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时间:2023-06-20 10:40:03 来源:网友投稿

□王刚 邱素萍/文

地方红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地域历史文化和伟大的共产党精神,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和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的伟大见证,是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动力与源泉。衢州作为一片红色热土,要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的精神高地,就必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本文从优化设计,提升衢州红色文化的引领力;
强化实践,提升衢州红色文化的感召力两个方面探索其融入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进入新时代,在拥有丰裕物质生活的同时,一些人却在精神和文化生活上愈发“空虚”,转而开始羡慕那些有理想、有信仰和富有献身精神的人,渴望从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前辈身上探寻生命的意义。红色电影,红色文旅,红歌传唱,都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欢迎,“红色文化热”的袭来是大众对红色文化情感期盼和灵魂托付与日俱增的必然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办好思政理论课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鼓舞着广大思政教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实效性。探索地方红色文化全面融入思政教学,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理论课殷殷嘱托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实现精神富有的必然要求。

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红色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的先进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地域历史文化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和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的见证与诠释,是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动力与源泉。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近代以来,涌现出诸多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进行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优秀儿女。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支持北伐军取得了“龙游战役”的重大胜利;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和挺进师驰骋三衢大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土地革命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建立了衢西北和衢南两块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分别带领的红军游击队在衢州进行抗日宣传、集结组编,各地党组织领导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斗争在城乡开展地如火如荼,衢州“六烈士”等一批共产党员血洒黎明。

作为革命先辈22年浴血奋战之地,衢州这片热土的红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在全市范围共有衢州革命烈士陵园、西源革命红色纪念馆、中共闽浙赣省委旧址、千里岗红色景区、大陈村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等100多处红色革命遗址和红色旅游景点。衢州红色文化除了体现为物化的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还体现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衢州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缔造、凝结而成“始终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革命品格、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浙西革命精神。总之,衢州红色文化是英雄们不朽丰碑的历史见证,历久弥新地折射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追求、朴实的为民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优良的工作作风等,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和创造性,是新时代衢州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赓续红色血脉,做好传承和创新发展,才能在新征程上汇聚起衢州强大的奋进力量。

2.1 理论维度:丰富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理论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
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1]”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抓住了教育的本质,明确了高校教育的使命和人才培养的方向。红色文化蕴藏着我们“从何处来”的精神密码,标注着“我们是谁”的精神坐标,树立起我们“向何方去”的精神灯塔。对中国道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红色文化的“灵魂”,也是我们当前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的“法宝”。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衢州红色文化融入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的高校思政课中,发挥衢州红色文化引领力、感染力、向心力、凝聚力,用地方红色文化的“盐”,讲出思政理论课的“味”,进而讲深、讲透、讲活思政大道理,为青年大学生打好精神底色,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可以促进地方高校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创新,丰富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理论。

2.2 实践维度:传承创新红色文化和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互促并进

一方面,西方各种反华意识形态不断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媒介悄无声息地影响或控制着00后大学生的思想与话语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产生严重冲击;
另一方面,高职思政教学理论层面讲解的多,深层次剖析和学理性、接地气的案例诠释少,学生获得感不强。部分大学生受不良意识形态影响,甚至认为某些红色人物并非真实存在,在学习和生活中随意地加以消遣甚至否定。衢州红色文化折射着先进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操等的光芒,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面对思政课时效性不强的种种挑战,我们最为有效的反击方法就是把红色文化中客观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遗迹、红色故事等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既能点亮思政教育的导航灯,又能将思政教学的内容丰富化、本土化、生活化,推动大学生在切实感知、超时空对话和现实触碰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助力学生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和思考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从而抵制各种错误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随着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的不断增强,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等将在其思想深处生根发芽,不断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引领学生进一步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最终实现传承创新衢州红色文化和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的互促并进。

3.1 优化设计: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力

如果单纯的把衢州红色文化作为教学案例零散、孤立地嵌入到思政教学中,就无法实现二者全面即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融合共契,必须在深耕思政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做好课程整体设计,把准衢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切入口和整体度,才能实现二者的互融互通共契。

思政理论课承担着帮助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重要使命。以高职院校为例,高职教育中有《思想道德与法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政课。比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人生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法治几个方面,以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为课程目标。课程整体教学设计须以衢州红色文化凝聚的核心价值,即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追求、朴实的为民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优良的工作作风为主线系统全面地融入课程中的人生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法治教学专题。在各专题教学中,通过讲深讲透到过衢州并有重大影响力的革命家方志敏、陈毅、粟裕,衢州本土走出去的忠于党,忠于人民,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人民无限热爱,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学家华岗,用鲜血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信仰献身、为使命赴死的大无畏精神,新中国成立前夕牺牲的革命烈士江文焕、林维雁、李子珍、高寿华、王多祥、郑南轩等人物故事和“始终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革命品格、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的浙西革命精神,将枯燥的理论变为鲜活的红色历史细节,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直观感性认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什么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怎么样弘扬中国精神、怎么样践行核心价值观,怎么样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可以以衢州红色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系统阐述衢州红色文化发展兴盛背后的时代背景、思想基础、科学规律和必然趋势引导学生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复兴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成果学习和认同。

此外,还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结合相关的衢州红色文化素材制作既“接地气”又聚人气的“微课”“微电影”视频,丰富学生的课余或闲暇时间段的碎片化学习,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结合国庆节、抗战胜利纪念日、衢州解放日等重要时间点开设专题教学和讲座,开展“衢州革命英雄人物纪念展”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衢州历史发展的“重大时间”“重大事件”的震撼和熏陶中深刻认识衢州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实现红色文化涵养学生、引领教育的目标。课程整体设计还要改以考试为主的单一考核为多元考核,强化红色文化的平常学习,加大过程考核,注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动态化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引导学生真正将红色文化的学思与践悟有机融合。

3.2 强化实践:提升红色文化的感召力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他认为,实践在认识运动中起着能动性的革命性的作用。地方红色文化融入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思政理论课,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知”的输入,同时还要在“行”的方面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检验和解惑、吸收和转化思政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认识,锻炼、培育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理性精神能力,最终引导青年大学生带着情感意识和责任意识,运用所学思政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对象化,激发青年大学生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外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实行动。

(1)在课堂项目化实践中融入衢州红色文化。围绕思政课程中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价值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发展等知识点,沿着衢州红色文化发展历史脉络,精心设计既接地气,又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项目化实践任务,如“衢州红色名人我来说”“最感动我的衢州红色故事”“衢州改革发展成就展”PPT主题演讲,或者衢州红色故事会、革命红歌会等。学生划分为若干实践小组,根据各自小组的兴趣和特长,自选项目化实践主题后,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围绕项目化实践主题开展自我探究、展示交流和总结提升等子任务。课堂项目化实践任务驱动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动手、动脑和践行,既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思辨能力得到提高,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懂弄通衢州红色文化的来龙去脉、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2)开展红色文化校外现场实践教学。结合思政课程知识内容和衢州红色文化特色,组织优秀学生代表赴衢州革命烈士陵园、西源革命红色纪念馆、中共闽浙赣省委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大陈纪念馆等地开展现场实践教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集体向革命先辈默哀、敬献花篮和参观纪念馆实物、雕塑等可触可感的实践体验活动,引领学生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刻认识衢州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感悟革命思想伟力,激发豪情壮志和奋斗激情,强化使命与担当。

(3)组织指导学生个人或团队开展红色文化系列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比如组织指导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走长征路”,让学生模拟负重寻哨所、参观革命旧址、听前辈讲革命故事等,深切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信仰。用直观感知代替传统课堂说教,用“润物无声”代替“满堂漫灌”,让学生在红色文化实践中身临其境感受思政课堂教学的魅力。还可以以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形式组建“红色故事寻访”实践团,通过走访“光荣在党50年以上”的老同志,将他们的红色事迹梳理、记录,并编写成故事、文艺作品等,深入挖掘衢州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积极作用。学生提交实践报告后,教师评选优秀社会实践报告并汇编成册,表彰学生优秀社会实践报告获得者,激励青年学生在红色文化熏陶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引用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J].中国电力教育,2019(3):6.

[2] 鲁克俭.关于《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写作原因及其再评价[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5):57-69.

猜你喜欢衢州革命红色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衢州烂柯山文化交流(2019年10期)2019-11-22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中国环境监察(2017年5期)2017-10-23衢州治超亮剑中国公路(2017年6期)2017-07-25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2016年0期)2016-09-26粉红革命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推荐访问:衢州 意蕴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