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来清风化作雨 润入乡土一片春

时间:2023-08-04 09:45:01 来源:网友投稿

王学进

一、教育需要“适性而为”

好的教育必定能适应每个孩子,对于特殊孩子,我们需要私人订制“适应性课程”,让教育适应每个孩子。

2018年9月,为响应“振兴乡村教育”号召,我主动请缨,踏上了支教之路。面对一双双热切的目光,一张张明媚的笑脸,一声声清脆的乡音……很快,我便爱上了这群纯净如山泉般的孩子。

然而不和谐音在哪里都会出现。班上有个纪律懒散、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小A同学,任何场合都要凸显其绝对的“霸权”地位,否则必定掀起“滔天巨浪”,同学们对他避之不及。我上前制止,他虽然放下了挥动的拳头,但那不服气的斜视,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敌意。

是绝不妥协,还是避其锋芒?我思索着,观察着。

我发现了他的孤独。春游,他总是游离在小组活动之外的一个;
体育课,谁也不和他结对活动;
课堂小组讨论,他总是闷声一人……像一只孤雁,那双眼中流露出的是冷漠,是愤怒,而我分明还看见一丝期盼。他虽然桀骜不驯,但特别爱阅读,知识面很广,表达能引经据典。我感觉自己找到了开启他心灵的钥匙:课堂上,在其他同学思维“卡顿”时,请他“出山”,以此来树立他的课堂威信;
为了强化其正面形象,我还根据他爱讲故事的特点,每天挤出时间让他给大家讲故事。很快,同学们看他的眼神,从回避到宽容、接纳,再到欣赏。他也从抗拒到自若、从容,再到欣喜愉悦。

一个春日的上午,走过操场的我看见他正在与同学一起打篮球,奔跑著,跳跃着,与同伴呐喊呼应着,汗津津的脸庞洋溢着少年独有的快乐,就如同春日的阳光一般明朗灿烂……

二、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朝向诗和远方

教育既要“贴生而行”,又要带领孩子走向诗和远方。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给每一个人以希望和未来,是我的教育信仰。

乡村支教三年,面对班上百分之百的随迁子女,我随访了50多个家庭,终于找到了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症结”:父母忙于生计,以挣钱为主要目标,基本不在乎孩子的学业;
孩子多,每家两三个孩子已成常态,管不过来。这类孩子的学业质量如何提高,指望家长是不可能的。学校里的补差时间又非常有限,怎么办?唯有班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提升课堂效能才是硬道理。于是,我因地制宜,开发生活化课程,带领孩子拥抱自然,聆听生活;
精心设计作业,将作业挤进课堂;
和他们一起读书、讲书、演书,把阅读时间留在校园,用好书滋养他们的心灵和学养。

像泥土下萌动的种子,一切在悄无声息中“破土而出”——小H她们爱上了诗歌,成立“诗社”;
小K一组边种植边写观察日记;
小Z组创立的“小剧团”给村里的老人上演了《将相和》……广阔淳朴的乡村与自然,赋予了孩子们更自由的成长条件。在教育的春雨中,他们如拔节的竹笋,展现出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春天。

“我有一个梦/挂在晴朗的树梢/眺望未来,招手微笑……”读着小H在随笔本上写下的诗句,我感慨万千:他们蓬勃生长的模样,不正像眺望未来的一树树新绿吗?

汪国真曾经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这一方乡土,就只顾携风化雨,染就一片新绿。牵手乡村,始于我的乡土情结:我深知乡村孩子对未来的深情遥望,随迁子女对理想抱负的强烈渴望。因为这份理解、这份钟情,我克服了每天两小时的往返车程,风雨无阻;
为着每个孩子的诗和远方,我初心如磐!

三、教育是一群人的“共舞”

支教期间,我和同事们结成了发展共同体:我们一起挖掘文字背后的道德力量,实践“教学的教育性”,顺着学生的情感开展主题活动。在我的影响下,学校民间“研究共同体”越发壮大,实现了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裂变。他们用青春与热爱守护教育者的初心,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我的到来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新教育思想的渴望,他们对于教育的执着也深深地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们一起诊断孩子的发展现状,一起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播下奋发向上的种子。

唯生活与爱不可辜负。一群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同行者,满怀赤诚地在广阔的乡土中追求自己的教育梦。

携来清风化作雨,润入乡土一片春。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支教乡土子女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中老年保健(2021年12期)2021-08-24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华夏教师(2021年28期)2021-05-23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华夏教师(2021年28期)2021-05-23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12-14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乡土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年1期)2020-02-07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中国粮食经济(2018年10期)2018-01-23我的泰国支教之旅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推荐访问:乡土 化作 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