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礼仪必备10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7-03 17:15:03 来源:网友投稿

各国礼仪第1篇日本人的礼仪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过午不食的教规。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二者不可混淆。但对客人、长者、上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国礼仪必备10篇,供大家参考。

各国礼仪必备10篇

各国礼仪 第1篇

日本人的礼仪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过午不食"的教规。

日本人讲话分敬体、简体两种语言,使用时要么都用敬体,要么都用简体,二者不可混淆。但对客人、长者、上司讲话都用敬语,否则便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

日本在见面时一般都互致问候,脱帽鞠躬,稍微低头,眼睛向下,表示诚恳、可亲。初次见面,互相鞠躬,互换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礼时双手平摊膝前,同时表示问候。没有名片就自我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如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若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长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视礼节,每日鞠躬无数次,特别是妇女,温柔体贴,极守妇道,对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时见面最普通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请多关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随便称呼的。就狭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讲师、教员、师傅)和医生;就广义而言,则是对年长者、国家与地方领导人及有特殊技术才能的尊称。即使被称为"先生",也应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则会给人傲慢的感觉。对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称"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职称或"样"(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于我们通常称呼"小张"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饭使用筷子有许多讲究,对于客房服务来说,要切忌为客人备餐时将筷子垂直插入米饭中,因为垂直插着筷子的米饭在日本是用来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还忌讳荷花图案;并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忌讳"9"字。

朝鲜人的礼仪

朝鲜人见面也行鞠躬礼,互相深深地鞠躬,表示尊敬和谢意。

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礼仪

在泰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此外,尚有少数人信奉伊斯兰教。

泰国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通常在名字前加上一个称呼。对成年男人,常加"乃",(意为"先生"),"乃"字是尊称,也表示男性。而对成年妇女,名字前常加"娘"字(意即:"夫人"、"女士")。泰国人一般只简称名字,口头称呼时,不论男女,一般在名字前加"坤"字,表示亲切。

泰国人见面时通常双手合十于胸前,稍稍低头,互致问候。合十分三种:小辈见长辈双手举得较高,一般到前额;平辈相见举到鼻子高度;长辈对小辈还礼到胸前为止。双手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当别人向你合十致意,你要合十回敬,否则失礼。当然现在的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有时也握手问好,但男女之间见面是不握手的。

泰国人认为头是人最神圣的部位,随意摸别人的头被视为莫大的无礼。小孩子的头只让国王、高僧和父母摸。别人坐时,切忌将物越过其头顶。递送东西给别人须用右手;正式场合双手奉上。用左手则会被认为是鄙视他人。不得已而使用左手时,要说一句"请原谅,左手"。小辈给长辈递东西用双手,长辈接东西时可用一只手。他们认为,右手是清洁的,左手是肮脏的。至于抛东西给别人则更不允许。坐时翘腿被认为不礼貌,把鞋底对着别人,意即将别人踩在脚下,被认为是一种侮辱性举止。妇女坐时要双腿并拢,否则被认为缺乏教养。走过别人面前,必须躬着身子,以示歉意,妇女尤须这样。就餐按辈份入座,长者在上首。喝酒吃菜都由长者先动手。

印度是一个人口、民族众多的国家,居民分别信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伊斯兰教、__、锡克教、佛教等。大部分印度人信奉婆罗门教,等级观念极深。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此外还有乌尔都语、泰卢固语、孟加拉语等十多种主要语言。

牛在印度是神圣的,称为"圣牛",牛奶更是圣洁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女人结婚后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称呼姓,不称呼名;女人通常则只称呼名。印度人见面的礼节是双手合十。对妇女不可主动握手。印度人交谈中如同意对方的意见时,将头向左摇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印度人以玫瑰花环献给贵宾,宾主相互问好后将花环套在客人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的身份而异,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长度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则仅及胸前。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信奉各种宗教,因此习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说来,等级越高,荤食越少,等级较低者才吃荤(羊肉)。印度教徒一般都用右手吃饭,拿食物或敬茶,递取别人东西时也忌用左手。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们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

新加坡华人多信奉佛教;马来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奉印度教;此外还有督教和天主教。在新加坡,社会开放,人们又严守本民族的礼仪,十分注重礼貌。礼节以握手为主。

新加坡人到中国来,一般都喜欢吃粤菜,而工程师、医生等知识分子的早点则喜欢吃西餐。他们爱吃炒鱼片、油炸鱼、炒虾仁,不信佛教的还爱吃咖喱牛肉。主食方面,爱吃米饭和包子,不吃馒头。水果方面,爱吃桃子、荔枝、生梨等。下午希望有点心。

各国礼仪 第2篇

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风俗习惯往往差异很大,因此在礼节上各不相同。在新西兰,人们尽管互不相识,但一见面,双方都要与相鞠躬。如果是客人来访,除了见面时互相鞠躬外,主人与客人还要互相碰鼻子一至两次,表示亲热和对客人的欢迎。

阿拉伯人彼此见了面,将右手举在额前,左手贴在胸,表示情意。

尼日利亚人的见面礼是各自用大拇指在手上轻轻弹几下,以示问好。

非洲的坦噶尼喀人,在见面时,各自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后鼓掌握手。拍拍肚子表示不愁吃穿,身体健康;鼓掌握手,表示庆贺、祝福。

在摩洛哥,家里有客人来访,主人要敬茶三杯,客人则必须饮完,然后才促膝谈话畅叙家常。

马来西人见面时,则互相把手指并在一起,把手面、手背,轻轻地拍一下,然后把手贴在嘴唇或额角。

刚果人见面里,先伸出两手握几下,然后躬下身子吹几口气。

太平洋某些岛屿上的居民,彼此见了面,互相用中指勾住,然后用力向自己身边拉,表示亲热、友好。

在也门,如果客人来访,主人便往客人身上洒香水。面缅甸人,则向来访的客人身上泼水,当客人告别时,又用水泼他,而客人也可以向主人泼水,相互泼水,表示彼此情深谊长。

各国礼仪 第3篇

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下面就详细介绍中国的茶祭风俗。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

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茶叶还作为随葬品。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

历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以上就是对中国的茶祭风俗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中国的茶祭风俗有所帮助。

各国礼仪 第4篇

握手礼仪

握手是一种很常用的礼节,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

握手是现在社会大多数国家相见时最常用的礼节,广泛运用于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间。行握手礼时,一般要求主人主动,男士必须光手,女士则可以戴手套。另外,握手不能交叉,也不能一只脚在内一只脚在外。

握手礼是会议、社交、慰问等情况下使用。纯礼节意义上的握手姿势是: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持续1-3秒钟,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

拱手礼仪

又叫作揖礼,在我国至少已有20XX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礼节之一,常在人们相见时采用。即两手握拳,右手抱左手。

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目前,它主要用于佳节团拜活动、元旦春节等节日的相互祝贺。也有时用在开订货会、产品鉴定会等业务会议时,厂长经理拱手致意。

鞠躬礼仪

鞠躬意思是弯身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礼节。三鞠躬称为最敬礼。在我国,鞠躬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亦常用于服务人员向宾客致意,演员向观众掌声致谢。

拥抱礼仪

在欧美、中东及南美洲常见的礼节,一般用于熟人和朋友之间,有时伴随着接吻礼,是比较亲密的一种见面礼仪。提醒您,这种礼仪一般用于同性或者亲密的异性之间。

流行于欧美,通常与接吻礼同时进行。拥抱礼行礼方法: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右手挟对方左后肩,左手挟对方右后腰。握各自方位,双方头部及上身均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再向右拥抱,最后再次向左拥抱,礼毕。

吻手礼仪

吻手礼:吻手礼源于古代维京人用手向其日耳曼君主递礼物的风俗,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是一种仅对贵族已婚妇女实施的礼节。吻手礼一般在室内举行,并且仅限于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男子同上层社会贵族妇女相见时,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则可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如果女方不伸手表示,则不吻。如女方地位较高,男士要屈一膝作半跪式,再提手吻之。此礼在英法两国最流行。

接吻礼仪

见于西方、东欧、阿拉伯国家,是亲人以及亲密的朋友间表示亲昵、慰问、爱抚的一种礼,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接一个吻。

接吻方式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亲友是贴面颊;亲人、熟人之间是拥抱,亲脸,贴面颊,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女之间是贴面颊,长辈对晚辈一般是亲额头,只有情人或夫妻之间才吻嘴。

合掌礼仪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流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其行礼方法是:两个手掌在胸前对合,掌尖和鼻尖基本相对,手掌向外倾斜,头略低,面带微笑。

跪拜礼仪

跪拜之礼,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社会,周时就有稽首、顿首、空首三大跪拜礼仪规定,行礼者必须双手叠加膝前,叩首到地且停留多时。这种礼仪一直到辛亥革命时才伴随着封建制度一同灭亡。

吻脚礼仪

吻脚礼是由东方传入,表示一种拜服的态度,往往是被征服者或者臣民对统治者所行的大礼。《旧约》和《新约》中都有关于吻脚的记载,表现一种宗教臣服。在非洲某些地区,现在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礼节。

举手注目礼:举手注目礼是专属于军人的礼节,军人行军礼时举右手,手指并拢,指尖触帽檐,两眼注视对方,直到对方答礼才可放下手。遇到长者或者长官时,军人必须行军礼。

点头礼仪

点头礼一般用于平辈和同级别的人之间,属于比较快比较生疏的礼节。一般两人在路上行走相遇可以在行进中继续施行点头礼,长官对部下、长者对晚辈答礼也可以用点头礼。

碰鼻礼仪

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中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见面礼仪,即碰鼻礼。毛利主人在初次见面时必须与客人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碰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说明客人越受他们尊敬。

贴面礼

在阿拉伯国家,两个老朋友相见不仅仅会握手和拥抱,还会行贴面礼。行礼时,用右手扶着对方的左肩,左手搂住对方的腰,左--右--左贴面三次。如果两人关系亲密,还会在贴面的同时发出亲吻的声音。

各国礼仪 第5篇

打躬作揖:作揖无疑可以算作是最古老的一种见面礼仪,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之前,至清朝的“拱手”礼,延续了几千年,至清朝覆灭,西方新思想传入,作揖、打躬之礼也逐渐销声匿迹了。

跪拜礼:跪拜之礼,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社会,周时就有稽首、顿首、空首三大跪拜礼仪规定,行礼者必须双手叠加膝前,叩首到地且停留多时。这种礼仪一直到辛亥革命时才伴随着封建制度一同灭亡。

握手:握手是现在社会大多数国家相见时最常用的礼节,广泛运用于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间。行握手礼时,一般要求主人主动,男士必须光手,女士则可以戴手套。另外,握手不能交叉,也不能一只脚在内一只脚在外。

鞠躬日本是一个极其注重礼节的国家,见面时一般都要互相问候,脱帽鞠躬,眼睛向下,表示诚恳的态度。日本妇女温柔体贴,每天鞠躬无数次,对男子亦十分尊重。除了日本之外,朝鲜人见面也行鞠躬礼。

双手合十:这种礼仪多见于信奉佛教的国家,比如说泰国。泰国人见面时往往低头问候,并将双手合十于胸前。小辈见长辈双手举到前额高度,平辈到鼻子高度,而长辈还礼则只需到胸前即可。另外,泰国认为头部是神圣的,不能随意摸别人的头。

拥抱:在欧美、中东及南美洲常见的礼节,一般用于熟人和朋友之间,有时伴随着接吻礼,是比较亲密的一种见面礼仪。这种礼仪一般用于同性或者亲密的异性之间。

吻手礼:吻手礼源于古代维京人用手向其日耳曼君主递礼物的风俗,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是一种仅对贵族已婚妇女实施的礼节。吻手礼一般在室内举行,并且仅限于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吻脚礼:吻脚礼是由东方传入,表示一种拜服的态度,往往是被征服者或者臣民对统治者所行的大礼。《旧约》和《新约》中都有关于吻脚的记载,表现一种宗教臣服。在非洲某些地区,现在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礼节。

接吻礼:接吻礼是西欧流行在亲人、朋友、夫妻之间的亲昵礼节,一般只能在受礼者脸颊上轻吻一下,不能发出声音。感情激烈时,比如说遇到喜事或丧事,也可以使用接吻礼,表示兴奋或者安慰、同情。

碰鼻礼: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中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见面礼仪,即碰鼻礼。毛利主人在初次见面时必须与客人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碰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说明客人越受他们尊敬。

贴面礼:在阿拉伯国家,两个老朋友相见不仅仅会握手和拥抱,还会行贴面礼。行礼时,用右手扶着对方的左肩,左手搂住对方的腰,左——右——左贴面三次。如果两人关系亲密,还会在贴面的同时发出亲吻的声音。

各国礼仪 第6篇

入茶室时客人应当遵守的礼仪

1.入茶室时应脱掉外衣,挂在室外的衣挂上。如果没有衣挂,则在进入所指示的场所之后,折叠好放在自己身体后面(应将两边的垫肩相对折起,不能露出衣服衬里)

2.入茶室时不要戴戒指、手表、项链等金属饰物,这样才符合朴素的茶会气氛。不应拾护身用具。

3.茶室是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之所在,对茶人而言是圣地。

4.不可穿着过于华丽的服饰,或是过于夸张地露出衬里的衣服,这些都不适应茶室气氛。

5.入茶室前整理好自己的鞋物,以便于离开时方便穿着。

6.换上白色袜筒再进入茶室。

7.事先清洗口腔与洗手。

8.进入后主动向先到的来宾行礼(无论熟悉者或是陌生者)。

9.不可询问其他来宾之身份。

10.事先清洁指甲,注意保持言行举止端正。

11.在茶室里谈论的话题,茶会结束离开茶室后不应再次谈论。

12.离开茶室时彼此行礼致谢,整理好自己的座位,确认没有遗留果皮纸屑。

13.不可践踏坐垫,使用完毕后应放在原来位置上。

14.茶会结束后,客人与主人彼此致谢后静静离去。

各国礼仪 第7篇

意大利、西班牙和大部分欧洲国家

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欧洲大部分国家,两个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亲吻彼此的脸颊:先是右侧,然后左侧。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对方,也可以通过握手以示友好。这种打招呼方式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是一种惯例。

英国

英国民间见面亲吻的习俗很奇特,灵感可能源于他们周围的欧洲国家。你也可以坚持只和他握手。

德国

亲吻面颊在德国很常见,不过通常只是在脸颊左侧亲吻一下。一些德国斯多葛派人士和部分德国人最近呼吁废除这一见面习俗,他们认为亲吻面颊是异族文化入侵德国文化的一种表现。

法国

法国的亲吻礼仪比较复杂:先亲吻对方的右侧脸颊,亲吻的次数会因为不同的地区而有所差异,有些地区只吻一下,而在法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见面需要亲吻五下。注意灵活地随机应变就好了。

荷兰

荷兰的亲吻面颊礼仪是要按照脸颊右侧-左侧-右侧的顺序亲吻三下。关系一般的人之间以及两个男人之间是不会亲吻面颊的。

希腊

在希腊,熟人间以握手示友好,而亲近的人则是通过拥抱和亲吻。他们除了亲吻彼此脸颊两下以外,还伴着“拍手”一次,这样的方式使得他们的亲吻看起来更像是精心设计的一记“耳光”。

阿根廷

南美人通常很敏感,新朋友之间亦是如此。一般见面就很随性地拥抱一下(但并不完全拥抱),然后在对方右侧脸颊亲吻一下。

巴西

巴西女性之间亲吻面颊比男性要频繁得多,如在里约热内卢两个人打招呼要吻彼此脸颊两下,但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巴西不同的地区亲吻脸颊的次数从一次到三次不等。单身女性一般要亲吻三次,不过在某些地区,亲吻两次更常见。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第一次见面通常会握手,然后问候“你好!”但亲近的朋友间也许会亲吻侧面脸颊以示友好。

印度

印度人都知道要和西方人握手,但如果遇见的是当地人并想以传统的方式问候,可以双手合十做祈祷的姿势,头向前倾(但不要鞠躬),然后说 “Namaste”(印度合十礼)。

泰国

在泰国,人们打招呼通常先双手合十做祈祷的姿势,然后弓着额头触碰指尖。这在泰国被称为“wai”——手的位置越高,表示对对方越尊重。

美国

美国人见面会握手或者碰拳头,这样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很赞同这样的问候方式。

各国礼仪 第8篇

泰国茶俗:

历史悠久的泰国,在风俗习惯和礼仪上也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性。

泰国北部地区、缅甸和云南地区相似,这里的人们有喜欢吃“腌茶”的风俗,其法与出自中国云南少数民族的制作腌茶一样,通常在雨季腌制。

腌茶,其实是一道菜。将生茶腌制成酸味制品,时拌入食盐、生姜、花生之类,吃时将它和香料拌和后,放进嘴里细嚼。因为这里气候炎热,空气潮湿,吃腌菜又香又凉,所以,腌茶成了当地世代相传的一道家常菜。

印度茶俗:

印度人饮茶方式很特别,他们把茶倒在盘子里用舌头舔饮。另外,在印度如果用左手递送茶具,就会被看作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印度人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厕所的。他们喝奶茶,也爱喝一种加入姜或小豆蒄的“萨马拉茶”。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的居民酷爱喝浓茶,茶叶又苦又涩,他们却觉得津津有味。该国红茶畅销世界各地,在首都科伦坡有经销茶叶的大商行,设有试茶部,由专家凭舌试味,再核定等级和价格。

西亚地区的土耳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喜欢红茶,城乡茶馆普遍,出门饮茶也方便。

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离浓味红茶,用沸水冲泡,再在茶汤中添加糖、奶或柠檬共饮。

各国礼仪 第9篇

以茶敬客。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即使不是富裕人家,也得有“粗茶淡饭”。家里来了客人,不请吃饭可以,但不敬茶就显得不礼貌了。客来敬茶是热情好客的表现,也是传统的礼节和传统的美德。下面就关于汉族的饮茶风俗做一介绍。

在汉族饮茶风俗中,除了广东福建等地的工夫茶以外,讲究一些的一般是用盖碗来泡茶。许多地方都有用盖碗泡茶的习惯,但以四川最有代表性。不但茶馆里用盖碗,普通家庭里也喜欢用盖碗。盖碗是三件套,盖,碗,托。用盖碗泡茶确实既方便有实用,既可揭盖闻香,又能观赏茶汤。能趁热喝,还不烫手。早在唐代就有了带托的茶盏了,据说是唐代府尹崔宁的女儿发明创造的,她嫌端茶盏时烫手,就想了个办法,把蜡烛烤软,上面放个小碟子,就成了盏托,不烫手了,传到工匠那里,就制成了带托的茶盏了。四川的茶博士用盖碗沏茶成了一门技术,甚至是绝技。长嘴大铜壶,青花瓷盖碗,茶托茶碗一串串从茶博士的手里飞出去。令人眼花缭乱,却都能准确地落在客人的桌前。茶博士离得很远冲茶,如同蜻蜓点水,有的还能做出花样动作,高难度动作。

文士茶是早年流行于江西婺源文人学士中的传统茶俗,也是用盖碗品饮,盖碗又称“三才碗”,代表天、地、人的和谐。文士茶讲究饮茶人士之文雅、饮茶环境之清雅、饮茶器具之高雅,追求汤色清、气韵清、心境清,以达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以上就是关于汉族的饮茶风俗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饮茶大不同之维吾尔族人的茶风俗

饮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通过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中国将茶文化远播世界。中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风俗习惯,自然每个民族的茶风俗也是存在差异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维吾尔族人的茶风俗吧。

茶是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料,可以说是"不可一日无茶"。您若有机会到维吾尔族人家家里作客,一般由女主人先用托盘向客人敬第一碗茶,从第二碗起则有男主人敬茶。倒茶时要缓缓倒入茶碗内,茶不能满碗。客人如不想再喝,可用手将碗口捂一下,即是向主人示意:已喝好。茶喝好后,还要由长者作"都瓦"(默祷)。作都瓦时,客人不能东张西望,嘻笑起立,要将两手伸开合并,手心朝脸默祷几秒钟后轻轻从上到下摸一下脸,都瓦即告完毕。待主人收拾完茶具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视为失礼。

维吾尔族人分居于新疆天山南北,因此饮茶习俗也有差别。北疆人常喝奶茶,一般每日需"二茶一饭"。喝奶茶时,常以一种用小麦面制成的圆形面饼"馕"(为民族传统面食)佐食。北疆伊犁地区的还有“吃茶”习惯,北疆大多使用铝锅煮茶。南疆人则常喝清茶或香茶,南疆喜用铜质长颈茶壶或陶瓷、搪瓷的长颈茶壶。而喝茶时均用茶碗,一般用小碗喝清茶或香茶,而用大碗喝奶茶或奶皮茶。

这就是关于维吾尔族人的茶风俗的些许认识了,如果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去新疆看看,亲身感受下那边的茶风俗吧。

小助手带您领略各地不同的茶风俗:

拉祜族的特色烤茶茶俗

闽台婚俗之三茶天礼

昆明的迎客九道茶

艺术新娘茶绝对抢眼

新娘茶,作为古俗,代代相袭,流传不息。话说新娘在拜堂后的第二天,第一件事就是亲手泡制香茶敬献公婆及男家亲眷。当然,坐在川流不息的城市里吃饭的人,十有八九没有经历过这种乡下规矩。

晚上七点多时,厅堂里红烛闪烁,新娘在小姑引导下,莲步轻移,登堂向四周客人施礼。献上新人果子,里面有红枣、花生、桂圆和瓜子,预兆新娘早生贵子。然后是煮水泡茶。新娘泡制的是冰糖桂花茶,是取甜蜜之意,赐于亲人以吉祥如意的祝福。

茶艺最重要的就是程序和规矩。新娘敬茶也有序、重礼。按照考证出来的程序,敬的第一杯茶,当然是上方的公婆,然后按下左、下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顺序相继敬茶。如果客人分列而席,那自然也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了。但餐厅里高朋满座,分不清孰亲孰疏,只好拣着顺手的客人上茶。原来以为自己置身事外的顾客,对突如其来的“厚爱”顿生受宠若惊之感。一桌印巴客人喝了“新娘”敬上来的茶后忍不住嘀咕:中国人吃饭还捎带搞行为艺术?

川流不息的茶艺表演,也许只是餐馆丰富就餐气氛的方法。但饭桌上喝茶的传统确实应该有所光大,代代相传,并发扬于世界各地。

各国礼仪 第10篇

In Thailand 在泰国

泰国人见面打招呼,通常都是先双手合十,再弓着额头触碰指尖(bow your forehead to touch your fingertips)。这在泰国被称为“wai”--手的位置越高,表示对对方越尊重。

In Argentina 在阿根廷

南美人通常很敏感,新朋友之间亦是如此。一般见面,会很随意地拥抱一下(a casual hug)后在对方右侧脸颊亲吻一下。

In Greece 在希腊

在希腊,熟人间一般是以握手为主,而亲近的人之间则是拥抱和亲吻。他们除了亲吻彼此脸颊两下以外,还伴着“拍手”(a “clap”)一次。

In Netherlands 在荷兰

在荷兰,吻面礼(cheek kissing)是有一定顺序的,要按照脸颊“右侧-左侧-右侧”的来亲吻三下。但,关系一般的人之间以及两个男人之间是不会亲吻脸颊的。

In India 在印度

印度当地人之间问候,一般是双手合十做祈祷的姿势,头向前倾(但不要鞠躬),然后说“Namaste”(印度合十礼)。

In Spain 在西班牙

在西班牙,两个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亲吻彼此的脸颊(quick cheek kissing):先是右侧,然后左侧。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对方,也可以通过握手(handshake)以示友好。这种打招呼方式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是一种惯例。

In Botswana 在博茨瓦纳

在非洲中南部国家的博茨瓦纳,人们互相轻轻地贴一下手心(light palm touching)、碰一下手指,然后互相问一下:你醒来感觉怎么样……

In Bangladesh 在孟加拉国

在孟加拉国,人们的习惯更多是做一个比较随意的行军礼动作(casual salute)。

In 在美国

美国人见面会握手或者碰拳头(a fist bump),据说这样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很赞同这样的问候方式。

In Australia 在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通常会握手(handshake),而亲近的朋友间会亲吻侧脸颊以示友好。

推荐访问:必备 礼仪 各国 各国礼仪必备10篇 各国礼仪(必备10篇) 各国礼仪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