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品德的研究

时间:2023-06-25 13: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吴磊 北京市第八中学怡海分校

时代不断发展,为了让教育与时代同步,让当下的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教育部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发展,提出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加强高中教育的建设工作,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对于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育要加强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普通高中体育的教育教学与健康体育品德的教育教学相对比,并且得出结论,为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如何解决当下体育教学问题和如何做出改革提供参考。并且基于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着手,让素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之中,根据我国目前高中体育品德的现状,对我国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健康体育品德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措施。让国家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得到落实,让高中学生的体育教育教学得到改善,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自2007年以来,素质教育就出现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中,目的在于以教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提高学生的学科意识,让学生在学科中成长,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我国的人才核心竞争力。而体育教育作为国家重点关注的教学课程之一,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国民体质的重要保障途径。[1]体育课程旨在通过一定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意志。我国目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参差不齐,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意识薄弱,只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才是保障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而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体育品质,让学生建立健全的体育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对于体育这门学科,学生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三个重要因素:加强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在完善和落实体育课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这三点各有侧重点,又相互协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素养的任务。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相互联系,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程获得运动技能、锻炼身体、对运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点内容具体是指:

(一)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通过体育教育教学,掌握运动的理论知识点,对运动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在体育课中要根据运动本身的特点,进行一定量的运动,将理论和实践相转换,获得相关的运动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运动能力,并能够通过运动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对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对运动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掌握运动技能,并且通过锻炼获得运动能力。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是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生良好体育品德形成的重要前提。在高中的所有科目中,体育课大概是学生在上完理论课之后唯一能够放松和减压的课程,也是学生在三点一线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让身体得到运动锻炼的时间。现在的高中学校,每周一般给学生们安排了一节到两节体育课,少量的课时使高中学生的身体锻炼任务难以完全落实,而且到了高三体育课程大都会被文化课的老师占为他用,对于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更是难以落实。所以大部分高中体育老师会抓住高一高二黄金阶段对学生普及各种体育知识,指挥学生学习运动技能,让学生掌握各项运动的操作技能。在高一高二阶段就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比如,在体育老师教授学生三大步跨栏的课程中,大部分老师会让学生在高一就学会这个动作。体育老师会一步一步演示这个动作的发生,并让每一个学生带篮球操作一遍,爱打篮球的男生大都一次就会,而且还能投中篮筐,女生由于个子比较矮,很难投中篮筐,所以老师对女生的要求就比较低,能够运球和起步上篮,动作标准好看,能够达到运动和训练的目的就足够了。在高一高二体育老师都会准备很多个篮球,让学生们不断的练习三大步上篮的动作,还会设置抢球等等很多的游戏,极大的让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还培养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二)学生良好体育品德的培养

学生内在体育品德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正确对待体育运动,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内在情操素质。在体育课程中对于体育能力的培养、自我行为的规范都能加强学生良好体育品德的培养。学生通过体育课程要养成热爱运动、坚持运动、反思自我、尊重他人、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学生要对体育运动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以培养体育学科素质为根本,加强体育教育的发展。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需要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体育的思想建设教学工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运动有一个正确的三观,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热爱的内在动力,也是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内在要求。体育老师可在体育课上为学生科普体育运动相关精神的感人故事。比如,体育老师会给学生讲述曾经发生在马拉松比赛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位运动员一直没有到达终点,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放弃比赛,而这场比赛也即将宣布结束的时候,这个运动员拖着鲜血淋漓受伤的一条腿,缓缓出现在终点线上,所有人都惊呆了,并为之鼓掌。当人们问起他为什么不放弃比赛去医院检查的时候,这位马拉松运动员说了一句:“因为最强壮的肌肉是我的心。”这位运动员坚韧不拔的精神支撑着他到达了目的地,也获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通过这样的故事,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运动能够锻炼人的身体,更能够塑造个人的精神世界,要用正确的体育观念看待体育运动,要始终对运动保持热爱和敬畏。培养和敬畏每一个学生的运动精神,并且养成良好的运动素质。

(三)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体育学科素养的教育教学中,教学目的达成的重要外在体现就是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2]体育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能够适当进行锻炼,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做到健康生活、形成良好作息、健全完善自身的行为规范。通过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对运动、劳动有一定的了解,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在高中体育课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的习惯可以说比较具有挑战,但是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会发现,很多爱学习的学生也都是爱运动的学生,很多学生从小就有爱运动的好习惯,并且还有属于自己的运动强项。高中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发掘学生的运动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尽量多的参加体育运动。并且体育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运动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运动时间,在行动上养成好的习惯。在高中阶段体育老师大部分时间都会和学生一起打篮球或者踢足球,体育老师既是学生的运动指导员,也是学生运动场上的好朋友。规范好学生的运动习惯,强化学生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运动的重要目的之一。比起各文化课的老师的陪伴,体育老师在学生心中依旧充当着良师益友的角色,体育老师个人的运动习惯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规范自我的行为习惯上获得良好的影响是每个体育老师的职责。同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运动能力和学生运动素养的最终体现,也是体育老师和社会各界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外在因素。体育老师要让学生对健康的外在行为习惯引起重视,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不断发展,为了让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相结合,我国不断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广我国的素质化教育的方针,要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基于对普通高中体育的研究来看,在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值得去改进的地方。以某项研究为例,来说明普通高中体育教育存在的弊端。该项研究针对高中 100 名学生,其中男女各 50 名,对这100名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跟踪调查,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安全行为的教导

通过对高中学生的采访和跟进数据的研究结果分析,发现普通高中体育教学过程比较模式化,课堂内容没有吸引力,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对身体进行适当的锻炼,完成体育课程中要求学生运动的目的。但是在体育课程中,体育老师对于课程内容的设计没有足够的完善,缺少了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安全问题的预防和健康运动的指导意见,没有恰当的给予学生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使学生缺少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知识。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缺乏对体育运动意识的重视

在该研究的结论中显示了,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在运动前会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将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且在活动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运动技能。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会一些运动技能,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活动,达到了一定的运动量,但是却没有对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加以培养和重视,对于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才是体育教学最终的目的,即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运动,加强身体素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体育运动不只是体育课上的任务,更是个人健康生活的终身使命。

(三)学生对于体育的不重视

在对这10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由于高中阶段学业繁重,学生以高考为目的进行学习,大都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高中的学生以提高文化分为重点,对于体育纳入太多的评分要求,导致繁重的学业压力,耗时又耗力,同时也冲淡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学生对于体育的不重视,使学生缺乏运动的意识,降低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以及对于运动重要性的认识,这也是普通体育教育的弊端。

相比于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健康体育品德教育教学理念要求要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运动中和生活中对体育运动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观念。[3]改革创新后的体育教学大纲要求,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掌握一定的运动能力,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能够通过运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一个拥有良好运动品德的高中生,高中生涯中美好的体育课程,也会为学生的人生带来更多的精彩。高中学校要着力将我国素质教育落实,在高中课程中加强体育运动的重视,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用良好的生活方式面对人生。

我国素质化教育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成为国家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落实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对于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不断完善教学大纲,为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学生的体魄做好保障。具体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完善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

高中体育教育教学要严格按照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将“以德育人”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之中,加强对于高中体育教育的重视,将“体育”育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之中。体育老师要严格按照国家对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的,将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性文件,落实课程的教学内容。体育老师要按照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将课程目标和课程计划内容落实到每学年、每个月、每节课当中。例如:以高一学生为教学对象,对课程进行计划和安排。授课内容为“让学生掌握篮球的运转技巧”,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生理和心理情况进行分析,既能让学生对篮球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在课程设计中体育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增加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热爱,鼓励学生平时多通过打篮球提高身体素质。

(二)落实新课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由于高考评价制度的原因,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文化课程中,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将师资和物资都用在了文化课的教学之中,忽略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高中学校要明确国家对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缺少,五育齐步,相互协调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所以高中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体育的教育教学体系,明白新课标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健全的体育课程体系,对体育教学加以重视,改革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内容。比如,各高中学校要在体育设施建设中增加各个运动器材的物资,保证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所有物资都能得到满足。在学校校园日程安排中,设置一个规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的运动时间内参加各项运动,锻炼自己的身体,达到每日运动量,并让体育老师在运动时间内对学生的运动进行监管和安全监督。

(三)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快速,各项制度都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同时国家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对于学生培养目的的要求变化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挑战。[4]为了实现对于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为高中学生带来更好的体育课程。体育老师要不断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借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老师要经常参加学术交流、进修活动,与同行一起交流和沟通更好的体育教学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提高教学技能,让课堂变得生动精彩,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体会到快乐,培养好的体育意识。

综上所述,国家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在教育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对素质教育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素质教育是培养未来新时代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学课程作为学生的活动课,能够为学生各项活动的操作提供指导,同样也是发掘优秀运动员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课程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当下各项生产劳动力对于人才需求的标准。加强对于体育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改革,提高教学技能,培养拥有体育学科素养的人才,是国家对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猜你喜欢体育老师行为习惯体育运动我们的体育老师小主人报(2022年9期)2022-08-25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体育老师生病了趣味(数学)(2018年9期)2018-12-26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时代英语·初中(2018年6期)2018-05-14四百秒的体育课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2016年2期)2016-09-10呆呆和朵朵(13)故事作文·低年级(2016年1期)2016-09-10姜还是老的辣第二课堂(初中版)(2015年12期)2015-12-26

推荐访问:品德 素养 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