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共建”校本研学课程建构的探索

时间:2023-07-12 15: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校本课程是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基于本校的办学目标和课程资源情况,为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实施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现办学理念,凸显办学特色。惠州市华侨中学围绕“雅爱教育,多元发展,精致侨中,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依托学校周边的历史文化场馆资源,从课程、管理、教学、活动、评价等方面建构富有时代精神、地域文化特征、多元开放的校本研学课程体系,实现“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鲜明”三大价值追求。

一、“馆校共建”校本研学的实践背景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颁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要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并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校本研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效衔接,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路径之一。

惠州市华侨中学创于1957年,位于惠城区桥东片区,历史文化资源积淀丰厚。饱经沧桑的水东街,见证了惠州商业的鼎盛;遥遥相望的合江楼,闪耀着东坡文化的光辉;别致典雅的东湖旅店,追忆着战火纷飞的义勇岁月。

校内有侨贤精神扎根,校外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滋润,惠州市华侨中学校长叶文忠组建校本研学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格局与视野,带领研究骨干,通过实地调研、校情分析、资源整合等方式,构建“馆校共建”校本研学课程体系,开发校本研学课程,实施研学实践活动,发挥学校周边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发挥区域辐射引领作用。

二、校本研学课程体系的个性架构

结合研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和本土育人资源优势,“馆校共建”校本研学课程的建构基于“馆校共建,因地制宜,学研互通,多元发展”的理念进行设计,其显著特征是:体验、传承与创新。

体验:当代课程论专家派纳曾说过:“要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学校绝对不能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而要关注作为个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经验。”学校所处的社区有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些既是不同时代的积淀,也是在多元文化互动的成果。学校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学生作为参与者、开发者的主体性得到发挥,通过参观、走访、品读、绘画、设计、创作、探究等途径,进行有意义学习。

传承:“文运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钱穆写《国史大纲》时说:“一个国家的国民应该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抱有一种温情和敬意。”历史文化场景中蕴含的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和文化认同,可以使学生通过游学探馆、服务体验、项目研究等学习方式逐步体悟,领略红色革命精神、生活美育情境、东坡文化内涵,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创新:将课程教学和场馆学习有机融合,通过学科联动,多维度、多形式呈现校本研学实践成果,提升创新意识与创造力。例如“水东情韵美育课”开发的“文创体验”项目,将水东街的骑楼、老宅、名人故居等元素渗透在文创作品中,如制作明信片、扇面、文化衫、书签等,让文创衍生活化红色记忆、水东印记和东坡文化。

三、校本研学课程实践的基本路径

1. 构建“馆校共建双主体”的组织架构

以“校本研学课程实践研究”为核心,以课程的整体框架设计为引导,构建“馆校共建”组织架构,分阶段、分场馆、分项目,逐步深入馆校合作,相互效力,共担责任。

惠州市华侨中学与“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结成共建单位,开发了“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研学项目;与位于水东街的合美术馆结成合作伙伴,成立“水东情韵美育工作坊”,开发“水东情韵美育课程”;语文科组教师开发“东坡寓惠诗词品读微课”,引领学生到东坡祠参观,形成“探馆游学读写悟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

2. 构建校本研学特色课程

(1)红色精神思政课。与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以下简称“陈列馆”)建立馆校共建合作项目,丰富“三全育人”载体,积极开展穿越红色基地、团队活动、现场教学、志愿讲解服务等教育活动,融合“爱国爱乡、重信明义、开拓进取”的华侨精神,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实践范例,实现“博物馆+思政”的德育价值。

(2)水东情韵美育课。位于老城中心的水东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商业街区,融汇了惠州民俗文化和地方建筑风情,见证了惠州从一个古老的城镇发展为繁华都市的历程。基于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创设“水东情韵美育课”,研读水东街的前世今生,开发美育教学案例,组织师生到水东街写生,用水墨丹青、光影艺术呈现水东街的旧颜新貌,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浸润“街景+艺术”的美学理念。

(3)东坡寓惠文学课。以“探寻苏东坡寓惠足迹,品读东坡文化”为主题,组织师生到东坡祠、东坡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以“不辞长作岭南人”为主题,推出集“读、写、唱、画”于一体的东坡寓惠诗词品读微课、东坡寓惠诗词朗诵、东坡寓惠诗词书画团扇制作、东坡传记我来读、东坡诗词我来唱、东坡祠游记我来写等系列课程活动,品读东坡文化,传承东坡精神,增强文化底蕴,增强“纪念馆+文学”的教学效应。

3. 开展校本研学实践活动

(1)党建引领,培育新时代红色少年。与学校仅一路之隔的陈列馆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2019年3月,双方签订了“共建协议”,陈列馆成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一是七年级新生入学必修“思政第一课”——参观陈列馆,学习英雄事迹,写观后感。二是培育学生志愿者,讲好红色故事——由馆方专业培训,我校学生作为陈列馆宣讲员,为师生、群众以及来陈列馆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单位,志愿讲解近40批次。红色宣讲成果丰硕:志愿宣讲员们讲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多次被“惠城教育风景线”报道。

(2)学科统整,将校内课堂教学搬进校外陈列馆。历史教师林淑贞,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革命历史作为小课题研究,使历史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广的现实意义。思政课教师刘燕鹏,在学生了解陈列馆历史文化资料的基础上,与教材上的“守望精神家园”等学习内容融合,在陈列馆上公开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基因。美术教师郑坤一、李文君等带领学生,到陈列馆写生,将厚重的历史再现于画板之上。语文教师甘栋、董开基等则结合演讲稿的教学,在校园内开设以“百年荣光童心向党,奋进少年未来可期”为主题的少年论坛,组织学生演讲英雄事迹、红色经典等。

(3)丹青为媒,探新时代美育新路径。学校聘请水东街合美术馆馆长何勇兵为学校美育顾问,成立“水东情韵美育工作坊”,学生在美术教师的带领下,走进水东街,以水墨、线条、空间(意境)等创作技法,发挥感知力、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将街景、楼宅、草木、花石等景物呈现在画纸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印制《千年商街水东情韵》五米长卷街景,让观课老师惊叹不已。

(4)穿越时空,在惠州遇见苏东坡。一是以学校秋季“学科文化节”为契机,开展“探寻苏东坡寓惠足迹,品读东坡文化”东坡祠、东坡纪念馆研学实践活动;二是以夏季“惠州东坡荔枝文化节”为契机,以“不辞长作岭南人”为主题,开展东坡寓惠诗词品读系列活动,如东坡寓惠诗词朗诵、东坡寓惠诗词书画团扇制作等;三是組织语文教师研发“云端课堂”——东坡寓惠诗词品读微课,打破时空壁垒,开展线上教学,品读东坡文化。

四、结语

深层次的、有生命力的“馆校共建”校本研学课程,需根据时代要求,遵循教育规律,激发教师的改革热情和创造力,从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角度循环往复迭代升级,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彰显办学特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项目课题“‘馆校共建’校本研学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QJK30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陈列馆东坡研学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疯狂英语·初中版(2022年1期)2022-01-26快乐研学之旅少儿画王(7-10)(2021年8期)2021-09-12食快乐作文(1.2年级)(2021年2期)2021-09-10郁南康家大屋红色之魂陈列馆开馆源流(2021年6期)2021-08-12早春欣见海棠绽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3期)2020-07-04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Base Of China’s United Front in Chongqing校园英语·中旬(2019年10期)2019-11-07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定风波小小说月刊(2019年2期)2019-02-25东坡画扇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6年7期)2016-05-14

推荐访问:校本 建构 共建