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育人导向引领地理教学

时间:2023-06-20 17: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地理新课标体现育人导向 ,表现为凝练出体现地理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的课程目标 ,重视培养立足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注重发挥促进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功能 ;将育人导向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需要教师践行地理大单元教学的理念 ,在学科实践中活化学生的生活经验 ,注重提升学科关键能力。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新课标 ;学科育人 ;大单元教学 ;关键能力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2年版 )》 (以下简称 “地理新课标 ”),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将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课程应着力培育的核心素养 ,体现了地理课程对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的独特价值。厘清地理新课标的育人导向 ,有助于把准地理教学的方向。

一、地理新课标的育人导向

(一)凝练出体现地理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的课程目标

地理新课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依据义务教育培养目标 ,凝练地理课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养 ,形成能够体现地理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的地理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认识到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 ,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观念、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 ,以及关心世界的态度 ,不断增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 ,并提高健康生活、终身学习和实践创新等能力。[1]

这一目标将地理学科的关键知识真正融 入学生的学习品质里 ,既是对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个教育根本问题的回答 [2],亦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路径。实现这一目标 ,要求教师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永恒追求 ,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把立德树人与知识、能力实践相融合 ,在具体的教学语境中 ,全程关注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重视培养立足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地理新课标明确要求用不少于 10%的课时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3],充分关注到学科教学要聚焦运用知识做事 ,即解决真实问题的重要性。真实问题依托真实情境,但这种真实不是简单地添加生活场景 ,也不是故弄玄虚、人为设置学习障碍 ,而是通过引入或模拟真实的地理生活场景 ,让学生在现实学习场景中解决问题 ,并将这种能力迁移到未来生活中。落实到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在地理实践中的行动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增进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地理学科课程的深度学习与地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实现素养的有效迁移和运用。

( 三)注重发挥促进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功能

地理新课标指出 ,地理课程必须遵循地理情境性、时空思维性、问题解决性和能力发展性等内涵要求 ,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初步明确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由地理要素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初步理解地球上有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 ,每一个区域都有各自的特征 [4],以及初步掌握地理实验、社区实践、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这充分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对此 ,地理新课标倡导充分利用过程性评价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不是诊断其学习结果 ,在思维障碍处、知识拐点处、图文关联处、思考节点处、学习瓶颈突围处等搭建 “问题解决 ”或“活动规则 ”评价支架 ,将 “死教材 ”演绎成 “活课程 ”,把 “死知识 ”转化为“活能力 ”。

二、地理教学的方向

教师要深刻领会地理新课标的时代意涵,理解自身角色嬗变 ,从教地理到用地理教学,再到用地理帮助学生学习地理 ,将育人导向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一)践行地理大单元教学的理念

“三新 ”背景下 ,地理大单元教学日益受到关注。崔允漷指出 :大单元教学有三层内涵:一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 ,倡导大概念、大任务、大观念与大问题的设计 ,以此来改变教师的格局 ;二是针对一些教师只关注知识、技能与分数 ,忽视学生能力、品格与观念培养的问题 ,应着眼于全面育人的 “大道理”;三是正确理解时间与学习的关系 ,确立 “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观念。[5]

地理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 ,在深度研读和分析课标、教材的基础上 ,展开大单元设计:首先研读和分解课标 ,分析单元内容并进行整合 ;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的基础上 ,确定真实情境任务 ;继而合理选择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设计统整性的任务 ,完善学习活动支架、策略、流程等 ,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可以复制或衍生的学习经验。

如围绕地理新课标课程内容中 “主題五认识中国 ”的第 3点“认识家乡 ”———“举例说明家乡环境及生产发展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并尝试用绿色发展理念 ,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6]这一内容 ,教师通过对沪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的研读 ,在 “认识分区 ”(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东部地区等)、 “认识家乡 ”(如江苏省、苏南地区、镇江丹阳 ,丹阳的眼镜产业发展等 )后,将地理野外考察、社区调查、眼镜企业 (店面 )访学、近郊农村实践教学和活动内容等进行整合 ,设计了 “丹阳眼镜市场微调研”大单元教学主题 ,安排 4个子任务 ,分别为 :

子任务 1:明确研学主题 ,调查班级学生眼镜佩戴情况 ;制定调研方案、人员分工、出行路径、注意事项 ;准备地理工具。

子任务 2:学习与整理文献 ;绘制调研路线图 ,研讨访谈问卷 ;小组分组与调研任务分工;制作调研的思维导图。

子任务 3:现场调研丹阳眼镜市场的 “前世今生 ”,从地理位置、产业基础、从业人员、原材料、交通运输、物流、技术、政策等角度分析丹阳眼镜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眼镜市场的原因。

子任务 4:小组合作完成丹阳眼镜市场微调研报告 ,并进行班级论证 ,形成丹阳眼镜市场发展建议书 (微报告 )并提交学校展示交流。

在这一大单元教学过程中 ,教师负责学习任务的规划整合和教学活动的推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展开一系列活动;在任务实施全过程中 ,师生共同构成评价主体 ,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开展地理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运用好三个策略 :一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丰富多元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结合学情 ,唤醒学生探索地理现象的欲望 ;三是利用丰富的地理表现性评价方式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在学科实践中活化学生的生活经验

地理新课标中提出的 “学科实践 ”,是让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行结合的深度学习方式。[7]地理學科实践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参与 ,获取、理解与运用既有的地理知识 ,在地理研学、地理考察、地理远足、地理实验中习得、感悟、建构、巩固、创新自己的学科知识 ,并在一系列的实践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例如 ,在教学沪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 “地球的公转运动 ”这一内容时 ,教师设计了 “为学校地理教室的窗户设计一个遮阳棚 ”的地理实践活动 ,要求该遮阳棚

既“能最大限度地遮挡夏天炙热的阳光 ,又能最大限度地使冬天温暖的阳光射入室内 ”。对于这一既要动脑又要动手的地理实践课题,学生不仅需要用到数学的几何知识、物理的力学知识等 ,还要动手对地理教室窗户的高度、宽度进行测量 ,了解学校所在地夏至日、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 ,绘制出富有美感的抛物线型遮阳棚。实践过程中 ,学生用休息时间 ,与家长一起对附近市场上遮阳棚的种类、样式、材质、报价等进行了一次 “微市场调研”,最终在社团组长的带领下 ,撰写出多款既符合设计要求又富有美感的、科学可行的方案。

在这次的地理社团主题活动中 ,通过设计遮阳棚这一真实的地理生活性实践课题 ,学生的地理学习从地理教材走向了现实世界,不仅真正落实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而且实现了用地理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用地理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用地理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具有跨学科融合学习性质的地理深度学习实践中 ,学会了利用地理、数学、物理知识和方法改善生活、学习环境 ,提升社会责任感 ,增强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8]

(三)注重提升学科关键能力

实践地理新课标的过程中 ,教师还应注重培育学生地理学科必备的关键能力。

首先是地理图文信息获取能力。地理图文中承载着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和数字地理信息。一般来说 ,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是读图 ,包括读图名、图例和注记 ,判断规律 ,从情境材料提示中获取显性、隐性信息 ;二是说图 ,就是把读图的思维过程、读图所获取的信息等 ,使用规范的地理术语 ,按照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规律说出来 ;三是记图 ,即指导学生在阅读地理图文信息素材时 ,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 ,记在脑海里 ;四是写图 ,即指导学生采用写实性描述方法 ,完整有序地将地理图片信息转换成文字 ,或将地理文字转绘成图 ,赋能其地理时空想象能力 ;五是填图 ,通过填图 ,掌握主要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 ;六是绘图 ,通过绘制一些区域简图 ,加深印象 ,形成内化于心的地理时空思维建模,铸就属于自己生长的、富有地理味道的地理学习路径。

其次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与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是地理教育的时代立场。地理教学中 ,借助地理知识强化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发生发展演绎的全过程认知 ,有助于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生命意识与生长自觉 ,实现从 “地理教学 ”走向 “地理教育 ”。以下面这道题目为例 ———

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暖 ,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 ;缓丘上牧草葱郁 ,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 ,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的原因是什么 ?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调动山地、丘陵与河谷等地形知识 ,具体分析地理因素对优质草原形成的影响 (涉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人类活动等区域地理背景知识 );通过分析地理位置关系 (涉及山林与草原的位置关系、缓丘与河谷的环境差异等 ),学生激活既有的地理知识与地理生活经验 ,做到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课标视域下 ,地理教育的立场已从固本培元发展到融会贯通 ,地理教育的功能已从提供知识发展到涵育素养 ,地理教育的形式已从单一学科发展到跨学科融合。教师如何在与时偕行的过程中 ,由教书走向育人 ,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

[1][3][4][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22年版 )[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2,8,6,18.

[2]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2.

[5]崔允漷 .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 [J].北京教育 (普教版 ),2019 (2):11 15.

[7]侯建成 .关键能力 :地理综合题写实性描述解题教学策略酶化培育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6):66 70.

[8]侯建成 ,侯春阳 .课题引领 :普通高中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3(1):75 78.

猜你喜欢学科育人大单元教学关键能力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教育界·上旬(2018年1期)2018-06-03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魅力中国(2017年24期)2017-09-15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7年6期)2017-07-07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江苏教育研究(2017年12期)2017-05-31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未来英才(2017年5期)2017-05-12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9期)2016-10-08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今日教育(2016年6期)2016-07-18论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江苏教育研究(2016年16期)2016-06-23

推荐访问:育人 导向 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