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术思想探析

时间:2023-08-14 12:20:02 来源:网友投稿

商晓辉

荀子是先秦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深入分析并系统总结了自孔子以来儒家的思想脉络,同时广泛借鉴道法等其他学派的有益经验。通过考察荀子可知其思想核心为礼。其所倡导的礼治思想首先体现的是治理国家所依据的原则与原理,也可以理解为治国的依据和准则。同时荀子还将礼上升到法的高度,礼法结合。这样的礼就提高到法律制度的层面,成为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法的职能。除此之外还应该看到的是虽然礼在荀子思想之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并不意味着荀子仅仅局限于礼治,在荀子思想体系之中术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的手段和方法以及修养身心的原则,也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并且作为礼治思想的重要补充。荀子术治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处位退奸之术

第一类是一些与政治生活相关之“术”。如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擅宠绝患之术以及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春秋时期出现了君权下移的情况。周天子以及诸侯国君的权力逐渐削弱,执政大臣甚至卿大夫和家臣逐渐获得权势。因此才有孔子对季孙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的愤慨,最典型事件莫过于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发生。因此从战国中期开始各诸侯护国国君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君臣关系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当时的各学派对此都进行了论述。生当战国晚期大一统时代的荀子对此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观察。其著作中就有《君道》《臣道》等相关篇目集中探讨相关问题。与法作为公开发布且作为治国理政的性质不同的是,术主要处理的是君臣之间的原则与方法。韩非界定术为“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韩非子·难三》)可以说是最为准确地定义。当然身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对法家之术一方面进行了借鉴吸收,另一方面也对其中涉及到阴谋权术之类不可告人的方面进行了扬弃。“衡听、显幽、重明、退奸、进良之术”都是现实政治生活中君主处理与臣下关系的原则与方法。这些论述对君臣二者都提出了一些最为基本的要求。与礼作为治国的根本大法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和弥补之间的不足。

二﹑修养身心之术

第二类则为修养身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術也。”(《荀子·修身》)(这一类的“术”还有很多,如《荀子·仲尼》:“恭敬以先之,忠信以统之,慎谨以行之,端悫以守之,顿穷则从之疾力以申重之。君虽不知,无怨疾之心;
功虽甚大,无伐德之色;
省求多功,爱敬不倦;
如是则常无不顺矣。以事君则必通,以为仁则必圣,夫之谓天下之行术。”《荀子·非相》:“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形不胜心,心不胜术;
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这一类的“术”基本上都属于加强和提升内在道德修养方面的原则,因此和“心”有密切的关系。体现了荀子作为儒家代表对人身修养的重视程度。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礼乐来对个人进行道德身心的教化。荀子专门对礼乐教化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提出所谓“推揔治要之术”和“立乐之术”,通过礼乐对人情和人性进行变化,使之符合儒家所规定的君子的理想人格,这主要在《礼论》和《乐论》等篇有集中论述。

除了礼乐对人格提升有重要作用外,向师长等道德修养较高之人亲身问学也是一个重要途径。荀子对为师与为学也有深刻总结,并提出为师之术和为学之术。“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荀子·致士》)《荀子》全书第一篇就是《劝学》,其对学的原因,学的对象,学的方法和意义有深入诠释,强调要专心致志,思索孰察,这与儒家所规定的内在道德规范也是相一致的。可以说不管是通过师长或礼乐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在荀子看来都是一个“化性起伪”的过程。人只有经过后天的主动学习才能逐渐成为儒家所称的君子,甚至达至圣人的境界。荀子大部分关于术的论述,都是与此方面相关的。

三﹑受黄老之术的影响

《论语》之中并没有关于“术”的讨论,孟子始谈“术”,如“是乃仁术也” (《孟子·梁惠王上》)“教亦多术也”(《孟子·告子下》)但是其谈论“术”的应用范围却非常有限,基本上归结为道德修养的原则,在这一层面其与荀子是相通的,都体现了二者儒家的基本立场。另外孟子由于秉持儒家传统人性善的立场,坚持仁义礼智根于心,坚信人有自觉向善的能力。因此对于“术”的运用持谨慎的态度,“术不可不慎也”(《孟子·公孙丑下》)认为如果过于提倡术的话,容易导致陷入工具性、外在化。荀子以儒家正统自居,其修养身心之术以及为师为学之术都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但要看到的是荀子又常年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曾三次担任稷下祭酒,最为老师。稷下学宫之中主要思潮即是黄老之学,其与政治生活相关之“术”应该是继承了黄老思想所致。(黄老之学自身以道家为宗,吸收其他学派之所长,体现了战国后期学派融合的趋势。如很多现在归为法家和墨家的稷下代表人物如慎到、宋鈃、尹文等人都受到黄老之学的深刻影响,其学归本于黄老。)现存黄老之学对“术”的论述非常之多。如“文德究于轻细,武刃于当罪,王之本也。然而不知王术,不王天下。知王术者,驱骋驰猎而不禽荒,饮食喜乐而不湎康,玩好嬛好而不惑心,俱与天下用兵,费少而有功,战胜而令行。故福生于内,则国富而民昌。圣人其留,天下其与。不知王术者,驱骋驰猎则禽荒,饮食喜乐而湎康,玩好嬛好则惑心,俱与天下用兵,费多而无功,战胜而令不行。”(《经法·六分》)认为君主治理国家要文武并施,了解“王术”者国家强盛且百姓生活富足,不会导致国家的灭亡。反之的话就会导致国破家亡的局面出现。这里的“王术”就是君主治理国家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与此同时黄老之学对于君臣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有论及,其具体内容是君主要采取怎样的手段和方法才能够更好的驾驭和控制臣下。如“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慎子·民杂》)“人君自任, 而务为善以先下,则是代下负任蒙劳也,臣反逸矣”(《慎子·民杂》)“以一君而尽赡下则劳, 劳则有倦, 倦则衰, 衰则复反于不赡之道也”(《慎子·民杂》)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御臣之术”。荀子的“持宠处位,终身不厌之术”“擅宠绝患之术”以及“进良之术”等其目的也都是为了更好的处理君臣双方的关系,同时为君臣双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使二者之间都能够各尽其职,互利合作。这应该是受到黄老之学影响的表现。鉴于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如火如荼,对于用兵之道也相继产生了相关的学派并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如兵家之于《孙子兵法》。借鉴吸收百家之长的黄老学说对于用兵之道也有论及,如“世兵道三:有为利者,有为义者,有行忿者”(《慎子·轶文》)“诸库臧(藏)兵之国,皆有兵道”(《十六经·本伐》)“藏甲之国,必有兵道”(《慎子·轶文》)反观荀子也有论兵之术,“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荀子·议兵》)并且有专门的篇章如《议兵》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这都是荀子借鉴吸收了黄老之学的集中体现。

综上,作为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在提倡礼治思想的同时,借鉴吸收黄老之学中术思想作为重要补充。荀子术治思想以对心的修养和调节为主,这可以说是荀子术治思想的核心,体现了荀子的儒家本色。但与此同时鉴于现实长治久安的考量,其借鉴黄老之学对君臣二者关系的重视,尤其是关于御臣之术的思想,荀子也有选择性的加以借鉴和采纳,这也是荀子术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说明:本文是2022年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关学思想助推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SGH22Q191);
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MY202207);
202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专项项目“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研究”(2022LZZD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邮编:712100)

猜你喜欢之术君臣荀子荀子“道心”思想初探邯郸学院学报(2020年3期)2020-10-27《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邯郸学院学报(2020年2期)2020-08-11荀子的“王道”观念邯郸学院学报(2020年2期)2020-08-11从“长生之术”到“养生之术”——中医怎么抗衰老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和谐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2018年5期)2018-08-02明清两朝边疆治理中的西夏历史借镜——兼论明清君臣的“西夏观”西夏学(2018年1期)2018-04-29短路学校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6年5期)2016-05-11言过其实杂文选刊(2014年12期)2014-11-17学渣当自强飞言情B(2014年6期)2014-07-28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or the Binary Mixtures of 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and Ionic Liquids*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4年2期)2014-03-25

推荐访问:荀子 探析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