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探究

时间:2023-08-14 16:50:01 来源:网友投稿

黄志群

摘 要:语文是传承母语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语文学科的使命,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因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深化学生对文化的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文章主要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现状和策略,希望为提升小学生的文化涵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4-013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44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不仅关系到语文学科的发展方向,也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学生文化品味,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因此,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价值观的碰撞中成长,就成了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在日常工作中,语文教师必须创新工作方式,巧妙引入传统文化资源,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内容,不断丰富学生感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所建树。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现状

(一)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兴趣不足

一些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存在误区,认为只要给学生提供经典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阅读,就能够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但事实上,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传统文化阅读任务,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有一些语文教师不擅长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没有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等方式展示传统文化,总是在黑板上为学生书写传统文化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摘抄摘录,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无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无法构建 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忽视实践活动,限制学生思维

在一些教师看来,渗透传统文化主要集中在課堂理论教学中,因此教师会花费大量课时去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却找不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点和方向。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教师只有将传统文化融入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其教育价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意义。另外,有些教师虽然组织了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但是在活动中缺乏对学生的指引,只是要求学生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方案参与活动,不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缺乏长效机制,渗透流于形式

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是新课改的要求,但是有些教师把渗透传统文化当成一种任务,只是在每节课的开头或者结尾象征性地提一下传统文化,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得学生一头雾水,不清楚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还有些教师没有制定长效渗透机制,当课堂教学时间充裕的时候就讲几句,当教学时间不足的时候就直接舍弃,这使得传统文化成为课堂的负担。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身观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以更好为学生带来知识和文化,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提升文化素养

教材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导,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对教材中文化故事的教学,让学生接触、感悟优秀传统文化,体会我国古圣先贤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深化学生的文化积淀。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基础培养,其中汉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朴素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浓厚兴趣;
也可以为学生讲述汉字的构字原理及规律,并借助简笔画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汉字,让一个个抽象的笔画符号变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从而培养学生通过意象识记汉字的方法与能力。在汉字书写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汉字的形态,指导学生写好方块字,同时可以展示各种书法字体,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引导他们发现文化中蕴含的美,为他们审美意识的形成打好基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新的古诗文,有的向学生传递着礼、义、仁、智、信的道理,有的用精练的文字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的表达了人间真情。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吟诵,在诵读中正确理解诗文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感受文字背后所传递的真挚情感。教师还要注重对诗文中重点语句及词汇的深度解析,引导学生感受同一汉字或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搜集与作者相关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站在作者及作者所处时代的角度理解文本,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加强课外阅读体验,拓展渗透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是教育行业应该承担的责任。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挖掘语文中的文化元素,合理引导学生。课堂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但受教学时间和课堂教学容量的限制,学生学习掌握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是有限的。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一些与文化有关的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阅读范围,使学生了解更多与文化相关的知识。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读一本好书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开展课外阅读时,教师要精选阅读材料,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如《唐诗三百首》《诗经》《史记》、四大名著等,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大部分节日都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并且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还存在差异,这些特征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尤其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与节日相关的传说、资料,还可以推荐一些与节日相关的历史典故、历史名人、古诗词等,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感受到节日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从而主动开展阅读活动。教师还可以开展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经典读物,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书写阅读感悟、制作阅读小报,从而升华学生的文化情感,让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心中。另外,教师还可以举办亲子阅读活动,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发挥家长的带动和监督作用,鼓励家长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家校结合,将阅读落到实处,共同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实现寓教于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改变了学生单一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加强他们对文化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以文化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活学生的文化情感。

每节课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导入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让他们介绍曾经读过的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或者诵读自己课下新学的古诗词等,这既能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又能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能够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蕴含故事情节的古诗词,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可以将故事改变成剧本,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课文内容演出来,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掌握,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历史上很多文学家不仅是诗词高手,也是造诣高深的音乐家,写出了很多具有韵律美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组织学生开展学唱活动,指导学生把古诗词和小古文唱出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音韵律动之美。书法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体现着人的精神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书法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字体和书写形式默写古诗词,并把书写较好的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练习书法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借助传统文化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春节时开展搜集春联、书写春联、张贴春联、自创新春联的系列实践活动,在重阳节开展敬老、登高等活动,在端午节开展包粽子、采艾蒿、讲屈原故事的活动等。这样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传统文化的种子就能够播撒在学生的心中。

(四)借助現代教学媒介,再现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形成的,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值得后人去传承和弘扬。但由于传统文化的年代距离小学生较为遥远,古诗词与当前的语言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小学生很难理解古诗文要传达的情感,久而久之学习热情会逐渐降低。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媒介,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将枯燥、晦涩的语言文字用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更为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集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为一体,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传统的口头讲述方式,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及深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用真实的场景创设直观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融入古诗词当中,体会作者的心境及情感。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古典音乐,这些优美的音乐旋律能够带给人们一种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在网络中寻找与之情感基调相一致的古典音乐作品,作为学生课堂朗读的背景音乐,用动人的音乐旋律感染学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古诗词诵读的现场视频,引导学生从诵读者的语音、语调、表情、肢体动作中体会古诗词的悠远意境和作者的内心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出自传统文化经典,这些经典作品很多都被改变成了影视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网络中搜集相关影音材料,通过视听感染,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在课后时间,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以“文化”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整理其中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五)利用写作教学优势,提升思维情感

优秀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是根与叶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给予了学生写作表达、立意、构思等方面的方法指导。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的优势,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正确的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并用写作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情感,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写作中绽放异彩。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都与这两部分内容有关。所以,教师要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的时候养成写的习惯,将经典作品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记录下来。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写感悟日记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读后感记录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写作储备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更有深意,更能打动读者。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即便是在阅读时也会产生五花八门的想法。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改写,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古诗词中的景象、讲述的故事,改写为一篇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不改变诗词原意的前提下加入自己的想法,使文章充满细节,变得有血有肉,从而加深学生对诗词的记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仿照古诗词的格律、形式,就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诗词创作,表达自己的感情,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古汉语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结语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将其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审视教学内容,全方面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搭建传统文化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营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情境,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使学生了解并学习更多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芸.试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名师在线,2022(34).

[2] 杜亚军.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合[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0).

[3] 董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2(21).

[4] 张宇.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2).

猜你喜欢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小学中年级英语写作的有效开展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10期)2016-11-21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高职英语课堂渗透人文教育理念的实践尝试课程教育研究·下(2016年7期)2016-08-23

推荐访问:语文课 探究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