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家庭教育12篇(全文)

时间:2023-06-30 19:35:02 来源:网友投稿

论文家庭教育第1篇摘要: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情况和特征,在学习上还不能自主自觉地学习,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来有效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的学习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文家庭教育12篇,供大家参考。

论文家庭教育12篇

论文家庭教育 第1篇

摘要: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情况和特征,在学习上还不能自主自觉地学习,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来有效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的学习更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支撑。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园地和场所,有其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小学生教育主要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对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和意义,希望能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各方面还不成熟,在学习上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家庭,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个人品格的塑造以及孩子的思想都具有极大影响力。我们知道,拥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活跃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小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长远发展,决定着他们的未来,甚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就显得极为迫切了。

一、突出家庭教育中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工作

对于知识的学习来说,课前的预习是非常重要的,据调查研究证实,具有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小学生,其学习成绩一般较好,能有效地吸收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小学生在家的时间较长,课堂学习中很少有老师拿出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课前预习就显得极为重要了。我们所说的课前预习主要是小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在家长的引导下进行对所要教学的新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小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有赖于家长的悉心引导和慢慢培养。首先,对于家长来说,要清晰地认识到预习习惯的重要性,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不能对孩子的复习工作视而不见,在预习的过程中,家长要注重预习的方式方法,做到耐心细致、精益求精,实现减负增效。其次,在数学的预习中,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点评和检测。在点评上以鼓励为主,不断引发他们的成就感,提高他们预习的效果和自觉性。在检测上,要做到题目适当,难易相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查缺补漏。这些良好的习惯也会让学生长久受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最后,对孩子的预习要有耐心,须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强调家庭教育中小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而小学生好动、精力不容易集中,经常会出现马虎大意的情形,对数学题目缺乏耐心细致的审题,从而酿造一系列的失误,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观察细节,学会细腻地处理问题。在数学作业上,监督孩子认真审题,集中精力,专心答题。小学数学课程虽然内容不多,但时时处处都要涉及到审题,如审题粗心大意必然会导致失误多多。如:学校有一块场地需要大理石地砖铺垫,用面积为0.09平方米的大理石需要48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4分米的大理石,需要多少块?有的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目时,有的学生这样计算:0.09x480+0.4,这是不正确的,因为“0.4”不是大理石的面积,而是边长,应该用“场地的面积÷大理石的面积-方砖的块数”,所以正确的列式是(0.09x480)÷(0.4x0.4)。还有的学生不注意换算单位,直接列式为(0.09x480)÷(4×4),这些也是粗心大意、不注意审题出现的错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细致观察、耐心处理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思想上给予重视,在行为上给予强化。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在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家长必须非常重视孩子的审题环节,让他们学会思考,采取灵活简便的方法给予解答。

三、强化小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需要专注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在数学课堂上,要想实现良好的学习倾听习惯,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这些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幼小活泼,表现欲望强,喜欢自己说,不喜欢听别人讲话,爱插嘴或者抢话,这些都是对学习极为不利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想方设法地提高孩子的倾听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倾听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视听习惯和倾听习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在给小学生讲故事时,充分采取抑扬顿挫的语言,或者利用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来调动孩子倾听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运用悬念法,让孩子产生好奇,促使他们认真地倾听,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分散他们说话的意识,让他们认真倾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才能在数学课的学习上提高学习效果,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四、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

作业的写作习惯关乎所有的学科,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重要的。在学校有一定的规范来约束小学生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来写,但还是有一大部分小学生不能做到自律,对于作业敷衍了事,不认真、不整洁。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就要求父母必须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

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想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书写习惯,父母要在孩子平时书写给予关注和多加注意,突出自己书写的良好习惯,给孩子榜样的力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练练小字,写写毛笔字,在书写文字时,要做到认真、整洁、仔细、规范,让孩子感到自豪和欣赏。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动力,促进今后的发展。小学生自我认知还比较匮乏,因此,家庭教育就需要有一定的强化措施。对于作业的书写,必须要求孩子做到字迹工整,簿本整洁,格式规范,例如孩子在做家庭作业时,家长可以这样要求孩子:字迹要美观大方,每一行只能写一个算式,每做完一题,要空一行,列竖式时,横线要用直尺画,簿本整洁就是要求学生尽量想好了再写,少用橡皮擦,已经写错的,应该擦干净了再写,否则,看上去不干净,而且数字也看不清楚,这样既会影响作业的正确率,也会影响美观等要求。对写字的姿势作了要求,如背要挺直,眼离书本要有一尺远等。数学作为理科,难度比较大。学科学习也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步运算、每一次思维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

论文家庭教育 第2篇

【摘要】学前的家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在学前的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偏差,那么就会超出儿童的生理与心理负荷,对幼儿的全面发展造成影响。笔者就从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及自由个性的开发两方面对学前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全面发展

幼儿阶段是人身体、智力的快速发展时期,是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都有密切关系,其中学前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阶段心理健康的关键。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涉及了道德及心理素质、自由发展的个性、创造能力等多个方面,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离不开教。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学前家庭教育提高人的基本素质

人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道德、心理、智力和体质这四个方面,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都需要具备。学前的家庭教育是培养人的基本素质的基础,成功的学前家庭教育可以促使人的基本素质提高,使人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健的体格和智力开发潜能。

1.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一生的基础,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需要学校、社会的辅助,更需要家庭的努力,学前的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是子女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在学前阶段,幼儿的价值观、是非观、人生观等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学前的家庭教育与家庭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学前的家庭教育虽然是幼儿期的教育方式,但是其影响力却不仅仅存在于儿童的青少年时期,对人的一生都有奠基作用。学前的家庭教育影响具有深刻性,使人成长过程中无法忽视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学前家庭教育科研促使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健康发展。

1.2强健的体格。强健的体格是人生存的基础保障,然而拥有强健的体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学前家庭教育可以有助于人形成强健的体格。在学前阶段,人无法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才可以正常生活,这时家庭教育的作用就突显出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父母应给予其正确及时的引导,从而排除其思想上的困惑,促使其形成强健的体格,全面健康发展。

1.3开发智力潜能。科学研究表明,人在五岁以前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而这一阶段人主要的生活环境就在家庭,家庭教育对人的早期智力启蒙具有重要作用,对人后期的智力开发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学前的家庭教育就成了开发人智力的关键环节。父母尽早地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可以快速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这样父母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孩子在记忆、思维、观察、想象以及判断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后期培养中着重弥补孩子在某一方面的不足,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优势。通过学前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智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同时培养孩子学习新事物的兴趣,使孩子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为后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科学的学前家庭教育可以使人的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挖掘,使人的智力潜能被发现、被激活。

1.4促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在学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一旦孩子进入学校,那么他们大多数的时间就会在校园的集体环境中,在这样的集体环境中,孩子不可能时刻受到关注,长期下去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家长就需要在这个方面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在进入校园后形成不良心理。因此,学前的家庭教育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

2、自由个性的发展

2.1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任何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学前阶段是孩子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家庭教育对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作用。在学前阶段,孩子与家长的接触最多,在与儿童的长期接触中,家长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参与各种趣味游戏,激发儿童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使其自己通过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在未来的生活中,儿童就可以形成运用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人的创造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2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学前的家庭教育对人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前阶段,人主要的生活环境就在家庭中,个人的社会关系也是通过家长所建立的。同时学前阶段,孩子的行为会模仿父母做事的方式处理问题,这就需要家长起到正确的模范作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思想意识,在处理个人人际关系时会在无意识中受到家庭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学前家庭教育会对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前阶段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生活环境主要是在家庭,因此学前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响。科学合理的学前家庭教育可以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素质以及自由个性的发展,这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学前的家庭教育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儿童在学前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钥匙[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卓.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建议[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11)

论文家庭教育 第3篇

一、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不仅来自于学校和社会,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例如,有资料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低下。其结果就是城镇家庭有能力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随着城市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资的拉大,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缺乏购买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资认识而无法实现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1)“全面发展观——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动态生成;与“成绩至上观”

“全面发展观”即德、智、体、美、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不仅要进行智育,而且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受教育者形成来那个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美育,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历程本身以外别无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蔡元培也在他的教育著作中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而农村的一些家长不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受教者的期望过高,把考上大学作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将分数教育、比较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教育无用观”与“教育有用观”

“教育无用观”是在大学扩招以后才逐渐流行,并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几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就业困难,毕业论文答辩。大学生就业困难状况确实存在,但也应该看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民族素质和自身发展的深度影响,不能因噎废食。

(3)“女子无才便是德”与“教育平等观”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观念在中国存在了数百年,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更被封建家长奉为圣言。然而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在一些农村这一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教育者,许多家庭教育者仍然不愿意将太多的金钱投入到女性受教育者身上。引用龚继红,钟涨宝的“家庭子女性别结构对家庭教育直接投资的影响”调查资料就能清楚的看到家庭在各项事务投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家庭男孩的教育。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农村长期以来积淀的思想观念是不无关系的`,以男为重、重男轻女的行为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发生的,写作团体核心凝聚力的打造。“教育平等观”与之相对立,许多城市家庭是独生女,他们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了男女平等观,并且在教育中实践了教育平等观。

3.家庭教育者自身状况

家庭教育需要通过家庭教育者来实施。因此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地位等因素也会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产生影响。家庭教育者自身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因素

家庭教育者的职业背景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上直接发生,而且职业习惯也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2)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经验不仅来源于前人的教育经验和自身的生活体验,还需要从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各类刊物中汲取经验教训,论文范文素质拓展活动在高职学生干部培训中的运用实例,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而很多农村家庭教育者文化素养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就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MPA,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3)与学校合作态度

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合及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合作态度。这种态度影响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家庭教育者与学校不合作,就不能得到反馈信息,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庭教育,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二、通过改善农村家庭教育来提高中小学学校教育质量的建议

1.转变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这些错误观念不转变,家庭教育将难以有大的发展。“成绩至上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教育无用观”等观念的存在使得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必须使家庭教育者转变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公务员之家

2.适当增加家庭教育投资

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来说还处于较低水平,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很多农村家庭的收入甚至已经赶超了城市家庭,只是在思想上农村家庭教育者还没有家庭教育的投资意识。农村家庭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投资的意义,量力对家庭教育增加投资。

3.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多为严厉型或放纵型两个极端。在这样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下家庭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者应当积极改善教育方式,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家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积极引导但不可过于干预,包容其个性发展但不可过于放任,促使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4.建立一个有效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

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家庭教育服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多是处于自发的、比较随意的状态,还没有科学、规范化的教育引导机制,特别是实施这种教育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无论是在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还是经济方面的保障上都还存在薄弱环节。长效机制能帮助家庭教育者了解家庭教育功能,指导家庭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及促进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家庭教育者多途径获得教育信息和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使家庭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

论文家庭教育 第4篇

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在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方面的雏形。家庭教育状况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同时也决定着国民的整体素质,然而家长们却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无意识的形成了一种教育误区,塑造了一种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加强,中国家庭出现了一种6+1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溺爱当仁不让的名列世界前茅。所谓溺爱,实际上是一种畸形心理,是一种被扭曲的爱,是一种以爱为名的爱暴力。原本出发点是好的,由于种种因素,以至于结果超出了本质。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切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一定的空间来独立成长,这成长路上难免遇到种种挫折,父母只需要给予恰当的引导而不是包揽孩子的一切。除了过分溺爱,部分严格的父母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是相当的可怕,往往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严重扼杀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把孩子当作成人,忘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的违背孩子的意愿、命令式教育、填鸭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创新能力透明化。这是一种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树立的方式。自古至今,中国家庭一代代用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孩子,当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将享受什么样的待遇?所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的孩子在第一任老师的培养下,完全没有树立独立的人格。这不是父母的错,而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剧。

二、物质刺激膨胀、心灵关爱缺失

咱们中国孩子对物质刺激这一词并不陌生,特别是当下的孩子们,似乎一切都直接与金钱有关,在学习成绩方面尤为突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教育,这些家长们常常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与坏,他们感兴趣的是孩子的分数,分高则眉开眼笑,各种奖励随之而来。这一切对于一个个朦胧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殊不知当一个人的人生观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时,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如果分低了则谩骂不止。“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成为孩子唯一奋斗的目标,精神、心灵上长期的空泛,致使孩子成为父母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孩子们一个个成为高分低能甚至人格不健全的次品、废品。

三、过于严厉或过于民主

相对于溺爱,有些家长却继承了另外一种方式,用大棒之下出人才的古训教育着孩子。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孩子明辨是非,父母们应该在平时养成奖罚分明的习惯。假使孩子犯了错,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只要简明扼要的指出孩子的错误,讲明道理及如何去改正即可。打孩子不是最终的解决方式,适当的惩罚可以起到警告提示的作用,反之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应多一点赏识,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包容。还有另外一种父母却截然不同,过于民主,“晓之以理”泛滥,结果理没有谈成,孩子被惯出一身毛病。同样,孩子是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是需要父母引导的.,过度的民主很容易让孩子为所欲为。家长们不要忘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坚持不懈、未雨绸缪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言行一致的去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往往是多面性的,在父母老师面前是一面,在其他人面前又是一面。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一种被压状态,无意识地形成了一种宣泄的方式。中国父母似乎爱的不是孩子的真实,而是爱自己所期望孩子成为的那个样子,没有给孩子一个想要成为自己的空间,严格的说没有自我权。父母们还会忘了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忘了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想要孩子优秀,别忘了从自身出发,孩子只是父母的镜子。“育人”不是养育人,而是教育人,它不单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是家庭教育的重任。我们的家长们要敢于和传统的家庭教育说不,还孩子们一个理性健全的成长坏境。孩子的一生每一步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作为影响力最深的父母们更应该深思。

论文家庭教育 第5篇

一、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与家庭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不仅来自于学校和社会,有一大部分来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例如,有资料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家庭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低下。其结果就是城镇家庭有能力对受教育者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随着城市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资的拉大,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因为缺乏购买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资认识而无法实现学生对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1)“全面发展观——利用各种因素促进动态生成;与“成绩至上观”

“全面发展观”即德、智、体、美、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不仅要进行智育,而且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受教育者形成来那个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美育,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杜威曾言:“教育历程本身以外别无目的,它便是自己的目的。”蔡元培也在他的教育著作中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而农村的一些家长不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受教者的期望过高,把考上大学作为受教育者成才的衡量标准和唯一出路,将分数教育、比较教育、择校教育放在首位,使得受教育者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2)“教育无用观”与“教育有用观”

“教育无用观”是在大学扩招以后才逐渐流行,并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几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批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就业困难,毕业论文答辩。大学生就业困难状况确实存在,但也应该看到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民族素质和自身发展的深度影响,不能因噎废食。

(3)“女子无才便是德”与“教育平等观”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观念在中国存在了数百年,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更被封建家长奉为圣言。然而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在一些农村这一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教育者,许多家庭教育者仍然不愿意将太多的金钱投入到女性受教育者身上。引用龚继红,钟涨宝的“家庭子女性别结构对家庭教育直接投资的影响”调查资料就能清楚的看到家庭在各项事务投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家庭男孩的"教育。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农村长期以来积淀的思想观念是不无关系的,以男为重、重男轻女的行为常常是不由自主的发生的,写作团体核心凝聚力的打造。“教育平等观”与之相对立,许多城市家庭是独生女,他们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接受了男女平等观,并且在教育中实践了教育平等观。

3.家庭教育者自身状况

家庭教育需要通过家庭教育者来实施。因此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地位等因素也会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产生影响。家庭教育者自身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因素

家庭教育者的职业背景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上直接发生,而且职业习惯也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2)文化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者的教育经验不仅来源于前人的教育经验和自身的生活体验,还需要从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各类刊物中汲取经验教训,论文范文素质拓展活动在高职学生干部培训中的运用实例,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而很多农村家庭教育者文化素养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就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MPA,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3)与学校合作态度

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合及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合作态度。这种态度影响家庭教育者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程度。家庭教育者与学校不合作,就不能得到反馈信息,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庭教育,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二、通过改善农村家庭教育来提高中小学学校教育质量的建议

1.转变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这些错误观念不转变,家庭教育将难以有大的发展。“成绩至上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教育无用观”等观念的存在使得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必须使家庭教育者转变这些错误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公务员之家

2.适当增加家庭教育投资

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来说还处于较低水平,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很多农村家庭的收入甚至已经赶超了城市家庭,只是在思想上农村家庭教育者还没有家庭教育的投资意识。农村家庭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投资的意义,量力对家庭教育增加投资。

3.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多为严厉型或放纵型两个极端。在这样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下家庭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者应当积极改善教育方式,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家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积极引导但不可过于干预,包容其个性发展但不可过于放任,促使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4.建立一个有效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

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长效机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家庭教育服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多是处于自发的、比较随意的状态,还没有科学、规范化的教育引导机制,特别是实施这种教育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无论是在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还是经济方面的保障上都还存在薄弱环节。长效机制能帮助家庭教育者了解家庭教育功能,指导家庭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及促进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家庭教育者多途径获得教育信息和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使家庭教育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

论文家庭教育 第6篇

摘要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家长的观念、教育方式、自身的素质等因素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面对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形势,改进了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有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失当,教育效果不佳。针对目前教育水平低下的家庭教育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开心(化名)的个案分析,从家长、学校、社会等层面探讨指导家庭教育的措施,力求对家庭教育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个案分析;
家长;
教育观念

一、问题提出

父母都有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面对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中生,许多家长转变了教育观念,使自己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不少家长面对接受新生事物快、渴望独立的高中生,其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方法失当,尽管为孩子操碎了心,结果事与愿违。

二、个案情况

1、本人情况。开心是市直某高中的一名女生,具有朗诵、主持、写作等天分和爱好。平时在学校积极参加活动,不爱多说话,但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懂得向老师诉说、与同学交流。然而在家中,经常与父母整天不说话,除非有事,例如缴费向家长张口,一般不交流。与妹妹不能和睦相处。

2、事情的起因:

(1)在学期伊始,班主任调查学生的心理困惑,开心这样写道:“谢谢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听我说说心里话……我不想和父母解释什么,他们不了解我。我一回家就心情压抑,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2)班主任就此事跟母亲进行了沟通。据其母介绍,开心放寒假在家经常看电视,母亲劝其学习不听,就要求她作为老大带头干家务准备过年,开心心里不痛快与母亲不说话。春节父亲回家,开心和妹妹为争电视频道争吵起来,被父亲吵了一顿,父亲认为作为老大应该让着妹妹。而开心认为不是自己的错,觉得父母总偏向妹妹,于是和父亲不再说话。母亲恳求班主任教育一下开心:家长的话孩子听不进去,什么事也不跟家长说。这么大了一点事都不懂,家长辛苦为她操劳,不但听不到一句感谢的话,看不到一点感恩的表现,家长很伤心。

(3)班主任就此事跟开心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开心很心疼父母,但她不愿意用语言去表达。母亲平时只关心她的学习。她看电视是关心时事,这是作为文科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开心觉得母亲一味地唠叨,说不到点子上,对她的实际帮助不大。

经过调查,近七成学生认为家长对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帮助不大,家长只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成绩,不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无法帮助他们排遣来自学校和社会的一些问题。

三、成因分析

1、教育观念落后。

(1)家庭教育观念并未真正形成,“分数代表一切”思想仍然十分普遍。

(2)不尊重、不真正了解孩子的家长为数不少,有些家长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强加给孩子,其实并不知道孩子内心想要什么。

2、教育方式不科学。

(1)平时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有些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工作,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没有实质的帮助。

(2)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并未普遍形成,孩子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

(3)与孩子沟通意识不强,互信程度低。在和家长的接触中,听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交给老师了,您多费心,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家长说啥都不听,您多说说他。”

3、教育水平低下。

(1)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致使教育水平不高,也造成孩子不信任。调查发现:家长文化素质高的家庭教育水平总比文化素质低的家庭高。

(2)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指导,教育能力差。

(3)在成才观上有误区。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算对孩子的教育成功了。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四、采取对策

1、家长层面:家长要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逐步提升对家庭教育的理性认识。从单纯依靠学校转变为与学校、社会配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家长应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通报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在教育态度上,从自由放任或严加管教,转为自觉地教育孩子。改变孩子,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在教育方式上,家长对孩子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注重与孩子平等沟通。

2、学校层面:

(1)学校要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家长走出迷茫、不知所措的心理误区。

(2)学校可以通过班主任,以家长会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实际,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
指导方式要创新,从单一到多元,从单向转向互动。

3、政府层面:政府的重视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保障,应该加强政府领导,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政府要尽最大可能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尽最大努力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论文家庭教育 第7篇

摘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小学生;
家庭;
教育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1、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1)民主的或宽容的;

(2)权威的或独断的;

(3)放纵的或溺爱的。

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3、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自己,疏远对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与理智结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除了重视学习外,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论文家庭教育 第8篇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家庭是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尤其是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学校教育是“阳光”,那么家庭教育则是那肥沃的“土壤”。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育好幼儿既是幼儿园的任务,也是家庭的责任。幼儿园作为孩子人生第一所教育机构,能否担当起教育好孩子这个重要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幼儿园能否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因此,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十分注重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幼儿园应努力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作为教育的主导,幼儿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带动家长发挥对孩子教育的作用,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真正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庭环境教育的功能,真正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创设幼儿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家长是孩子的衣食父母,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同时也会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这将对我们走向完整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我园以家长学校为抓手,紧紧围绕家庭教育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收到了一些效果。

二、具体的实践与措施

(一)明确办学思想,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1、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方向。

我们举办家长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切实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充分发挥家庭环境教育的功能,真正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创设幼儿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帮助家长建立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园积极组织教师和家长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并结合我园幼儿教育现状,分析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办学目的和办学意义。

2、 建立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培养一支热爱家长工作的师资队伍。

家长学校的成员有理论严谨的专家、有来自一线的教师、有教育经验丰富的家长、还有社区离退休的老教师、老干部。他们的任务是理解教育方针,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明确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向广大家长和社会进行宣传,热情支持学校和社区的各项创建工作,为提高整个家长队伍的素质、学校教育质量贡献计策。

(1)每个成员向其他家长、社会宣传社区工作、幼儿教育工作的意义、地位和作用,大家明确任务、各负其责,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2)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家长学校校长,教师、家长、社区居民任家长学校工作人员的“家教领导小组”,同时“家教领导小组”参与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管理,定期听取社区居民和家长的意见建议,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工作计划,并在实施中不断反思、总结、完善。

(3)为家长学校的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信息,帮助家长们能比较直观地接受各种教育地方法、技能。

(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家长学校的健康发展

幼儿时期,是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是为今后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的时期。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上,我们既有每学期的重点专题内容,又有连续性、全面性的活动内容,使家长全方面地接收信息、指导实践,主要形式及内容如下:

1、科学育儿培训班

我们幼儿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讲座内容,并在将要进行“家长讲座”前,征求讲座内容、形式等意见,以了解家长的需求和热点,使讲座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主要内容有:如针对大班家长的《幼儿入小学前的准备》的家长讲座,并邀请小学一年级的教师亲自为家长介绍幼儿入小学的要求,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赞同。另外,针对小班刚入园的情况,我们开展了家园互动座谈会,以家园交流沟通的互动为主,家长和老师共同谈教子热点问题,谈教育感受,谈家园共育、许多家长踊跃发言,达到了家长在教子上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成效,也增加了家园的理解和支持。还有,中班开展的《培养良好习惯从小抓起》的主题讲座,老师设计了宽松、民主的家长形式,使家长和老师的距离更近了,家长的交流也显得更为轻松、积极、主动,家长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共享彼此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互学效果。

2、小型家长会、家访

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会:一学期也要开展一到二次,教师面对面地和家长沟通教育幼儿的各项工作,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也了解幼儿在家的各方面情况,有利于教师调整好教育计划和对每个幼儿的个案计划,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我们教师每学期都进行家访,尤其是新生入园家访率达到100%。我们教师还做到两天以上不来园的幼儿都进行不同形式的家访要求。另外,碰到班里孩子有特殊的事例,老师都会做到有事必访,主动地进行家访。

3、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

每学期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能亲身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活动内容,了解老师们怎样教育孩子、怎样组织孩子们的各项活动,并进

行家长意见反馈。特别是自从家长走进幼儿园、家长评议幼儿园活动后,调动了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主观积极性,家长纷纷表示,“教师以如此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也会用爱心和科学方法竭心尽力地配合学校教育”。

我们通过家长需求和教师预约相结合,认真对待家长接待日工作。通过接待日工作,我们发现这是家长们和老师交流教育方法的最好时机。尤其我们感到对一些个别幼儿的教育工作,通过接待日这种家园面对面地直接交流、沟通,增进了家园的了解,起到了良好的互助的作用。

4、科学育儿宣传栏、家园联系栏

为了指导家长更好的科学养育幼儿,幼儿园以宣传栏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主要内容有:“各个季节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
“保护视力、从小做起”;
“隔代教育的利弊”;
“家庭教育的小窍门”等等,受到了家长的欢迎。每班设有固定的家园联系栏,栏目新颖别致、内容丰富,每月初定期更换内容,及时向家长反映本月的幼儿学习、活动内容和家教知识。使家长们既了解了幼儿在园的活动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学习到一些家教知识,更了解了需要家园共育的要求。

5、家园互动平台

在高科技的信息化时代,面对80、90后的家长,我园充分利用网络来与家长产生互动的效果。园内各班建立了自己班级的主页,架起家园合作的桥梁,通过家校平台,家长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幼儿园的教育现状以及自己孩子的活动情况。通过这个平台,既满足了家长和幼儿园发展的不同需求,也提高了幼儿园的知名度,还激发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总之,我园的家长学校,受到了家长的肯定,幼儿园通过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家长逐渐了解和明确幼儿教育的特点、要求,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教育工作,参与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肯定。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家长学校”办学工作中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和收获,但离成功家长学校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今后将在家长和社会各届的支持下,使我园的家长学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使家长学校达到事半功倍的社会效益。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只有敞开心扉,将那些热心的家长请进来,通过脚踏实地地面对面的交流,才能够和家长真正成为事业中的朋友、合作中的伙伴。

论文家庭教育 第9篇

【摘 要】

雄鹰之所以能张弛翱翔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的迎风而上。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成长非常安逸,而这种过度的安逸却无形之中剥夺了学生经历挫折、挑战挫折的经历,而一旦脱离家庭的温室,他们将无法正视挫折、挑战挫折、战胜挫折,甚至被挫折打败。

【关键词】

挫折;
基础;
幼儿;
情景;
榜样

“养尊处优”,这个成语可以完美地展现当代幼儿的特点。目前,大多家庭都只生一个子女,因而对孩子宠爱有加,他们从小都习惯了养尊处优,因而受不了一丁点挫折。因此,一旦孩子遇到挫折,他们便不知所措。当然,当孩子受到挫折时,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走进了一些误区,具体表现为:以批评为主,让孩子服输;
运用一些不利于孩子发展的体罚形式;
毫无目的的让孩子吃苦等。其实,这些方法对于年龄尚小的幼儿并不奏效。挫折教育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启发;
挫折教育要从意识出发,注重后天培养;
挫折教育要注重方法,并结合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展开等。

一、引导正确认识挫折,奠定教育基础

人生道路上,难免会磕磕碰碰,遇到不同的挫折。也就是说,挫折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不能避免挫折。而幼儿阶段是教师引导幼儿们正确认识挫折的黄金时期,为此,作为教师,要利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从而奠定挫折教育的基础。但传统挫折教育中,教师却走进教育误区,即避开挫折教育,怕幼儿幼小的心灵难以接受。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教师要走出误区,直面挫折才是正确的做法。

例如:有一次,教师开展“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活动,孩子们玩得不亦说乎。在游戏活动中,有幼儿扮演“老鹰”;
有幼儿扮演“小鸡”;
有幼儿扮演“母鸡”,幼儿们在游戏中玩得非常开心。但是,由于这个游戏需要一定程度的跑动起来,一个挨着一个抓紧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因此,在“老鹰”尝试抓“小鸡”时,有一位小朋友摔倒了。教师观察了一下,这名幼儿只是轻微摔倒一下,并无大碍,但是这名幼儿却赖在地上不起来,并非常生气,同时好像等着教师过来扶起来,并安慰,要不然就是不起来,也不管游戏是否要继续进行。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扶起幼儿,而是走到这名幼儿身边,微笑着说着:“这是游戏中的一点点小挫折,轻微跌倒,要主动爬起来,和小朋友继续进行游戏哦,这样你会玩得更加开心。”通过教师的引导,这名幼儿开始尝试站起来,很快继续投入游戏中。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微笑打动幼儿,让幼儿直面挫折,认识挫折。此外,如果扮演“老鹰”角色的幼儿总是抓不到“小鸡”,也会感受到挫折,教师要趁势引导幼儿直面挫折。

二、科学设计现实情景,展开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并不是一定要等到幼儿遇到挫折时,才展开教育。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科学设计现实生活中幼儿们可能遇到的挫折情景,在情景中展开挫折教育。这样一来,当幼儿遇到挫折时,则会自主处理遇到的挫折,而不是等待、发怒、害怕等。

例如:在幼儿园中,穿鞋子,系鞋带是每天生活的必须。但是,对于小班的幼儿们,系鞋带对于他们并不是那么简单。一般出门前,都是由父母帮忙穿戴好,因而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弱。针对此,教师设计设计现实情景,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此次活动为“我会系鞋带,我很棒”。以往幼儿们不会系鞋带时,都是跑到教师面前请求帮忙,这样不利于孩子们发展。为此,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拿起自己的鞋子,看一看谁会系鞋带。这样一来,幼儿们主动开动脑筋,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为了达到效果,教师可以拿起自己的鞋子做示范,让幼儿模仿,以更快地掌握方法。在情景活动中,有个别幼儿总是不会系鞋带,于是想到放弃学的念头。教师观察到后,进行挫折教育:小朋友,你看,系鞋带多简单啊,老师再示范一遍,你跟着系鞋带好不好?这名幼儿产生了兴趣,于是跟着教师慢慢系鞋带,终于成功了。师:你好棒,你看,你战胜挫折了(竖起大拇指)。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指责幼儿笨、学不会等,而是再亲自指导,教会幼儿,让幼儿自主战胜挫折,从而走出挫折教育误区。

三、注重发挥榜样作用,增强抗挫能力

榜样对于幼儿具有感染性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人物,模仿他们的行为以及处理挫折的方法,从而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在带领幼儿学习榜样人物时,教师要注重启发与引导。

例如:教师可以引进轮椅上的霍金、海伦.凯勒等著名的人残志坚的人物,带领幼儿们学习,让他们知道这些人物虽然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是都战胜了挫折,并取得卓越的成就。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在学习这些榜样人物时,教师要利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运用到幼儿园生活中,如在进行走平衡木时,有一些胆小的幼儿不敢走,教师则以身边的幼儿为榜样,激励幼儿。师:你看,这位小朋友多勇敢,一下子走过去。再想想我们学习的霍金,他双腿不便,但是仍然能够战胜很多困难。老师相信,你也可以的,大胆试一试。在榜样的影响下,一些幼儿开始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大胆走上平衡木,顺利通过。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教师给幼儿贴上“胆小鬼”这个标签,那么幼儿永远无法战胜挫折。相反,发挥榜样作用,并利用语言激励,则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并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

总之,教师要在幼儿阶段开始注重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教师要让幼儿们直面挫折,想办法战胜挫折,但要在幼儿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以避免挫折教育这段幼儿的羽翼。

论文家庭教育 第10篇

“情商”即“情绪商数”、“EQ”.是指人的自控能力和心理稳定的程度,它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他人情感的能力。健全的情商关系到孩子良好性格、优良品质的形成,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当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孩子缺乏自控力,不知分享,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苦,遇到一点挫折,就难以承受,难以与人沟通交往,孤僻,不合群等等。这些情绪若不加有效引导,将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甚至终身的发展。高情商并非与生俱来,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情绪不稳定、情感淡漠、不合群、不愿与人相处,缺乏自信心、责任心、同情心,自控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大都是因缺乏对儿童进行系统的情商培养和训练。研究表明,凡是在成长关键期受过系统情商培养的儿童,在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及未来的工作表现等方面,均优于未受过专门训练的儿童。

一、幼儿园的有效策略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精辟地指出: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习,什么自制、什么克制、什么独立等等美德的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的快来的切实。由此可见,在游戏中采用恰当的指导策略,进行适当的科学引导,可以促进幼儿情商的发展,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对幼儿未来的学习行为及成长大有益处。幼儿阶段是情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关系到他们以后的智力、意识和整个人格的发展.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游戏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能够在幼儿情商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幼儿园里的诸多游戏及其各种活动,为幼儿高情商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家喻户晓的传统表演游戏“龟兔赛跑”,对幼儿的坚持性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作用。“金色的房子”故事,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故事内容,从而使幼儿懂得性格孤僻傲慢是没有朋友的。大家合作才能做成事情,可养成幼儿团结互助,协作友爱的美好品质。再如角色游戏“小花籽找快乐”,孩子们通过小花籽在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给别人带来了快乐,自己也快乐的心情,即与人分享和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快乐的。体育游戏“彩虹伞”,使孩子学会交往、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调控。音乐活动,其本身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美好品格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如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他们初次离开家人,在幼儿园会大哭大闹,此时老师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或弹一段琴声,不但可以提高注意力,情绪也能很快稳定。在学习歌曲“拔萝卜”的过程中,幼儿参与整个歌曲的学唱、表演,增强他们团结协作的处世态度,知道了大家合作才能做成事情,可养成幼儿团结互助,协作友爱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互相关心,友好与同伴相处,更重要的是在音乐活动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爱心,促进情商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主题活动,一日生活活动,环境布置等等,在形成孩子们的高情商的黄金年龄段里,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家庭中的科学教育、适时引导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幼儿情商的培养过程中.父母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只要掌握幼儿情商培养的策略,就会顺利地把孩子培养成情商高手。只要家长教育得法,孩子的情商一定会得到提升,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长大后就易敏感、退缩。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新环境,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团结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所以,孩子懂事时就要让他适应新环境,对胆小的孩子鼓励他多接触人,或主动站起来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平时多和周围邻居友好交往,多让自家孩子与邻居家孩子一起游戏玩耍,在这些过程中,孩子们就会有机会相互交往交流,学会了协商学会了交换,还学会了等待和分享。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2.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老被喂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东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遥控器,拉开关时,家长不要制止他,应引导他:“你看,妈妈怎么开电视的”不要老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让孩子玩的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3.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开始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孩子喜欢拆玩具搞“破坏”,那是孩子在探索,在尝试,是可贵的品质,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就会抹杀孩子的智慧,将来你想让他对事情有兴趣时,他却对什么也没有兴趣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事,耐心地给以讲解,或一起玩。

4.家长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情商的父母懂得将自己的优点传授给孩子,也懂得改正自己的不足,并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别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心理的成长,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的任性,做出良好的高情商表率,这一点在孩子的情商培养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如家庭气氛和谐阳光,孩子也会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有活力的人。家长总能善待别人,乐于助人,那么他的孩子一定是一个与他一样的人。

5.培养忍耐力

有这样一个实验,选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儿,给他们一块糖,说:现在吃就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跟踪调查的结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怎样培养忍耐力呢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钟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了困难,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形成有韧性有耐力的品格。

培养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毕竟是一个社会人,他必将会走向社会,那么,就需要我们家庭、幼儿园、及整个社会,肩负起历史责任,在幼儿阶段,家园一起,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情感,帮助孩子和谐地与他人交往相处,使孩子既积极上进,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又能保持平和、开朗、乐观的心态,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会需要的人。只要我们全社会都重视起来,只要我们的家长都重视起来,我们就能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使他的人生更加和谐、幸福。

论文家庭教育 第11篇

一、成因分析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这时候的学生特别需要父母为他们精心导航。然而,现实却是:农村初中学生的不少家长,要么外出打工,让孩子在家留守;
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管教自己的孩子。这就导致这些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孤独、乖僻、心理失衡、放任自流、辍学厌学、欺瞒师长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的指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外出逃学极端行为等。长此以往,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国家人才的竞争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不可低估的不利因素。

因此,除了要特别有针对性地疏导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我们还很有必要根据家庭教育薄弱,严重影响教育效果这一特殊现象,针对他们的家长,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努力寻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的有效途径,切实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合力作用,从根本上帮助这些特殊家庭当中的特殊学生。

二、相关策略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教师应该是同样重要的教育者,是为了共同教育好孩子而结成的教育联盟。只是教师受过专门教育,比家长多一些工作经验。教师应该从平等合作的角度出发,平等地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一)指导家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家长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文化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健康程度等。

1、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对事业、家庭有高度的责任感;
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等等。

2、努力提高文化科技知识水平

在当今时代,文化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即使高学历的人如不继续学习,也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家长努力学习,不仅可以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可为孩子做出爱学习的好榜样。

3、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兴趣等个性特征,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等。家长的情绪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作用。我们常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就是这个道理。家长特别应具备坚韧的毅力,遇到困难敢于碰硬,善于动脑去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给孩子树立榜样——因为现在学生最欠缺的不是智力,而是毅力。

(二)让家长明白孩子的成长比成才重要

前面分析现状时,我们看到,不少家长自己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因此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够考上高中以至大学。可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是那么容易实现。

家长不能只是一味凭自己的主观臆想,希望孩子能够弥补过去自己没有读多少书的遗憾,应根据孩子的本身条件、目前的文化水平,为他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应适中,特别是应该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过高、过低的目标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指导家长密切配合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在这三部分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无论在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都具有优势,是其他两种教育替代不了的。

我们也特意提醒家长以及其他监护人关注这个问题。从最终反馈来看,那些能够密切配合学校工作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发展都不错;
那些没有配合学校工作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问题就比较多,如上网、进游戏机室、打台球、打架斗殴等。特别是前面提到的离异家庭以及留守学生,因为缺少得力的监管,相比较而言,更容易出问题。

(四)指导家长合理进行批评惩罚

1、批评时不能歧视和侮辱孩子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要带侮辱性地谩骂,如你这个猪头你这个傻瓜等。要知道,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改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为了自己出气。过分的辱骂容易使孩子产生对抗情绪,影响教育的效果。

2、批评时要注意态度真诚

真诚的态度比一味的指责有效得多,有利于孩子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如这次考试失败你找过自己的原因吗?因为孩子会觉得,家长是因为关心他而批评他,而不会认为家长是拿骂他来出气。

3、批评时要简明,抓住要害

如批评孩子爱看电视而做作业随便敷衍了事时,不要牵扯到不尊重父母等上面去,不要一直唠叨。否则既不利于此次错误行为的纠正,又容易使孩子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4、批评要考虑场合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注重自己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孩子。这样,很容易使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五)指导家长真正读懂自己的孩子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家庭的联系削弱,所以家长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问题。父母更要了解孩子,要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
了解他们平时爱和谁玩耍,玩些什么;
周末喜欢什么样的游戏活动,等等。发现孩子的秘密,是父母教育孩子基础。难以想象,一个连自己的孩子都不了解的家长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另外,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家长,特别是那些常年在外的留守学生的家长,教师不能够像教育学生那么方便,几乎可以随时把他们叫(召集)到身边来指导。这就注定了这种家庭教育指导不可能是系统的,只能是零碎、散乱的,更多的只能是亡羊补牢式的后补状态。

论文家庭教育 第12篇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

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儿童个体社会化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有:

1、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2、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1)民主的或宽容的;(2)权威的或独断的;(3)放纵的或溺爱的。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3、家庭关系状况——主要指感情气氛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自己,疏远对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4、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与理智结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除了重视学习外,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推荐访问:家庭教育 论文 论文家庭教育12篇 论文家庭教育(推荐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