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县保护性耕作现状问题及其技术实施策略

时间:2023-07-19 08:25:02 来源:网友投稿

张平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占有率不高,耕地的合理科学保护十分重要。保护性耕作是在地面有残茬条件下,采用不耕、少耕、适当耕作等综合配套措施替代传统耕作模式,达到降低耕地损害、保护生态环境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一项可持续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包括改变微地形、增加地面覆盖、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三种形式,采用不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将产生不同影响。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多重优点,借助保留秸秆覆盖作用减少土壤翻动,有效控制土壤侵蚀,解决大量水土流失问题。保护性耕作免(少)耕的特点,保持土壤结构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加强效果。实施保护性耕作,耕地中会保留大部分的秸秆,土表残留的秸秆大幅度阻挡太阳对土壤直接照射,土壤表层温度降低,进一步阻止土壤中水分向上流失。对作物增产具有积极作用,合理、适宜的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大,可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具有省时、省工、节约费用等优点。

1 绥中县2022年保护性耕作调研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2年保护性耕作调研论证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局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因绥中县疫情,采取对不同地区电话通话方式,对合作社、農机大户和基地主体等进行调研论证,形成报告。

1.1 关于差异化作业补助标准

第一档,秸秆少量覆盖综合成本为160元/亩,采取秸秆还田部分覆盖技术作为应用基础,提高秸秆覆盖率,减少动土率,提高水利用率,减少秸秆燃烧造成大气污染,减少火灾发生。采取秸秆不离田,粉碎在土壤中,每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可逐年增加,每亩节约使用化肥15千克左右,节省开支30元左右。采取差异化补贴方式,“高质高补”,覆盖率30%补贴金额35元/亩。

第二档,秸秆少量覆盖综合成本为190元/亩,前期播种和后期机收作业成本相同,除草成本10元/亩。采取秸秆还田全量覆盖技术作为应用基础,提高秸秆覆盖率,秸秆不离田粉碎在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及节约使用化肥开支等效果良好。差异化补贴方式,“高质高补”,覆盖率60%补贴金额38元/亩。

第三档,秸秆少量覆盖综合成本为210元/亩,前期播种和后期机收作业成本120元/亩,苗期采取播种前后打药作业成本60元/亩,除草成本30元/亩。秸秆还田全量覆盖技术提高秸秆覆盖率,秸秆粉碎在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节省开支效果良好。差异化补贴,“高质高补”,覆盖率60%以上补贴42元/亩。

1.2 关于高标准应用基地

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是探索规范化示范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持续优化技术路线、培训宣传、积累检测数据,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印发<2022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技术指引〉的函》(农机科〔2021〕97号)要求,对我县各高标准基地主体通话调研。

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建设标准,采取秸秆全量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方式,动土率不得超过30%,秸秆地表覆盖率达60%以上,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道路畅通、林网适宜、生态优良,地块相对集中连片。结合本地区土壤、水分、积温等情况,开展不同技术模式对比试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技术机具配套模式。

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建设不少于1000亩/个,亩均成本1000元。实施地块免耕播种面积比例不低于基地面积60%,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免耕播种不低于600亩。县级高标准基地面积较大,对地块和人力物力要求较高。

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建设标准不少于200亩/个,亩均成本1000元,基地实施地块免耕播种面积比例应不低于基地面积的60%,即乡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免耕播种作业任务不得低于120亩。提高保护性耕作示范作用,加强基地示范影响力,满足基地生产成本需求和粮食产量变化。

村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建设标准不少于50亩/个,每亩成本平均1000元。基地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基地免耕播种作业任务不得低于30亩。达到高效管理,高标准基地建设。

2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策略

2.1 强化宣传,促进农户保护性工作意识提高

要秉持“在黑土地的利用过程中进行保护,在保护黑土地的过程中合理利用技术”的原则,提高东北地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意识。强化黑土地保护工作,能够促进我国粮食安全,能够保护农业生态平衡,对维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农业部门应该有效提高保护性耕地效能,及时针对保护工作技术进行全面宣传与培训,促进农户黑土地保护意识觉醒,在不断宣传过程中组织各种技术交流活动、技术培训,进行黑土地适应性与适宜性宣传。

提供差异化培训制度,农户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保护技术,提高农民认识程度与认识水平。提高农民技术应用性,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保护性耕地示范讲解。建立示范基地过程中,以示范基地为推广载体,积极引导职业农民进行技术学习、技术应用、技术推广,以点带面,树立典型形象,全面扩大推广工作,使试验田基地推广得到扩大化应用。在推广过程中利用该技术减少农民负担,减少农民忧虑,维护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扩大化应用。

2.2 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

保护性耕作技术不是单一化固定技术,应用对象不同,技术内涵会发生相应变化。在保护性工作制度运行过程中,核心内核不变,具有高效适用性、科技前沿性、高产技术性和高效开发性等特点。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应当强化先进技术集成与研发,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核心内核。保护性耕作技术内核,能够维持土地水分、肥力,降低风蚀量,降低容重等。不同地区具体技术实施,具有不同技术内涵,应当针对四项技术指标具体工作内容展开具体落实,针对土地情况具体分析,形成技术具体集成和研发,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效率。

在注重粮食产量机械化运作地区和注重农业工艺开发的技术创新地区,应实施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不同的农作物,对于保护性耕作技术需求内涵不同,应积极探索适宜各区域的高效性、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2.3 推行新型种植技术模式

改变传统种植方式,采用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播种、秸秆部分还田,以宽窄行免耕为主,可以培肥地力,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绥中县保护性耕作应用技术模式主要秸秆还田覆盖,分为全量覆盖和部分覆盖,具体方式如下:

玉米秸秆部分覆盖还田均匀行种植技术模式。前茬玉米收后秸秆部分覆盖地表,地表秸秆覆盖量大于30%,当年春季均匀行免耕播种,下年保持原行距,秸秆部分覆盖下,在前茬行间播种,年际间轮换。技术流程:机收+秸秆部分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

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均匀行种植技术模式。前茬玉米收后秸秆全量覆盖地表,当年春季均匀行免耕播种,下年保持原行距,秸秆全量覆盖条件下,在前茬行间播种,年际间轮换。技术流程:机收+秸秆部分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

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优点:①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力,作物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②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雨水下渗、保存和作物根系生长。③增加土壤肥力,秸秆腐烂形成大量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逐步增加土壤肥力。④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免耕、少耕技术,减少机械作业次数和对土壤耕作层破坏。⑤防止扬尘保护环境,保护性耕作要求田间有秸秆覆盖,从根本上杜绝焚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大面积实施可以有效抑制沙尘暴。

2.4 建立新型保护性工作推广机制

将农业部门公益推广提上日程,加强公益推广效能。对农业公益部门改革深化,构建农业推广部门新型推广机制。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生产积极性,对农业技术人员职务晋升和绩效评价体系优化,将农业技术人员保护性推广工作与其收入相联系,建立科学的岗位绩效评价机制。农业技术人员是新型保护性技术推广的主力军,能够实现技术落地,扎实为农业生产服务。

建立新型推广机制,鼓励经营性服务主体建设,包括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和相关农业社会服务机构及农业合作社,共同参与保护性工作技术推广,结合这些单位规模效应和服务功能,为农户提供保护性工作技术全面服务,保持服务高效性与便捷性。

促进技术全面立体化推广,相关科研机构也要发挥自身人才和科技优势,积极促进农业推广单位与农业主体之间技术交流,必要时可发挥科技人才作用,与农业推广单位和农业主体间联合技术交流,推动保护性工作技术开展。在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技术示范推广方面,形成社会化推广合力,推广成果以绩效考核为导向,以技术推广实效性为评价标准,促进农业科教一体化发展。

3 强化政府引导和法治建设作用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公共社会效应和环境生态效应,促使政府不断进行投资与政策保护。政府应在黑土地深化改革与发展中承担一定社会责任,为保护工作制度创立全新制度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应用环境。

国家应从战略角度看待保护性耕作技术,从顶层设计方面优化制度环境,保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与此同时,要在技术研发和推广中增强资金支持。

在技术应用过程中,紧密联系科研人员,保护农户利益,特别要将耕地质量提升作为农户补偿标准,对基本农业补偿范围进行扩大化和结构优化。对于在关键环节进行技术主导的农业人员和农业主体,要进行奖励性补贴和扶持。

对于机械化应用强度较大地区,要重点扶持和补贴,不断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建立补偿基金,使社会资金和国家农业补贴资金源源不断投入到黑土地保护工作中,畅通资金补偿渠道,使资金补偿渠道更加多元化,以此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技术推广积极性。国家要强化相关农业保护技术法律、法规建设,对涉及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规范,明确其在土地技术开发具体责任和具体义务,通过法律保护耕地,增强黑土地法律屏障,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安全有效实施。

4 保护性耕作实现信息现代化

计算机网络媒体迅猛发展,保护性耕作也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建议安装农机监测设备,此设备具备储存、处理、导出作业信息功能,能够精确分析汇总播种面积、秸秆覆盖量、播种轨迹及播种粒数等数据。各级农机部门作业服务组织或农机户可通过电脑手机直接查看作业情况。这样的耕作管理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也会更加高效、精准、科学,信息暢通。

综上所述,黑土地是国家的重要粮食安全生产基地,是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发挥场地,是保护全国人民粮食安全、粮食基本保障的重要地区。无论从国家层面的政策保护、政策设计,还是从基层农户层面经营主体改变、经营主体创新,都应该形成自上而下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开发与实施。

在保护性耕作实施过程中,特别是涉及中间层面的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部门、农业公益生产单位以及农业合作社等农业部门,则更应该形成强大的合力来不断促进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落地,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得到根本保障,不断促进黑土地的开发效能得到提升,抑制资源流失,维持黑土地资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黑土地保护性高标准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中国化肥信息(2022年7期)2022-08-31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江苏安全生产(2021年1期)2021-03-19“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黑土地上稻花香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中国工程咨询(2017年7期)2017-01-31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中国工程咨询(2017年1期)2017-01-31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新农业(2016年15期)2016-08-16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推荐访问:绥中县 耕作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