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8-04 08:00:02 来源:网友投稿

程婧

(江苏警官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

由刘谟炎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以山水相依、林水相依、田湖相连、水文化精神、水生态文明、草原生态等为切入点,分析了协同共建山体、水系、林业、农田、湖畔、草业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中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时代意义和重要要求,提出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相关举措和主要对策,既可供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保护以及生态治理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借鉴研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目。

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主要内容和论点,本文总结阐述如下。

(1)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绿水青山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就是生命的相互依存、和谐共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都非常重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我们党在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思想和理念,特别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进行了许多理论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该书系统论证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从“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入手,肯定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根据不同的水土特点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和治理的方略,如建议在生态脆弱区、矿区等要采取移民建村、生态扶贫、精准扶贫等举措来修复绿水青山,在相连水域和山体可采取上下游协同管理、流域经济结构调整等治理方略来保护绿水青山,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水青山生命共同体。

(2)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水生态共同体。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水资源节约,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水生态保护,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该书以水安全保障、水管理转型、水文化精神、水利用科技、水治理制度为切入点,分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饮水安全保障,以及如何通过管理创新和转型来推进水资源管理变革,通过水利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结合、水利生态与环境技术融合、水利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水管理创新和水管理转型整合来推进水利用创新发展,通过传承古代治水的文化精神、近代治水的开放意识、现代治水的哲学思想来发展我国的治水文化精神,通过水法律法规、水治理政策、水治理体制来建构水治理制度,从而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水生态共同体。

(3)推进林业生态化建设,构建林产林业共同体。

林业生态化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林业是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该书梳理了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碳汇功能,分析了多功能生态林业所具有的现代林业、社会林业、循环林业、智慧林业和泛在林业等主要产业特征,提出了通过林绿山川建林业产业、林城一体促绿色产业、林粮结合兴节田产业、林旅融合创康养产业和林水相依建生态林业等林业生态多功能协同发展战略,创新发展协同共建的生态林业,推进林业生态化建设,建设林产林业共同体。

(4)推进农业生态化建设,构建农田农业共同体。

土生万物,地载万代。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农田管理权益是基础性权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该书围绕农田管理权益的理论基础、基本特点、公共领域进行论证,归纳了我国农田管理权益的发展演变,并通过对农村土地产权类型、使用权拍卖、使用权抵押等多元化形式的分析,阐述了农田管理权益的主要内容和当代特征,以及农田管理权益对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共同推进农业生态化建设,建设农田农业共同体。

(5)推进自然、人文、社会适应性,构建湖畔聚落共同体。

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无不深深打上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烙印,而湖畔聚落更能体现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紧密关联性。作为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聚落一般都尽量靠近水源,故多沿河流两岸、湖泊四周分布,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聚落景观。该书主要从水资源分布与聚落的关系、地形地貌与聚落的关系、气候条件与聚落的关系出发来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联性,通过聚落的自然适应性、聚落的社会适应性、聚落的人文适应性来分析聚落与环境的适应性,通过时代聚落变迁的原因、传统聚落继承的原则、城乡聚落发展的趋势来分析湖畔与聚落的发展性,并提出应推进自然、人文、社会适应性,进而推动湖畔聚落共同体建设。

(6)推进草地产业生态化与草原生态产业化,构建草地草原共同体。

产业生态化以生态优先来规划、指导产业发展,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草地产业生态化就是以草地产业生态化奠定草业现代化建设的“绿色底蕴”。生态产业化是指按照产业化规律推动生态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改善。草原生态产业化就是以生态产业化推进构建草业现代化建设的“绿色银行”。该书聚焦草地产业生态化和草原生态产业化,通过对如何发挥草地在治理水土、改善环境、藏粮于草、产业延伸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解读,来推进草地产业生态化建设;
通过对草原生态安全与草原建设、草区生态与经济协调、草原文化与城镇化建设等问题的分析,来推进草原生态产业化发展;
通过对草种业创新驱动发展、草地牧草种植基础产业、草业生态畜产品供需均衡、草区龙头企业刺激经济增长等问题的解读,来推进草业生态化建设和草地与草原共同体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刘谟炎 著人民出版社2019 年9 月出版定价:80 元

(7)坚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注重保护山林、河川、湿地、草原、农田等多元生态区域所构成的综合整体的系统自然环境,构建系统整体的治理体系,助力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的和谐统一和共同发展。要注重在环境治理、自然保护、合理开发等工作中进行系统整合和集中治理;
注重打通山林、土地、河岸、堤防、陆地、海域、城市、乡村等之间的通道,使之形成统一的整体,并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为建设美丽中国夯基筑台、保驾护航。该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出发,结合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传承,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个宏大深远战略和科学系统思想,总结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思想精髓,分析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代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相关建议和可行路径,可为相关研究者和实践从业者提供借鉴和指南。

猜你喜欢林田湖生态化绿水青山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读者欣赏(2022年8期)2022-09-16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资源导刊(2021年10期)2021-11-05绿水青山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山水林田湖草研究概述农技服务(2021年3期)2021-06-16绿水青山人大建设(2019年11期)2019-05-21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和路径中国生态文明(2019年1期)2019-03-26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生机制自然资源情报(2018年5期)2018-12-28绿水青山海峡姐妹(2018年10期)2018-12-26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绿色中国(2018年11期)2018-11-06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6期)2017-01-15

推荐访问:共同体 山水 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