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特色的强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时间:2023-08-04 09:30:02 来源:网友投稿

方妍

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为我们“应该提供怎样的教育”指引了方向。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办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构建全面的育人体系。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借助北京市创建“高中多样化特色校”的契机,在教学、育人、课程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改革,在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系统构建为学校育人目标服务的特色课程群、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发展平台和个性化成长通道的同时,进一步总结学校在完善学校特色课程、加强大中衔接培养研究、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分类指导等方面的经验成果,服务于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对多样化、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求,让成果引领、辐射更多学校。

1.建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

从建校开始,清华附中始终在清华大学的领导之下,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根本宗旨,创新教育思想,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發展,又重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德育方面,学校一直秉承“德先于智,行胜于言”的校风,不断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学校要求教师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学科属性与育人属性有机融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鼓励教师挖掘学科育人要素,找准学科与育人的链接关键,达到“育人有温度、教学有高度”的学科育人目标。

在体育方面,学校提倡“全员、全面、专业”。首先是“全员”,学校体育活动要求全员参与,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国家规定的所有学生要参与的体育活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另外,学校还开展冬季长跑、篮球联赛等年级特色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意识。其次是“全面”,除了每年春秋两次运动会外,我们还开设体育社团或俱乐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类体育社团,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使学生找到一个能陪伴他们一生的体育锻炼项目。最后是“专业”,清华附中有全国闻名的马约翰体育特长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坚持“育人至上”的办学宗旨,不断完善“体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为高校和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很多优秀学生都活跃在国际比赛的舞台上。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以提高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育民族情感、激发创新意识为导向,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完善美育课程设置,加强教材体系建设,丰富艺术实践活动,改善场地、器材、设备,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艺术特长。

在劳动教育方面,学校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有了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多样化、特色化活动,并延续至今。如今,学校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在与社会、自然的接触中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培养劳动意识,进而提升综合素养。

2.推进“互联网+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作为基础教育的一员,除了坚持“五育”并举,在教育定位上,学校进一步提出了“顺应教育改革趋势,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优化课程设置,推进‘互联网+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努力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的目标。

从2016年开始,学校每年都以“互联网+教育”为主题,开展多种教学模式探究研讨活动,如围绕核心素养、同课异构、教育装备现代化、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等开展探索与实践。后续,学校还将继续以此为契机,在为教师搭建展示教学技能、彰显教学智慧、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的同时,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构建学科案例库,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3.打造共性与个性相融的教师队伍

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还是要抓好课堂,做好课堂的提质增效。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育真正的施行者,履行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我们始终认为,只有真正深爱教育的人才能够做好教育这份事业。但是,仅有热爱也不足以做好教育。

我们强调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既强调教育教学技能、要求和评价的共性,又强调教育教学风格、工具和创新的个性。

所谓共性,就是要做好守正,教师们要有对课堂的敬畏感,坚守课堂主阵地,完成课堂本身应该完成的任务,实现课堂本身被赋予的功能。在这个方面,我们通过细化《教师教学工作常规》《教师课堂常规》等制度来引领、规范教学。

所谓个性,就是鼓励并尊重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的创新。我们希望教师们的课堂不拘泥于一个样子,鼓励教师开展特色化、多样化的教学,通过不同方式将数字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采用多种创新模式进行教学,并通过落实每年一次教学特色活动、每学期一次学科特色教研活动、每月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等特色活动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建设,发挥集体智慧,创新教学思路,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技能、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术、高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通过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借鉴,让创新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引领教师成长的重要主题。

教育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追求完善。我们将一如既往,努力把清华附中建设成为更符合党和国家育人目标、更受社会肯定、更受学生欢迎,具有更高教学水平、更高育人质量、更有清华附中特色的教育强校。

猜你喜欢育人特色学科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特色种植促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中医的特色英语学习(上半月)(2019年9期)2019-10-10完美的特色党建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10期)2017-11-07“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5-04什么是真正的特色陕西教育·综合版(2015年5期)2015-06-28

推荐访问:高质量 培养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