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定位、规范内涵及其基础保障

时间:2023-07-14 14:4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实践求索基本经验的规范表达,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可行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权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政治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地域范围、实现难度巨大复杂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作为经济社会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精神富足,推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天人和谐的现代化,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以文明的力量和文明的方式实现现代化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实现的基础保障是充足的动力和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实践,但更是面向未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价值定位;
规范内涵;
基础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1—0034—12

[作者简介]张伟军,男,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目标。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发展需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和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國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内涵进行了科学权威的阐述,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规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原则。[1]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指南。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定位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定位,需要置于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大历史视野下来审视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中生成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基本原理的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准确总结概括了近代以来,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探索实践的基本经验。[2]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态,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发展历程,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推进和高质量实践,在改变中国的同时,也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将创造和提供人类追求现代化的全新路径和方案,最终迎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图景。

(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产物。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起源于15世纪的西欧,伴随着西欧全球海洋航路的开行和美洲、非洲、亚洲地理大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政治向民主化法治化方向演进。[3]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到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化大生产广泛出现和应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进一步突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暴露,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政治背景和现实材料。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过程进行了科学深入的考察,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视角,指出资本主义创造了比之前人类全部历史还要多的财富,[4]肯定了资本主义在改造自然、创造财富、扩大自由等现代化方面的优势和贡献。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隐秘规律和内在的难以克服的矛盾,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人类社会真正现代化的愿景和路径。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无产阶级领导,实现全人类根本利益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促进人的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科技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世界历史发展形成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5]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桥梁和理论工具。这是由中国近代所处的一系列国内外环境条件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实践和发展的传播者、实施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支柱。[6]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探索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理想图景、基本框架和科学方法。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完成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扬弃和超越。其次,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拓展了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类现代化的新道路,展现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的光明前景。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境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内涵,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觉和自信。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7]

(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求索基本经验的规范表达

近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和发端。鸦片战争以后,晚清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地方官僚率先启动中国近代化,在军事、通讯、交通、教育等方面接受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成果。20世纪的最初十年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十年,这十年晚清皇帝和官僚集团尝试推进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但未能成功,取而代之的是主张资产阶级现代化道路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果实很快丢失,中国进入军阀统治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现代化设想未能实现。国民党作为资产阶级新兴力量,在中国建立了形式上统一的国家政权,试图再次实践资产阶级现代化的方案。但由于国民党政权自身的腐败,在内忧外患中推进现代化的努力成效甚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指导,从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开始探索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展开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开端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中国式现代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政权稳固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设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新图景、新动力、新资源和新方式。[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任务,迈上了实现第二个目标任务的新征程,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和自信,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境界,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概念、范畴和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推进现代化的科学范式得以确立。[9]

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实践求索经验的理论总结和规范表达。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求索实践的历程表明,传统的帝制官僚勢力无法突破自身利益的藩篱来设计和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转型。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中国缺乏必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发达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不允许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只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首先,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政权,实现政治上的独立自主,才能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前提条件和政治保障。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政治基石。其次,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对外才能摆脱依附地位,对内才能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两极分化的弊端。因此,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题中之义。再次,在国家和民族独立自主和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只有不断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才能避免封闭自守导致的社会主义自身的僵化和停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0]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步骤。最后,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进程,必须激发调动和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攻坚克难,持续前进,因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之源。

(三)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四大古文明中绵延至今的唯一文明形态,长期领先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在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商业文明的转进中未能实现突破,在近代全面落后于率先实现现代化突破的资本主义先发国家,中华民族也失去历史领先的荣光,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以来,面对现代化水平全面落后的状况,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开始了探索带领全民族走出历史低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和路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的梦想,由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自觉承担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复兴,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使得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世界格局中重新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为人类做出符合自己身份和地位的贡献。因此,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各领域各方面全方位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和模式,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1]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了明确道路,提出了行动路线,提供了科学方法。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了明确道路。现代化是长期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是当代世界各民族共同的追求。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境中,现代化的目标、道路、方式、主体、动力等既存在共同性的方面,也有着差异性特殊性的方面,进而形成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与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指出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确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能够保障政治社会安定和谐,能够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能够提供精神自主和精神自由,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各领域全面现代化的同时,也实现了中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达到现代化强国的标准,全面呈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盛景。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行动路线。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思想理论指南,同时也是行动路线,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了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时间节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使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一个政治理想变为可操作、可实现的现实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方略和行动路线,经过了一个从简单到系统,从笼统到清晰,从低水平到高质量的发展演进历程。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轨道。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按照两步走,分阶段压茬推进的时间节点及步骤安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方法。现代化是综合长期的系统工程,涵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囊括人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物质现代化等各个层次,推进现代化体现了国家综合发展实力。科学的方法是现代化推进的重要条件。按照世界银行现代化国家综合指标,全世界共有30个左右的国家累计10.6亿人口达到了现代化水平。从这些国家现代化的历程看,它们各自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和运用适合自己国家特点和现实需要的现代化方法是各自现代化成功的密钥。中国式现代化在长期的实践中被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的方法是科学的,符合现代化的普遍要求和中国的实际需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宏观理想到具体实践,从初心使命到现实成就,同样需要科学的方法。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正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科学方法,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科学方法。

(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可行路径

人类文明在纵向上呈现不断升级更新换代的特征和趋势,是人类社会总体进步的显著标志。近代以来,众多思想家对人类文明的纵向发展演进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划分人类文明纵向发展演进的阶段及其主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文明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划分理论,准确深刻地阐明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事实和科学规律。封建社会文明形态取代原始社会文明形态,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形态取代封建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代际突破,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使得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创造了较之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多得多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的自由也极大地得到提升与扩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较之于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人类文明形态,但是也是仍需要人类继续探索的文明形态。

在20世纪,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明形态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之后,中国等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相继走上探索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道路。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文明新形态的路径中断,随着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和国家性质改变,中国成为世界上探索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文明形态的主要代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历史性成就举世瞩目,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呈现出21世纪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光明前景。[12]

人类文明在横向上呈现国别、区域、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等的差异性特征和不平衡特点。人类文明差异性和不平衡的结果是在同一时间范畴内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形态,并形成不同文明形态在不同空间范围内按照各自的条件和规律演进的态势,增加了文明形态的多样性和演化发展的不同可能性,构成人类文明交流借鉴的基础和动力。

中华文明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一直独具一格并在文明程度上处于领先地位,近代的衰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复兴不是重回古老文明形态,也不是照抄照搬其他各种现成既有的人类文明形态,而是对自身古老文明和现存既有文明形态的超越,建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基础上的现代化,高度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13]高度重视继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并将中华文明中天下为公、以民为本、德法相济、情理兼容、天人合一、敬畏自然、敬老爱幼、重视家庭、天下一家、爱好和平等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内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结构和实践过程之中。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在横向上具有中国区域、民族和历史特点,是人类现代化文明形态的中国范本和中国贡献。[14]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规范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延续世界现代化大势,基于中国现代化需要,根植中国历史传统,生成于中国现代化实践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5]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现代化的共同内容、共同规律和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内容、中国规律和中国特色。从政治维度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属性和根本特征。从规模维度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超大规模人口和空间区域范围内推进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难点,也是最伟大之处。从内容维度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综合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现代化,包含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从世界维度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和发展红利,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一)政党主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维度

根据推进现代化主体的不同,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模式可以劃分为社会主导、国家主导和政党主导三种类型。自发内生型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是社会力量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启现代化的国家主要是国家政权发挥了主导作用,中国的现代化是后发赶超型现代化,社会力量不足以启动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传统国家政权缺乏现代化的动力和能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是先有超前现代性的马克思主义传入,然后才成立具有高度现代性的中国共产党,再经过现代性革命建立现代性政权,然后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政党主导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核心领导力量。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政治维度的基本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6]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和政治方向,一方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本身的现代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现代化的基本方向和理想愿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的不懈追求和坚定意志,提供了中国现代化的组织保障、政策议程以及干部人才。[1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维度上既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要不断将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现代性转化为具体的现代化实践成效。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共同享有现代化成果的现代化模式,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特征。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和体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道路、制度、领导是经过人民选择和同意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是全体人民共同决定和参与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是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也为全体人民所共同享有。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8]新时代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务中的落实,调动和激发全体人民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智慧与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既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治方面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参与、决策和享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聚集了各阶层和界别的代表性意见建议,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各项重大事务进行协商,对现代化推进的重大行动举措开展监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群众能够直接参与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基层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提高了现代化在基层的获得感,强化了群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同和支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各民族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自主推进本民族区域范围内推进现代化的各项事务,也保证了各民族平等推进现代化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证了各阶层、各领域、各方面对现代化的参与及其获得感,保证了国家长期稳定,提供给了中国式现代化赖以推进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环境。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以现代政治价值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维度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价值、道路、制度、主体都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法治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制裁破坏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各类不法主体和违法行为。与法治相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人权是人生来固有的尊严和权利,但是明确的人权保护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本身就追求人的全面现代化,在长期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人权保护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基础,形成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系统性的人权体系,建构了国家、政党、社会与个人共同推进的国家人权保护体系。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发展,中国人权保障的水平和质量将会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二)超大规模:中国式现代化的体量维度

現代化的体量主要是现代化涵盖的人口、范围、内部结构以及发展程度等,是反映现代化规模的主要指标。各国现代化的体量和规模是不同的,目前现代化水平高的国家在体量规模上存在绝对或者比较优势,如西欧最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人口、领土等体量规模上都较小,但是通过殖民、贸易和战争等手段获得了全球资源的支持,美国作为现代化的集大成者,人口数量与拥有的资源相比,同样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这些现代化程度高的国家现代化历程经过了200年以上的时间,时间长度对现代化难度的克服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世界人口数量最多国家的现代化,根据最新世界人口统计数据,2021年5月14日,全球 230 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96934179人,其中中国以 1411780000 人位居第一,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8.59%。[19]与全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相比,中国的资源总量并不占优势,人均资源占有就更低。以耕地为例,中国耕地总面积19.18亿亩,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0]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但却并不具有与此相应的自然资源支撑,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难度巨大的重要原因。[21]

中国式现代化另一大难点是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各种主体之间利益分配协调难度大。中国国土面积广阔,经济门类齐全,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但是国土面积中包含大量的不可利用土地;
东西发展基础差距大,南北发展速度差距拉开;
经济结构中高端产业数量较少,高端科技短板突出,等等。同时,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走过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超大规模蕴含的内部复杂性的内容,更加增添了推进全面现代化的难度。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超大规模体量的现代化,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超大规模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利的方面,也需要克服和解决超大规模带来的现代化难题。人才资源是现代化的第一资源,中国世界第一的人口数量为现代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力资源红利在中国现代化基础发展阶段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需要将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建设世界一流教育体系,提升全体人民受教育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求,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人提供发展自己、贡献社会的条件和机会,充分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根据区域优势特色和发展实际,统筹推进民族、区域、行业、产业等科学发展,将现代化内部结构的复杂性转化为现代化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协调互补的优势。

(三)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维度

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演进中,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拉大,财富向少数人聚集,形成财富和人口金字塔分配的格局,由于财富分配和占有的不公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规定的权利平等并不能真正实现,社会正义沦为空谈,政治两极分化,寡头政治与民粹政治相互利用,潜藏着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中国式现代化秉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正义一直是推进现代化的价值原则。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就预测到多元化经济形态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的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对社会主义作出明确的定义,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2]也就是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一项党和国家战略被明确提上日程,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构成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23]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正义伦理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续发展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是人人共同劳动基础上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劳动创造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土地、智力、资金、专利等各种分配要素依据贡献参与分配。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发展阶段、发展程度、内外环境以及各方面条件具备情况循序渐进推进共同富裕。[24]

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实现,第一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要制定科学的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合作互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以及穷困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要素投资,保证这些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在共同富裕进程中不掉队。要加强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研发力量,突破在关键领域的堵点卡点,提升共同富裕的天花板,带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第二要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合理确定初次分配、再次分配、三次分配的科学合理制度,实行就业优先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群体结构。第三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力度,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普惠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通过立法保障社会机会公平,畅通社会流通渠道,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第四要加强对高收入行业、人群的规范和调节。规范国有企业、垄断行业、高利润行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在消费环节科学确定征税类别和税率标准,通过税收立法、慈善立法引导高收入人群回报社会。依法规范资本运营发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强市场监管,取缔非法收入,严厉打击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等腐败现象,防止形成利益集团。第五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民农村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群体和最大难点所在,要以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化为主要路径,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强化农村建设资本投资,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提升城市人口承载能力,促进农业农村富余人口有序转移,强化进城农民在户口、就业、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市民化支持,统筹推进农民农村现代化。[25]

(四)精神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综合性系统性结构性的现代化,不仅有制度和物质现代化的要求,更有文化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维度及其内涵,主要是指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习借鉴各种先进文化的有益成分,发展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更多精神产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满足人民在全面现代化进程中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推进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6]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维度要求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国的历史传统、制度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发展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近代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形成不同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历程及其基本经验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契合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推进现代化的文化背景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文化基因的基礎上推进的现代化模式,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客观事实。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互动共进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内含着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这是由文化作为一种隐形软性长期力量决定的。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时代化的阐释,赋予其新的内涵,挖掘其新的意义,焕发其新的生机。另一方面,要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发展新的概念、话语和理论体系,发展出新的中国文化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维度要求学习借鉴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有益成分。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条件下的现代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源。开放不仅是经济上的开放,也需要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思想文化的开放是其他方面开放的前提。世界各国各地区创造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是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学习借鉴的重要经验。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创造。[27]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有益成分。具体言之,要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交往交流,在比较中发展提高中国文化,让世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扩大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要有世界视野,要以开放包容的立场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既要有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也要对中国文化进行自省,不断保持在文化层面自我反省的勇气和能力。

(五)天人和谐: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维度

现代化过程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重大影响,对自然的认识、利用、改造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带来自然资源的枯竭,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由此也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总体完成现代化目标之后,开始注重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治理被破坏的环境,开始提出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和发展方式。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8]中国传统天人和谐的思想与西方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有机结合,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建构天人和谐共生的价值哲学,具有丰富深刻的生态文明意涵。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维度的认识论基础是人与自然构成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构成的生命共同体客观要求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自然本身的价值以及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9]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维度同时蕴含着人类代际发展正义的要求,可持续的长久的生存与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追求,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的长远发展着想,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避免透支未来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维度的政策和实践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制定系统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通过建立执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绿色生态发展投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示范,为人类生态环境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六)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维度

现代化从根源上看,是思想和科技的突破,但是现代化的过程及其实现却需要雄厚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为现代化提供条件和动力,实现国家的整体性飞跃。西方先行现代化国家解决资源和市场的基本路径是殖民掠夺和战争,通过在全世界的殖民和战争,吸收资源,扩大市场,实现了国家现代化。資本主义国家之间也为争夺资源和市场发生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日本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选择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难以估算的深重灾难。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虽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主导的,但中国不可能选择通过战争取得资源和开辟市场。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30]中国式现代化在处理与世界的关系上选择了和平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实现现代化。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至少有三个层次的内容,提出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观方面,提出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认识和处理世界关系方面,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正因为全人类具有共同的价值,才奠定了人类交往的基础。因此,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交往的最大公约数,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信仰的人们共同追求和向往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超越,避免西方利用普世价值作为政治工具,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等行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观方面的突破性认识,避免了民族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狭隘性的一面,为人类社会价值冲突找到了解决的思路,在遵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础上推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具有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和说服力。

中国式现代化在外交政策方面,坚定实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与各个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维护联合国和国际法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坚持各国之间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国之间应该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和冲突,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尊重各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未与其他国家发生任何战争,树立了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重大问题解决治理,积极履行与自身国家力量相匹配的国际责任。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给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机遇,中国发起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论坛等国际合作平台,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等,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给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切实利益,对区域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在国际社会理想图景建构方面,提出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1]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和中国外交政策实践的理想图景,是提出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具有超越性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建构方案,具有丰富内涵和重大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四个维度的目标。其中,普遍安全是政治基础,共同繁荣是物质保障,开放包容是文化立场,清洁美丽是生态追求。中国在实践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维度上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是保障世界和平安全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重要主体,是坚持文明互鉴交流的典范,是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得益于综合因素。其中,推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安全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是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保障。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面临新发展阶段,需要完成新任务,需要从容应对现代化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主客观和国内外条件作保障,基础性保障依然是要强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以及提供推进现代化的安全条件。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是现代化发起、规划、实施、推进所需要的推动力量,是现代化持续深入推进和最终实现的基础性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从来源上看,有主观方面的努力,有客观方面的条件;
从动力类型上看,有来自内部的政治动力、经济动力、文化动力等,也有来自外部的国际因素和外来主体刺激推动力量;
从效果上看,主观方面和内部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主要动力保障,客观方面和外来力量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立足内部和主观动力,改造和借助外部和客观力量,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保障。

首先,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起者、规划者、实施者,是推进现代化的领导者力量,是保障现代化的最强政治动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32]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调动和凝聚一切力量投入现代化建设。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和享受者,人民的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大最广泛最深刻最持久的力量来源。要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落实,全面推进协商民主最底层制度化发展,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最广泛的民族复兴统一战线,让全体人民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汇聚形成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不断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3]让全体人民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获益者。

再次,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动力,不断推进创新发展。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一招,通过对内改革,中国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打破了僵化的制度机制,通过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等综合性改革,激发了全社会活力,释放了社会潜力,为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通过对外开放中国进入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从而分享全球市场、利用全球资本、引进全球先进技术和人才来助力中国现代化建设。同时,改革开放能够让中国在全球国际平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全球化学习借鉴各方面的先进经验,避免现代化陷入僵化停滞。基于实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34]努力实现从功能性改革迈向结构性改革,从政策性开放迈向制度性开放,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的重要动力保障。

最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讲究斗争方法,提升斗争水平,同一切困難做坚决彻底的斗争,决战决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斗争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斗争史,通过斗争奠定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通过斗争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道路,通过各种斗争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必然是充满各种艰难险阻的,斗争精神不可或缺,这是实现全面现代化需要正视的问题。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35]同时,也要注意到,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动力的斗争精神和斗争实践,是指同各种风险、挑战、困难作斗争,是正义的斗争,避免将斗争作庸俗化的理解,防止无原则无目标斗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保障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36]近代以来,中国多次开启现代化建设进程,除了现代化推进主体和路径选择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外来侵略战争影响,从而干扰和中断了现代化的进程。清末统治集团推进的军事、器物以至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受到西方列强的干涉和威胁,先后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加剧了晚清政治经济的崩溃,与此同时也中断了艰难的现代化探索。中华民国从主观上也有推进国家现代化的意愿以及计划,但被日本侵略战争所打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国内政治环境趋于稳定,但是国际环境依然十分不利,先是受到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和战争威胁,继而受到苏联的政治威胁和战争讹诈。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加强和改善与世界各个国家的关系,保障和维护国家安全,争取到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性因素。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总体而言,依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中,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是抓住进一步发展机遇,化解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基础性条件。

首先,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式现代化安全保障的根本,中国式现代化是涵盖规模大、涉及领域广、持续时间长的宏大历史工程,需要全面长期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37]总体国家安全观能够有效满足国家全面现代化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安全保证提供了思想基础、方法遵循和科学路径。

其次,健全和增强国家安全体系与国家安全能力。国家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的组织依托,要健全和落实党领导国家安全的制度机制,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体系,要健全和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夯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工作部门的国家安全责任。要提升领导干部国家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全社会国家安全责任意识,改进和加强国家安全工作部门职责,推进国家安全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要加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安全战略要地以及网络、科技、生物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建设,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国家安全隐患,在动态发展中保证国家安全。

最后,完善和提高社会治理体系与公共安全治理水平。要健全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乡村自治、法治与德治有机融合,提升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结合水平,完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处置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强公共医疗、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预警机制,要加强常态化防控体系建设。要提升应急专业化能力建设,提升各项应急处突能力,防止局部问题演变为全局事件。要加强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能力培训普及,营造社会安全文化,增强社会抗风险能力,增强国家发展韧性。

四、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明确提出和权威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吸收各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国现代化的基本经验,超越了传统现代化理论范式,是全新的既具有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新范式。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实践原则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科学阐释,是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现代化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未来现代化实践的科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所要实现的理想图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原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论指导和基础动力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内容,使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道路、任务等更为明确清晰。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转为为现实,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细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环节,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历史的,但主要是面向未来的。

参考文献:

[1][7][11][12][15][16][18][28][30][32][33][34][35][3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王海燕,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战略安排和时代意义[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2(9).

[3]钱剩旦.世界现代化的历程(总论卷)[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18.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6.

[6]张博卡,刘靖北.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演进与内在逻辑[J].理论视野,2022(9).

[8]赵畅.现代化中国方案的鲜明特色和方法论意义[J].邓小平研究,2021(6).

[9]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鲜明特征及重要意义——基于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的思考[J].党的文献,2022(2).

[10][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4、15.

[14]孙代尧.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

[17]熊秋良.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个维度[J].求索,2022(1).

[19]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S].2021.

[20]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S].2021.

[21]姚中秋.超大规模国家的治理之道[J].读书,2013(5).

[2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23][25]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2(20).

[24]李实.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2021(11).

[26]汪盛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人学理论逻辑[J].广西社会科学,2022(6).

[27]李书磊.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22-11-10.

[29]魏华,卢黎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31]習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求是,2021(1).

[37]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4-17(001).

责任编辑:杨建平

猜你喜欢价值定位中国式现代化论全面现代化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5期)2021-10-19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共产党员·下(2021年1期)2021-02-07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29期)2020-09-14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价值误区与对策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6年11期)2017-02-20高职英语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东方教育(2016年20期)2017-01-17谈谈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及其创新商(2016年21期)2016-07-06论我国传统道德的诚信规范及其现实价值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2期)2015-06-04从源流与发展看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定位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2期)2015-05-27

推荐访问:内涵 现代化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