉沦沧桑,齐长城虽变了模样,但依然屹立于天地之间,挺起了齐鲁大地的脊梁。它,就是山东人自立、自强、自信的不朽图腾。

寻迹古关隘

作为齐鲁大地上一条重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带,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成为人们寻古探幽、畅怀览胜、体验旅游的绝佳线路。行走其间,依稀能够感受到齐长城昔日的雄浑巍峨,寻觅到它特别的文化韵味。

从济南市区出发,向东南方向驱车行驶六七十公里,便来到锦阳关遗址所在地。锦阳关因地处锦屏山之阳而得名,又名通齐关,是齐长城上的三大重要关隘之一。

如今的锦阳关是在原址上重建而成,高大壮观、气势雄伟。历史上,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艾陵之战均发生在锦阳关以南的章莱古道。锦阳关西侧有一段长756米的城墙,是清咸丰年间当地人在齐长城城墙的基础上加修而成,高5—6米,垛口、望孔保存较为完整。瞭望着那沧桑的墙体,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驶离锦阳关,沿234省道向东转入012县道,再向北转入205国道,不消片刻,便来到青石关附近。青石关是齐长城上的第一大关,曾作为齐都临淄的南大门而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春秋时期,青石关就已是临淄到曲阜的必经之路,有“直淄之门,当南之冲,为出兵要路”的说法。

青石关建在两侧山峦夹峙的深谷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開”之势。“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这是大文学家蒲松龄对青石关地形的诗意描述。

青石关曾筑有东、南、西、北四个关门,凭据天险,内可屯兵,外可御敌,是齐长城上的独特关隘。北门外是有名的瓮口道,古时称南北九省直道。门外下斜石板路长百米,宽10米,中间被独轮车碾压出一道10厘米长、8厘米宽的石沟槽,两侧凿有石阶,是人行道。从路面上的一道道“褶子”,可以想见当年众多客商从这里鱼贯过关的场景。

从青石关东行约百余公里,著名的穆陵关遗址展现在面前。穆陵关位于泰沂山脉中段沂山东麓大岘山上,这里群山拱卫,地势险要,关口居高临下,雄视八方,为南北交通必由之路,齐长城沿两侧山岭蜿蜒起伏。

《史記·齐太公世家》载:“(周成王)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周成王所说的“穆陵”,即穆陵关。穆陵关被称作“齐南天险”,是从齐国南境通往东南诸国的重要关隘。三千年间,这里战事频繁,硝烟弥漫。谢玄攻前秦、刘裕北伐南燕,都视大岘山和穆陵关为成功的关键。

如今,穆陵关关体已随历史的尘埃一起消失殆尽,仅存遗址。其西侧齐长城主线遗址,依然可见高大雄伟的轮廓。立于城墙之上俯瞰南北,岁月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山上的风景

齐长城沿线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已创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58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1家,济南市长清区、临沂市沂水县等13个县(市、区)成功创建为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济南市长清区,距齐长城起点不远处的大峰山上,有一段长1500米的齐长城墙体遗址,从空中俯瞰,十分壮观。这里的长城分为两道,城墙内侧有守城马道,马道下依墙建石屋。如今,大峰山已被开发成旅游景区,除了齐长城遗址外,吸引人前来的,还有它那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革命根据地的光环。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于此创建的大峰山革命根据地,在山东根据地建设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位于山脚下的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全景式再现了当年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信仰如山,一心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峰山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后人。

来到日照市五莲县,可在马耳山上寻觅到齐长城的踪迹。马耳山位于五莲县东北,海拔706米,是鲁东南第一高山,因主峰双石并举,状如马耳,故名。山上林木茂密,名胜古迹众多,如五老峰、仙人洞、龙王泉、隐龙寺等,在古时皆名闻遐迩。在马耳山西麓的长城岭上,齐长城俱为土夯或土石混夯,遗址保存较好。位于马耳山南面的九仙山、五莲山,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区。

在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齐长城跋涉千余里后,于此停下了脚步。就在到达终点前,齐长城跨越了最后一座山峰——小珠山。齐长城横跨小珠山北麓,其中,西峰关一带的齐长城遗址,是整个齐长城东段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段。如今的小珠山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每当春季到来,万木向荣,层林披翠,登山远眺,烟波浩渺,朝观日出,暮赏晚霞,好不惬意。

特色在淄博

去年9月,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推进活动上,公布了8处“首批齐长城特色展示点”、7段“首批齐长城风景道典型段”以及39个“研读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研学推荐场景。

作为齐长城沿线的重要城市,淄博保留了众多与齐长城有关的遗址遗迹、传说故事。在“首批齐长城特色展示点”中,淄博市博山区风门道关段长城入选,风门道关段长城—梦泉生态旅游区、涌泉生态旅游区—马鞍山景区—红叶柿岩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则入选了“首批齐长城风景道典型段”。

来到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域城镇的齐长城风门道关段,可以俯瞰博山、章丘、莱芜三区交界处的地形特征。风门道关,是齐长城沿线的一处重要关隘,因这里风大,又被当地人称为“黑风口”。如今,风门道关遗址已无存,只保留下长300余米、高1.5米的齐长城墙体残垣。

在淄川区太河镇劈山上,依山而建的齐长城留下了多段遗址,沧桑的墙体、石砌的兵营,说明这里曾是一处重要的防御阵地。齐长城脚下,梦泉村、涌泉村这两座古朴而静谧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近年来,淄川区按照景区、精品民宿、传统古村落统筹规划的思路,打造和推介了涌泉、梦泉等齐长城沿线A级景区,吸引越来越多人前来访古览胜。

前不久,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诗意推介山东,其中提到的“红叶柿岩”,是齐长城沿线的一个新晋网红景区。红叶柿岩景区位于博山区域城镇,最早因《绿水青山带笑颜》电视剧在这里拍摄而为人所知,如今的它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全国首个营地,成为全国景区的“样板间”。为致敬齐长城,红叶柿岩景区修建了一段长城,按照齐长城虎头段1比1的比例复刻而来,最大程度还原了齐长城的原貌。

编辑/刁艳杰

Backbone of Shandong

On the Qilu land, there is a great built structure stretching for over 500 kilometers from west to east. It is the “Father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Great Wall of Qi. The Great Wall of Qi is not only the source of Chinas Great Wall culture, but also one of Chinas oldest extant and grandest heritage sites. Hovering amid lofty mountains, it guards the land with a majestic image, and can be rated as the backbone of Shandong.

After over 2,500 years of vicissitudes, the Great Wall of Qi has changed, but still stands on the earth, forming the backbone of Shandong. It is the immortal totem of the people of Shandong, which symbolizes self-reliance, self-improvement and self-confidence.

Now, as a significant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belt on the land of Shandong, the Great Wall of Qi Culture Experience Corridor has become a perfect route to explore the past, enjoy scenery and experience tourism. Walking along the Wall, you may faintly feel its past might and loftiness, and find its special cultural charm.

After driving southeastward 60 or 70 kilometers from downtown Jinan, we can arrive at the Jinyang Pass site. The pass got its name because of being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Jinping Mountain (the Chinese character “yang” means the south of a hill). Also known as the Tongqi Pass, it is one of the three vital passes on the Great Wall of Qi.

There are rich tourist resources along the Great Wall of Qi. So far, 58 4A tourist areas and above, and 11 tourist resorts above the provincial level have been established;

13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 including Changqing District in Jinan and Yishui County in Linyi, have been successfully built into all-forone tourism demonstration zones.

The Fengmendao Pass section of the Wall in Boshan, Zibo, allows you to survey the topographic features of the junction of three districts, Boshan, Zhangqiu and Laiwu. The Fengmendao Pass is an important pass along the Wall. The pass is windy, so it is dubbed“Black Wind Gap” by the locals. Now, the Fengmendao Pass site no longer exists, and the dilapidated walls of the Great Wall of Qi with a length of over 300 meters and a height 1.5 meters are the only ruins left.

猜你喜欢齐国长城遗址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INDUSTRIAL EVOLUTION汉语世界(2022年5期)2022-10-15Modeling and dynamics of double Hindmarsh–Rose neuron with memristor-based magnetic coupling and time delay∗Chinese Physics B(2021年12期)2021-12-22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6期)2021-11-02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5期)2021-08-30辽上京遗址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守护长城疯狂英语·新悦读(2019年10期)2019-12-13齐国强 作品神州·时代艺术(2017年6期)2018-01-13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中国领导科学(2015年10期)2015-02-05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大众考古(2014年2期)2014-06-26

推荐访问:齐鲁大地 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