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的功能定位、实然困境及应然路向

时间:2023-06-19 13: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夏 静,李 赞,王 勇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天津 301617)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体教融合发展进入新时期,为新时期体教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明确提到了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在此之前,《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也提到要推动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新时期体教融合赋予了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新的功能定位,而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体系和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分属不同系统,其二者的融合是体教融合过程中冲突和矛盾的聚焦点,推进融合发展面临着现实困境。促进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不仅能撬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而且能提升青少年的运动参与,是体教融合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期体教融合下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发展的功能进行定位,明晰体教融合赋予竞赛融合的新语义,解析当前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困境,提出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发展路向,以期为推动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及体教融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三大关键要点: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培育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该意见不仅为新时期青少年体育竞赛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为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明确了功能定位。

1.1 以体育竞赛融合带动青少年体质健康

2007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确立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方向,会议提出学校要经常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增强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体育竞赛作为体育发展的杠杆,不仅在竞技体育中可充分撬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同样在学校体育中,体育竞赛也可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前秘书长薛彦青曾指出,竞赛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吸引更多学校和学生加入体育活动,提升体质健康水平。而推动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和学校体育竞赛的融合,可充分撬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校内竞赛、校间竞赛、区域间竞赛、全国性竞赛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推动了体育竞赛面向人人,并将竞技体育中竞争元素充分融入青少年体育竞赛,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求,由内至外促进了青少年体质健康。

1.2 以体育竞赛融合带动学校体育工作

2012年10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到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体制,引导学校合理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在2017年3月修订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也提到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内容。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到要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还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尤其体现在“常赛”上。由此可见,体育竞赛是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体育竞赛融合则将进一步助推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竞技体育竞赛和学校体育竞赛的融合,是落实“常赛”的重要举措,推进融合发展有利于消除竞赛壁垒,形成开放包容的竞赛环境。通过“常赛”巩固“教会、勤练”,能实现“四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带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有效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另外,作为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载体,也是体育文化宣传推广的核心动力,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竞技体育竞赛和学校体育竞赛的融合可推动竞技体育文化融入学校体育,使竞争意识融入学校体育,丰富学校体育文化内涵,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1.3 以体育竞赛融合带动人的全面发展

无论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还是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无一不昭示着体育对育人的关键作用,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学校体育要坚持“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思想,这也蕴含着要培育全面发展的青少年这一语义。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工作目标,早在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提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12年10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体育竞赛是育人的主要途径之一,青少年通过竞赛能形成遵守规则、顽强拼搏、团队合作的意识,帮助其在体育竞赛中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的。而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和学校体育竞赛的融合,可促使二者相互融合,将竞技体育的竞技特性融入教育,用学校教育弥补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的缺失。与此同时,青少年在竞赛中能够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从而培育出具有完全人格的青少年。

不同于“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时期,新时期体教融合中体育竞赛融合推进了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和学校体育竞赛的深度融合,对青少年体育竞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交流进一步深入。然而,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在目标、边界及资格等方面仍面临着现实困境,与新时期体教融合的发展功能定位存在冲突,亟待进一步突破。

2.1 诉求背离:体育竞赛目标指向不一

目标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体育竞赛融合离不开竞赛目标的融合与统一。要实现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和学校体育竞赛在竞赛目标上的融合是首要条件。然而,当前二者由于历史制度惯性和相关利益者诉求不一,致使竞赛目标指向相背离。

在竞技体育领域,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的目标指向明确,奥运争光是其亘古不变的目标。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恢复和国家对于竞技体育政治功能的强烈诉求,形成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竞技体育竞赛方针,表明国内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是服务于奥运争光的。在学校体育领域,纵观学校体育政策的演变,其目标指向始终围绕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1世纪以来,教育部颁布的政策也加强了这一目标指向。2002年教育部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确定了体质健康标准和实施办法,强调了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明确了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此,学校体育竞赛目标也深受影响,如在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树立了“阳光运动、健康成长”的办赛理念,大力倡导“健康第一”。

综上,奥运争光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最高价值指向,忽略了竞技体育的多元价值功能,而“健康第一”作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或核心理念,忽略了健康追求与学校体育人文价值的统一性。因此,无论是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还是学校体育竞赛,竞赛目标都缺乏对体育育人价值的重视,导致体育竞赛目标偏离了奥林匹克思想,也是二者迟迟未能统一的根本原因。

2.2 系统隔阂:不同行政体制下竞赛界限明显

追溯竞技体育竞赛体制和学校体育竞赛体制的发展历史,其分别寓于体育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发展过程之中。1949年国家率先成立教育部,随后1952年国家成立国家体委,其在1998年改为国家体育总局,二者同属国务院,而又相互独立,教育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教育部下设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协调大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
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竞技体育司,指导全国体育竞赛工作。

在此行政体制下形成了两个独立的竞赛体系:竞技体育竞赛体系与学校体育竞赛体系。两个竞赛体系在不同行政体制的领导下,呈现出界限明显、区分严格的特点,导致二者不兼容。竞技体育竞赛体系与学校体育竞赛体系交集较少,致使体育竞赛的分离阻碍了体教的深度融合。

总而言之,在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下,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体系与学校体育竞赛体系难免出现藩篱,阻碍体教融合之路,然而推进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融合,是实现体育竞赛体系融合的关键,也是实现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和必然归宿。

2.3 参赛壁垒:体育竞赛主体资格限制严格

回顾体教融合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体教结合和体教融合两个时期,面向主体由结合时期的运动员变为融合时期的全体学生。体教融合的最终归宿是运动员向“学生”转变,全体学生向“运动员”转变,通过学校教育弥补运动员文化水平不足的现实弊端,同时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运动,丰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但不可忽略的是,当前体育竞赛对竞赛主体资格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对运动员有一定的门槛要求,会筛选掉竞技能力水平不足的群体,学校体育竞赛中则对运动员有一定的限制,其杜绝竞技水平高的群体,形成“井水不犯河水”之象。

由表1可知,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和学校体育竞赛运动员参赛资格相互排斥,导致运动员流动壁垒,使原有的利益藩篱更加牢固,体校培养出的运动员输送至学校参赛受到限制,学校培养出的后备人才输送至体校也有一定要求,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体教融合。2023年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是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的重要举措,虽说其首次将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合并,但在项目设置上仍分公开组和学生组。

表1 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学生运动会运动员参赛资格对比

随着体教融合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对于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发展有了新的功能定位,梳理新时期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的功能定位,解析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的实然困境,有利于把握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发展方向。

3.1 以奥林匹克思想为共同指向,促进目标融合

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奥林匹克思想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发展的基石,如果离开了对奥林匹克思想的了解,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就会流于表浅。全面发展的人是奥林匹克思想的逻辑终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目标。现今,无论是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还是学校体育竞赛,都忽视了对“全人”的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的理念是奥运争光价值导向下的金牌至上观,学校体育竞赛的理念则是健康第一价值导向下的体质合格观。在体教融合新时期,体育竞赛的融合要以理念融合为先导,以奥林匹克思想为共同指向,应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第一,在政策层面上,制定体育竞赛理念指导性文件,指导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和学校体育竞赛竞赛理念的转变,使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转变金牌至上的价值观,学校体育竞赛重视体育的多元价值。形成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目标,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为支撑的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理念。第二,在实施层面上,首先,竞技体育竞赛不仅需要成年竞赛淡化成绩理念,在理念形成的青少年阶段,体育竞赛更需要淡化成绩,包括全国综合性青少年竞赛、全国单项青少年竞赛等,以上至下带动省、市、地区青少年竞赛观念的转变。其次,限定青少年竞赛达级类别,规定运动员达级年龄,防止弄虚作假、过早专项化的行为。最后,学校体育竞赛应强调体育的多元价值,避免学校体育竞赛对体育单一体质促进功能的片面认识。重视体育对于青少年心理的影响,以挖掘兴趣激发潜能为主,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通过丰富学校体育竞赛项目设置和竞赛形式,发挥体育竞赛的多元功能,推动竞赛理念向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3.2 以一体化发展为重要抓手,助推系统融合

在体育发展的“木桶”中,相对于竞技体育,我国学校体育依然是短板,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与此同时,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相互割裂,导致竞技体育的效益不能有效溢出到学校体育,竞技体育“补偿效应”显著减弱。美国作为全球学校体育发展较好的国家,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主要载体,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反哺着学校体育,二者的高度协调主要归功于其关注多方利益的一体化发展管理体制。因此,以体育竞赛的融合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一体化发展是重要推手。

首先,破除行政壁垒,实现竞赛管理部门一体化。目前,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主管全国竞技体育青少年竞赛,学校体育竞赛由教育部主管,二者处于不同行政部门下但职能相近,行政壁垒过大不利于体育竞赛融合,需推动青少年竞赛大部制改革,可将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综合处竞赛职能融入学校体育竞赛管理部门。同时明确领导班子,有效整合部门资源,厘清部门权责界限,提高竞赛运转效率。其次,破除交流障碍,实现多方主体一体化整合。打通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工作人员的交流渠道,设立青少年体育竞赛委员会,同时吸纳多方主体参与(运动员、教练员、学校等),统筹青少年竞赛工作。最后,引入竞赛保障和奖励机制。建立体育竞赛成绩后续保障机制,统一体育竞赛成绩的效应,实现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互认。

3.3 以自下而上为基本路径,推进参赛融合

2017 年,《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合二为一。且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进行了项目实践,2017年在足球项目中率先进行竞赛体系融合,创立了中国青少年足球超级联赛,成为我国影响力最强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但从整体上看,我国青少年U系列竞赛体系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仍未充分调动各省市和各单项,致使对青少年参与的带动不足。因此,需要基于不同项目和不同地区实际进行自下而上的融合。第一,推动不同项目青少年竞赛体系的融合。目前足球、篮球等开展较好的项目的竞赛体系融合发展较好,但是一些开展较差的项目竞赛体系融合程度不容乐观,还有一些原因是竞赛水平差距导致的。需根据不同项目参与主体水平和数量建立不同级别竞赛,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实现水平分级不仅能保障较高层级的竞技水平,同时在较低层级也可推动青少年的竞赛参与。第二,推动省市竞赛体系的融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举行全国赛的数量有限,因此推动省市竞赛体系的融合能有效保障青少年竞赛数量。各省市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立县级赛、市级赛、地区赛、省级赛事,实现竞赛体系融合的逐级响应,同时可推动跨县、跨市、跨地区竞赛,直至建立水平分明、层次丰富、基础坚实的青少年竞赛体系。

体育竞赛融合是体教融合的重要基点,新时期体教融合赋予了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的新动能,要求青少年体育竞赛融合要以带动青少年体质健康、带动学校体育工作和带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定位,着力解决融合发展面临的竞赛目标指向不一、竞赛界限明显和参赛资格限制等现实困境,推动青少年体育竞赛走向目标融合、系统融合和参赛融合,使青少年体育竞赛杠杆效应涌现,反哺体教深度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体育竞赛体教竞技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3期)2022-05-23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7-16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7-16竞技精神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花与竞技少女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年3期)2015-07-01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中国体育教练员(2015年2期)2015-04-16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2期)2014-02-27同台竞技对联(2011年16期)2011-09-18

推荐访问:体育竞赛 困境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