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杜甫诗歌鉴赏的学案编制研究

时间:2023-06-23 19:15:02 来源:网友投稿

姜清元

杜甫诗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专题,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和必修教材中均有涉及:包括《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蜀相》,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浅易古代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诗歌风格的能力。杜甫诗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杜甫诗歌鉴赏的学案编制,应遵循知人论世的原则,了解杜甫生命历程对其诗歌情变化的影响,应尊重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来进行。

一、学案编制,应结合考试大纲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要求考查考生的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和F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高考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考查的能力层级是D级——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具体指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学案编制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考试大纲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要求,在学案的预习导学部分详细列举出古代诗歌鉴赏的考试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范围、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

二、学案编制,应遵循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感受和鉴赏”中明确提出:要“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杜甫诗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专题,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均有涉及。内容包括《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蜀相》。这些诗歌是学生走近杜甫,了解其诗情感和风格的典型范例。

学案编制时,教师在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设定上,要发挥杜甫诗教学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重视杜甫诗歌教学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以提高其语文素养。学生品读学习杜甫诗歌,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独立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杜甫诗歌感情色彩强烈,内涵丰富,体现在学案教学中,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学生有很多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的学案编制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其创造力。杜甫诗教学的学案内容,应帮助学生培养其文学趣味,提高其语文修养,帮助其了解古代文化,体悟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和自我的认识,形成健全人格。

三、学案编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笔者曾做过一项高中生杜甫诗歌学习情况访谈,访谈对象 28人,访谈的对象是我校高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具体情况如下:

1.你喜欢杜甫吗?说出理由。

答:喜欢,因为他忧国忧民,诗歌富有特点

2.请介绍一下杜甫。

答: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圣,世称杜工部,号少陵野老,他的诗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

3.你读过杜甫的书籍吗?

答:没有,我只读过他的诗。

4.你都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歌?请举例。

答:《春望》《登高》《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阁夜》。

5.除了课本上杜甫的诗歌,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吗?

答:不太知道,只知道题目,比如《兵车行》《无家别》《垂老别》。

6.你认为哪一首诗最能代表杜甫的风格?

答:《春望》

8..鉴赏杜甫的诗歌,你认为难点在哪?

答:情感的把握。

9.你认为最能影响杜甫诗歌创作的因素有哪些?

答:国破家亡,背井离乡,漂泊异乡,孤独终老。

10.你认为要想深入理解杜甫的诗歌情感,我们应该了解杜甫哪些方面?

答:杜甫的生平以及所处时期。

通过访谈,可以看出,  学生对杜甫的了解仅限于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读过的诗歌也仅限于书本上学过的,书本以外的也只是知道题目,不知道诗歌的具体内容。在鉴赏杜甫诗歌的时候,最难把握的是诗歌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杜甫这个人以及其生命的历程,研究杜甫生命历程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而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杜甫诗歌的兴趣。

基于此,教师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改变对杜甫诗这种漠然置之的态度,激发学生对杜甫诗阅读兴趣,在思想上亲近诗人。教师可通过学案上“与古人交流”等板块,引发学生对古杜甫诗的兴趣,从而转变学生对杜甫诗的错误认识 。心理学表明,浓厚的兴趣是学习、创造的泉源和动力,能够激发学生执著地探索与追求,所以,教师在学案编制的过程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创造力。

四、学案编制,应遵循知人论世的原则

杜甫的人生分为四个阶段:读书漫游时期,困居长安时期,陷贼和为官时期,漂泊西南时期。教师在学案编制时,应研究不同时期杜甫的诗歌情感变化,指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诗歌,引导学生进一步将这些诗歌分类,细划,进行分析、提炼和整理,将杜甫的生平与诗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

杜甫的人生第一个阶段——读书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此时的杜甫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遇李白,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正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读书和漫游时期的杜甫创作的诗歌情感是豪迈轻狂的,譬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此,教师在学案编制时把握住这一情感基调,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诗歌。

杜甫的人生第二个阶段——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此时的杜甫看透了世态炎凉、体察到人间冷暖,诗歌多批评时政、讽刺权贵。教师的学案编制要把握住他十年长安困苦生活的经历,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情感,体会此时杜诗情感已悄然变化为对社会现实忧虑。

杜甫的人生第三个阶段——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做了左拾遗。这一阶段,他用诗的形式把当时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报以极大的同情。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要整理出这一阶段的一组诗歌,要学生探究其情感的共同点,以便更好地鉴赏诗歌。

杜甫的人生第四个阶段——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这一阶段,杜甫弃官,携家隨百姓逃到成都,先是得到朋友的帮助,暂过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来朋友死,他再度飘泊,最后病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这一时期,诗人贫病交加,忧国伤时,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学案编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把握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总之,杜甫诗歌鉴赏的学案编制,应紧密结合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遵循知人论世的原则,要了解杜甫生命历程对其诗歌情变化的影响,尊重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猜你喜欢杜甫学案诗歌诗歌不除外中学生天地(A版)(2022年9期)2022-10-31登高北方音乐(2020年20期)2020-12-18七月诗歌阅读(低年级)(2020年8期)2020-11-06《背影》导学案教学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4期)2020-04-10乡愁导学案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1期)2020-02-14诗歌的奇怪队形(一)作文大王·低年级(2019年6期)2019-08-01绝句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6年8期)2016-08-11“比例尺(一)”导学案开心素质教育(2016年3期)2016-04-22诗歌过年红领巾·萌芽(2009年1期)2009-01-20

推荐访问:杜甫 鉴赏 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