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结构化作业设计策略

时间:2023-07-14 15:45:02 来源:网友投稿

梁东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其形成体系化认识的关键节点,因此单元结構化原则的引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伴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双减”背景的到来,单元结构化对数学学科的作业设计有了更加规范化的标准,而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也可以在单元结构化的帮助下更好地去理解数学知识原理,这既表现在单元结构化对作业设计的价值上,也表现在“双减”背景的影响上。本文将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结构化作业设计策略,结合实际教学从多个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双减”背景  小学数学  单元结构化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6-0112-03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面临的作业设计与过去相比有着更加明确的要求。“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不再以单一的知识性训练为目的,而是围绕学生主体承担起减负增效的教学职能。因此,通过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消化数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认识,便成为了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体现出了单元结构化在作业设计中的使用价值。同时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也在前期的知识积累下,逐渐发展为综合性质的教学,这从学生的学业需求上也在要求作业设计的形式进行优化调整。

一、单元结构化对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价值

单元结构化是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重要的方法理念,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单元知识整体进行整合,使之可以更为条理流畅充满逻辑性,因此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数学学科自身的独特性也为单元结构化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基础,这一方面表现在单元结构化可以通过知识展示顺序中的逻辑性,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另一方面是基于单元主题对知识特点进行集中式的体现,为学生展示其内在的数学原理,使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作业设计通常是学生在脱离教师后自主完成一定的课业任务的过程,在作业设计当中对学生的参与形式与完成内容进行规划,将会是保障学生作业完成效能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从作业设计的设计理念出发对作业设计的策略进行整体规划,因此通过对单元结构化的引入来强化作业设计与学生接受水平之间的匹配程度以及单元知识内容展示的逻辑顺序,使学生的作业参与着力点倾向于单元学习的意义,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单元结构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作业设计内容的影响上,还体现在对作业设计形式的选择上,使作业设计倾向于探究作业、调查作业等能够体现数学价值的形式。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构建方向

“双减”背景对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来说重要的是构建方向的选择,作业设计方向的选择既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基本保障,也是教师在现实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来满足学生的学业需求。从“双减”的背景要求出发对学生主体与课程结构化两个构建方向进行探究,来发挥出作业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能,使作业设计成为帮助学生认识单元知识、探索单元知识的有效途径,而不是加压在学生身上的课业负担。

(一)围绕学生主体,实践“双减”精神

在当下的教学情境下,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地成为教学的接受者,同样也是数学学习的参与者。在“双减”精神的要求下,围绕学生主体进行作业设计不仅仅是改善学生在作业设计中的参与价值,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单元学习的意义所在,也是对学生在参与作业完成过程中,进行知识理解上的引导,实现单元结构化的有效介入。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教师深入到小学生当中,从学生的作业需求出发来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多样性,实现作业设计的有的放矢。例如,五年级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作业设计时,不难发现“双减”精神对学生主体的关注,这就需要在作业设计当中体现学生参与的价值。结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要求,需要帮助学生从单元整体出发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构成要素及其相关概念的数学含义。因此,作业设计可以采用开放性的作业,来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是引导学生自主制作长方体与正方体并对制作的成果进行展示说明,解释长方体和正方体面、棱、顶点等构成要素,以及相应的长、宽、高、棱长具体数据,这样通过具体的成果来将单元知识整体性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作业表现来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建议,使学生感受到参与作业设计生成的价值感。

(二)认识课程结构化,完善作业设计

在“双减”政策的视野下,在实现作业减负的同时更要实现作业设计的增效,进而引申出教师对作业设计理念的研究,其中,课程结构化对于作业设计的价值受到了教师的普遍关注。课程结构化的侧重点在于通过作业设计内容的展示方式,来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能力,这也与“双减”精神的要求相吻合,结合课程结构化对作业设计进行完善,使学生在对单元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进行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要注意结构化只是作业设计的理念,并不具备对学生认识的决定性。例如,五年级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作业设计时,从“双减”背景出发更加注重于作业设计对学生的教学体验,因此通过课程结构化来帮助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认识,还需要从作业设计的具体实施入手。比如,在作业设计当中引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内容,使学生从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对“长方体与正方体”进行迁移学习,通过相似性与异同性的对比,来引导学生形成更加整体性的认识。也使学生对两课知识当中对图形的认识从平面结构拓展到立体结构,这样在降低学生理解门槛的同时,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认识,实现对“双减”要求的有效实践。

三、作业设计中单元结构化的实施策略

在作业设计当中需要认识到单元结构化的实施策略引入带来的影响是广泛且深远的,是在单元知识的基础上向教学形式的拓展。在“双减”背景的影响下,单元结构化对于作业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对设计方向与内容形式的要求,还在于对学生数学学科认识思路的养成,使学生习惯于从整体性的视角来对单元知识进行认识。作业设计中单元结构化的实施是通过对单元知识学习逻辑的规范,来达到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使学生通过对作业设计的完成来感受到结构化的理念。

(一)关注单元整体,设计结构化作业

单元整体内部的知识相对来说联系更加紧密,在作业设计当中展示出来也更加具有逻辑性,这正是单元结构化所看重的。在作业设计当中受限于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生通常缺乏对单元知识内容的整体性认识,往往是教师教到哪里,自己学到哪里,知识认识也到哪里,不仅无法体现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也加重了学生掌握单元整体知识的困难程度。这对于单元结构化的作业设计来说,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性认识,还需要养成学生结构化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五年级“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的作业设计时,由于分数自身的特殊性造成了运算过程的复杂多变,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友好。单元结构化的框架下,作业设计需要帮助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的内容,形成对于分数运算的知识网络,因此作业设计可以采用分类整理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设计。比如,以“同分母的加法减法”“异分母的加法、减法”为标题进行整体划分,并在其中引入例题进行解释与练习。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入小数加法、减法的对比认识,进而引申出分数、小数、整数的混合运算,这样帮助学生对分数运算相关的内容进行整体性认识。

(二)联系知识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帮助学生进行单元知识的理解是作业设计的核心职能之一,这就需要单元结构化能够联系单元知识的特点,使其展示方式更加契合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在单元結构化的视角下,挖掘数学知识的特点,要求作业设计能够体现其中的数学逻辑,这表现在作业设计对知识的展示顺序,使之能够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作业设计是存在逻辑性的,能够完整且系统性地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的作业设计既可以是由浅入深的逐步推进,也可以是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能力培养。例如,在进行五年级“图形的运动(三)”相关的作业设计时,教师根据单元知识特点需要让学生理解物体“旋转”的数学概念,学生不可能只通过简单的数学解释来进行掌握,需要教师通过作业设计的实用性与引导功能来加强知识认识。从单元结构化的角度对作业设计进行规划,教师可以从“旋转”的现象入手进行数学概念上的引导。比如,在作业设计中从开始的“钟表指针旋转”具体现象出发逐步进行引导,先安排学生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围绕点旋转这一现象,再进一步安排学生描述旋转的方向,之后通过从几点到几点旋转多少度来帮助学生理解旋转与度的关系。

(三)多元作业形式,保障完成效能

单元结构化对作业设计的影响还体现在作业形式的多元化上,在“双减”背景的要求下,作业设计摆脱了过去以习题训练为样式的作业形式,开始根据学生的完成效能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同时,在单元结构化的支持下作业设计的形式则偏向于单元知识的原理说明,帮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对单元知识的数学性质进行探究,因此作业形式选择上也会偏向于能够体现问题探究、小组作业、实践应用等更加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这既是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挑战,也是单元结构化专业性的体现。例如,在进行五年级“观察物体(三)”相关的作业设计时,考虑到学生之前已经学过观察物体(二)、(一)等内容,但由于是在不同的年级学习的,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并不强,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认识。因此对于作业形式选择,教师可以从之前的知识出发进行合理的迁移延伸,比如,采用探究作业的形式组织学习小组,安排学生从“观察若干小方块的三视图”的问题开始探究,到“三视图的小方块数量”,之后进行“增加小方块不改变正视图(或者侧视图、俯视图)的形状”等更加复杂的问题。以此来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对观察物体的认识更加深刻。

(四)做好教学延伸,丰富作业内容

做好教学延伸也是单元结构化的重要实施方向,在小学高年级的作业设计当中单一的知识主体已经无法支撑起完整的作业内容,往往是数学知识综合化的应用。对于单元知识整体的教学延伸一方面表现在对之前教学内容的关联,使具有相似性的数学知识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认识,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认识。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在作业设计中对单元知识进行合理的实践应用,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从作业内容的设计需求出发,进行教学延伸是对教学现状的有效回应。例如,五年级在进行“折线统计图”相关的作业设计时,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学延伸中对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现状与单元知识的学习价值进行认识。比如在作业设计的内容中,安排学生制作班级调查的折线统计图,先通过教学讲解来为学生整体地解析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与应用价值,之后通过学习小组来实现合理的分工合作,提高作业设计的完成效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调查班级信息,如“身高与年龄、成绩与月考”等内容来制作折线统计图。此外,还可利用调查到的信息来制作条形统计图,来对作业内容进行进一步延伸,并将两种统计图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对各类统计图的作用与特点进行整体性的认识。

四、实现积极反馈,动态调整策略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这期间不存在一蹴而就的理想范式,都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来调整优化的。单元结构化在作业设计当中的实施同样遵循这样的教学规律,需要教师来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来及时地进行教学策略的动态调整。这样既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过程,也是作业设计能够对教授学生发挥效果的关键。例如,在小学数学单元结构化的作业设计实施当中,为了保障教学反馈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方法实施效果、学生直接反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认识。其中,方法实施效果方面在于教师对各类作业形式的应用反馈,需要汇总学生对各类作业形式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对作业形式的接受程度。学生直接反馈方面是指引导学生表述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体验感受,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进行调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结构化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探究,是实践“双减”要求的重要方向。在单元结构化的教学框架下,教师需要对作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联系单元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划调整。

参考文献:

[1]张红.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分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68.

[2]张孝贤.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研究[J].甘肃教育,2020(16):176.

[3]席爱勇,吴玉国.基于结构化视角的单元整体设计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19(9):35-39.

[4]季涛.基于单元整体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J].新课程,2020(22):91.

[5]杨海桃.单元整体的数学结构化教学探究[J].成才之路,2019(36):66-67.

猜你喜欢作业设计双减背景“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汽车工程师(2021年12期)2022-01-17“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中旬版(2019年2期)2019-05-08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4期)2016-12-0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推荐访问:作业 小学数学 结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