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的绿色治理观

时间:2023-07-14 13:30:02 来源:网友投稿

李维安

自20世纪70年代公司治理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提出以来,经过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已经从问题研究发展成为新兴学科。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正式将公司治理列为工商管理二级学科代码。这是公司治理新兴学科发展的又一成熟标志。

所谓公司治理,是指通过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利益的制度安排。

国务院国资委专门成立了社会责任局,明确表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2023年所有央企上市公司都要按照ESG进行披露,这预示着最新的趋势就是绿色之旅——ESG,即新的治理观的建立。

ESG是一脉相承的统一体

ESG从单词理解,E指环境、S指社会、G指治理。从实质上认识,重视环境(E)和社会责任(S)的治理(G)就是绿色治理。这是新的“天人合一”观念,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包容性发展。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绿色制造,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而这些绿色管理行为的统领就需要绿色治理观念的建立和绿色治理机制的实施。

我们认为绿色治理出现的历史和逻辑背景,是公司治理发展的新趋势使然。

早期的公司治理研究仅仅关注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等内部利益相关者。在利益相关者治理背景下,公司的治理边界开始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拓展,将债权人、客户、政府、社区等纳入到研究范围;
绿色治理已经超出将自然仅仅作为外部发展环境的传统局限,将其作为平等的治理主体纳入到治理顶层设计。

最早我们关注探讨的是股东和高管之间的关系,即所有和控制的关系。这时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公司治理的提出,伴随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视,企业开始追求公司价值的最大化。现阶段,又把环境纳入了治理主体。发展的顺序是G,S,E。环境中的绿色究竟要如何理解?E我们可以更广泛的理解为自然,它不仅仅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也成为治理的要求,要考虑它的承受。但是光有E是不行的,例如,前段时间的康美药业,虽然拥有绿色纯天然的产品,但是并不属于绿色企业,因为G出了问题,光做E也是不行的,现在很多“漂绿”“洗绿”行为也是如此。由此看来,ESG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协调统一体。

企业是绿色治理重要主体

在当前绿色治理的背景下,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承载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包容性发展,是一种崭新的绿色治理理念。

企业要想提升绿色治理水平就要做绿色治理评价,包括标准评价。具体的评分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大类做ESG的评分,把G与S与E分割开来,单独评价,各放进单独的板块。另一大类是在ESG背景下,统一进行评价,包括绿色治理架构、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效能和绿色治理责任的发展式评价(即ESG的升级版)。当别人在做1.0的时候,我们应该做2.0。我认为未来的主流一定是三者之间相互融合。

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发布的《绿色治理准则》明确提出,企业作为主要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主体,是绿色治理的重要主体与关键行动者。一方面,要鼓励企业积极践行绿色治理准则,开展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办公,研发绿色技术,以及承担环境保护责任方面的其他行动;
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构建环境保护方面的绿色治理机构,应成立专门绿色工作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指导和监督企业日常的绿色生产经营活动,完善绿色应急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确保应急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执行。

最后要鼓励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引导企业成员积极行动参与绿色治理机制建设、绿色理念践行、绿色信息披露等。

建立和完善绿色治理体系

既然ESG和绿色治理同样重要,那么国企要如何建立和完善绿色治理体系、绿色治理架构?理念是实践的先导,但是光有绿色的理念,而忽略绿色治理机制、绿色治理效果和绿色治理责任的建设也是不行的。

对于这一方面,国家政策虽然出台了,但现在最新版本仅涉及社会责任报告。对中国的上市公司而言,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不足30%。从2021年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来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52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平均值为56.18,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但低于集体控股和外资控股。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比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在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和绿色循环利用等方面表现相对不足。原因在于其基本上是要求在合规下做的。因此,现在建立和完善基于自愿合规的绿色治理机制的任务很重。

一般国际上的融资机構,融资项目都需要出具ESG评分报告。而现在,我国同样板块、同样规模类型的企业,在国际上评分都相对偏低。主要原因概括为三点:一是被评的企业虽然做了但未被披露,所以不予认可;
二是我们拥有评分的话语权问题;
三是有的确实没有做到位。例如,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都还尚未统一规范,披露的材料五花八门,多的200多页,少的仅1页,这样就无法进行具体的规范评价。

因此,要想真正把ESG落到实处,就需要从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再到治理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完善。未来,对于国企的改革发展、央企的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也需要从绿色治理视角做深度思考。

猜你喜欢相关者利益责任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研究生法学(2020年6期)2020-04-13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0年5期)2020-02-12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15年6期)2015-11-08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年23期)2015-10-26利益链与新垄断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期望嘱托责任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推荐访问:治理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