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X”融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3-07-07 0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陈玫玫

摘 要:小学语文“1+X”融本课堂是我校正在积极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在以小学语文学科课本为主的基础上融入语文课外阅读、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元素,基于学生的立场,让多领域的知识碰撞,这不仅能让学生融会贯通,更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關键词:小学语文;“1+X”融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6C-0086-02

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凭借一本教材、一支粉笔教学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现今学生的需求,“1+X”融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一篇课文拓展到多篇课文,由语文学科延伸到道德法治、信息技术等学科。新颖独特的模式、形式丰富的活动和高效多元的内容,不仅充分激发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能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1+X”融本课堂的实施背景

教育要指向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都在聚焦人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现如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刻不容缓,因此,探索出一种符合教学实际并能够行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解码融本课堂的核心理念

小学语文“1+X”融本课堂以“1”为本,即以优化整合后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为本,根据学科属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发展能力;“X”为拓展,指将课外阅读、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其高效嵌入语文课堂,通过多元互动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1”是“X”的基础,“X”是“1”的补充、延伸、拓展,两者相辅相成,融合共生。“1+X”模式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三、探索融本课堂的基本模式

学好语文,首先要培养阅读能力,小学语文“1+X”融本课堂教学中的初读、品读、研读、拓展四个基本步骤,就是利用对文本的反复阅读,进行多元化的迁移拓展,以达到对文本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写作艺术把握的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也可叫浅读或预读,培养学生课前自己读两到三遍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正确认识,按字的结构进行归类,通过查阅字典、请教老师、联系上下文或直接请教家长等方式理解字义。标出自然段,有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还可以搜集有关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资料,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初读过程中,采用播放音乐、视频等方式,将教材固态的画面转化为动画,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具有声像直观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一年级汉语拼音单元中《g、k、h》一课时,笔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学过的部分声母嵌入到小火车的动画中导入新课,并配上火车的汽笛声。然后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恰当的旁白解说声音,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以及哗啦啦的河水动图,一系列的信息技术的融合充分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学生感受到原来语文课竟然这么有趣,瞬时有了学习兴趣。

(二)品读课文,助力学生多种体验

品读课文也可叫深读,教师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品读课文重在通过抓关键词品读文字,感悟字词魅力;揣摩语言,感悟作者情感,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一文,选自我国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人文主题”线,一条“单元要素”线。笔者紧扣“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一单元要素,通过反复推敲“失魂落魄”“鼻子一酸”这两个关键词语展开教学,并且让学生反复聚焦三次“我的母亲”、四次“立刻”和“塞”字的动作特写,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一遍遍地朗读。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出示,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爱,凸显出单元另一条主线,即“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人文主题线。学生在书声琅琅中,用心灵和作者对话,产生共鸣。

(三)研读课文,培养学生个性表达

课文研读,就是品析、欣赏课文。教师要多层次多角度地指导学生反复地品析,细细地赏读。品析课文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丰富的内涵;关注课文的每一处细节,包括关键词句、标点符号、描写方法、课后练习等,学习使用猜读、批注、复述、预测等阅读方法,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作者的布局谋篇,完成由读向写的迁移。

《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教学时让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学生自读课文后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之后再次朗读对话,从“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等回答中,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之后教师出示译文,让学生进行古今对比,感受作者得体而不失幽默的语言艺术,从而学习借鉴。

(四)迁移拓展,一主多元融会贯通

小学语文“1+X”融本课堂教学,将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起一主多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充实的课程资源。一主就是以现行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主体,多元是指围绕语文教材,围绕单元要素进行本单元的主题阅读,再拓展到课外文本。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是以“乡村生活”为主题展开的,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这组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多姿多彩,旨在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淳朴和美好。根据整个单元大目标,落实到每篇课文中,教师应该围绕“1+X”融本课堂教学,以教材课文为例子,延伸拓展到课外读本。

如《天窗》这篇文章,围绕本文语言生动、充满童趣的特点,课前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关于作者茅盾的资料,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感受这小小的天窗给乡下孩子带来的童年乐趣。可拓展同作者茅盾的《冬天》《谈月亮》经典作品,升华对作家写作风格的认识;拓展描写乡村生活的诗句,加深传统文化的熏陶;观看反映乡下孩子生活的电影,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有机会把同学们带到周边乡下去郊游,体验乡村的生活。

课外多元化资源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了解了主题文化,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本语文教材,一篇课文,而应该拓宽它的容量,吸收其他学科有益的方面。语文教师更应该变“教课文”为“教语文”,树立“大语文”观。

小学语文“1+X”融本课堂从理念萌生到实践探索,虽然还处于初步阶段。但是,它把小学语文学科之外的课程知识巧妙地融合起来,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文课堂环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郗莉.以生为本,智慧育人——渭南市临渭区南塘小学“1+X”生本课程实践纪实[J].陕西教育(综合),2017,(9).

[2]杨敏.“慧美”融合课程的实施路径.[J]湖北教育,2019,(10).

[3]李贞爱.多学科融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2018,(6).

推荐访问:初探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