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四年级数学13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29 19:30:02 来源:网友投稿

课件四年级数学第1篇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大数的读与写。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汇总的能力。3.通过对知识的辨析,培养学生懂得验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重难点:掌握大数的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件四年级数学13篇,供大家参考。

课件四年级数学13篇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1篇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大数的读与写。

2.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汇总的能力。

3. 通过对知识的辨析,培养学生懂得验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大数的读与写。

教学过程:

一、交流数据,引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课后你们也收集了一些身边的数据,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让一些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数据,注意数据的各种类型)

二、读法

师:这是大家收集的部分多位数,你能把它们进行分类吗?

第一种:没有零的数,有零的数。

第二种:没有零的数,中间有零的数,末尾有零的数,中间末尾都有零的数。

(叫一学生将卡片进行分类)

1. 教师针对“没有零的数”的卡片

师:你会读吗?轻声地把这些数读一读。(读完后汇报)

师:你是怎么读的?能介绍一下吗?

教师出示: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
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师:谁愿意领大家读一读?

2. 教师针对“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卡片

师:这些有0的数,你想不想试着读一读?(同桌互读)

(1)请你选一个数来读。(男生接着读)

(2)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女生接着读)

(3)第一、二组一起读。

师:有关多位数中“0”的读法,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教师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 练一练:
把学生收集的数分类贴在黑板上,先互相读,再开小火车。(随机抽取)

三、写数

1. 师:刚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数据,今天我也收集了一些。(在媒体中出示教师收集的数据) 把数据写出来。

师:看看,和你们的数据有什么不同吗?

师:对,我收集的数据都是用汉字表示的。那你能用阿拉伯数字写出这些数吗? (学生独立写,折叠卡片汇报)

师:(媒体展示汉字与阿拉伯数字写的数)在写数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教师出示: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2. 练一练:(学生做在练习纸上) 五千六百七十一 六千零四 八千零八十 七千八百(作业展示)

揭示课题:大数的读与写 对今天同学们读写较大数的讨论,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吗?

四、练习

1. 小丁丁做的对吗?请你做做小老师。(用媒体显示题目)

(1)八千零四 写作:804 ( )

(2)8030 读作:八千三十 ( )

(3)四千三百五十 写作:400030050 ( )

(用手势表示×与√,选择学生讲错的内容进行讲解。)

2. 选择题:(用媒体显示题目)

(1)读作九千零八十的数是( )

A 980B 9080C 9008D 90080

(2)下面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A 5003B 5300C 5030D 50003

五、小游戏

把5个乒乓球放在抽奖箱里,让学生摸出5个数:2、5、0、0、0。

请你写出只读一个零的数,看谁写的多?(位数不限) (学生写在卡纸上,在规定时间内写好,张贴在黑板上)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2篇

教材首先出示鞋盒、粉笔盒、魔方、易拉罐、笔筒、足球、玻璃球等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四种立体图形。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所以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到形状是物体的众多属性之一,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的形状相同,有的形状不同,形状相同的物体可以看成一类。

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的辨认、区别。每种图形的认识包括实物图、模型图和图形名称三个层次,符合儿童从具体到抽象地认识事物的认知特点。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形状相同的几种实物,从直观上认识到虽然这些实物在材料、大小、用途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形状相同。然后逐步数学化,抛开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只考虑形状这一属性,抽象出一般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指明这种一般模型叫什么图形。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形。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了其应用性。并且,每个学生可以说出属于自己的答案,有很大的开放性。

“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通过滚圆柱、推长方体、搭积木、转球、摸球等活动,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协同作用,感性的、初步的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使学生感受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并通过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操作的感受,培养初步的交流能力。

“做一做”的第2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戏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看不见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形状摸实物。使学生通过触摸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
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

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
一组是四四方方的;
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
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巩固练习

35页做一做1、2题。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触摸、拼摆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初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寻找(可以用牙膏盒等)。教师还要准备几个其他形状的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找物品”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拿出来,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实物的形状。

同桌学生互相介绍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每种形状的实物各选一个,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大桌子上或地上。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同学各管一种形状的实物,把这些实物分一分类。管正方体的要把正方体的实物归为一类。分好类后,各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本组那类实物的形状,再选两个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实物的形状。对于非本单元所学形状的实物,可以归为一类,交给教师,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体不是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但是它们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以后我们在中学会学到。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分好类的物体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活动中使用。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做“摸实物”、“搭积木”、“随意拼”三种游戏。

二、介绍“摸实物”的方法

1.准备实物

教师从“找物品”的活动收集起来的实物中,选一些形状稍大的便于确定形状的实物(包括棱柱形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放在地上。

2.摸实物

把做“摸实物”活动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请一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如圆柱)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图形,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如果摸错了,可以让他们继续摸,直到摸对为止。然后再给蒙上眼睛的同学各拿一个立体图形,让他们摸一摸,说出拿出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这样做两次后,让进行判断的同学来出题摸实物。

三、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1.教师示范

教师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

师: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用几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四、介绍“随意拼”的方法

1.带着拼

教师边拼边说:这里老师用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两个圆柱拼了一辆汽车,同学们,你们也能拼一辆汽车吗?

让学生自己拼,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拼的汽车的形状、大小和教师拼的不一样,只要能看出是汽车就行。

2.随意拼

师:同学们除了拼汽车,还会拼其他东西吗?

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拼摆一些东西,拼摆用的实物可以是积木,也可以是其它东西,例如拼坦克,可以用长方体的饮料盒作车身,用易拉罐作车轮,用圆柱形的积木作炮筒。学生拼好后,教师选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全班同学,让拼的同学告诉大家拼的是什么东西,各用了什么形状的物品。

五、巩固练习

35页做一做。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
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这堂课准备还算较充分,课堂设计也符合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整堂课学习氛围浓,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很轻松愉快。课后我仔细回味,这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但学觉得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不够深,还应注意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比如,只注意了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只追求了“求同”,统一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但实际不能归入那些图形中,如像“   ”这样的图形与长方体应区别开来,“  ”这样的图形应与圆柱区别开来,“    ”应与球区分开来。还有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有可能一些孩子会误认为是正方体,而它实际属长方体,应让孩子对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自特点,这样很容易就分辩出来了。

这一节课是孩子们初步接触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下一课时便是让学生们探索从立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平面图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将由“三棱锥”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看来在认识立体图形时,还应补充认识“三棱锥”知道它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为后面认识平面图形“三角形”作好充分准备。

思量之后,我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开课提出疑难以解决上堂课的遗留问题,弥补所欠缺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孩子对简单的立体图形的认识,并为本堂课的“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作为铺垫。这个开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 拨一拨

看书24页 了解算盘的历史 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1)同桌合作 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2)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3)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人文精神

(4)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1)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2)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3)交流千位上的2 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4)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1)学生看图 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2)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3)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4)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4篇

【学习目标】

1. 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学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同桌之间互相做一个小游戏,猜一猜对方手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礼物?

通过猜一猜活动,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二、自主探究

1.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2)(    )是唱歌,(    )是跳舞,也(    )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    )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2.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1)先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如果再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不可能抽到什么?

(2)(    )是唱歌,也(    )是朗诵。(    )抽到跳舞。

(3)再抽一张,(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一定是什么吗?

(4)(    )是唱歌。

3. 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三、课堂达标

1.判一判(对的写“1”,错的写“2”)。

(1)明明买体育彩票一定不会中奖。

 (     )

(2)在装有10个红球和10个黄球的口袋中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白球。(     )

(3)哥哥的年龄一定比我大。

 (     )

(4)我可能一年不喝水。

     (     )

(5)明天的气温比今天低。

   (     )

2.用“可能”、“不可能”或“一定”填空。

(1)我一顿饭(    )吃20个馒头。

(2)明天(    )是晴天。

(3)月亮(    )从东边升起。

(3)人(    )要呼吸空气。

(4)晚上天空(     )会看到星星。

3.填一填。

(1)从一个装有5个红球的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     )是红球,(     )是黄球。

(2)袋子里装了10个绿球,任意摸了一个一定是(      )色的球。

(3)一个袋子里装有5个白色和4个黄色的乒乓球,任意摸出一个球,(     )是白球,(     )是黄球,(     )是黑球。

4.下面的说法哪些是一定的用“√”表示,可能的用“×”表示,不可能的用“○”表示。

(1)把一个苹果掷到空中,它最后会掉下来。

   (    )

(2)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    )

(3)下雪了天气很热。

                       (    )

(4)小丽一分钟跳1000次。

                  (    )

(5)我们班会被评为文明班。

                 (    )

四、知识拓展。

5.箱子里有2个白球,2个黄球。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种结果?

5.4.2  可能性(2)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5篇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培养学生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让学生在愉悦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成功乐趣。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阅读教材第50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二、自主探究

1.列举两组1-6数字组成的和。

(1)一起掷两个骰子,它们的和可能有哪些?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和可能有1和13吗?为什么?

2.探究2-12这些和出现可能性大小。

小组每人一起掷两个骰子一次,一次报出得到的和,并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记录如下:

3.你发现了哪些数可能出现最多呢?

4.这些和数分别是由两个骰子上的哪些点数组成的?请用数的分解形式写出来:

5.在各个和数的组成中,你有什么发现?想到了什么?

6.全班交流: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那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小?

7.从掷骰子的实验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

三、课堂达标

1.填空。

(1)骰子上面有(    )个数字,是(                         )。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同时掷两个骰子时正面向上的两个数的和最小是(     ),最大是(    )。

(3)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是(                      )。

2.判断。

(1)掷出两个骰子正面向上得到两个数的和是1。

     (    )

(2)掷出两个骰子正面向上得到两个数的和是13。

    (    )

(3)小红说:“同时掷两个骰子正面向上的两个数的和是10的算式最多”。

(    )

3.写出同时掷两个骰子,向上两面数字和是9的算式。

4.用2,5,8三个数中的两个数,你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

四、知识拓展。

5.有三个同学进行掷骰子求和比赛,看谁选择的数字出现次数多谁就赢。小红选择的数是3、4、5、6、7。小明选择的数是8、9、10、11、12、13。小强选择的数字是14、15、16、17、18。同学们你猜一猜谁获胜的可能最大。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6篇

【学习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盒子里放有5个红球,3个蓝球,如果任意摸出一个球,(     )摸到红球,(     )摸到蓝球,(     )摸到白球。

二、自主探究

1.可能性的大小。

(1)盒子里放有4个红棋子,1个绿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

(2)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做20次,摸出(    )棋子的.次数比(    )棋子的少。

(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2.盒子里有7个红棋子,5个蓝棋子。

(1)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                 。

(2)摸出(   )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摸出(   )颜色的可能性小。

我的困惑:

三、课堂达标

1.我来做一做。

(1)指针停在哪种颜              (2)指针停在哪种颜

色的可能性大?                   色的可能性小?

2.填一填。

(1)三年级二班抽签表演节目,其中有6张是唱歌,4张是讲故事,2张是跳舞,丽丽要参加,她任意抽一张,有(    )种可能,抽到(    )的可能性最大,抽到(    )可能性最小。

(2)盒子里有红、黄、蓝、绿、白、紫色珠子各5个,任意摸一个珠子,有(    )种可能。

(3)盘子里有8个苹果和2个梨,小明吃到(    )的可能性大,吃到(    )的可能性小。

(4)(如右图)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来后,指针可能

指向(    )区域,也可能指向(    )区域,但

指向(    )区域的可能性大一些。

3.盒子里有14个球,分别是8个白球、4个红球和2个黄球。摸出一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列举出来。

4.转动转盘,指针最有可能指到什么颜色?想一想,转一转。

四、知识拓展。

5.给右边的转盘涂上红、绿、黄三种颜色。要使指针

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要使指针停在黄色区

域的可能性最小,应该怎样做涂呢?

5.4.3  可能性(3)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7篇

【学习目标】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袋子里有14个红球,6个蓝球。

1.任意摸出一个,可能摸出(    )球,也可能摸出(    )球。

2.任意摸出一个,摸出(    )球的可能性大。

二、自主探究

1.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例3)

(1)在一个不透明盒子内放红球和黄球若干个,在一个小组内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3)经过验证我们得出的结论:摸到的哪种颜色球的次数越多,可能性(    ),它的数量就(    );
相反,摸到的次数越少,可能性(    ),他的数量就(     )。

2.做一做。

指针停在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停在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最小?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

1.我是小法官。(说法对的在(  )里画“√”,错的在(  )里画“×”)

(1)学校买来一箱粉笔有白色粉笔25包,红粉笔5包。王老师拿到的一定是白色粉笔。

                                           (    )

(2)一个袋子里装着10个红球,3个白球。小红闭上眼睛摸出的一个,一定不是白球。

                                       (    )

(3)小红和小丽在进行摸彩球游戏,小红摸了6次全是黄颜色的,小红说:“袋子装的一定都是黄色的。”                          (    )

(4)小明和小刚每人从盒子里摸10次棋子。每人摸5次时,摸到白棋子7个,摸到黑棋子3个。小刚说:“盒子里一定是白棋子多。” (    )

2.填一填。

(1)盒子中有7朵红花,3朵黄花,任意拿一朵,拿到(    )花的可能性大,拿到(    )花的可能性小。

(2)袋子里有3个红球,2个蓝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    )球的可能性最小。

(3)盒子里有2个白球和2个黄球,任意摸出一个,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     )。

3.在下面的横线上按要求画出“○、△、□”。

(1)不可能摸出○。

        。

(2)摸出△比□的可能性大。

                     。

(3)摸出○的可能性最大,摸出□的可能性最小。

   。

四、知识拓展。

4.按要求在圆盘上涂上红,蓝,绿三种颜色。

(1)指针指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大。

(2)指针指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指在白色

区域的可能性最小,还有可能指在红色区域。

5.4.4  掷一掷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8篇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明白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白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好处。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大数的认识 。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明白什么?

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明白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这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教案。

【设计意图:透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透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

(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样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那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5)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十万的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样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透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忙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学生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能够继续用计数器数,也能够采用其他方式大数的认识教案大数的认识教案。最终得出: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归纳“十进关系”

(1)师: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师:读一读(从10个一是十,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大数的认识教案 文章大数的认识教案 出自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二)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体会“位值”的含义

1.认识数位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万和千万能够换下位置吗?为什么?

(2)师: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必须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3)说一说每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是什么。

2.认识数级

(1)读一读这些数位(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四个一停顿),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国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个级,那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呢?(万级)亿位在哪一级?(亿级)

3.体会“位值”的含义

(1)师:北京有19612368人,在这个数中,有两个6,这两个6分别表示什么?(左边的6表示6个十万,右边的6表示6个十)

(2)师:都是6,为什么表示的好处却不同?

(3)师: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大数的认识教案。

(4)师:这个数内含几个数级?万级上是几?表示什么?个级上是几?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第1、2题

【设计意图:做一做第1题,透过数数,帮忙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透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

四、感受一亿的大小

1.师:我们感受了十万的大小,那一亿到底有多大?

2.画点体验:

(1)如果给你1分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个点?

(2)计时体验

(3)说说你画了几个点?

(4)估一估,算一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9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P47——P55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以及乘法的估算。

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三位数乘两位

第1课时 笔算乘法

一、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P47例1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5×12= 44×59= 63×52=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 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教学内容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

提问:

(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10篇

教学目标:

●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改写整万的数。

●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略写非整万的数。

●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重点:大数的改写和略写。

难点: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

用幻灯出示下面题目。

1、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 二百零四万五千 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 五千八百万零七百 三百六十四万八千

2、读一读下面各数。

2000000 3500000 10200000 86000000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

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出示板书。

一小滴血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 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万的数。

(3)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用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4)改写。

板书出示:500|0000个 =500万个

强调:把个级的4个0省略掉,在500后面写上万字。这样照样读作:五百万个。

想一想:10000个=1万个。先让学生来说,然后教师添上板书1。

(5)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80000 300000 18000000

学生独自改写。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是否记住写万字,并当作要点进行强调。

2、教学例6。

(1)电脑课件展示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观察、收集消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

(2)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这时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

(3)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4)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非整万的数,很显然我们不能想例5那样将它直接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那怎么办呢?

(5)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教师:有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什么是四舍五入呢?如:12756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2756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275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0000=1万(说明:这里两个数是相等的,只能用=)

想一想:这样将1389000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逐步引导。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1389000

②看万位右边的第1位上的数。大于5向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板书:13890001390000

③再把板书139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390000=139万

教师: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

⑺即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1264008 1328543 1209000

先由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讲评,如果学生直接略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也可以,但要强调加上。

如:1264008126万 1328543133万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14页的做一做。

通过练习,一方面是让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改写,进一步掌握新知;
一方面通过提供的有关地理知识素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知识,扩大视野。

2、课文第15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分别求出同一个大数的不同的近似数,练习使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课文练习二的第3~8题。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1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认识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由整理]

教学重点: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明白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提出学习目标。

(一)师:这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题目叫《青年的财富》,想听吗

(生):想

师:故事中也有数学信息哦,看谁的耳朵灵!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在他无意中遇到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问到:“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样不明白?这从何说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给你10000元,你愿意吗?”老人问道。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

“给你100万让你立刻变成80岁的老人,你愿意吗?”

(师:小朋友们,你说年轻人愿意吗?)“不愿意”!

“用1000万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当然不!”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年轻人恍然大悟。

亲爱的同学,如果此刻用1亿元换走你的爸爸妈妈,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是啊!看来我们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贵啊,用再多的钱也是换不来的,我们必须要珍惜生命。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80、1000、100万、1000万、1亿等

(师适当表扬: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你听得真仔细!……)

师:100万、1亿、1000万等都是大数(板书:大数)这样的数你还听到或是看到过吗?

(预设)学生举例。

生1: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

师:对,你了解得真多!

生2:房价和车价等

师:是的,你很会选取信息、

师:看来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这天就来学习有关大数的知识、(揭示课题:认识大数)

(二)想一想:你们想明白什么有关大数的数学知识?(提出学习目标)

1、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学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3、掌握数位顺序表

二、交流互动,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自学例1、做一做。

2、学习小组互相帮忙、质疑问难。(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忙、相互探讨)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A: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也是计数单位。

B:我们明白了每相仿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因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十个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十个百万是千万、十个千万是一亿)

C: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D:一个数还能够分成个级、万级、亿级。

E: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

F: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好处不一样。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冲突。

A:你是怎样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

师:大家已经明白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们在教室里有座位,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买票买个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会怎样?)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们的数位。

B;
从数位顺序表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知识?

C;
为什么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好处不一样?

(4)学生自由提问质疑、激发冲突。

三、检测学习成效。

(一)决定题(用手势表示)

1、从右边起,第九位是千万位。()

2、万、十万、百万、千万是计数单位。()

3、十万里有10个千。()

(二)填空:(独立完成,再校对)

1、千万位的右边一位是(),左边一位是()。

2、10个十万是(),1亿里有10个()。

3、2091837是一个()位数,最高位在()位,9在()位上,表示();
2在()位上,表示()。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猜数

(创设情境:前几天,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它的价钱是下面几个数中的一个,

956800,965800,895600,958600,9586000,986500

信息:是个六位数

它的最高位上数字是9

它的十万位上的数字是5

它的千位上数字比百位上数字多2。

你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猜出它的价钱吗?先独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说说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猜得准!(反馈)

2、师: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大数有了一些了解,在以后地学习中,我们会了解更多的有关大数的知识。那时,老师相信同学们不但会读大数、还能写,相信小朋友们在数的王国里能更加自由驰骋!你们会读下面各数吗?

4576,45760,7800,78000,97540000,100000000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3、预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12篇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

2、通过“说一说”、“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数,发展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教学用具:

教具:CAI课件

学具:每人准备100粒黄豆、10根火柴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畅游世界,进入科技之门,看看美丽而奇妙的世界!(播放CAI:出示图片)

师:看了之后,你们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呢?

生:(板书:生活中的大数)

二、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

1、说一说

① 由学生说出在准备100根火柴时,他是怎么数的?学生一起数,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出示CAI,板书:10个一是一十)

② 每人都有10根火柴棒,指几名学生收集火柴棒,并说出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③ 由学生说出准备100粒黄豆,是怎么数的,有什么简便的方法?

2、数一数(课件显示:积木图)

① 学生先思考、讨论

② 教师指导(CAI:出示一排10个小正方体),每10个一排,共10排(学生一起数)。

10个10排是100。(板书:10个十是一百)

③ 每100个是一层,一层层地数,数到900,10个百是多少?(出示课件)。10个百是1000。(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④ 现在由学生收集1000粒黄豆,并说出用什么方法?

3、出示10个这样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正方体(课件显示)。学生们数,数到9000时,10个一千是多少?

10个一千是10000。(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三、巩固练习

1、笑笑带来的问题——一本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师示范:又叠上10本书)

2、淘气带来的问题——我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出示课件:天安门广场周年庆典情境)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大数,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

师:好,现在可以把你们课前收集的关于大数的资料和小组同学门交流一下。

课件四年级数学 第1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的数。

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

计数器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大的数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课,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规则。)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计数器

这个数表示的是多少?说一说你的想法。(出示计数器:拨数9999)。

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添上1个珠子是多少?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一万。

2、数一数

(1)出示问题: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并汇报

3、认识一万

课件出示:出示正方体图。出示10个正方体,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

十个呢?

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4、课件出示问题: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大家一起数一数。

还可以怎么数?学生讨论并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里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学生小组内数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5、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从计数器上拨数,从八千九百到一万

2、第23页练一练第二、三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练一练第四题

推荐访问:四年级 课件 数学 课件四年级数学13篇 课件四年级数学(汇总13篇) 四年级课件数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