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路径分析

时间:2023-06-20 15: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杨宏磊

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提升学生专注力,激发其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应用提问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本文对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阐述其具体应用路径,其中涵盖了创设教学情境、抓准提问时机以及注意问题层次等。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核心素养。经实践证明,以提问为主导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还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意义

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更加枯燥乏味,不仅未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导致小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顺应教育改革趋势,充分利用提问在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优势,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其次,提问能够有效检验教学成果。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的开发期和启蒙期,因此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不同,数学教师要想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就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有关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方向和内容。最后,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小学生普遍具有贪玩、好奇的心理,因此很难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这时教师可以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进行提问,提升学生专注力的同时,引导其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前进。

二、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应用有效提问的具体路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

现阶段,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较深,还在采用传统单一、片面的教学模式,这种落后的教学机制,是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严重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其转变成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机制,促使小学数学课堂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机制,可以采用以情境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

例如,在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加减法》一课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提问方式,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经调查表明,数学课堂的前3—5分钟,是学生思维最涣散、注意力最不集中的一段时间,这时数学教师可抓准时机,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吸引其注意力,如:“同学们在家里有没有帮父母买过东西呢?都买过什么呢?”提出有关问题后,教师可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回答,当学生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上时,可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如,老师在周六想去文具店买一些文具,通过了解知道,这家文具店的笔袋15元一个,套尺10元一套,数学习题35元一本,但老师手中只有100元,哪位同学可以帮助老师计算一下,两个笔袋、一个套尺和一本数学习题,一共多少钱?买完是否还有剩余的钱,剩余了多少?当教师提出此问题后,学生会在无形中进入相应的情境,这时教师应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解答,当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计算出结果后,教师可向学生进行提问,并积极肯定学生计算成果,针对部分计算不准确存在失误的学生,根据其失误原因,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其进一步理解相关数学知识,为后续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检验教学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己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肯定学生成果,多表扬学生学习态度,促使更多学生主动参与提问教学,推动小学数学课堂高质量开展。

(二)抓准提问时机

要想有效构建高质量课堂,数学教师就要正确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的目的,提问时,数学教师应紧紧围绕课本中的内容展开,以此实现承上启下、巩固基础的目的。要有效提问而不是盲目地提问,更不是毫无意义地提问,任何一个数学问题,在数学课堂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时机,进行有针对性、有指向性的提问。

小学数学教师可在以下情况对学生展开提问:其一,学生之间存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现象。当教师未在课堂中布置讨论性的作业,学生之间却出现了互相讨论的情况,只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学生對教师所讲内容不清楚私下询问,一种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讨论与课堂无关的内容,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应立即向讨论的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以此集中其注意力,使其更好地掌握和消化相关数学知识。其二,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认真仔细观察学生表情,数学教师可从其表情中探究到其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当有学生面色凝重、眉头紧锁时,教师可向这类学生展开提问,帮助其化解内心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的疑问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为后续更高难度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当前大部分小学都已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因此在开展数学提问教学时,教师可将现代化教学设施与提问教学有机结合,以此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为高质量数学课堂的构建夯实基础。

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是导致许多学生失去学习信心,产生抵触心理的原因。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优势,设计出更加直观具体的数学问题,以此降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抵触和排斥心理,促使其重新定义数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爱上数学并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提问教学。在课前,数学教师可在互联网平台中找寻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如飞机、四方形桌子以及风扇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中应用的图形,需具备生活化的特征,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课堂上,教师可率先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同学们见过屏幕中的物体吗?它们分别是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可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些物体对称轴的具体位置,以及沿着对称轴对称的过程。接着,教师可提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这些物体共同的规律?”这类问题属于典型的思考探究类问题,教师在提出此类问题后,需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并适当给予提示,避免有的学生因思路跑偏,出现探究方向和结果错误的情况,当学生经过思考和探究后,教师可将上述物体之间存在的规律,认真细致地讲解给学生,逐步引出与轴对称有关的数学概念,促使学生更深层次掌握相关数学理论。

要想学好数学,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涵养,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审题能力等,而提问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各项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有效提问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确保其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四)注意问题层次

小学阶段,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在应用提问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设计出有层次的问题,并展开有层次的提问。课前,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班内学生分为A、B、C三类,将理解能力强,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划分至A类,将理解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分别划分至B类和C类,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可按照划分好的类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问。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需结合教学素材,合理设计数学问题,确保题目有一定的层次感。为实现有效提问,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将问题控制在三个以内,避免因提问浪费过多的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在设计这三个问题时,数学教师应注重层次结合,确保每个类别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回答问题并回答正确的机会。课前十分钟,教师可向C类学生提出基础类问题,如:“在认识图形时,同学们认识了哪些多边图形?”这类问题属于典型的复习类问题,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基础知识,这类问题应重点提问C类学生。数学课堂进行到20—30分钟时,数学教师可根据本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提出第二个问题,如“多边形的概念以及面积公式”等,这类问题应主要针对A类和B类学生进行提问,以此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与多边形面积有关的内容。第三个问题应在课堂最后五分钟进行提问,数学教师在设计第三个问题时,应注重该问题的开放性和讨论性。由于前两个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开发,因此第三个问题应具备一定的讨论价值,以此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开展分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促使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逐步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合理设计问题

课前,小学数学教师应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归纳,明确教学方向和确定教学内容后,可对数学问题展开科学合理的设计,设计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开展综合性的设计。相较于高年级的数学,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因此数学教师应将生活元素与数学问题有机融合,以此激发小学生对相关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与此同时,数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还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理想的教学价值。此外,数学教师还需利用数学问题,将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实现创新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时刻遵循启发性、生活性以及合理性的设计原则,应结合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为其设计出更具价值的问题。例如,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一课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就可在上述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设计。首先,数学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数学教师可结合与统计有关的数学知识,设计出如下问题:“三年级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与统计有关的数学知识,现在同学们已经步入了四年级,应该对统计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什么是统计?它的作用是什么?”这类数学问题的启发性较强,可以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其次,由于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接触较少,一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脱离实际,就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判断和解答。因此小学数学问题应紧密贴合生活实际,如“班内全体学生中,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喜欢数学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多少?”等,这种生活应用类问题,十分适用于小学生,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多向学生提出与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最后,数学问题应具有合理性,不同于语文,数学答案的固定性较强,教师一旦设计出不符合理论的问题,就会产生多種不同的结果,这不仅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还会阻碍高效课堂有效构建,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完相关数学问题后,应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其具有合理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构建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数学教师应将有效提问与数学教学进行深度结合,推动小学数学课堂进一步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数学教师数学知识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1期)2021-07-21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5期)2021-07-21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我为什么怕数学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数学到底有什么用?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错在哪里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08年7期)2008-06-15

推荐访问:高效 小学数学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