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能力为导向,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时间:2023-07-04 13:50:02 来源:网友投稿

陈桂玉

摘 要: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阐述能力培养的几种途径,告诉人们应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能力  探究  閱读  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能力是知识被消化吸收以后,沉淀形成的知识的“结晶体”。没有知识的积累,也就没有能力。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引领学生依靠形成的能力来学习、理解、运用、建构、创新知识。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存在着只注重知识积累,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从而忽视了知识结构的改造,导致没有完成能力的转化过程,这样容易遗忘,不容易被有效地应用,更难以灵活应用。因此,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能力的培养有哪些途径?

一、教给并运用识字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

字的能力

能准确拼读、识记课文中的生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记生字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组合,具有表音解意的功能,演变过程漫长,具有独特的造字魅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造字特点灵活教学,可随文识字,可集中识字,也可借助图片、课件形象识记生字。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初步掌握识字方法,形成基本的识字技能,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技能主动地识记生字。

在教学识字课“识字八”时,教师创设带领学生去动物园游览的情境,到了第一站“百鸟园”,先让学生聆听动听、悦耳的百鸟鸣叫声, 相机学习生字“孔雀、百灵鸟、喜鹊”,交流识记方法。到第二站“熊猫林”,认识“熊猫、竹林”,探讨“熊”的识字方法并小结。到第三站“飞禽馆”时,学习“大雁”,观看大雁在蓝天飞翔的视频,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说话并识记“大雁”,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识字的方法,编顺口溜, 猜字谜,熟字换偏旁,抓住形声字的特点。等到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之后,教师在接下来的识字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这些方法自学生字,再与同桌互相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由教学方法到形成识字能力,再运用能力,一气呵成,为学生广泛地阅读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给质疑解疑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的

能力

“学贵有疑,疑贵有思。”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年龄的局限性,他们主动探究和获取未知知识的意识和能力都是极为薄弱的,缺乏自发意识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一问一答的教学窠臼之中,不厌其烦地就着一个又一个问题来让学生回答,学生只有被动地跟着来,这样的教学是累赘、低效的,甚至会磨灭学生探究的天性和创造力。

质疑是探究的起步,解疑是探究的过程,

答疑则是探究的结果。“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问,引领学生紧扣课题、内容、表达方法、人

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质疑。面对学生大胆的质疑, 教师应尊重学生,积极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质疑发问的氛围。不管是稚嫩肤浅的,还是超越要求的,教师都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引导。特别要注意,不能因学生的发问质量不高而由教师越俎代庖,这就失去了质疑的最好时机。教师应一改过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有了疑惑和好奇心,就能主动地去解疑,激发起主动探究的内驱力,在解疑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在教学《最大的“书”》一文时,由于课题的新颖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读了课题, 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引导他们大胆地畅所欲言。这本最大的“书” 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最大的‘书”?它是怎么演变来的?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 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分组探究解疑,最后汇报交流。虽然有了这样的尝试,但学生还远远没有形成探究能力,应在此类型的课文教学中运用方法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恐龙的灭绝》一文,鼓励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关于恐龙的灭绝, 课文中有哪几种说法?“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这个说法可靠吗?作者是怎么一步步推理出来的?大胆猜想,恐龙灭绝的原因还可能是什么呢?能找到有力的证据吗?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灵活运用质疑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引领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对事物、对问题独特的见解,其思维就会变得有深度,有温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探究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边读边思,培养学生阅读理

解的能力

一位教育家说:“一个会思考的人,才是一个有潜力的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力量无边的人。”因为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它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水平层次和质量。

如果读书缺乏潜心会神地品读,仅仅是浮光掠影, 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上,那么学生只是认识了语言材料,初知了故事的梗概,他的思考、感悟将无法持续地深入下去。即使能粗浅地阅读,有时候也是依葫芦画瓢,人云亦云,阅读理解能力将无法形成。学生要具备阅读理解的能力,还要开阔思维视野,产生继续探究的内需,努力求异求新。教师深掘教材中值得深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因素,设计几个不同寻常的、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或说法,激起学生的争辩和思索,激发学生主动辩论的意识和兴趣,促使学生在思辨中一步一步地进入有深度的思考。

学习《剃头大师》一文时,首先初读,让

学生直面语言材料,厘清课文的脉络,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精读,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然后品读,思考:文中的“我”和“剃头大师”给小沙理发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带着感受读、置换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读经典句子,例如:“我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学生自由畅谈感受, 教师从中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的童年里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吗?“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从而体会作者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感受小沙善于忍受的性格特点, 在思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捕捉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识字、探究、阅读、表达的最终指向都是写作,写作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课堂中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捕捉语用训练点。灵敏捕捉语用训练点,践行语用能力的培养。怎样在教学中落实语用能力的培养呢?我们在阅读或教学文章的时候会感觉越教越有意思,越教越有情趣,就是因为文章中有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精巧的语言,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诱人的文字芳香。这些语用训练点是教学中的瑰宝,是掩埋在沙砾中的宝石。我们要在品读中沉吟语句,关

注语言,灵敏地捕捉这些语用训练点。

教师平时教学还存在着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特别注重语用的训練,但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为用而用,脱离了语境,方法特别不得当。只有学会将词、句置于特定的语境之中, 好坏优劣才能有所甄别判断。

例如教习《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先引领学生抓住关键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在语境当中体会拟人句的好处。作者正确地使用了 “窃窃私语” 这个词语,赋予海底动物以人的行为,它们好像在说悄悄话,使它们更加可爱、有灵性。海底的动物是怎么窃窃私语的呢?你能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进而学习描写海底动物窃窃私语的段落: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 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读一读“嗡嗡”等拟声词,说一说你积累了哪些拟声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而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异。除了这几种声音,还会有什么声音?请你也仿照文中的句式用积累的拟声词说一说吧!

通过捕捉这样极具开放性的语用训练话题, 鼓励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小练笔,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把平时对拟声词的积累,对海底世界静中有声的特点的感悟借助练笔的平台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这样的小练笔从语言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学习了写作方法,活跃了写作思维,充盈了写作素材,从而提升了习作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能力培养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在教学实践中巧妙运用各种策略,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并把它付诸

教学实践当中。教给并运用识字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教给质疑解疑方法,培养学生

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边读边思,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捕捉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能使语文课堂迸发出勃勃生机,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 . 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 [J]. 全球教育展望,2018(47).

[2] 龙宝新 . 走向核心知识教学 [J]. 全球教育展望, 2012(3).

[3] 钟启泉. 重视儿童的表达活动[J]. 基础教育课程, 2014(1).

猜你喜欢表达探究核心素养设问引导探究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21期)2021-05-24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新高考·高一数学(2017年5期)2018-03-04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青年文学家(2016年27期)2016-11-02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1+1”微群阅读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向着“人”的方向迈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初中生·作文(2004年6期)2004-12-14

推荐访问:实效 导向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