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魏巧:总书记点赞的高学历“新农人”

时间:2023-07-13 17:50:02 来源:网友投稿

辅仁

魏巧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种粮先进个人。6年前,她在中科院任助理研究员,丈夫孙振中在北大任教师。在种粮大户父亲的邀请下,魏巧和丈夫辞去稳定体面的工作,奔向希望的田野。6年来,她和丈夫成为“新农人”创业的标杆,并在全国两会上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称赞。

      接受种粮大户父亲邀请,

      偕北大教师丈夫返乡种田

谈及当初为什么辞去北京稳定体面的工作回乡务农,魏巧说,这还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

那是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总书记到江苏镇江市世业镇先锋村农业园调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当时在习近平总书记身边介绍情况的,是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赵亚夫数十年如一日专注农业科技,退休后仍继续为农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说:“‘三农工作需要一大批像赵亚夫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把科研创新转化为实践成果!”

魏巧的父亲魏云烽一直在江苏镇江从事农机服务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工作,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镇江视察的新闻后,魏云烽激动不已,当天深夜便给魏巧打去电话说:“总书记都这么肯定赵亚夫老师,你们夫妻俩都是学农的,有没有考虑回来接我的班啊?”

魏巧说,当时父亲在电话里是笑着说出那句话的,但对她的内心触动很大。每次回家,看到父亲在这么大面积的田里劳作,她心里五味杂陈。魏巧当时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丈夫孙振中在北京大学当教师。经过多年拼搏,夫妻俩好不容易在北京站稳了脚跟,也有了女儿,工作稳定体面,想辞职返乡接父亲的班确实需要很大勇气。

魏巧把父亲邀请他们返乡创业的想法告诉了丈夫孙振中,丈夫听后沉默了。孙振中的老家在河南周口农村,一路求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并留校任教,成为全村人的骄傲。魏巧硕士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工作,夫妻俩是众多朋友和亲戚羡慕的对象。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孙振中对妻子说,他对返乡种田这件事没意见,只不过得等他们种田有了成绩再告诉他的父母,免得老人家太担心。

就这样,魏巧和丈夫统一了意见,他们认为把自己参与研究的成果亲手撒播到家乡的田地里,会有不一样的精彩。2017年4月,魏巧夫妇双双辞去工作,回到了魏巧的家乡江苏镇江,成为拥有高学历的“新农人”。

女儿女婿返乡创业,最开心的就是魏巧的父亲魏云烽,老魏年近花甲,一直在为谁来接他的班这件事发愁,一下回来两个高学历的农业人才,怎么不让他心花怒放!不过,老魏怕女儿女婿眼高手低,学历高和种好田是两码事,便从两万多亩农田中拨给魏巧夫妇1000亩农田,放手让他们折腾,以取得先期经验。

魏巧和孙振中起初挺兴奋,两人早年都种过地,孙振中读博士期间,导师还拨给他几亩地做豆禾间氮素转移研究。因此,这对高学历夫妇觉得种田并不是什么难事。

本文主人公魏巧

     

魏巧与丈夫孙振中

创业初年赚忙活,

      科技种田才能创奇迹

接手父亲拨给的千亩农田后,魏巧夫妇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满腔热血地走进希望的田野,殊料,一系列困难却接踵而至。

魏巧夫妇首先遇到的是播种难,当他们播下水稻种子后,发现小鸟都跑来觅食,播下的种子大都被吃掉了。为了赶农时,他们只能雇人再次播种,还要驱赶小鸟。而在日常田间管理中,由于雇来的工人大多是北方人,不太会种水田,导致水稻管理水平上不去。

2017年农忙季节,孙振中带着工人日夜抢收,从未这么劳累过,最后终于撑不住进了医院。

更让魏巧夫妇沮丧的是,忙活了一整年,那1000亩农田都没来得及种完。一年来种田成本居高不下,又遇到粮价下跌,全年粮食收入与支出几乎持平,等于白忙活了一年。

第一年种田受挫,父亲魏云烽鼓励夫妻俩说,做科研和种地是两码事,要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学以致用,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种田才是最好的方式。父亲的话让魏巧和丈夫开始反思,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魏巧认为,她和丈夫寻求的是科技在生产力转化过程中管理水平上的提升,以及能轻重缓急地安排工作,而他们一开始就跟人家拼苦力、莽撞地干农活,却不明白自己的长处在哪儿、怎样取长补短。

后来,魏巧和丈夫在农田作业中更注重效率,减少用工投入。第二年水稻育种插秧的时候,魏巧和丈夫把工业上的小轮车架到了秧田里,进行工业化传输,仅这一条生产线就省了30个工。

为了摸索出“可盈利、可持续、可复制”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魏巧夫妇将目光锁定在农业智能化上,开启“大田数字农业建设”,进行农场智能化、信息化板块建设。2018年,魏巧夫妇成功申报国家“大田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当年全国大田种植仅有5家,江苏仅有魏巧1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魏巧和丈夫发现农时最讲效率,只有将自然地理系统、无人驾驶、遥感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才能更加精准地评估气候影响,精准地用料用肥,从而对耕种管收做好前期统筹。

接下来,魏巧成立了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魏巧出任董事长,丈夫孙振中任总经理。他们到处考察智能型农业机械,果断购入一系列无人驾驶智能型农机产品,包括智能插秧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收割机等。拿无人机撒农药来说,以往人工打药需要数十个工人连续作业近10天,每人每天130元,打一次农药就需要花费数万元,用无人机撒药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无人驾驶拖拉机装上北斗辅助驾驶系统后,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

除了通过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外,魏巧还运用奖惩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合作社老员工王忠强,除了从合作社领取基本工资外,每年还能领到一定的绩效奖。魏巧给员工规定,小麦亩产超过700斤、水稻亩产超过1000斤,超出部分的30%收益归农田管理者所有。

      智能化种田让公婆震撼,

      “两会”上总书记当面点赞

转眼6年过去了,魏巧夫妇的两万多亩农田基本做到了数字化管理。农技人员只需坐在合作社办公楼里点击鼠标,就可以监测土壤肥力、虫害情况,并进行施肥、除虫作业,实现了耕种、管理、收割、烘干、仓储全流程智能化。每一块农田都有自己的二维码,它的作用一是安排农事作业,二是可以追溯每一个田块的收割、施肥、播种情况,等于给农田做了一份农事记录档案。

魏巧发展数字农业的同时,在机械化作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合作社目前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00台,日作业能力达5000亩,建有镇江单体规模最大的粮食烘干中心,单次烘干装机量达1500吨。

当魏巧夫妇种田取得一定成果后,孙振中才把自己辞职务农的事情告诉了河南老家的父母,并把父母请到润果农场参观。魏巧陪同公婆实地考察,她告诉种了一辈子地的公公,通过发展数字农业,实行机械化作业,现在一个人可以管理500亩农田。听了魏巧的讲解,公公觉得一个人能种这么多的地简直不可思议。

为了招募有志于农业的人才,魏巧广撒英雄贴。王绪春是位90后硕士研究生,去年接到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的面试通知,便欣然前往。同学问他真的想一辈子干农业吗?他的回答是:“人家博士都能下地种田,我也是农家子弟,为什么不能干农业呢?!”

面试时,魏巧看中了王绪春投身农业的热情和他的专业知识。王绪春被聘用后,魏巧安排他从最基层的统计调查员做起,如今他已成长为合作社副社长。

2022年,魏巧被江苏大学聘为产业教授,与江苏大学农机学院共建培训学校,将培训课堂开进田间地头。

魏巧的永兴合作社成了当地示范农业的标杆,6年来,合作社带动10980户农户实现增收1229.74万元,累计带动脱贫人数3000多人。身为女性,魏巧十分关注女性创业,不仅成立了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还与省内外巾帼创业者积极互动,以技术培训、就业帮扶、物质帮扶等方式,带动6500名妇女就业。

与丈夫辞职务农一晃已6年,魏巧最累的时候也羡慕过那些仍朝九晚五上班的同事,但她还是和丈夫坚定不移地走了下来,除了自己做的事情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外,女儿的认可也是她和丈夫坚持下来的底气。

魏巧的女儿刚10岁就已经学会了很多农业技能,她卷秧子比一些工人还要熟练,操作无人机撒农药更是行家里手。女儿写完作业后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到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玩耍。暑假农场最忙的时候,女儿也会到农场里帮忙,看到个别工人比较懒散,她会直言不讳地批评妈妈管理工作不到位,魏巧让她提出管理意见,她就认真地在纸上列出自己的意见来。

当然,最让魏巧振奋的还是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当面肯定。作为全国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听取了魏巧讲述的返乡创业故事,高兴地勉励她:“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

目前,魏巧和丈夫正计划着走出江苏,在全国范围内培育更多“新农人”,促进农业产业化,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的殷切期望。在农业产业化这条路上,魏巧和丈夫会坚定地走下去。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

猜你喜欢新农人种田夫妇工地上的一对夫妇时代邮刊·下半月(2022年5期)2022-05-20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2期)2021-01-18“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6-26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新农人电子商务创业模式探究中国市场(2016年43期)2017-02-16大数据时代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科技资讯(2016年25期)2016-12-2780后农民工返乡种田致富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新农人”吴迪,互联网+农业+现代管理,玩转现代“酷农业”祝你幸福·知心(2016年3期)2016-03-29不是无人种田 而是无田可种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2期)2016-02-28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大众考古(2014年9期)2014-06-21

推荐访问:农人 总书记 高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