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体验中培育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点解读与实施建议

时间:2023-06-23 13:30:03 来源:网友投稿

● 内蒙古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魏智勇

劳动教育是建设高质量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青少年的劳动能力、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于劳动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202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途径及评价等内容,为地方和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提供了专业支持与行动指南。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制定并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课标》),这对于劳动教育重新回归到国家课程的应有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整体规划设计,建构一至九年级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注重于课程的育人导向,将一至九年级的课程全部贯通,对各学科的内容进行了统筹整体设计,劳动课程也是如此。劳动课程的统筹整体设计和实施,虽然有利于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细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教育目标,构建教育内容体系,但也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劳动教师,不能只了解、熟识所任教的年级,还需要注重前后联系,瞻前顾后,关注各学段的内容衔接,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劳动课程。

《劳动课标》的整体设计逻辑非常缜密。从学段上看,设置一至二年级为第一学段、三至四年级为第二学段、五至六年级为第三学段、七至九年级为第四学段,体现了阶梯式的要求。从课程目标的达成来看,《劳动课标》以劳动素养为主线,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劳动素养要求和课程实施组成,各要素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严密的课程体系。

(二)围绕核心素养,凝合了劳动素养的培养目标

《劳动课标》凝合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也就是指学生在劳动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正确价值观以及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这充分体现了劳动课程育人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功用。

劳动观念是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的总体看法和认知,是在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培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劳动态度和情感。劳动能力是培养的关键,是顺利完成与个体年龄、生理特点相适宜的劳动任务所需的胜任力,是个体在劳动实践中劳动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劳动习惯和品质是在经常性的劳动实践中形成的稳定行为倾向和品格特征,是劳动实践中培养的必备品格。劳动精神是在劳动实践中秉持的关于劳动的信念信仰和人格特质,是通过培养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而形成的,是培养的核心。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

(三)体现课程性质,更加注重劳动课程的实践性

注重实践性既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坚持手脑并用,以动手实践为主,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点任务。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教学不同,劳动课程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亲身经历和参与劳动方面,即主要通过“做”的方式来学习,获得成长。只有让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到真实的生活、生产和服务性的劳动情境之中,通过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出力流汗,才能习得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及塑造劳动品质,而不是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学习。因而《劳动课标》中明确提出,劳动课程的核心环节是实施阶段,遵循劳动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身体力行、亲力亲为,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劳动,学会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术,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原理、程序和规则,对于操作性的技能需要反复练习。另外,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

(四)精选核心主题,建构了以任务群为单元的内容结构

受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及劳动课程的学科属性的影响,《劳动课标》中的教育目标也进行了调整: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获取系统化的具体学科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核心劳动素养具有很强的可迁移性,有助于学生感知、理解、认识周围事物及变化,可以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达到“学得少效果好”。

《劳动课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提炼了十个核心主题来组织课程内容,建立了十个任务群,覆盖了三大类劳动,在不同学段有所侧重、进阶安排,旨在让学生通过核心主题的学习实践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日常生活劳动包括四个任务群,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让学生处理日常个人生活事务;
生产劳动包括四个任务群,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进行渐进体验,经历物质财富的主要生产过程;
服务性劳动包括两个任务群,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领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劳动关系,增强其成就感及社会责任感。各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选择任务群中所涉及的每类劳动内容侧重实施。

(五)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实用的课程实施建议

针对以往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形式化、随意化、简单化等一些重难点问题,《劳动课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六个方面建议,主要包括劳动项目开发、劳动过程指导、劳动周设置、课程评价、学校与家庭社区协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等,并且提供了“项目安排”“劳动周案例”“家庭劳动清单”“劳动任务单”“劳动课程阶段综合评价表”“剪纸任务的评价标准”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突出劳动课程重视体悟式探究、参与体验的本质,通过探究实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避免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强化了课程标准对课程实施的有效指导性、引领性和建设性,增强了实施建议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

(一)多管齐下,建立完善的区域劳动课程实施机制

《劳动课标》的研制与颁发,是党和国家落实劳动教育机制的重要体现,但如果要把课程标准真正落实为学校的课程,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落实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由于劳动课程实施对于资源、师资、平台、条件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统筹组织管理机制、资源统筹调度机制、课程督导评价机制,从而促进劳动课程实施的有效化和常态化。

首先,建立统筹组织管理机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是劳动课程实施的关键,要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劳动课标》有关要求,主动承担起统筹管理的职责,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保障制度,明确各年级的教学时数,规范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使课程的实施有章可循。

其次,建立资源统筹调度机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劳动实践场所、教育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安全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大支持保障力度,通过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科学规划与设计布局、设施设备安排等,积极建设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合理安排各学校进入劳动实践基地的时间和课程,强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育人实效性。

再次,建立课程督导评价机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劳动课程实施情况纳入实时监测督导范畴,包括课程方案、课程计划、资源开发、课时设置、师资安排、课程评价、学生考核等,并作为对学校领导考核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反馈、通报、整改度、约谈等各项制度,从而促进本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协同发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育人环境

劳动课程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支撑的一体化育人环境,使三方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劳动课程的落实。

学校是开展劳动课程的主体责任单位,在劳动课程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实施劳动课程的主要阵地。学校要结合本校和当地的实际,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课时安排、主要劳动实践活动安排、劳动教育过程组织与指导及考核评价办法等,形成系统的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对学年、学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作出具体安排,特别是规划好劳动周等集中劳动。同时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家庭和社会做好三方协同,做好目标设计、课程规划、方法引导、资源整合,把社会、家庭的有效资源充分地统筹到学校整个劳动教育的育人体系之中。

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劳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家庭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学生的生活自理与家务管理,主要通过日常性、连续性和生活化的劳动教育,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开展劳动启蒙教育;
所以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要教孩子从小学学会自理,主动积极处理好与自己生活直接相关的事物、事情。

社会是运用劳动知识、养成劳动能力、培养劳动价值观和服务奉献精神的重要渠道,在劳动课程实施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劳动知识去解决社会中的劳动问题,参与社会服务性劳动和职业体验,发挥其在劳动教育的职场性、服务性和创造性的功能。

(三)多种渠道,大力提升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素质

师资队伍是劳动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和中坚力量,他们不仅向学生传授劳动的基本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参与到具体劳动实践中去,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基本技能,热爱劳动,培养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劳动课教师,只有在教育观念、实施方法上与时俱进、把握规律,才能适应新的劳动教育要求,达到新的教育追求。长期以来,由于劳动课程缺乏成熟的活动方案,劳动课程实施操作的艰巨性和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加之缺乏专职师资队伍,致使劳动课程难以实施到位。面对师资缺乏这一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从而保证劳动课程高效化实施。

首先,多举办以劳动课程为主题的教师培训。培训能够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劳动课程的教育价值,通过参与学校及年级段的劳动课程整体方案规划,系统掌握劳动课程的结构内容以及不同学段的劳动素养要求,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劳动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统筹安排课时、组织与指导劳动实践过程、进行劳动项目设计、制订评价方案等。

其次,加强劳动教育教师的教学研究、互动和交流。通过举办示范教学、研讨会、教学类竞赛等方式,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形成根据素养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开发以学生自主探究的劳动实践项目,同时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对劳动课的兴趣和对于劳动的热情。

最后,要努力提升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分组的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到劳动教育基地进行实践体验。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农场、企业、社区的合作,广泛接触各类劳动场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设计出高品质有特色的劳动实践教育项目,从而提升劳动课程教学的专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劳动课劳动素养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军事文摘(2022年16期)2022-08-24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5期)2022-05-25小学生农场摘菜捡鸡蛋上劳动课科教新报(2022年18期)2022-05-24重庆小学生劳动课上捉泥鳅科教新报(2022年17期)2022-05-24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5期)2021-09-05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热爱劳动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

推荐访问:劳动 义务教育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