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变革语文课堂对话模式

时间:2023-06-20 16:00:03 来源:网友投稿

邵斌

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2.0时代,特别提出要“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层面,离融合还有一定的距离,更不用说创新。而这背后的差距,可能是教育理念的差距,也可能是创新应用技术的差距,当然还有可能是教师自身素养的差距。那么,信息技术能带给传统语文课堂什么变革?笔者认为应该是改变语文课堂的对话模式。

一、课堂互动式对话——从“一对一”转向“一对多”

传统语文课堂,师生的对话多采用“一对一”的互动式对话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按部就班。开放型的教师可能会多提问一些学生,传统型的教师可能就会少发问,甚至走向“满堂灌”。比如莫怀戚的《散步》一课,传统课上教师邀请学生回答“你觉得这篇课文的题目改为《一家三代》,好不好?”学生先亮明观点,再说明理由。一般情况,正方和反方各请一两个代表来发言。这时,能够被邀请发言的学生数量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当课堂以“一对一”的方式展开时,除了被提问的学生,其他学生在做什么?教师总期待着内心美好的“画面”:学生的思维,都跟着教师的问题与同学的回答舒展开来。可事实是这样的吗?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么正沉浸在没有被叫到的喜悦中,要么可能正游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之,他们的的确确没有被课堂牢牢吸引。

但是,利用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反馈器搜集全班学生的想法。此时,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对教师抛出的问题做出回应,传统师生“一对一”的课堂对话模式便转向“一对多”的模式。智慧教学系统能够迅速统计出全班参与人数、赞成的人数和不赞成的人数,这样比传统的全班举手方式要快捷、准确得多。课堂统计占用的时间很少,同时每个学生都必须投入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基于数据背景的对话模式让语文课不再是“一言谈”或“几人说”,而是将每一位学生都高度卷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化被动为主动,实现师生高效互动。

二、课堂探究式对话——从“师生对话”转向“小组合作”

课堂的对话,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更应该引导生生之间对话模式。生生对话,能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分组要考虑把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的学生进行搭配组合。通过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小组的意见在课堂上回答。当然小组合作的目的不只是交流探讨,更重要的是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比如王安石的《伤仲永》一课的“研讨与练习”环节,教师首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了课前调查。将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在课上进行探讨,教师让学生对不同答案进行归类。学生的答案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个人原因,方仲永不思进取,是个“爹宝”,只会服从,没有个人的想法;第二类是家庭原因,出生于这样的一个不重学只重利的家庭,即使有个人的想法,也是无力改变的;第三类是社会原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这样的社会环境,只重眼前利益,不重教不重学,人才当然会埋没。这样设计的本意,是希望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从不同的知识角度思考问题,也帮助所有学生将注意力转向课内。

然而,仅仅推荐学生代表回答的方式,课堂对话很可能流于形式,而没有实际的内容,甚至部分学生还会游离在讨论之外。那么,如何才能转向生生之间的互动呢?笔者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先进行3分钟组内讨论,然后再进行组内汇报,每位同学需要描述出在刚才的小组讨论中“1. 我说了什么;2. 我听了××说的,我觉得他说了什么;3. 我和他的差别是什么;4. 综合起来,我觉得应该是什么。”这实际上就是语文学科一直强调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必须既要倾听,还要与自己的想法做比较,做出综合判断。这样一来,这个环节就不再是教师与几个学生之间的对话,而是小组合作后得到的答案,小组讨论后,通过小组随机挑人的办法代表小组发表观点。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又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能力,达到思维能力训练的目的。最后经过“生生对话”,有的小组提出了与前面三类都不同的原因:作者的原因。文中的“我”从仲永“生五年指物作诗立就”,到“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最后“又七年,泯然众人”,“我”自始至终都是旁观者,而没有试图去改变这种畸形的社会。这种“看客”的心理,也是造成仲永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小组合作对话的方式,可以让思考进行得更深入,更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进一步生成。

三、课堂智慧式对话——从“盲目随机”转向“冲突交锋”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常常会设计一个任务或问题,请小组里的同学进行合作探讨,但这个小组成员的构成一般是按照班级座位来分組,也就是前后桌的同学构成一个课堂讨论小组。因此,课堂对话展开时,可能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在杨绛《老王》一课的课堂探讨环节,学生先对观点进行了判断。“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的第一小题大家没有产生分歧。但是第二小题老王在临终之前给“我”送鸡蛋和香油的善良,很多同学不赞同。此时,作为教师的我,利用反馈器获得了班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数据,赞同和不赞同的同学各占一半。

利用课堂信息技术处理的数据,笔者重点与不赞同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引导他们表达观点,进行思维的碰撞。为什么他们会认为老王的这种行为不是“善良”的表现?原因在于对“善良”这个词的理解有不同的界定,不赞同的同学所认为的“善良”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条件下帮助他们,可是文中的“老王”自己在临终前,还想着要去帮助他们,这不是“善良”而是“愚蠢”。这种思维模式,也让一部分“赞同”的同学倒向“不赞同”。如何能够更快地达成一致,更好地汇总与表达他们观点的理由。语文课的本质,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既然小组任务是启发彼此的观点和建议,所以两种不同的观点最能产生冲突和碰撞,也就容易产生批判性思维。如何让原本单一观点的小组产生多元思维,碰撞出各种可能性?笔者当场决定,让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然后发起二次作答,了解学生从对立的角度来考虑的时候,此时的观点是否发生了改变。而这样的改变,很可能正是这节课最精彩、最有效的部分。结果原先不赞同的同学纷纷“倒戈”,因为他们发现“赞同”的理由很多,也很容易找到。他们可以从中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角度进行分析,老王的行为是中国人常说的——知恩图报。他或许知道自己活不久矣,但之前“我”没有看不起他,也没有欺负他,他把这些看得很重。最后的送鸡蛋和香油就是知恩图报的美德。中华文化中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就是善良的表现形式。通过冲突的“错位”交锋,让学生领悟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四、课堂活动式对话——从“传统课堂”转向“创新课堂”

信息技术变革语文课堂对话模式,教师可以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新课堂的对话模式,让语文课堂对话“活跃”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去。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我们可以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文课堂活动。

1. 课堂角色互换。语文课堂可以变换师生角色,让学生有机会充当教师的角色,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课文让他们来当“老师”,可以提前布置上课任务,安排好课文讲解的大纲,让学生动手去学写教案,让学生动手制作PPT课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安排每位同学都有教学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习任务,然后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备课,集体讨论,最后教师抽取部分学生上台讲课。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每个学生都上台讲;如果时间不够,抽取部分学生参与。但尽可能每个学生都有上台讲课的机会。教师这时可以在课堂中充當“学生”的角色,还可以引导学生向课堂上的“老师”提问,让课堂活跃起来。这种模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2. 课堂遭遇“剧本杀”。“剧本杀”是起源于西方宴会角色扮演,体验推理性质的项目。语文课堂可以引入这种活动项目。笔者利用“剧本杀”这种方式带领同学们读懂刘禹锡的《秋词》。让四位同学来扮演刘禹锡,让同学们以刘禹锡的视角来解读《秋词》,最后根据同学们的表演推断出“谁才是真正的刘禹锡”。扮演的同学课前要进行精心准备,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及《秋词》的含义,还要避免出现破绽。台下的同学们要认真听,发现他们的破绽,推断出“谁才是真正的刘禹锡”。最后,同学们选出心目中的刘禹锡。这种活动参与度极高,学生很喜欢玩,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3. 课堂相声小品大赛。将课文进行改编,比如将《皇帝的新装》改编成小品,让同学们进行表演。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带一些家中不常用的物品当道具,可以分小组进行改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最后在课堂上表演。当然不一定要将整篇课文进行改编,可以选择其中部分章节以节省课堂时间。最后还可以进行评价,推选出“最佳小组”“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演员”,还可以邀请科任老师参加,担任评委给他们颁发奖状。师生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借助现代化手段,能更快地帮助教师去思考互联网时代的新课堂该如何生成,更有效地变革课堂的对话模式,更快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高效的课堂是要时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以直观数据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让教师“看到”学生的想法,“看到”课堂的状态,“看到”教学的效果,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改革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生本课堂”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论文研究成果之一FZ2020X041《数据背景下乡镇中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猜你喜欢刘禹锡语文课堂同学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赏牡丹儿童绘本(2020年8期)2020-04-27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21世纪商业评论(2018年9期)2018-09-20《刘禹锡 陋室铭》中华诗词(2017年3期)2017-11-27刘禹锡与《陋室铭》儿童故事画报(2015年8期)2016-01-27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故事作文·高年级(2009年2期)2009-02-23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变革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