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开放课对非艺术类学生美育培养模式探究——以吉林建筑大学陶艺实验室为例

时间:2023-06-21 13:30:03 来源:网友投稿

于文龙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

美育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逐渐被提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上。早在2015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美育在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学校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学校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推进改革进程的现状来看,美育教育成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一环。

吉林建筑大学作为建筑类工科院校,在校领导的主张下:2017年由教务处实施全校实验室开放公共选修课程,陶艺实验在第一时间积极参与,现已有6个年头,积累了很多的实验室开放教学经验,同时积极组织和传递相关实验室开放教学经验;
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的创意市集活动,在创新、审美和市场之间的充分融合下,创意市集同时也带动和潜移默化地进行美育教育。

经过上述系列活动的展开和发展,以及国家美育教育方针的提出,2021年校领导组织成立“吉林建筑大学工程类专业美育教育研究所”,笔者任副所长,制定了我校美育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强化普及艺术教育,完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丰富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对教师队伍建设和美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进行年度计划。至此,学校的美育教育由艺术设计学院、书法学院和建筑规划学院,扩展到土木、交通、测勘、市政、材料、管理等,其他理、工、文、管等专业学科。

非艺术类,是指除艺术类招生的学生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由于之前教育的应试性,导致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趋于专业的局限性,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较小。然而,在高校学习时间相对舒缓和轻松的环境中,学生也在寻找除自己专业之外的其他门类的爱好,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有学习第二学历的,在此情况下他们也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一些艺术方面的活动和知识。因此,在高校推行实验室开放的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参演、研究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美育教育。

2.1 陶艺实验室开放与教学模式

吉林建筑大学陶艺实验室是学校美育教育基地之一,实验室坚持“资源共享、因材施教、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实验室自身的条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开放教学形式,提供丰富多彩的陶艺课程开放内容,逐步提高陶艺实验室的开放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势,提高使用效率。

2.1.1 自主选择学习机制

由于陶艺实验室公选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没有学院、专业、年级的要求,学生可以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任意学期选修课程,每个课程都有相应的学时和学分,可以丰富和满足学生多学科选修课程的选择。因此,每学期在选课阶段热情高涨,几乎半天的时间课程都被选满,有的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也没有选上一门陶艺开放课程。可见,学生在选修课程上不是为了修学分、刷网课的状态,他们是发自内心地喜欢陶艺实验室和其他艺术类开放的公共课程。实验室开放课程选课机制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的机会。

2.1.2 自由授课私人定制

陶艺实验室开放的课程,由于授课的学生是非艺术类,对艺术的理解几乎是零基础的。授课教师会根据场地、师生时间和专业方向,随时调整授课时间、内容与方法。陶艺课程是实践类的教学,除去艺术赏析,更多的是实践操作。因此,授课的方式采用互约时间、技能演示、随堂实践、随堂指导、交流讨论,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授课、一对一指导。

当然这样的授课方式需要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16课时的课程需要付出20倍的工作量(每学期授课课程限选20人),也没有固定的授课时间,对于正常教学体系是不可能的。好在学校教务完全放宽教学管理,完全信任授课教师的能力和教学质量。事实上也证明了,没有所谓的行政条框,各个实验室开放的课程都能够很好地、保质量地超额完成自己的实验室开放课程。

2.1.3 心态改变轻松学习

学生自主选课、自由选择上课时间,能够在自己想学习的时候进入实验室学习,没有专业课程的局限性和必须性。自在的教学环境、自由的教学模式、因人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学习不再是被迫,学习不再是不想,学习不再是吃苦;
学习是自己的选择,学习是一种交流,学习是轻松的体验。心态的改变,学习就不是要教的事情,而是要学的事情。

2.2 作品展示与艺术环境建设

美育教育不仅仅是在授课上,它有着多种教育模式与方式。校园文化对于陶艺实验而言就是做好环境美陈和创意市集。美陈是为了建立良好的美育教育的教学环境,艺术的熏陶在于生活的点滴之中,是不能够用技能来体现的。

陶艺实验室不只是设备和实践操作的空间,还有陶艺作品的展示空间、学习空间、茶歇空间。实验室当中的陶瓷作品是最好的教学案例,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陶艺作品,也更能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有些作品也是多年来学生的优秀作品,作品都附有二维码可以随时了解到每件作品的制作过程。这里有实物作品赏析的展示,有学习讨论的师生,有实践操作的演示,有喝茶赏花的环境。在这里学习的状态不是那一讲一听的过程,是喝茶闲谈的惬意;
这里不是枯燥的公式,这里是满眼的新奇;
这里不用记笔记,这里可录视频拍照;
这里没有课桌椅,这里有茶桌香几。陶艺实验室也常有其他老师和友人来访,在闲谈之间学生能够得到更多层面上的艺术交流,这也是美育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

2.3 开放课程对大创项目的孵化

目前在陶艺实验室教师的指导下已经成功申报与陶瓷有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6项、省级5项和校级1项。陶艺实验室每年最少有一项省级以上的大创项目立项,为何有这样的积极性?原因在于,实验室开放课程与陶艺作品营造的艺术环境的影响。

美育教育的魅力就在于熏陶,学生在看到陶艺作品之后,想要选修陶艺的相关课程,从中一些学生想要更近一步学习和研究陶瓷艺术。实验室教师会根据学生自身的专业与研究兴趣,在课后之余组织研究小组进行创新实践,不同的小组给出不同的研究方向,引导专业与美育相结合,艺术与工科相结合,立足学校特色,做好大创项目孵化。

因此,从艺术环境的熏陶到课程选修的自我学习,再到对陶艺的深入研究,再到美育的课程与专业的结合,才会成功立项。这也是陶艺实验室几年来的美育教育实施的教学模式下的成果。

美育教育一直都是国家教育政策之一,多年来也一直在努力推动实施着。在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吉林建筑大学从最初的陶艺实验室开放的教学环节美育教育的探索和学校相关部门的推动,到全校每年都举办系列美育艺术节。学校在统筹谋划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上,构建“艺术教育、实践训练、环境熏陶”三位一体的美育育人新格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实型”培养内涵,提升师生的文化品味和艺术修养,凝练具有建筑特色的美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积极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吉林省工科高校工作的金字品牌。

猜你喜欢艺术类陶艺美育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7期)2021-10-20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艺术类专访心得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疯狂”的陶艺小学生导刊(2018年1期)2018-03-15学陶艺小学生作文选刊(2017年10期)2017-06-21做陶艺小学生导刊(2017年13期)2017-06-15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美育最忌急功近利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

推荐访问:陶艺 美育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