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脏康复训练联合依折麦布在老年心梗患者治疗中临床观察

时间:2023-06-17 15:25:02 来源:网友投稿

李杰,龚恒江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西站院区 综合科,甘肃 兰州 730000

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增加心梗发生率[1]。尤其是老年患者,患上本疾病后,由于其本身免疫力以及抵抗疾病能力较低,导致疾病对身体健康损害更大。近年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化,心肌梗死这一疾病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增高。心肌梗死患者病发的关键原因,是其冠状动脉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闭塞,并且心肌梗死患者多伴有胸痛、机体循环障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状[2]。根据近年研究显示,在我国因病死亡的患者群体中,心肌梗死是致死的关键原因之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病情较普通心肌梗死患者发展更为迅速,因此其有着更高的死亡风险[3]。对此,需要及时对心肌梗死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以降低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心梗发病多是激动、过劳、吸烟等因素导致。为了减少疾病对老年人身体的伤害,需对老年心梗加强治疗[4]。心脏康复训练只一种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管理的综合性医疗手段,是在运动治疗基础上进行拓展,包括心理、社会、生物等领域的一种综合医疗保健模式。WHO(世界卫生组织)在1964年对心脏康复训练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其将这一模式定义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工作中,通过所有的途径,使患者在体力、社会状况、精神等方面的活动上,重新获得最佳状态,帮助患者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使其在社会上的位置能够尽可能恢复至正常的水平,并能展开自主、开心的生活。心脏康复训练工作通过多种有目的性的、协同的干预手段对患者展开训练,包括运动指导、康复评估、饮食指导、生活习惯指导、用药规律性指导、健康教育、各项身体指标的定期监测等内容,通过上述手段,有效预防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心脏康复训练不仅仅包括心血管疾病发病之前的预防工作,也包括心血管疾病发病之后的康复工作,是心脏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折麦布是近年临床常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有着理想的降脂效果。依折麦布可以降低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水平,使得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得到有效调节,并对患者机体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改善,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内皮血管功能有效恢复,与此同时,还可降低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为探究上述两种手段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本研究将早期心脏康复训练与依折麦布结合治疗老年心梗,探索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患者自愿加入,患者数量共计为116例,纳入时间:2015年10月-2020年10月;
分组形式:抽签法;
组名称:对照组以及观察组(n=58);
对照组患者年龄66~85岁,平均(72.36±3.12)岁;
观察组年龄67~85岁,平均(73.12±2.89)岁;
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常规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参与比较。本次研究开展前,以口头讲述方式将详情告知患者与家属,获得其同意;
同时将项目报告至伦理委员会,获其批准。

纳入标准:选择的患者均已经经过医院明确诊断;
过去8h内无新发或是再发胸痛;
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无提升;
无显著的心力衰竭失代偿征兆;
过去8h内没有新发严重心律失常或是心电图改变;
已与医院签订同意书,愿意参与本研究;
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认可。

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患者;
精神异常患者;
合并肝肾疾病患者;
拒绝配合患者;
心率超过120bpm或是上升超过40bpm的患者;
危险心律失常的潜在发展;
缺血性ST段抬高;
收缩压变化大于20mmHg。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给药。依折麦布剂量需依据患者实际需求进行,并观测用药情况,调整药量,保证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对照组:依折麦布联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用药指导以及病情清洁等。

观察组:早期心脏康复训练联合依折麦布:

(1)康复训练测验:治疗后,在腰部两侧位置放置软枕,减少压力,提升舒适度,为其休息提供基础保证。术后半天,患者意识清醒之后,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意识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并在用药基础上提醒患者可下床进行缓慢活动。心梗若是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多以锻炼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二级预防教育为基础、康复训练初期包括将尿管以及止血带移除,并创建静脉通道,之后下地活动,使其心肺功能增强。早期心脏康复训练需对患者实施测试,了解患者能够承受的训练范围,首先实施200m步行测试,身体允许的话,可以在医护人员或是家人的协助下,每日开展3次200m步行训练。通过运动试验评估开展训练,还需结合生活教育以及心理护理。

(2)明确训练细节:等到病情稳定后,实施运动康复训练。手术早期,应提醒患者穿刺部位局部制动,其他肢体被动锻炼或是局部按摩。从刚开始的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坐起、床边行走以及站立运动,室内行走或是上楼梯,循序渐进,缓慢恢复患者自理能力。需提醒患者所有训练均需在餐前或是餐后的半小时内开展。还需告知患者若是自身存在不舒适,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标准训练量是呼吸增加<5次/min,心率较安静时增加<20次/min。若是患者的肺功能较差需增强呼吸训练,患者若出现肺大疱,提醒其禁止利用呼吸训练器练习。

活动量以及活动时间应做到合理监控,通常早期心脏康复训练需控制在10min。术后3d就可以适当增加训练量。可以在医护人员协助下,在走廊或是室内行走,保证路程低于800m。若是评估以及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耐受力相对较弱,可分段行走。若是心脏训练期间患者存在不适反应,并开立即停止康复训练,将其移送病房。科学运动可促使患者快速恢复。

(3)运动计划制定以及调整:要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增加其心脏侧支功能,避免疾病复发,应积极进行康复运动。可以患者病情发展为基础,选择适合运动方式。患者可咨询医生,根据医生嘱咐实施运动,例如可打太极拳、步行。另外,运动应注意适量。运动量应与医生商议,根据医生制定运动计划开展运动。在出院早期,运动量可适当,之后根据自身恢复逐步增加运动量。由于不同患者心肌梗死状况与临床症状不一,康复计划需针对性制定,医生应以不同患者病情发展、体质强弱、年龄等进行康复活动制定,运动中尽量要有家属陪伴,防止意外发生。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若其病情发展平稳,且无并发症,医生可允许患者出院康复治疗。

(4)有氧训练:早期康复训练在患者术后,通常是持续5d左右,若是患者本人存在其他并发症,持续时间也会延长。第二阶段就是指1周到3个月,这一时间段内,需依据患者本人的心功能状况以及合并症,将其病情分层,依据分层创建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这期间康复训练需在医护人员或是家属的协助下完成。早期心脏训练恢复阶段即第三阶段为术后6个月,这期间,医护人员或是家属应对老年心梗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加强关注。若是在训练中产生异常需及时与主治医生加强联系,根据监督记录结果以及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最后一个阶段,患者身体已经恢复到正常程度,可以自行训练,医护人员可以安排患者与其他患者体训练。以上涉及的各个阶段时间是相对的持续时间,若是具体到每一位,需根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心脏康复标准运动量是需氧能力55%左右,由于不同患者所处的病情阶段不一,因此需制定个性化计划。通常来说,老年心梗患者在刚开始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期间通常持续时间是3~5min,之后依据身体情况追加运动量。有氧运动时间通常需要控制在20~60min,安排每周运动3~7d。

老年心梗一年后,需在家或是门诊实施心脏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呼吸训练、用药指导、睡眠管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等。比较常见的心脏早期康复训练形式是慢跑以及步行。也可以选择耐力项目,例如太极拳、武术以及球类运动。有氧运动对心脏损伤相对小,同时也可以保证其心肺功能。另外,需提醒患者的是在开展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前,需提醒患者进行热身活动,例如散步、扩胸等,准备10min即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统计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

两组生活质量。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主要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OLBRFF)评价,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健康状况。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

心功能的评价从3个方面进行,即: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LVESV(收缩末容积)、LVEF(左室射血分数)。

治疗满意度:由患者自行根据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的感受进行评价,从舒适性、合理性、安全性、全面性4个方面展开评价,每个方面分值为0~25分,总分0~100分,非常满意:分值≥90分;
比较满意:分值为70~89分;
不满意:得分<70分。

1.4 统计学分析

2.1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在治疗工作完成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评分显著提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WHOOL-BRFF评分(,分)

表1 两组WHOOL-BRFF评分(,分)

2.2 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对比

心功能方面,两组在治疗前的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LVESV(收缩末容积)、LVEF(左室射血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
治疗之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的统计学差异性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对比()

表2 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对比()

2.3 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的统计以及比较

根据治疗满意度的判定标准,对照组28例患者对治疗工作满意,16例患者较满意,14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率合计为75.86%;
观察组34例患者对治疗工作满意,22例患者较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率合计为96.5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的统计以及比较

心肌梗死属于冠状动脉急性且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有可能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是心力衰竭,是危及老年人生命的“头号杀手”,也是猝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心肌梗死如果不积极进行正规治疗,还会形成心衰,5年死亡率是50%[6]。心肌梗死近年来的临床发生率明显升高,此类病患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初期,不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是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若仅仅通过临床症状的观察,难以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因此多数患者会在急性发作时才被确诊,此时患者治愈难度大,死亡风险高[7]。因此对于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及时对其展开有效的治疗。

依折麦布是临床上的一种胆固醇肠道吸收抑制剂,主要是以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L1为作用靶点,特异性结合于NPC1L1的第二胞外区段,对NPC1L1-Flotillin-Cholesterol膜微结构域形成阻碍,从而实现胆固醇胞内转运抑制效果。本药物半衰期长,其在口服之后会在短时间进入患者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代谢产物是依折麦布-葡糖醛酸结合物,进而实现疾病治疗药理学效应。之后可以与少量的原药物在门静脉作用下进入肝脏,原药在肝脏中代谢产物是折麦布-葡糖醛酸结合物,代谢产物会伴随胆汁重新进入患者的肠腔被再次吸收[8]。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训练工作的发展过程漫长且曲折,传统的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观点指出,心脏康复训练患者在发病之后,由于其会出现心肌组织坏死、缺血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常见的包括: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因此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需要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以避免加重患者心脏的负担。随着对心肌梗死了解的加深,近年临床认为此类患者需要在发病后早期阶段,尽快展开康复治疗,其中,早期的心脏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长期卧床,极易导致其基础出现许多不良情况,例如:循环血量的降低、肌力降低、便秘、心理负性情绪等等,而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工作中,从运动、心理等方面展开康复训练工作,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促进患者肌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便秘,也能避免患者心理上出现负性情绪;
除此之外,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可增加血液流速,促进建立侧支循环,对心肌供血进行有效改善,还可增加心血管储备能力,降低心肌氧耗,减少各类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以依折麦布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以依折麦布联合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心梗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治疗可加速冠脉血流,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使其心肌供血得到改善,提高心血管储备能量,有利于心肌的修复,患者应需根据医护人员将建议以及指导实施针对性的心脏早期康复训练,训练形式包括床前行走、走廊步行、爬楼梯、上厕所等这对其自理能力提升有一定帮助,之后逐渐增加训练量以及训练强度,同时保证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正常生活。依折麦布与早期康复训练的结合,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保证疾病恢复更好。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梗患者早期心脏康复训练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可以保证患者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麦布心梗康复训练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11期)2021-01-26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2期)2020-11-16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2期)2020-11-16心梗猛于虎大众健康(2020年11期)2020-11-13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祝您健康(2019年10期)2019-10-18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9年6期)2019-07-16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年2期)2018-01-16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17年2期)2017-03-20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年6期)2017-02-06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10期)2015-12-24

推荐访问:临床 老年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