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发展探究

时间:2023-07-12 11:4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影视剪辑作为影视制作的重要环节,在大数据时代下,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技术条件,和以往相比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如何更好的适应、把握这种变化,在大数据时代寻求更优越的剪辑思维与技巧,是当代影视剪辑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文章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影视剪辑的特征和发展方向展开研究,希望能为影视剪辑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与参照。

关键词:大数据;影视剪辑;艺术特点;发展

引言

Viktor Mayer-Schönberger等人在2012年提出了大数据(Big Data)概念,用以解释并预测各行业业态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将发生的各种颠覆性变化[1]。影视剪辑作为现代影视工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大数据时代也势必会迎来不小的变革,探索新时期影视剪辑的艺术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影视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数据技术对影视剪辑的影响

(一)面向场景多元化

影视剪辑作为一种高级视听语言创作工具,在不同的题材内容上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多种影视形态随之而萌生。在传统的电影、电视等载体之外,又出现了众多短视频类内容,这些新内容的发展,对影视剪辑技术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2]。因此,传统剪辑积累的相关经验,尤其是信息量与画面长度之间的关系、剪辑点的选择以及镜头的组接方法等,在面向多元化场景的当下,已经不足以发挥其指导作用。而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影视剪辑技巧的深度分析,可以分析题材、内容、时长等外部因素与剪辑点、镜头组合方式等剪辑技巧的相关性,构建起适用场景更为广泛,指导价值更强的新剪辑范式,为影视剪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剪辑操作智能化

影视剪辑是对已经存储好的大量影视资料,按照一定的叙事脉络进行拼接整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对材料的分析、取舍[3]。传统的影视剪辑依赖操作人员的个人经验来完成这一工作,而大数据时代在充分的技术条件下,已经可以实现元数据(Meta Data)分析和AI自动剪辑。所谓元数据处理,是对影视素材按照项目管理的规划路径,采取元数据显示方法,实现对素材内容的深度分析。可以在可视化环境下,进行素材内容的关键词检索、素材自动筛选、拼接。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剪辑处理的工作效率。而AI自动剪辑技术更是大数据技术为影视剪辑带来最重要影响,早在2018年,咪咕网就曾采用“AI直播剪辑官”对亚洲杯足球赛直播赛况进行剪辑。实现这一技术的基础就是对既往体育赛事直播剪辑模式进行大数据深度分析,通过计算、建模,构建AI自动剪辑范式。

二、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

(一)剪辑思维更为开放、大胆

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影视剪辑技术类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剪辑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技术背景加持下,新时期的影视剪辑理念、思维更为开放、大胆。许多传统时期,囿于技术条件、行业习惯等因素而缺乏创新之处,在大数据时代的影视剪辑中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例如在电影《1917》的8分钟长镜头中,运动模糊、黑屏、高亮以及前景遮挡等技巧被全部运用到剪辑中,但在合理的排布与设计下却并不让人觉得繁杂无序。而一些短视频剪辑则正好与之相反,频繁采用传统剪辑语境下尽量规避的技巧,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跳接”(Jumping cut)。通过跳接在不连贯素材中进行高频挑动,为观者带来强烈的异样感,进而形成独特的风格特征。

(二)剪辑技巧上更加注重创新

在元数据分、素材自拼接以及剪辑技巧范式化的技术支撑下,大數据时代的影视剪辑在技巧上更加注重创新,并且剪辑技巧的更新迭代速率大大提升。最早采取大数据剪辑的是IBM公司。在一部名为《Morgn》的恐怖类电影预告片的剪辑中,IBM公司通过人工智能软件对数百步恐怖电影进行剪辑技巧分析与模拟,通过对这些电影的画面、声音、剪辑技巧和表达内容进行相关分析与模型拟合,最终由人工智能独自创作了包含10个电影场景的6分半影片。Adobe公司采用同样的方法,引入大数据深度分析后,可以在3秒内以不同的剪辑范式创作了4种长达71s的影片。这种基于AI与大数据技术的剪辑分析与创作技术,正在不断被影视剪辑领域的专业人员所采用,由于大数据深度分析能够补充、辅助工作人员的创作灵感,进而促进了新时期影视剪辑在技巧方面的不断创新与迭代。

三、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发展趋势

(一)素材内容和形式将进一步丰富

大数据时代下,影视观赏的需求场景不断丰富,影视剪辑面向的对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这就要影视剪辑的内容和形式都不断创新[4]。在内容创作上,由于全民创作时代已经到来,民间涌现出的各种新型剪辑技巧,都将被迅速纳入到专业剪辑领域。在素材形式上,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高清晰度影视素材、3D素材、VR虚拟素材等,都将成为新时期影视创作的主要形式,而关于3D素材、VR素材的剪辑技巧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创新。

(二)素材和成片比例将进一步缩小

在当前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拍摄与剪辑制作中,素材和成片比例通常在10:1左右。而对于一些大银幕电影和高质量影视剧来说,这一比例通常会达到10:1甚至更高。这导致拍摄过程中产生极大的资源浪费。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影视拍摄剪辑中的素材与成片比例将不断缩小。一方面,由于大数据精准计算可以减少拍摄过程中的干扰因素,降低素材总量。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深度分析所形成的剪辑范式和素材自动拼接、转场技术,能够对一些被舍弃的素材进行再利用,在面向需求多元化的影视环境下,借助高效的剪辑手段,可以对单套素材进行多重剪辑,并分别面向不同的平台和群体。进而提升影视制作的整体效率。

四、总结

在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面向的需求更加多元,剪辑技术更加智能化与高效化。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新时期的影视剪辑制作,在创作思维和观念上更为大胆和开放,在剪辑技巧上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与迭代。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影视素材的内容将更为丰富,素材形式将更加多样化。除此之外,借助于高效的剪辑手段,也能让影视拍摄和剪辑的素材与成片比例进一步缩小,降低影视制作成本,提升效率。

参考文献:

[1] Mayer-Schonberger, Viktor. Big Data–Eine Revolution, die unser Leben verndern wird[J]. Bundesgesundheitsblatt-Gesundheitsforschung-Gesundheitsschutz,2015,58(8):788-793.

[2]姜涵予.大数据技术驱动的纪录片内容呈现技巧变化[J].中国传媒科技,2019(10):52-54.

[3]周昱杉.影视剪辑的作用及基本原则[J].散文百家,2019,11(07):255-256.

[4]王勇.基于艺术特点的大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研究[J].戏剧之家,2018,12(14):120-121.

作者简介:

蒋黎,1984年6月,女,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艺术系列三级影视编辑,影视剪辑方向。

猜你喜欢艺术特点大数据发展区域发展篇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1期)2017-02-05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艺术评鉴(2016年19期)2016-12-24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11期)2016-12-12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11期)2016-12-12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图说共享发展群众(2016年8期)2016-08-15图说创新发展群众(2016年3期)2016-03-09教师发展北京教育·高教版(2015年12期)2015-12-26

推荐访问:剪辑 探究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