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三力”的深刻内涵、时代意义和提高路径

时间:2023-06-19 16:05:02 来源:网友投稿

□谢 俊

(中共昆山市委党校,江苏 苏州 215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 年12 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提出:“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1]4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本文合称为“政治三力”),之后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等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鲜明地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64-65提高“政治三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内容。因此,深入理解“政治三力”的深刻内涵、时代意蕴和提高路径对于新时代深入做好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具有多种能力和本领,其中居于首位的必然是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政治三力”则是其中的关键性要素。从系统角度出发,科学把握“政治三力”的深刻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基本界定。

(一)政治判断力:明辨政治大局的根本性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政治判断力,就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1]44理解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政治判断力的构成要素(评价标准)和是否拥有政治判断力的评价标准。“判断”是一个动词,是人们根据客观情况在思维范围内进行判定,隶属于逻辑学。而政治判断本质上是政治主体根据制定的政治目标,对政治主体所实施的具体政治过程、政治行为进行主观判断,由此可以得出政治判断力实际上就是政治主体在政治判断这一行为中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能力。再进一步延伸,政治判断力是指党员干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政治问题、分析政治情况、预测政治趋势的能力和水平,是辨别大是大非、把握政治主动的重要前提,其核心在于“怎么看”。提高政治判断力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掌握政治上的主动,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深厚的政治底蕴,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冷静,保持对政治形势变化的敏感性,保持政治方向的正确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方向对一个党、一个党的组织、一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极端重要。”[3]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政治判断就意味着做出了政治选择,确立了对应的政治行为,所以政治方向的对与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判断力。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是政治能力,务必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在重大政治事件中保持政治定力,能够驾驭复杂的政治局面,防范化解政治风险。较强的政治判断力有助于把握政治方向,在政治能力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预判政治形势,有效辨别出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等错误行为。可以看出,政治判断力决定了政治能力的整体框架和稳固程度。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的各级干部具有较强的政治能力。实践充分表明,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越强,政治主动性就越强,政治能力也就有了更加稳固的根基。

(二)政治领悟力:理解政治大局的核心性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领悟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担的是政治责任,必须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44政治领悟力就是从政治上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的准确理解与深刻领会,对党中央意图的准确把握与高度认同。政治领悟力是政治建设的关键,也是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关键词为“领悟”,指的是政治认知和政治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体现在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力上。党员干部理解、把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时站位要高,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考量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性质,明确党和国家政策的基本要义,领悟党和国家政策的精髓。二是体现在对政治规范和政治运行的理解力上。党员干部必须尊重客观实际,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学懂弄通党和国家的政治理论与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活学活用,善学善用。三是体现在对政治权力的感悟力上。政治领悟力的要义在于党员干部要从为民执政的角度出发,领会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制约因素,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不能滥用权力为己谋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秉公用权,做到权为民所用。

对于党员干部政治能力而言,政治判断力是前提和基础,而政治领悟力实际上发挥核心作用,是核心性要素。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和政治领悟力是正相关关系,政治领悟力越强,那么在政治行为中就能形成正确的大局观,就越能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政治能力也将不断加强;
政治领悟力越弱则会导致政治方向走偏,政治能力也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特别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4]。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宏观性和整体性较强,如何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就需要党员干部能够准确领悟。党员干部首要任务是要充分研究分析党和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领悟这些大政方针背后蕴含的理论依据、政策精髓和战略意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充分领会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活学活用,突出重点难点,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大力推广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举措,确保把党中央的精神贯彻落实到位。

(三)政治执行力:贯彻政治部署的保障性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执行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表对标,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不掉队、不走偏,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1]44政治执行力的关键点在于执行,即政治主体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实践中所体现出的政治担当和实践能力。政治执行力重在“明确要求”,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其意义体现在如何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行动上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在“政治三力”理论体系中,政治执行力是最后一环,是政治能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治判断力和政治领悟力的效果只有通过政治执行力才可以完整呈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136

政治执行力在政治能力建设体系中起着保障性作用。一方面,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强弱与否受到政治执行力的决定性影响。政治执行力是党员干部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法规等转化为落实情况的能力,归根结底是政治主体的一种实践能力。党员干部政治执行力越强,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越能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越能展现自身履职尽责的政治能力。相反,政治执行力越弱,党员干部反馈出来的则是低效的政治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能仅仅局限于能够较好完成一般的政治任务,还要培育能够完成急、难、险、重政治任务的能力。可以说,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最高点最优解是由政治执行力来决定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各种问题和挑战不会少,各种政治实践都会不断出现,实践在不断发展,党员干部需要不断提升政治执行力。

由上述可知,“政治三力”概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理论创新,深刻反映了新时代党员干部需要具备更高的政治能力。在“政治三力”中,政治判断力是根本,强调预见性和鉴别力;
政治领悟力是核心,强调敏锐性和洞察力;
政治执行力是保障,强调坚定性和行动力。三者之间条理清晰、内涵丰富、功能明确、相辅相成,构成了严密的逻辑结构体系,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1]43“政治三力”所体现出来的本质核心就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提升党员干部“政治三力”是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政治能力建设的题中之义,贯穿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提高“政治三力”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纵观党的建设历程,中国共产党从强调讲政治到强调政治建设再到强调政治能力建设,形成了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脉络图谱。“政治三力”的提出则是对这一脉络图谱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蕴含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方向。政党的政治建设是政党从自身出发所展现出来的政治属性,代表着政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性质,指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411。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强调工人阶级必须正确判断形势,善于总结经验,把革命运动不断推向前进[5]3。另外,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政治主张是进行暴力革命,进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经过缜密的政治判断,认为无产阶级也可以参与普选,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完成社会革命。这些都反映出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始终强调共产党人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作出与时俱进的政治判断,拥有符合共产党特质的政治能力。

“政治三力”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建设方面的与时俱进和积极推动实践创新,体现了党员干部在政治能力建设方面坚定不移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价值旨归和行为逻辑。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党内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较差、政治鉴别力较弱、政治警惕性较低,这些都影响着党的政治建设的效果。“政治三力”的提出正是为了弥补以上的不足,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切入口,通过政治能力的提高来带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

(二)提高“政治三力”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需要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的各种挑战,党要实现长期执政目标,就必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入手,以逐步提高“政治三力”作为根本抓手。提高“政治三力”是从目标任务、政治立场、行动自觉、思想高度等方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两个大局”、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提高“政治三力”能够起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升党的对外形象,使党永葆青春活力,永远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的作用。同时,可以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党能够实现长期执政。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建立红色政权,在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保持长期执政,靠的是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靠的是百年来始终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树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有着极强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才能在百年征程中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当前,我们正意气风发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踏步迈进,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沉湎于过去取得的丰功伟绩,必须认识到党的建设还存在不少缺陷,避免陷入各种发展风险中。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如何规避风险和陷阱,把人民群众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政治三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坚定政治自信,在复杂局面面前站稳人民立场,掌握历史主动,保持清醒头脑,深刻理解党中央决策的战略指向,全面提高政治定力,确保党长期执政。

(三)提高“政治三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6]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作为其他三个“全面”的基本政治保证条件,成为党必须始终长期坚持的政治原则。经过十年的全面从严治党,我们有效解决了党内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但是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比如破坏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依然存在、“四大考验”与“四大风险”依然存在、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问题和腐败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表明了全面从严治党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切不可有歇歇脚、松口气的厌战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主动提高“政治三力”,化被动为主动,善于从政治角度、政治高度来看问题,才能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通过“明察秋毫的政治判断力、见微知著的政治领悟力、坚定坚决的政治执行力,始终保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政治定力”[7]。

“政治三力”命题的提出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一是有助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来源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落实其政治主责,而“政治三力”对党员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强化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意识。二是有助于发挥政治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8]91这就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而“政治三力”的提高有助于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政治觉悟、政治水平的提高,有力巩固政治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主导地位。

(四)提高“政治三力”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

党的建设中最关键一个环节就是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能否被贯彻落实好。为政之要,贵在得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核心环节在于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这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以及党对未来的规划布局。因此,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证党的长期执政的基础在于是否锻造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三力”是其中的关键,因为这是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基础,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党员干部政治本领的基本途径。面对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需要党员干部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敏锐性和高度的政治清醒,就需要大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自觉贯彻者、忠实捍卫者,就需要大力提高政治领悟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十分艰巨,奋力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时不我待,要保证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高效落地到位,需要党员干部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自觉增强过硬的政治本领,就需要大力提高政治执行力。

对党员干部而言,“政治三力”的提高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要整体把握、重点推进、同向发力。从整体来看,提高“政治三力”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履行政治责任,不折不扣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从重点推进来看,提高“政治三力”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坚持政治学习不放松

提高“政治三力”,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筑牢思想基础。重点要学好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16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全体党员干部必须自觉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进而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二是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旗帜鲜明讲政治归根结底是党性原则问题,是政治立场问题,这些在党章党规中都有明确规定。作为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应当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做到举一反三,明白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三是深入学习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9]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苦难辉煌的历史,是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怕困难、不畏牺牲、勇于奋斗的历史,党员干部要通过加强对党的历史的学习,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的智慧和勇气,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在不断学习中提高“政治三力”。

(二)强化在斗争实践中磨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一些干部最缺的是实践经验,特别是缺少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的经历。不少干部工作很勤奋,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但一到大风大浪来了就没主见了,总希望一切都太太平平的,工作思路也就是这个思路,求稳心态有余,斗争精神不足。”[10]8党员干部提高“政治三力”,必须在主动担当作为中磨练,在复杂的实践斗争中磨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10]4,越是在斗争多、情况复杂的环境下,越能锻炼人、增长人的才干。党员干部要坚持在伟大斗争中实践锻炼,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遇到矛盾、困难时候要敢于迎面而上、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要敢于亮剑,在实践中努力培养高超的斗争本领。要坚决扛起完成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使命的重担,一丝不苟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具体事务中锤炼过硬本领。要强化斗争意识,时时刻刻敢于担当、敢于斗争,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确保在面对重大风险挑战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复杂工作时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要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八项本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助力提高“政治三力”。

(三)增强站稳政治立场的定力

提高“政治三力”的关键之处在于要站稳政治立场,做到政治立场坚定。作为党员干部,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自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落实到位,自觉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1]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特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根本政治立场。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清醒认识到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力量源泉,自觉致力于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历史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靠的就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靠的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靠的就是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面对长期存在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三力”,关键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确保自己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能够意志坚定、不受迷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9党员干部提高“政治三力”,就要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就必须守好人民群众的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坚持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当作衡量工作得失的标尺,经常拿出这把标尺量一量、看一看哪些方面工作还需要改进和提升。只要我们政治立场坚定,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善于从人民立场作出政治判断,“政治三力”的提高就有了牢固的根基。

(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明确指出:“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接受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淬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工作职责相匹配。”[1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提高“政治三力”的有效途径。一是要通过党内政治生活规范、检视“政治三力”。要完善政治巡查和政治监督,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体系,有效约束党员干部行为举止,确保政治权力在合理框架下运行,形成党员干部自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力抓手,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新时代必须坚持用好用准这个抓手。党员干部要经常对照党内法规进行自我检视,深入剖析自身政治能力存在的短板,认真加以改正;
要勇于聆听党内同志对自己的批评,认真、虚心接受来自同志们最真实的政治评价。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双管齐下,经常性地进行全方位政治体检,促进“政治三力”不断提高。三是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教育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相继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五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目标明确,力度空前,成效显著,较好地促进了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提高。今后,要继续用好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载体,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生活历练,提高“政治三力”。

(五)发挥好选人用人导向作用

选人用人在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人用人是风向标,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走向。要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突出政治标准。”[8]96坚持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第一标准,提高政治标准在选人用人、干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正是注重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生动体现。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考核导向,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的同时,坚持按照政治标准选人用人,从源头上把好政治关和素质关,从根本上抓住提高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的关键,防止出现“格雷欣效应”,避免党员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弱化。2019年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凸显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政治定位,具有鲜明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这一规定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政治历练,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各级党组织在考察识别干部时要认真贯彻党中央规定和要求,突出政治标准,强化政治把关,注重选拔对党绝对忠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好干部,注重选拔具有坚强政治定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好干部,形成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增强“政治三力”,推动党员干部队伍政治能力的整体提升。

猜你喜欢领悟力三力判断力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奋斗(2021年19期)2021-12-07如何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课参考(2021年3期)2021-02-03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审美判断力与目的论判断力之关联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4期)2018-03-03“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传媒评论(2017年9期)2017-12-20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新高考·高一物理(2016年10期)2017-07-07加强学生语文读悟意识的培养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6期)2017-04-10学习书法是培养判断力的有效途径中国篆刻(2016年12期)2016-09-26加强“三性”建设 促进“三力”提升工会信息(2016年1期)2016-04-16让依“标”扣“本”成为孩子语文阅读答题的“法宝”新课程·上旬(2015年10期)2015-11-27环境会影响判断力奥秘(2015年9期)2015-09-30

推荐访问:路径 内涵 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