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解释”的图片史料择取原则与运用

时间:2023-08-03 20:50:01 来源:网友投稿

李永达 邓亚兵

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个学科素养中,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态度、能力和方法”;
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1]在多媒体技术已经普及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图片作为史料的重要形式,有了更大的运用便利与运用空间。本文以人教社统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二第5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为例,论述图片史料在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

一、服务课堂教学,精心选择图片

有学者经研究证明,“要表达清楚一个信息,通过语言描述所需时间为28秒,通过线描图所需时间为15秒,通过照片所需时间为9~12秒,通过实物所需时间为7秒”[2]。可见,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观察图片获取历史信息的速度与容量,都要远远大于通过文字史料阅读获得的信息量。但历史图片史料浩如烟海,如实物图片、人物照片、书法绘画、报刊书籍、生活场景等,哪些才是教学中最佳选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所引用的图片史料来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材图片,即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及教材配套图册;
另一类为课外图片,是由他人、教师本人拍摄或绘制的图片。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插图与配套图册,是诸多历史学科专家依据教材文本的需要、经过审慎考证后选编的,这些图片与教材文本关系紧密,对教材文本的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外图片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特征,可以作为教材图片重要补充。但教材图片与课外图片,都应服务于课堂教学,其择取应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以真实性为前提。“求真”是史学学术性基本要求,作为历史研究范畴的历史图片的求真,就是要追求所选图片的“真实性”,而这个“真实性”是指图片史料内容尽可能最大程度展现真实历史现场,或符合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并能与文献史料互证。即使是示意图(如疆域、战争形势、经济贸易等)、漫画和想象图,也应当依据史实,合理构思。

本课教材图片中,有个别图片史料的“真实性”与学生认知产生一定偏差,教材正文中对“匣钵”功能做了“为了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的解释,并在教材第21页附上“匣钵”图片。但是,教材中单个“匣钵”图片及其说明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一个未封闭的碗状匣钵如何做到“防止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呢?这需要教师做补充说明:在烧制过程中,先将坯胎置于一个匣钵内,匣钵一个套一个叠起,再在最上面倒扣另一个匣钵,这样就保证了匣钵的封闭性,起到防止气体污损坯件的作用。

第二,以实用性为原则。课堂教学中,图片史料作为辅助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必须以实用性为原则。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任何一幅所选的图片,其呈现的时间节点和方式,都应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有着特定的目的,而非只是一种形式,它们与教材文本共同构成教学有机体。

本课教学中,笔者以“文物里的农耕智慧”为主线整合教材,借助文物图片,引导学生感知中国先民的智慧。图片的取舍和补充、呈现和解读等,也紧紧围绕“智慧”展开。以战国时期铁农具为例,先展示教材配套图册《战国时期的铁农具》中的图片,使学生初步感受战国时期铁农具种类多样的特征。然后,为加深对战国铁农具的“智慧”认知,进而补充《战国铁农具示意图》[3](图1)。

通过图1,直观展示战国时期铁犁、铁镰、铁锤、铁耙等农具形状,然后设置问题:你能认出的铁农具有哪些,并能指出它们各自的功能吗?从形状和功能的角度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有什么特征?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观察思考,认识战国时期先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农耕环节,设计和冶炼出不同的铁农具,如耕地、播种、除草、收割环节的工具各不相同;
且同一功能的铁农具如铁锄等也有大小宽窄之别(如三齿钉耙、五齿钉耙、无齿锄),满足了不同的耕种需要。这既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古人农耕智慧的表现。

第三,以趣味性为补充。这里的“趣味性”指所展示的图片表象或隐含的信息,有的对学生而言很陌生,有的则与他们原有认知存在着一定“冲突”,这种陌生感和冲突感,可极大地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本课在介绍原始社会末期的灌溉陶器时,补充展示一件汲水陶器“小口尖底瓶”[4](图2)。从形状上看,该图片与学生生活常识相冲突:日常生活中的容器一般多是平底,便于直立放置,它为什么底部是锥形?这种思维冲突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图片示例如下:

设问:这是与农业有关的重要工具,你知道它的用途吗?它为什么设计成锥形?

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猜测、讨论并尝试解读,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以锥形陶器取水,巧妙地利用了力学原理。当空瓶放入水中时,受力的作用而发生倾斜,从而实现取水。当瓶内装满水后,受力的作用,又会重新直立于水中。在搬运过程中,由于瓶口小,又可以有效防止水的流失。高中学生已经有物理学的相关力学知识,这一简单而又有趣的介绍,使他们再一次领略了先民们不凡的智慧。

二、围绕教学目标,尽心用足图片

图片史料属于感性知识,通过欣赏、分析、解释图片,获得历史认知才是历史教学的目的。利用图片史料辅助教学应从三个递进式关系展开:即始于感知历史表象、进而挖掘历史细节、终于把握历史进程。

(一)以图片感知历史表象

统编教材受篇幅所限,行文较为概括和简略,学生对一些历史元素的理解多停留在字面上,或者借助于自己的想象。但止于字面的理解往往是机械的、短時的,而借助想象的理解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与文字史料相比,图片史料可直接呈现历史表象,有效实现知识内化,且避免了可能因错误想象而引起的错误理解。

本课教学内容与当代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度较低,一些生产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等,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教学中需要合理利用教材和图册插图,恰当补充课外图片,帮助学生形成具象历史认识。以纺织工具为例,教材提到如“骨针”“陶纺轮”“汉朝纺车”“提花机”等多种纺织工具,但只在P21页“历史纵横”中展示了“蜀锦提花机模型”,其它的纺织工具则无图片示例。“陶纺轮”“手摇纺车”“脚踏纺车”可选用图册配图[5],而“骨针”

[6]则需选用课外图片(图6)。具体如下:

通过图3至图6的展示与观察,学生对“陶纺轮”“纺车”“提花机(见教材P21页图)”“骨针”等纺织工具,可由单纯字面理解与想象认知,上升为直观具体的形象认识。然后结合图片讲解各自的功能,可实现历史知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进一步飞跃。

(二)以图片挖掘历史細节

图片史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教师在运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掌握展示的技巧,让学生学会合理地观察,更要引导学生解读和挖掘历史图片所隐含的重要信息,引发学生的历史思考。”[7]

本课教材对骨针只做了“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的简单介绍,这句表述可获得中国纺织业起源时间、早期纺织工具和纺织材料等信息,但仅有这些信息还不足以反映原始纺织业的发展概况。为此,可展示骨针图片(图6),并以文字形式补充该图隐含的信息——“该骨针残长82毫米。山顶洞人在直径只有3.3毫米的骨针上钻出细孔,针孔的直径只有约1毫米大小”。学生对以“骨针”为代表的原始纺织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而设问:从“1毫米”针孔我们还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教师通过补充骨针的大小和工艺细节,学生可进一步感知原始社会纺织业发展概况。体会到中国纺织业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相对发达,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

再以陶纺轮为例。教材正文介绍它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纺线工具,并在图册配有一张插图(图3)。但通过教材和图片信息,只能得出陶纺轮的出现时间、功能和形状。为此,在介绍完陶纺轮的功能之后,进而设问:陶纺轮上的花纹有何用处?引导学生去猜测和试着解释,最终得出结论:当带有装饰的陶纺轮旋转时,这些彩色纹样便随之产生律动美感,使单调乏味的劳动变成了一件赏心悦目的趣事。陶纺轮不仅满足了古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对美的精神追求。

(三)以图片把握历史脉络

如果说单张图片是从“点”的角度去认知历史,那么围绕同一主题的图片序列则可以从“类”的角度去把握历史。图片序列是由两幅及以上图片史料按照时序、因果、共性等逻辑关系构成排列的有机体。教学中,同一主题图片史料按特定方式先后呈现,可以将历史特征具象、动态呈现出来。对比序列中各图片异同,可以感知历史传承与创新。分析序列中图片由此及彼的原因,可以把握历史的内在脉络。

以陶瓷业为例,首先展示和讲解教材第21页的“工匠使用坯车制坯”“匣钵”“支钉”等制作工具的插图,可引导学生感知陶瓷工具的形状,并认知其各自的功能。进而展示图册配图“蛋壳黑陶”[8]和文字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坯车出现的历史必要性和进步性。最后再次呈现蛋壳黑陶、坯车、宋代白瓷、匣钵、支钉等五幅图片,从而形成陶瓷工艺图片史料序列,设计以下问题链。

问题1:坯车制坯与泥条盘筑法相比有什么优点?

问题2:宋朝的白瓷为什么能做到晶莹剔透,毫无杂质?

问题3:在烧制过程中,怎样避免瓷器烧制不与匣钵相连?并使瓷器底部内外受热均匀,颜色一致呢?

通过展示和对图片序列递进式问题链的解释,陶瓷业制作工具的进步与逻辑关系更加具象和清晰。由此把握了中国先民在解决问题和出现新问题的循环中,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下,推动了陶瓷工艺不断更新、日趋进步的历史脉络。

总之,图片史料是历史学科的直观教学素材和独特的课程资源。可以实现历史思维的高效推进,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规律的认知,推动历史抽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图片史料必将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辅助作用。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4、5页。

[2]黄牧航:《中学历史教材图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教学》2001年第9期,第27页。

[3]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第61页。

[4]现存陕西西安博物馆。

[5]浙江省教研厅教研室:《历史学习图册·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22年,第26页。

[6]选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保管栏”。

[7]王子涵:《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6页。

[8]浙江省教研厅教研室:《历史学习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22年,第3页。

猜你喜欢匣钵历史解释图册正极材料烧结过程产生匣钵结晶的研究电源技术(2022年11期)2022-11-26后司岙匣钵工艺特征及其对青瓷釉面呈色的影响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2年7期)2022-07-06废匣钵粉加入量对堇青石-莫来石质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耐火材料(2021年4期)2021-08-25《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图册》正式出版铁道通信信号(2020年8期)2020-01-05关于陶瓷色料生产中匣钵选用的几点建议佛山陶瓷(2019年10期)2019-11-29《日本级进模排样图册》简介模具制造(2019年4期)2019-06-24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7年2期)2017-03-02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历史教学·中学版(2016年11期)2016-12-23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历史教学·中学版(2016年11期)2016-12-23游乐园智能开发游戏图册孩子(2015年10期)2015-09-10

推荐访问:史料 原则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