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理想》教案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8-13 15:20:02 来源:网友投稿

《理想》教案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学生、顽强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3.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理想》教案3篇

《理想》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学生、顽强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3.培养学生品读词句,触摸人物内心的方法,培养学生词句解读的能力。

教学准备:1重点句子的课件。2歌曲《又是一年三月三》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理想的风筝》。谁愿意把课文读一遍?

2.课文写了刘老师哪几件事?

(板书:谈腿疾   写板书  放风筝  )

3.你能用文中的词语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刘老师吗?(板书:生命顽强   热爱生活)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老师的故事中,去感受刘老师的这些独特人格魅力吧。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文中许多地方写得生动细腻,请大家仔细品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词句读一读,画一画,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读完后同位交流交流。

2.指名交流。

重点句子(1)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a“泛”意思是冒出,透出。这里是说同学们心中不由自主产生对老师的同情,感到心酸,难受。学生的表现由笑声——酸涩——尊敬,衬托出老师的坚强乐观,风趣幽默与学生亲密无间。

b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学生这种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2)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a“年过半百”、“不知道”、体会到老师意志顽强,“激动”说明学生被老师感动,尊敬心疼老师,衬托了老师的高尚人格。

b指导朗读。老师也被感动了,让我们一起通过动情的朗读记住这平凡而伟大的一幕吧。

(3)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a“漾”在句子中指心中的快乐与甜蜜从脸上往外流溢,使人们看到一个乐观,富有活力,对生活充满追求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

b指导朗读。

(4)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a从“笑着,叫着,蹦跳着”感受到刘老师不畏困难、乐观自信;忘我、欢快。

多么感人的画面,身体的残疾则能阻挡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求?此时,你认为刘老师撒脱手是为了什么?他抓住的仅仅的线绳吗?他放飞的仅仅是普通的风筝吗?

a现在你就是那挑战命运战胜了困难的刘老师,请你自信地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a同学们品读得真切深刻,你们读懂了作者,读懂了刘老师。

文中的刘老师放飞的是心情,送上的是快乐,留给学生的是灿烂的春天是追寻理想的信念。所以在作者心中“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b让理想的风筝伴着希冀带着我们一起自由飞翔,飞上广阔的天空,领略生活的春光……

c播放《又是一年三月三》课件

《理想》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筝”“翩”,了解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教学重点:

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理想的风筝》,跟着作者走进他的老师。老师板课题的时候请同学们看课题,因为在题目里面有一个生字。(师板课题)

这个筝字是形声字,竹字头是形,写的时候不要写太大。争是音,写得工工整整(师范写“筝”字到田字格)。

2. 读第六单元的导读——校园创想。

读了单元导语,你发现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这个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26课是我们这个单元中一篇记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记事。

二、初读文章,理清脉络。

1. 请同学自由快速的浏览课文,自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读通。想想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之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师板书)

生2:坚强

生3:爱学生(师板书)

2.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刘老师是这样的人。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长,这篇文章中回忆了刘老师几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哪几件事?在读之前请大家先读一读上面的要求

出示读前要求

(1)小组讨论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并写在黑板贴上。

生汇报

生1:讲课幽默

老师讲课幽默这件事情对应的是哪个自然段?同学们想想他找得准不准确。(4段)

刘老师讲课幽默,她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他仅仅是想讲女娲造人吗?

我们要概括一件事不仅要说清楚,还要语言简练。

生2:鼓励学生

在第六段,你来说说原因吧。

生3:讲历史课

生4:放飞风筝 7、8、 9、 10段讲放风筝。

我们就是这样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里面的事情。但是这四件事情里面作者不是都写那么长的,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放风筝上。

三、体会感情,梳理方法。

1. 引言导入,出示默读提示

默读7-10段,四分钟之内默读课文并思考:这件事例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做出批注。(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我们一起来分享刚才的读书收获。

生1:“有一次,他故意撒手……”(9段后四句)

他为什么要撒手?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刘老师来说是怎样的一件事?读第四段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因为他是残疾的。(联系上下文)

看到这样一个人,读到这样的描写,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悲伤、悲痛

2. 抓住典型事例的重点词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但是我们的刘老师故意撒手,他想做什么?追风筝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是对于刘老师又是怎样的?这段话里面你还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

抓住动作的描写可以让我们知道刘老师的坚强。抓住语言的描写,表现了这样一个乐观向上,不向命运低头的刘老师。我们写人的时候就要这样。

请同学来读这段话(9段后四句),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情。要读出感情,请你认真的留意老师可见上标出符号的词语。

这段话当中有我们难忘的刘老师,还有很多场景。刚才我们抓住了第九自然段进行品析,还一遍遍的朗读。(板书:品析、朗读)

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很多作者都会借助课题来抒发情感。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借助课题。

四、迁移练习,升华情感。

时间过去了三十年,作者回忆起刘老师还会发出这样的呼唤:刘老师,我深深的、深深的想念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呢?请你们把省略号里的花写出来吧。

交流。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单元导语的提示,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抓住事例品词析句、抓住课题、朗读等方式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了刘老师是一个风趣幽默、身残志坚的人。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用上这样的阅读方式来学习。下课。

《理想》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4、 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风筝)风筝,同学们见过的,有的也放过的。(在“风筝”前用彩色粉笔加上“理想的”三字)

(1)“理想”和“风筝”是截然不同甚至是不相干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并说是“理想的风筝”呢?

(2)请说一说你认为的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2、学生漫谈。

3、小结:大家刚才说的都是理想的风筝的模样、怎样放飞,而本文的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笔下,理想的风筝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学习了课文后,就会明白了。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形;说说文中生词的意思。

2、讨论思考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刘老师辛勤从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可以分成三段:

一(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二(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三(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

4、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疑问?

5、交流学习心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反复品读,互动探究。

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细腻传神,试着找几处读一读,揣摩这些地方为什么要写得这样细腻。

2、小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重点探究。

1、第一段重点探究。

(1)欣赏描写春天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地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

(2)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我”对刘老师的回忆:“想起……想起……)

2、第二段重点探究。

(1)这一段写了刘老师的哪两个方面的情况?(在课上讲课和在课后放风筝)

(2)有感情地读刘老师在课上讲课的情景。

(理解: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板书:身残志坚)

(理解:“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酸涩”指内心的辛酸苦涩。刘老师遭遇不幸,截去了左腿,还用女娲造人的故事,引起学生的笑声。笑过之后,会想到老师的悲苦和快乐,激发哀悯和同情之心。“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表现了同学们尊敬、难受和激动的心情。

(3)读刘老师在课余放风筝的有关内容。

(理解:刘老师课余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4)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课余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联系?

(体会刘老师课上和课余放风筝的情景,都展示了他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生活)

(5)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加深感悟。理解:他笑着 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一句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女娲氏造人的传说的一些内容。

3、第三段重点探究。

(1)离开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估计有两种可能。(倘若……倘若……)

(2)他“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

(3)两处省略号的理解。

4、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四、总结

1、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热爱生活的标志。刘老师尽管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中的“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不懈追求。)

2、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恰当的感情。

3、你对刘老师的印象如何?说说你最喜欢的地方。

4、作者是怎样写出刘老师的生活乐观、工作认真地?

(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品质)

五、作业。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欣赏。

板书设计

22 理想的风筝

身残志坚

热爱生活

推荐访问:教案 理想 理想课文教案 理想的教学 理想板书设计 理想教学反思 理想的教学点子2 理想的教学课堂 理想的教学目标 理想的课件 理想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