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科学小品文探奇妙大世界

时间:2023-07-14 17:15:02 来源:网友投稿

阙春华

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是科普说明文与散文的交叉综合文体。科学小品文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借助文学的写作手法,将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在品味文本的同时,收获学习科学知识的快乐。在教学科学小品文时,教师要将科学性与文学性有机统一起来,以“科学为骨,文学为魂”,让学生在品读文本中感受科学的严谨与广博,在科学探索中理解文学的优美与丰富。笔者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为例,探索科学小品文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科学小品文没有曲折的情节、鲜活的形象和浓郁的情感,学生学习时难免会觉得枯燥平淡,提不起兴趣。而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教学科学小品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化手段,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科学世界的神奇与趣味,让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小品文的热情。

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谜》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宇宙和外星人的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浩瀚的宇宙中真的有外星人吗?有学生认为一定有的,宇宙那么大,人们探索的地方那么少,在广袤的未知空间里一定有生命存在,只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也有学生认为,宇宙里也可能没有其他生命存在,不然人类探索太空那么久,怎么一点痕迹也没有发现。接着学生的讨论焦点从是否有生命存在,到如果存在的话他们会长什么样子,他们会不会威胁到人类的安全,人类应不应该去寻找他们。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彻底点燃。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要想知道宇宙中究竟有没有生命存在,要先知道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答案就在今天的课文里,大家一起去找一找吧。”这样,学生能够兴致盎然地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将科学探究的热情放到对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梳理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情感

不同于其他文体,科学小品文往往短小精悍,结构严密,思路清晰,语言严谨,通俗易懂。在教学科学小品文时,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特性,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局部着手,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行文结构,理清文章段落之间、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文章结构特点和段落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

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时,教师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明白科学小品文的题目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就明白这篇文章讲的是宇宙生命的故事。点明了文章所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接着,教师让学生通过圈画和提炼中心句的方式,了解文章每一个段落的内容,然后根据段落内容来划分段落,梳理文章结构。学生通过阅读和提炼中心句发现:文章第1~2自然段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并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第3~4自然段则说明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并根据条件分析得出,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第5~8自然段描述了科学家对火星的探索和研究。第9、10自然段则是一个总结,人们至今还未发现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但一直没有放弃探索宇宙生命之谜。至此,全文的结构也就清晰明了起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讲述了人们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生命存在的条件—将太阳系行星与条件对照—太陽系之外可能存在生命—继续探索宇宙”。全文通过细致严谨的描写,赞叹了宇宙的广袤与神奇,歌颂了科学家永不言弃的探索精神。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炼和总结段落内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本结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藏的情感。

三、品味精妙语言,感受科学严谨

叶圣陶曾经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在教学科学小品文时,可以选取典型语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感知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科学、准确、平实、简明、严密、生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品味精妙语言的同时,感受科学的严谨。

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典型句子让学生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发现“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这句话很有意思,前面说是猜测,可是后面却用了“绝不是”这种很肯定的词语,因为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至今尚未找到”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说法,“至今”强调了时间,“尚未找到”描述当前状况,但字里行间都在展示另一种可能。既点明了目前人类知识能力有限,探索区域有限,没有找到生命存在,又表示出人类的能力在不断提升,现在没有找到不代表以后就找不到。其语言之严谨、逻辑之严密可见一斑。又比如“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至少”两个字强调了必要性,说明生命起源也许还需要其他更多条件,但是这几个是必不可少、缺一不可的。学生在学习和品味这些词句的过程中,也能充分了解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以及严谨的写作特点,发展科学与文学素养。

四、反复阅读文本,掌握说明方法

2022年版课标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师在教学科学小品文时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领悟比较、引用、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等一些科学小品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了解它们的写法和作用,学会识别和使用他们。

例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研读第5~8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火星没有生命存在。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发现,作者将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发现地球和火星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这些数据直观地表明了地球与火星的相似程度,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如此高的相似性,也使人有充足的理由怀疑,火星是不是和地球一样存在着生命。接着,科学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查证探究,通过照片和近距离观测,发现火星很难有生命生存,为了让这个结论更加可信,科学家还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
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连微生物都没有的火星,自然不可能有生命存在。至此,科学家们得出结论,火星表面是没有生命存在的,至于火星内部会不会有,还需要进一步考证研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让学生了解“做比较”“列数据”“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亲身体会到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可以让理论或者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为文章提供强有力的论证支撑。通过课后的不断练习和巩固,学生也渐渐掌握了这些说明方法,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素养。

语文是一门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最大的特点与优势就在于通过有温度的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知识与文化。而将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融合的科学小品文,将学与思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教师在教学科学小品文时,要紧扣科学的知识理念,挖掘文学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品读文本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发展文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

猜你喜欢小品文火星宇宙玩转火星海外文摘(2021年7期)2021-08-31宇宙第一群百家讲坛(2020年4期)2020-08-03火星!火星!大科技·百科新说(2020年10期)2020-03-01转瞬即逝的绝美——例谈小品文《蝉》的微解读策略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9年6期)2019-08-13这宇宙课堂内外(高中版)(2017年1期)2017-03-22小品文的精神小品文选刊(2015年1期)2015-08-15谈谈小品文月读(2015年7期)2015-07-09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 ——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4年1期)2014-08-08宇宙最初的大爆炸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4年1期)2014-01-13火星之旅少年科学(2006年2期)2006-02-20

推荐访问:小品文 大世界 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